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校園勵志小故事 走過格林路的轉角
剛上大學,少不了的就是要學會自我勵志,大家不妨多看一些大學校園的勵志故事吧。為此陽光網小編為大家推薦了大學校園勵志小故事,希望能幫到大家。
大學校園勵志小故事:走過格林路的第二轉角
推開車的的那一刻,吳桐就整個人浸入失望之中。學校周邊的環境與自己的理想殿堂存在著天壤之別。
大門,破破爛爛的,毫無大學的 莊嚴氣勢。
教學樓,門上的漆掉得讓人難以置信這是一所高等學府。
而唯一聯通學校一市區的12路公車,車上的擁擠與路途的顛簸讓吳桐望而卻步。
這就是現實與理想的差別。讓人一時難以接受。吳桐也一樣。
而現實與理想的差別不過來源與人把理想描繪藍圖的太完美,無視于現實中太多殘酷,吳桐 只有這樣想著來安慰自己。
既來之,吳桐卻一時無法安之。對陌生環境的難以適應與獨在異鄉的寂寞強烈沖擊,她無法抑制想念家的情緒。總是沉溺在思戀的海洋中。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地成孤影。背燈和月就花和月就花和月就花和月就花陰,陰,已經十年蹤跡十年心。點點滴滴,時光滴滴,時光還停留在高中時候。
那是綠水青山情常在。
高中的學校是市里唯一的示范性高中,依山而建且遠離市區的幽靜環境別具一格,吳桐想著那山,那水。
山上有老師帶領大家一起踏春的足跡,湖畔有朋友一起竊竊私語的秘密。還有那人……
吳桐想起那句“汝女子勿管丈夫事,吾愛游戲人間,則何如?”
那人,是自己心中的一個掛念。
念,討論題目的爭執不休;
念,互道關心的殷殷話語;
念,共同為前途的擔憂;
念,爭吵之后冷戰的糾結;
念,和好如初的甜蜜;
…
念著念著。吳桐只能嘆一句當時只道是尋常。
當時只道是尋常。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斜陽。吳桐還是無奈的穿梭在寢室與教學樓之間,每日路過那一段格林路。那有兩個轉角的格林路。
第一個轉角的那位彈吉他的姐姐,總是滿臉的憂傷,手指盡是創傷,一個個細小的傷口與琴弦交錯著,低聲吟唱陌生的詞。
吳桐沒有靠近,長凳與后面的雜草已經是一幅完整的圖,吳桐也不敢靠近,吉他與人都哀傷的,連周圍的空氣也洋溢著哀傷的氣息。吳桐不明白自己為什么會停在這個轉角,吳桐喜歡音樂,喜歡吉他,卻從未用吉他彈出如此哀傷的音樂,她只有用吉他彈出五月天的倔強。 一如自己倔強的拒絕與大學的交流。
到教學樓就要經過格林路。吳桐喜歡在這段路上慢慢走,在第二個轉角有個小店鋪,是一個收集理想的店鋪,吳桐一直都納悶著。卻從未進去。每次都站在門口看著店主在里頭忙碌著,把各類理想分類排列,店主總是一臉的焦急,身影也從來是忙碌的,臉色或許是因為少見陽關,蒼白的嚇人。
“要進來嗎?你可以把你的理想放在這里。”
吳桐詫異店長竟然問自己,他今天竟然有空看看別人。上午的太陽此時恰恰射在櫥窗上,玻璃柜中德瓶子一個 個歡快的閃著光芒。猶豫了下,吳桐跨入那條一直沒有進過的門檻。
“我一直在等一個人的理想,卻始終沒有等到……”
吳桐不明白店主為什么會對自己說這句話,她望著還是一臉焦急的店長,這張似乎從未出現過放松的臉,吳桐不知道怎么回答他。
“我其 實也不知道自己的理想,就算有,也是迷茫!”
“不,你有理想,你有的……你知道上個轉角彈吉他那位的理想嗎?我感覺不到她的理想……
“我不知道,不好意思。”
臉色還是一臉的焦急,而這次似乎多了一絲哀傷。他手上撥弄著理想瓶,“我等了很久,那個理想,每天收集到的學生的理想很多,卻不是我等的那個……”吳桐聽著店主的念叨,奇怪他的語氣為何沒有臉色那般焦急。
“那個理想:對生活的熱愛與憧憬!”
