父母
父母1
我們的父母
為了兒女幸福
活到老做到老
活到老幫到老
不求回報的'美德
無私奉獻的精神 ( )
永傳人間
父母2
我母親是北方吉林長春人。她俄語學得相當好,為了響應祖國和偉大領袖主席上山下鄉的號召,她來到了江西,又來到了我們余干,來到了我們縣的一個林場。
母親來到林場時才19歲,雪白的皮膚,鴨蛋臉,眼睛有點小,可非常有神,發著亮光顯得非常機靈,高挑的身材,宛然就是一個仙女。在這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突然降臨一個如此貌美的高才女生,這不亞于冬天里的一個驚雷,驚動了所有人銹死的心門,好奇高興,冰冷的山林頓時有了一點生氣和熱鬧,山里的天空不時會傳來一群男女的笑聲和打鬧聲。
母親突然從城里來到這偏僻的山區,很不習慣。沒有像樣的路,也沒有電,特別是到了晚上,她點著一盞煤油燈看書,漆黑的夜晚,樹林里幽幽地發出各種聲音,有蟲鳴,有鳥叫,間或還有那像狼叫的聲音,可把我母親給嚇壞了。沒過多久,她就強烈要求離開這個地方,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好心的農場場長居然主動幫我媽跑調動,向領導說我母親有文化又年輕,放在林業局更有用處,林業局的領導一看是個漂亮的.女大學生,沒太考慮就同意了。就這樣我母親離開了那個林場,進了縣城。
我父親那時正好是局長的秘書,和母親同一個辦公室。我父親是在農村長大的,長得又清秀,很討人喜歡,他喜歡講故事,有事沒事就會講一些原來農村地主和土匪的故事,我母親總是被父親的故事所吸引,有時我父親故意借故不講完,可把我母親急壞了。
兩年后,我大姐出生了。母親沒奶水就給了鄉下親戚奶媽帶,我二姐也是一樣。后來我出生了,全家人著實高興,母親很想自己帶,卻怎么吃藥催乳都沒用,沒辦法四處找乳母。在臨縣的鄉下正好有個剛死了小孩的母親,便成了我的母親我的奶媽。
父母3
我的家普通而又平凡,這個家里有深得我敬重的爸爸。
如今的我,已不再希望依偎在他的懷里撒嬌弄嗔,爸爸對我的愛卻一如既往,灌注在我青春脊柱里的是不竭的成長能量。
兒時的我最愿意與爸爸待在一起。
爸爸在物流領域打拼,要東奔西走聯系訂單,而且經常上夜班,有時整日整夜地泡在單位里,在家的時間少得可憐。他一回家,我就拽著他的褲腿,像糍粑一樣黏著他,生怕他又在我的身邊消失。在逛公園時,我都是緊緊地牽住爸爸的手,盡管他的那雙手非常粗糙,有著長期握方向盤磨出的繭子。我對他提出的要求,不管有理無理,他都會盡量滿足我。我甚至會“命令”他帶我到偏僻的老街去買可口的糖葫蘆,他往往輕輕撫摸我的頭,笑意盈盈,隨即抱拳說道:“遵命!”我還記得他攥著我的手穿過一條條擁擠的馬路,直到看著我如愿以償,吃得口齒生香,他才覺得大功告成。
后來,為了我上學方便,爸爸下狠心買了學區房,可是巨大的.經濟負擔幾乎全部壓在爸爸的肩上。為了多掙一些加班費,他比以往更加忙碌,臉色更加憔悴,腰板變得更加彎曲,就連個人形象也不再講究了。不知什么時候起,爸爸身上滿是煙草味、汽油味,還隱隱地混雜著濃重的汗臭味,這些交織在一起的氣味,成了我最不愿聞到的味道。小時候曾經最喜歡膩在爸爸身邊的我長大了,不再喜歡仰頭看他的臉龐,也不再踮起腳尖把玩他的胡須。他出差時給我打電話,我竟然會躲躲閃閃,緊張得手心里冒出汗來。我們之間似乎漸漸有了一層厚障壁,這樣的狀況持續了好長時間。
記得在一個冬天的早晨,爸爸受媽媽委托要送我上學,我的心有點惴惴不安,那是他第一次送我上學。
