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戰車時代
(黑風夜話89 戰車時代)
上世紀九十年代,在修建濟青高速公路的時候,臨淄齊陵鎮一處春秋時期的大型殉車馬坑遺址被發掘出土,宏大的規模完好的保存尚屬罕見,三十多匹戰馬十幾輛戰車構成了當時戰場的主旋律,精美的馬飾昭示著戰車主人不同尋常的身份地位。遺憾的是沒有文字出土,也未能在留存的史書典籍中找到這殉車馬坑的蛛絲馬跡。但原址還是辟建了中國古車博物館,它帶著我們走進那遙遠的戰車時代。
戰爭是人類歷史發展的產物,當人們的沖突日益頻繁,沖突的規模日益擴大時,便產生了輔助爭斗廝殺的馬與車的組合。在夏啟的征戰中就有了戰車的記錄。牧野之戰,周武王率兵車三百、虎賁三千,“時維鷹揚,肆伐大商”,拉開了周天下八百載的序幕。最早的戰爭還是比較文明的,交戰雙方約定時間,在一個空曠的田野擺上各自的戰車沖殺一番,勝者為王,敗者服輸。春秋時講仁義的宋襄公就曾愚蠢地等對手擺好陣型再戰,結果慘敗留下笑柄。齊桓晉文爭霸的年代,戰車已是最主要的作戰工具,諸侯以戰車的數量來衡量實力大小,百乘之國、千乘之國甚至萬乘之國相繼出現,齊魯長勺之戰、晉楚城濮之戰、晉秦崤之戰、齊晉鞌之戰等都是車戰的典型案例。
戰車可用于攻守兩端,當它排成整齊車陣后正面的沖擊力巨大,當它排成防守陣型時配合弓弩又有兩次擋防能力。戰車一般由二至四匹戰馬組合引領一輛獨轅兩輪的方形車輿。車上配備三名甲士,他們各有分工,一人駕車為御者;一人負責遠距離射擊,作戰兵器為弓或弩;一人負責近距離格斗,作戰兵器是戈或戟。主將戰車車型高大,往往還配有旌旗戰鼓。每輛戰車后面都會跟隨數量不等的步兵。這有點像近代戰爭中的坦克作戰。“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士爭先。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屈原的《國殤》刻畫了最精彩壯烈的車戰場面。
戰國時期,戰車式微,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人類的狡猾,隨著孫子、鬼谷等兵者詭道思想的橫行,交戰越來越講求謀略,大家都不會按常理出牌,戰爭的復雜性增強,兩軍戰車面對面直接沖撞的機會少了。二是戰爭范圍已從中原擴大到秦川吳楚,那里或山林險阻,或江河縱橫,適合于平原曠野作戰的戰車失去了用武之地。但戰車仍沒有退出舞臺,它成了領軍者的指揮中心和糧草輜重的運輸工具。當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后,更加靈活機動的騎兵適應了戰爭的需要。而秦軍在加強騎兵的同時,更發展了舉世無敵的弩兵。一場長平之戰,秦將白起(《羋月傳》里的小狼弟弟)斬殺四十五萬趙軍,取得了整個春秋戰國時期最大規模戰役的勝利。武安君白起站在高車上笑傲疆場,戰車正沐浴著夕陽的最后余光。隨著秦國虎狼之師吞并六國,戰車也濃縮成銅車馬變成了永恒。上海世博會時,秦始皇陵銅車馬作為中國館的鎮館之寶吸引著眾多游客。漢朝建立以后,和匈奴作戰的龍城飛將們都是馬上風流,戰車已離開了戰爭。以后它不再稱之為戰車,在漫長的歲月里,它默默地扮演著交通運輸工具的角色,它叫馬車。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半在腰。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被歷史的塵埃遮住的不只是咸陽橋,還有那遠去的車馬和戰士。 ( )
【戰車時代】相關文章:
時代的茍且)07-02
時代的作文03-29
共享時代05-08
時代初中作文03-28
共享時代精選作文04-30
跟時代的作文05-10
微時代的作文05-11
新時代的征文05-07
共享時代作文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