全副武裝的我和日漸瘦削的他,準時出現在茫茫的霧色中。他的眼睛里布滿血絲,顯然是剛剛經歷了一夜的疲憊。我跨上摩托車的后座,沒有像小時候那樣伏在他身上。“坐好了。”他開口道,伴著幾聲沉重的咳嗽。我點了點頭,向他示意出發,然后便是一路無言,只有耳邊的風聲一陣陣地越發放肆起來,凜冽的寒風吹在人臉上,像刀子似的。就在離學校還有一條馬路時,我直愣愣地看著不修邊幅、胡子拉碴的爸爸,厭煩地聽著他那老摩托的聒噪聲,“爸”,我急切地說,“停吧,我自己走過去!”我聽見自己有力的聲音好像是從心底里發出的,明明沒有想說的,明明拼命抿緊嘴唇不讓自己開口的,但就是那么不經大腦思考就脫口而出。
這時,爸爸的老摩托嘶吼了幾聲,才很不情愿地停下。爸爸默默地卸下一直背在他肩上的書包,緩慢地遞來。我伸手接過,無意間碰到他的手,他手掌的冰冷在那一瞬間傳遞到我的每一根神經,時間仿佛都凝固了。我凝視著爸爸,他的背似乎又往下彎了些,臉好像又向里凹了些。他看上去應該是很累了,像是歷盡百戰的老馬已經疲態十足,還在戰場上勉力拼殺。我突然想質問剛才的自己,是什么讓我說出傷透爸爸心的那幾個字?
媽媽告訴懵懂的我關于爸爸的一件件往事:爸爸小時候家里條件不好,身體差,也沒有得到好的治療,年紀輕輕就開始做苦力活,落了個遇冷便咳嗽的老毛病。因為爸爸的身體沒有別人那樣結實,一直難以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好不容易在一位好心人的幫助下到了一家物流企業,一干就是二十多年。爸爸對工作從不挑三揀四,繁重的活總是搶著干,有時候人手緊張,貨物積壓嚴重,他就主動干起搬運工的事,上貨、卸貨忙個不停,不到四十歲他的腰就佝僂起來。
想到媽媽講過的話,在辛苦勞作的爸爸面前,我真是羞赧萬分。爸爸,真的對不起!就是我那骨子里瘋長的愚蠢無知的虛榮心在作祟!我后悔不迭,我欲哭無淚。
過了一陣子,爸爸再一次送我上學。要到學校時,我趕忙接過書包,不敢直視他那雙充滿倦意的眼睛。爸爸下意識地迅速掉轉摩托車頭,我一把拉住他的衣角說:“爸爸,你慢點開!”我看見他轉過愈發單薄的身子朝我憨厚一笑,連連點頭,“放心吧,閨女!老爸有數。”我看著他離去的身影,他的背似乎比昨天更彎了些,直到在路的盡頭變成了一個黑點。爸爸,我徹底地錯了!看著你,我仍覺得你異常高大,甚至變得特別偉岸。佇立許久,我才邁開步子,向教學樓的方向走去。
前幾天,學校開家長會,爸爸早早就請了假,趕到食堂門外等我。那天我剛要跨進食堂大門,后面一聲叫喊:“閨女!”我扭頭一看,是爸爸。我向他揚起笑臉,一如小時候驚喜地看到歸來的爸爸,我向他跑去。我看到周圍的同學略顯詫異的目光,他們從來沒有見過我的爸爸,也沒想到我有這樣一位貌不驚人的爸爸。我跑到他面前,他將手中的一袋衣服和水果趕快塞到我手里,然后推開我,擺擺手說:“快進去,吃飯要遲了。”他又重重地咳了咳,因為面對著我,他保持得很克制,盡可能不彎下腰來猛烈地咳嗽,但他的一聲聲咳嗽真是咳痛了我的心,我哽咽地說:“爸爸,您要多保重身體!”我端詳著四十開外的爸爸,皺紋一層層、一疊疊,雖然臉上寫滿滄桑,但是他的眉宇間透視出的依舊是堅強。
時光兜兜轉轉,人生潮起潮落,不論您變得如何衰弱,變得如何蒼老,您的懷抱永遠是我最愿意棲息的港灣,您的脊背永遠是我最愿意依憑的欄楯。永遠的父女情不會只待追憶,不會后悔惘然。我只愿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您撐起脊背,抹平皺紋。
謝謝您,爸爸!
父母4
這個世界上,有一種愛,亙古綿長,無私無求;不因季節更替。不因名利浮沉,這就是父母的愛。善待自己的父母,他們永遠是最愛你們的。別到了“子欲養而親不在”時才體會母親的神情。
當你1歲的時候,她喂你并給你洗澡,而作為報答,你整晚哭著。
當你3歲的時候,她憐愛地為你做菜,而作為報答,你把一盤她做的菜扔在地上。
當你6歲的時候,她給你買了既漂亮又貴的衣服,而作為報答,你穿上后到附近的泥坑去玩。
當你9歲的時候,他為你準備了你的`生日,而你連她的生日是幾號都不知道。
當你12歲的時候,她建議你去剪頭發,而你說她不懂什么是現在的時髦發型。
當你20歲的時候,她問你:“幾點回來?”而你回答:“煩死了!”
當你30歲的時候,她對怎樣照顧嬰兒提出勸告,而你說:“媽,現在時代已不同了。”
當你40歲的時候,她給你打電話,說親戚過生日,而你回答:媽我很忙,沒時間。
當你50歲的時候,她常患病,需要你的看護,而你卻在為你的兒女奔波。
終有一天,她去世了。突然你想起了所有從來沒做過的事,他們像榔頭痛打著你心。
那些令人心酸至極的點點滴滴……
父母5
我原想收獲一縷春風你卻給了我整個春天
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卻給了我整個海洋
我原想擷取一枚紅葉你卻給了我整個楓林
我原想親吻一朵雪花你卻給了我整個銀色世界
——題記
因為父母,所以我們被賦予了世間最美好生命;因為父母,所以我們有享受陽光沐浴恩澤;因為父母,所以我們擁有天堂般溫暖家庭;因為父母,所以我們享有萬千寵愛與關心;因為父母,所以我們懂得了什么是愛與怎樣去愛……
如果說父母是那參天大樹,那我們就是在他們蔭蔽之下小草——大樹也需要小草陪伴。作為父母,不論是白發蒼蒼老人亦或是初為父母青年人,有誰不希望自己身邊有兒女照顧?有誰不希望每天能得到兒女陪伴?
如果說父母是一望無際晴空,那我們就是經歷風雨洗禮之后出現彩虹——天空也需要彩虹裝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多少家長從孩子出生就開始樹立美好愿景,難道我們做兒女就不應該做點什么來為他們更為自己添光增彩嗎?難道我們就不能男組父母那么小心愿嗎?
如果說父母是一粒粒傳承生命種子,那我們就是一滴滴滋潤清泉——種子也需要泉水悉心呵護。“養兒防老”這句古話在中國流傳甚久,父母撫育當然是不記成本與回報,那我們履行照顧父母義務就更是義不容辭。
如果說父母是博大精深大海,那我們就是一艘艘承載著希望帆船——大海也需要船兒點綴。身為人母,誰不希望自己女兒可以亭亭玉立、出得廳堂入得廚房;身為人父,誰不希望自己兒子高大英猛、稱得上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家有一老,勝過一寶。有老人在身邊,這是他們健康籌碼;有老人在身邊,這是上帝賜予我們報恩機遇;有老人在身邊,這是我們學習愛,走向成熟關鍵。
《三字經》中有“孝于親,所當執香九齡,能溫席。”古語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行也。”“老吾老及人之勞,幼吾幼及人之幼”。“人生五倫孝當先,自古孝為百行原。世上惟有孝字大,孝順父母為一端。”孝敬父母,這是一個永恒話題,是一門值得所有人思考學問,是一本深邃而耐人尋味書!
孝敬父母,始于足下,現在就是我們行動時間了!
父母6
父母的愛是一件外套,給予你溫暖;父母的愛是一把雨傘,為你擋風遮雨;父母的愛是一個眼神,一個充滿關愛的眼神,雖不起眼,卻讓你無法忘懷。我細細回想著與父母之間的故事,一幅幅熟悉的畫面像電影似的在我腦海里回放……
印象中,媽媽的愛是細膩的,溫馨的。一個寒風刺骨的冬天,我穿著兩件毛衣就背著書包上學去了。上課時,一股股寒風襲擊著我,我冷得瑟瑟發抖,不停地打噴嚏,流鼻涕,根本無法專心聽講。這時,聽見老師點了我的名:“劉悅。”我心里一震:莫不是上課開小差,被老師發現了?只聽老師頓了頓說,“你媽媽給你送外套來了。”我順著窗口望去,看見媽媽拿著一件外套,眼中充滿了焦急。我在全班同學羨慕的目光中走了出去,媽媽連忙給我披上外套,她心疼地說:“穿這么少,會感冒的,下次注意了。”我穿上外套,頓時溫暖了許多,臉上也漸漸恢復了紅潤。我真誠地在心里對媽媽說:媽媽,謝謝您,謝謝您……
印象中,爸爸的愛是偉大的。一個晴朗的.下午,陽光溫暖地烘照著大地,不料,天公作怪,無情地把太陽趕走了,在雷公電母的唱和下,大雨像倒水似的落向大地。放學了,帶了傘的同學快步回家了,沒帶傘的部分同學也都由家長陸續接走了,剩下我和幾個同學在孤零零地等著。我心想:媽媽出差了,爸爸去開會了,不可能來接我,只能等雨停了再回家。這時,我看見了一個熟悉的身影,沒錯,是爸爸!真的是爸爸!我驚喜極了。爸爸快步向我走來:“讓你久等了吧,快回家吧。”我和爸爸共同撐著一把傘,頂著風雨,艱難地走著。無意間,我發現爸爸偷偷地把傘往我這邊挪,越挪越過,大半部分都遮著我,爸爸早已被雨水淋濕了一大片。此時,我感覺一股溫暖涌動在心中,兩行淚水從我的臉頰緩緩滑過……
模糊間,我腦海里又出現了一幅又一幅的畫面:當我在深夜寫作業復習時,媽媽給我送來一杯熱乎乎的牛奶;當我因為玩耍忘記了回家時,媽媽著急地四處找我;當我面臨考試時,總聽見爸爸耐心的輔導,媽媽真摯的鼓勵;當我……
暖和的外套,擋風遮雨的雨傘,溫馨的眼神……這些充滿著故事,充滿著愛的記憶,叫我怎能忘懷?
父母7
鄭州旅游管理學院給學生布置主題為“親情寒假、感恩父母”的寒假作業,內容之一是給父母磕一個頭。旅游管理學院黨總支副書記稱想通過這種形式讓學生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接受調查的20名學生,只有1人表示會為父母磕頭。首先從文學方面說,這篇作文的命題是好的,很新穎,毋庸質疑,這是命題的成功之處。再從作業的難度而言,這是一篇最簡單的作文――磕頭誰不會啊?難的是這個頭是真誠的還是假意的?
鄭州大學布置寒假作業要求學生給父母磕頭,這個作業就出現了困難。為什么要這么說?原因很簡單,做孩子的在大人面前都乖的像鼠一樣,面對著父母,咯噔地跪下,這叫父母怎么很高興地教授呢?父母還以為孩子有什么事,或許想的更糟糕一些吧。這樣的話,父母不是受一場虛驚。也許有人會說,提前給大人說明白,這樣行嗎?這還叫感恩嗎?而內項的孩子只能靦腆地低下頭,咬破嘴唇。
如果去調查一下,這20人中真正完成作業的有幾人?恐怕沒有,而表示磕頭的那一個學生,他根本不是真正的表示感恩,他是小聰明耍摜了,對父母沒有任何的敬畏,或許是父母不太嚴肅,導致孩子學會了高高在上的姿態和心理。
話說回來,難道父母需要的是磕一個頭以示感恩嗎?不可能的,雖然說,人貴一個頭,但是,在我看來,人最貴的莫過于一個好的德行。有了好的德行,還需要嗑一個頭嗎?最好的感恩是孝心,而孝心可以使父母覺得養育這樣的孩子有信心,使孩子覺得自己的普通和平凡,懂得父母的偉大和艱難。
因此,感恩,父母不一定以為磕一個頭是他們的需要或是高貴的禮物!
因此,感恩,父母得到是孩子的孝心,是他們生活的信心和信念!
因此,感恩,也不是作業,更不是一次能夠完成的,那需要一個堅持不懈的心,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感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成為我國傳統文化的基本道德律,然而在當今社會,感恩意識的`缺失卻已是普遍現象,在如此時代背景下,很有必要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不錯,這是一種美德。既然是美德,那就要有德行方面的修養,要學會感恩,珍藏感恩的禮物,那種禮物是金錢買不到的。
感恩是中國傳統的習俗,而磕頭是每年過春節時拜年必須做的禮節,這是約束,只不過,現在你不做也可以的,至少人家說你沒禮節。如果你不希望走后被人家說的話,你就做做。
《詩經》里說,“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桃報李就是感恩,可是卻并不是為感恩而感恩,而是為了“永以為好”,即尋求一種和諧美好的人際關系。
這是大眾化的,不是每個給父母的感恩之節,也不是給父母的頭。我們需要的是對父母的體貼,對父母的珍惜,對父母的理解。這樣才會感恩,仁義也盡到了,作業也完成,兩全其美。可是,學校說這是作業,既然是作業就應該有交的期限,到時間了就必須交,因此,這些孩子就要拿上自己對父母的關愛、體貼和珍惜來到學校,完成任務交差。
這樣是感恩嗎?是真情的體恤嗎?到底有沒有恩?誰都知道啊,他們是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而不是純粹的感恩。
說到底,我們為“感恩”而進行的“感恩教育”,可能無法達到“感恩”的目的,我們缺乏的是“人的教育”――讓學生學會“感恩”的首要前提是要其成為一個“人”,給他們以“人的教育”。
親情之愛是人世間最樸素、最純潔、最自然的感情,它融于我們生活的細節之中,教育者如果僅僅把它當成一種作業和任務讓學生去完成,其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上面的這是的結果。也許,就這樣吧!如果把教育教成這樣的話,那就是學校的可悲,父母的遺憾,孩子的無奈。
“我以為,給父母磕頭盡孝,應是發自內心的行為,它必須在特定的事情發生之后,在心靈受到極大的沖擊之后的磕頭盡孝才具震憾力。而硬性規定的給父母磕頭盡孝,不僅會流于形式,更會使學生覺得可笑而對此不給予理會。”這才是我們要說的!
感恩:父母需要的是真誠,是孝心,是關照!呼吁教育,請不要把孩子束縛在“感恩哲學”中吧,解脫他們的身上沉重的枷鎖,讓他們們的靈魂回歸自由,從心而發,真正學會感恩!
父母8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妨適時地改變一下自己的方式,不要總是把最好的東西都給孩子,這樣孩子就會覺得這些好東西是很容易得到的,一旦他有一天得不到了,心理上就會產生很大的落差,這絕對不利于孩子的成長。想要讓自己的孩子最優秀,這是每個父母的共同心愿,但是這并不意味著要將最好的都給孩子,而應根據孩子成長的實際情況,適當地滿足孩子的需求。
時下,年輕人輕易不要孩子,一旦要了,就希望“一切都是最好的”。奶粉,喝就得喝進口的;尿布,用就得用專賣店的;衣服,穿就得穿名牌的;玩具,買就得買最時髦的。好像要是在孩子身上不花個萬八千的,在孩子面前都抬不起頭來,做父母的就是失職。這種觀在現代非常流行,以至于年輕父母不惜血本也要給孩子最好的東西。
月月是一名普通的醫生,薪水并不高,結婚的時候為了省錢連婚紗照都沒舍得拍。可自從寶寶出世后,月月完全變了個人,花錢似流水,寶寶百日照,20xx元,而且還另外交了5000元,是攝影機構提供的“隨時服務”,孩子什么時候再來拍照都行。寶寶的外婆非常擔心:月月一個月的工資也沒有7000元,這樣下去,日子怎么過啊,豈不是要累壞了自己的女兒嗎?
時下父母大多覺得最貴的就是最好的,為了孩子,拼了命也得買最好的,月月就是這樣的典型。或許有些其他因素在作祟,比如下面這位媽媽:
阿華的寶寶已經滿8個月了,但她仍然在家陪孩子,也不去上班。阿華其實不是不想上班,而是感覺孩子還小,自己還需要照顧孩子。她認為自己怎么能因為上班而耽誤了孩子?雖然自己現在沒上班,可是并不比上班清閑,每天要帶寶寶去早教班練習,一堂45分鐘的課就要200多元,貴是貴了點,可人家的孩子都上,自己的寶寶當然也不能落下。
200多元一堂課,別人的孩子都在上,自己的孩子不去那不是丟人嗎?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這種攀比心理會蒙蔽父母的雙眼,再也無法體會生活中的快樂和寶寶給家庭帶來的幸福。
家長們總想“給孩子最好的”這種心理,是一種“育兒強迫癥”,容易讓孩子今后無法承受挫折和失敗。此外,不顧家庭實力創造種種最好的環境也會給家長帶來很多不必要的負擔,從而加大了心理壓力,這對孩子也是沒有好處的。
育兒專家說:“現在七八歲的小孩就知道跟同學比誰爸爸的汽車漂亮,誰爸爸的汽車貴。其實,最好不要讓小孩享受太優越的物質生活和‘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式的太周到的服務。要把孩子培養成才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很重要,并不是‘給他最好的’他就能成為最好的。”很多孩子都表現得自私,不懂得分享;攀比,做事講排場。孩子的成長軌跡已經完全脫離了父母的期望。
在世界上,物質并不能代表一切,“愛”才是最美好的東西。對孩子來說,一次擁抱,一個眼神,甚至只是一個微笑,比擁有更多的物質財富更為珍貴。畢竟每個家庭的環境不同,不可能做到“和別人家的孩子一樣”,盲目的攀比并沒有必要。經常帶著孩子去公園,在家里舉行小聚會,多和孩子談心,和他們一起玩游戲等,對孩子的心靈成長更有幫助。
有些孩子不愿意與他人分享,作為家長就應該積極引導,鼓勵孩子在同伴的.交往中,體驗分享的快樂。比如可以利用節假日、過生日等機會邀請其他小朋友,讓孩子與小朋友一起玩耍,并鼓勵孩子拿出自己心愛的玩具,讓他體驗與別人一起分享玩具的快樂。
一天傍晚,媽媽答應兒子買冰淇淋吃。可是媽媽突然想到兒子的咳嗽還沒好,所以總想方設法讓他少吃點。
于是,媽媽便對兒子說:“媽媽也想吃冰淇淋,行嗎?”兒子很不情愿,但還是給了媽媽一口。但是兒子卻開始哭鬧,嘴里嘀咕:“跟原來不一樣了,這個我不要了。”媽媽意識到這是兒子不愿意和她分享冰淇淋,他這么小就這樣,長大還不一定怎樣呢。看著兒子哭哭啼啼,媽媽很冷靜地坐到沙發上,開始吃起了兒子不要的冰淇淋。兒子見狀,立刻跑來搶媽媽手里的冰淇淋,沒搶到,只是小手上沾上了一點,他就舔著吃。“媽媽,冰淇淋我要吃的”,兒子開始妥協,媽媽把吃剩的給了他,他吃完了,說:“媽媽,我想睡覺。”其實,媽媽知道這是他躲避媽媽的一個借口。故意說:“不想搭積木了?”平時兒子最喜歡和媽媽一起搭積木,當時,他點頭了。
搭完積木后,媽媽問兒子:“今天,是誰錯了?”他不說話。媽媽嚴肅地跟兒子說:“好吃的東西要一起分享,在幼兒園里,你不是把糖分給老師和小朋友吃嗎?那就是和別人分享。可是,今天你不愿意和媽媽分享一個冰淇淋,你說,對嗎?”“媽媽,下次吃好東西我要給你吃,還有爸爸。”兒子笑著說。媽媽開心地笑了。
或許,正是媽媽的堅持,才拗過了年幼的兒子,讓他明白了好東西要與人分享的道理。在日常家庭教育中,父母就要重視培養孩子樂于分享的習慣。例如,在家庭聚會,可以讓孩子主持,讓他來分桌子上的美食,鼓勵他先分給別人,不僅能增強孩子的責任心,還有助于孩子養成與人分享的良好習慣。
父母9
我的朋友喬澤,一直都是眾人眼中的公認的好男人,性格溫良,為人謙和,心思尤為細膩,對待身邊的同事、朋友都十分友好,體貼入微,一個十足的暖男。
在他眼里,孝敬父母這點尤為重要。當初問他找女朋友有什么要求,他溫和一笑,說沒什么,是個孝順姑娘就行,如果對我父母不好無論如何不能接受。
喬澤的婚禮,唯美浪漫。那個活潑、美麗的姑娘藍藍在親友的祝福聲中,成為喬澤的新娘。她在宣誓時說,不管遇到什么困難,我都會與你相守一生,孝敬雙方父母,喬澤看著懂事、大方的媳婦,與她緊緊相擁。
婚后的小日子,兩人過的波瀾不驚,甜蜜而平淡。喬澤是個靜默的男子,而藍藍卻心直口快,原以為的互補性格卻摩擦不斷。
喬澤身為家中獨子,感念父母辛苦,堅持必須與父母同住。半年后,各種小矛盾日漸凸顯,爭吵不斷,千古難題的“婆媳問題”一樣在他們家中上演。喬澤漸漸受不了藍藍在家中的各種沒眼色,看到父母辛苦做家務,藍藍下班后窩在沙發上玩手機,他不分青紅皂白就是一頓指責。而藍藍也很委屈,自己又沒要求他父母做過什么。
藍藍知道老公的孝順,一直對公婆小心翼翼,家中的這種壓抑與不自在讓她很郁悶。那次,她還是無意間頂撞了婆婆幾句,婆婆倒也無所謂,喬澤聽到媳婦對自己親媽的無禮,徹底爆發,兩人鬧到非離婚不可的地步。
親朋好友誰都勸不住喬澤,他認為決不能讓父母受一點委屈,否則就是大不孝。
父母勸他,家庭有矛盾很正常,出于孝心也沒必要小題大做,無論如何不希望他離婚。可他卻堅持以后的日子還長,藍藍剛結婚就這樣頂撞他媽,以后父母年邁,指不定會怎么對待他們,這婚必須離。喬澤的執拗,終究沒有人勸得住,而藍藍也受夠了他的不可理喻的孝心,兩人最終分道揚鑣。
離婚后,他母親氣的長病不起。他拼命的賺錢,給母親買最好的補品,帶父母出國旅游散心,唯恐哪點做的不好再讓父母難過,可他父母仍郁郁寡歡。
那次朋友小聚,他很抑郁,說自己不知道怎么做才能讓父母好受一點,開始懷疑自己的孝順是不是錯了?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喬澤的父母作為知識分子,非常愛面子,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兒子剛結婚就離婚,更何況是因為他們。在街坊鄰里面前沒有顏面,內心也非常痛苦不安。這一切喬澤都看不到。當他終于明白父母的`苦心,只想讓他過好自己的日子,卻為時已晚。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父母之愛,是永恒的高尚,是真正的無私!古語有言,“父母在,不遠游”,可現在為了生活、工作,漂泊已成常態,能守在父母身邊的又有幾人?
雖然現代交通很方便,隨時可以回家,但真正陪伴父母的日子依然屈指可數。一直以來,離家在外的我,也不知該怎么做才算是個孝順的孩子。
母親的身體很不好,那次意外摔倒,胳膊摔壞近一年多才恢復,眼睛自去年做過手術后還是各種不適。每次打電話,也只能問問情況怎么樣,平時她需要去醫院檢查,我還是無法陪伴。
想起這些,我很難受,時常會有種無力感。目前,陪伴父母沒有太多時間,經濟上也沒能力為家庭多做些什么。問自己究竟該怎么做才算孝順?還是母親給了我答案。
前段時間,因為有些事情,心情一直很不好,悶悶不樂,甚至痛苦、憋屈。母親知道這一切,盡管和她在電話里聊天我一直不刻意提起,還是能聽出她的擔心,她說得最多的就是讓我別多想,吃好玩好就行。
那日,往家中打電話說五一準備回家,問她眼睛好點沒,準備去醫院給她開點眼藥水帶回去。母親聽后說不用,讓我還是別回去,一是她不放心我的開車技術,認為五一假期人多開車回家路上不安全,二是認為我喜歡旅游,假期應該出去轉轉,只有我心情好了,他們在家才會放心。我說那怎么行,假期應該回家看看,我很擔心她的眼睛。我媽一聽急了,說我現在還不用你操心,你在外面才讓我們掛念呢,過好自己的生活,把工作搞好,日子過得舒暢,才是對我們最好的孝順。
那一刻,我愣了一下,突然意識到自己多么的不孝!
我的不孝順并不是我沒有為父母做太多,而是自己把日子過的一團糟,讓他們終日為我擔憂。
我們的父母,他們不缺吃,不缺穿,還沒有到了需要我們侍奉跟前的年紀。而我們是否安好,卻成為他們心中時刻繃緊的牽掛。
孝順絕不緊緊是陪伴父母身畔就足以,更不是一味的金錢付出!如果你只是以你認為的方式去孝順父母,來換取自己的心安,那就大錯特錯。
你所做的一切決定,那一端都連著父母的心;你的每一天,父母都在掛念。
父母真正想要的無非是孩子的平安、幸福,那才是他們最引以為傲的孝順!
如果你把日子過得很慘,一邊“啃老”,一邊讓父母終日勞心傷神,還有什么資格說自己孝順?
或許,我們能做的,唯有努力做最好的自己,讓父母少一些操心,少一絲牽絆!直到有一天,可以理直氣壯的告訴他們,自己過的很好,真的幸福,而不是假裝幸福!
父母10
從呱呱落地那一天起,愛就像陽光一樣,無時無刻不在普照著我們,父母對我們有養育之恩,老師對我們有教育之恩,同學對我們有協助之恩,社會對我們有關愛之恩……,而感恩,又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滴水之恩,涌泉相報”,到“烏鴉反哺,羔羊跪乳”,都有著深厚的感恩文化傳統。只有懂得感恩,才會懂得付出,才會懂得回報。所以我們不僅懂得感恩,更要學會行動感恩,明白感恩不僅是一種回報的方式,更是一種生活的方式。
作為子女,我們都應該有一顆感恩的心。感謝給你生命、給你呵護、給你慈愛的父母,也許你沒有看到他們那溢滿出來的愛,但實際上,他們的愛已經潛移默化地流進了你的心房。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就是要我們常常關心父母,處處體諒父母,時時孝敬父母,少讓他們操心,多為他們著想,還要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作為學生,我們都應該有一顆感恩的心。感謝老師,是他們教給我們知識和做人的道理。珍愛老師的勞動成果,專心聽課,認真作業,用優異的成績回報老師的諄諄教導。關心學校的今天和未來,維護學校榮譽,用我們的行動為學校增光添彩。
作為同學、朋友,我們都應該有一顆感恩的心。當你遇到困難時,是同學、朋友竭盡全力,盡其所能去幫助和關心你。所以,當與同學、朋友發生沖突時,應試著用感恩之心化干戈為玉帛,真誠溝通,建立和維護友情。
作為社會的一員,我們都應該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要感恩社會給予的一切,感謝大自然,給我們一片純凈的天空,讓我們自由成長……,我們要關注弱勢群體,關心社會公益事業,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回報社會,還應該感恩自然,保護環境,養成節約的好習慣,珍惜每一滴水,每一張紙。
……
所以,只有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才不會孤單,才不會痛苦,才不會脆弱無助。只有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才懂得去孝敬父母,懂得去尊敬師長,懂得去關心,幫助他人。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就會勤奮學習,真愛自己,我們就能學會包容,贏得真愛,贏得友誼。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就會擁有快樂,擁有幸福。而擁有一顆感恩的心,不僅僅是感謝愛過我們和幫助過我們的人,而且還要在心存感激的同時,以同樣的愛意和熱情去回報周圍的人,回報社會和生活。“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在我們的人生路上最燦爛的陽光應該屬于知恩圖報,感謝幫助我們成長的每一個人!
同學們,行動起來吧!讓我們學習感恩,從心開始,做一個真正懂得感恩的人,使我們的校園在這縷感恩的春風中,變得更加文明,更加和諧,讓我們共同呼喚:感恩從心開始,讓愛溫暖你我。
【父母】相關文章:
給父母的作文11-16
給父母的信05-10
給父母的信05-18
★給父母的信05-04
給父母的信05-02
感恩父母12-31
給父母的作文01-18
400字感恩父母的信_寫給父母的信08-24
感恩父母的話語,父母的風景,我們的夢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