陽關漸漸移動,一個歌瓶子此時已不再閃光。而店主喲開始忙碌與瓶子的擺列,吳桐嘆口氣,轉身走了。
看著前方的教學樓,還是接受現實吧!課還是的去上的。
格林路不長,走過第二個轉角便是教學樓。破舊的大門,灰色的磚塊在陽關的映忖下與剛剛的瓶子形成強烈對比。吳桐揉揉頭,走了進去。
漸漸的,吳桐忙了,格林路也是匆忙走過。
似乎有很久沒有看到 第一個轉角的`那位彈吉他的姐姐了,而那位店主也很久沒有開門了,吳桐忽然想再去里面看看的沖動。
終于,再次走進門檻的時候,吳桐又看到的那位臉色蒼白的店主,但是身影卻不在忙碌。
“你來了。“
你的理想就是我一直等的……我就要走了。“
吳桐很吃驚,自己的理想他怎么會知道,她詫異的理想的瓶子,果然在第二排找到了自己瓶子。
“對生活的熱愛與憧憬!”吳桐低聲讀著。
店長蒼白的臉色在櫥窗后笑笑,“我要走了。”
吳桐看著店主的笑,她明白了,自己的大學生活在一天又一天的忙碌中得到 充實。而理想也再無形中也樹立起來。
第一個轉角的那位姐姐,沒有理想,卻總是一臉的憂傷和滿手的創傷。
吳桐走了教學樓門口,依舊破敗,卻發現自己很久沒有排斥了,破舊又如何,學業與理想的奔波中自己不在在意。回頭再望望格林路,吳桐堅定的走進了教學樓。
彈眼前,轉角回身,理想是在追求中與現實不斷拉近距離,而此外,皆閑事。
>>>下一頁更多精彩“大學校園勵志小故事”
大學校園勵志小故事:追熊貓屎的人
當你被迫給貓鏟屎時,一群人正走過草地青青,跨過流水淙淙,登雪山,過溜索,到處找屎鏟。
他們想找到這樣一種糞便:大小、形狀與紅薯相近,表面閃著綠色的光澤,輕輕掰開,能聞到一股竹葉的清香。如果幸運,遇到還冒著熱氣的,他們會激動得撲上去!
不錯,這就是傳說中“最香的動物大便”熊貓屎!也只有這種公認的“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才能讓人爭相鏟屎。有外國媒體說:“熊貓寶寶打個噴嚏,1。5億人的心都痛了。”
這一次,充當“鏟屎官”的是大熊貓重點種群常態化監測項目的野外調查隊員。2015年5月起,這群“最有味道的人”一連數月在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地毯式搜索,想要尋找新鮮的熊貓糞便,從中提取DNA,為每只大熊貓辦張“身份證”。
這種曾經的食肉動物改變了口味,卻還沒進化出草食性的腸胃,吃了不消化,又得緊鑼密鼓地把夾雜著竹竿和竹葉的糞便排出來,一天就得二三十斤。
沿著以往普查中發現的大熊貓生存區域仔細翻找“每天都可以找到幾十上百坨糞便,都不新鮮,不符合DNA提取標準”。一位調查隊員說。
每當發現熱氣騰騰的熊貓糞便,研究者都會小心翼翼地戴著手套撿起、收好,興奮地用GPS進行定位,詳細記錄發現熊貓屎的經緯度、海拔、時間,甚至糞便的長度及直徑。
“新鮮出爐”的糞便上有一層黏液,用乙醇浸泡后,能分離出鮮活的腸壁細胞,從中提取DNA進行鑒定,準確率超過90%。大熊貓的性別、年齡,個體間的親緣關系都能從中得知。如果“屎期”超出10天,可靠性就要大打折扣了。
熊貓屎為研究者提供熊貓信息的同時,也受到了各界“熱捧”:科學家在熊貓屎里找到能將植物分解為乙醇的`細菌。商人用熊貓糞做肥料種出號稱具有“抗癌奇效”的“熊貓茶”。藝術家塑出熊貓屎“維納斯”,賣出近30萬元的天價……
看起來,沒有哪一種動物能像熊貓一樣愜意了。今年年初公布的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的數字顯示,截至2013年年底,全國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達到1864只,比2002年完成的第三次調查結果增長了16。8%,棲息地面積也增長了近12%。
但深入野生熊貓生存區域的研究者知道,熊貓的日子并不好過,人類活動依然在侵蝕大熊貓的生存空間。對于這種膽小的萌物來說,即便只是與人打了個照面,都可能就此遠離這片生存區域。
現有大熊貓棲息地被隔離成33個板塊,其中18個種群數量少于10只。這意味著,大熊貓不僅面臨著近親繁殖的危險,一旦再次出現竹子大片開花死亡的情況,它們將無力穿越鋼筋水泥,很可能遭遇滅頂之災。
對于熊貓,人類的感情是復雜的。在見到活體熊貓“蘇琳”之后,美國前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的長子動情地說:“如果把這個小家伙當成我槍下的紀念品,我寧愿用我的兒子來代替。”但也正是他,曾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幾度來華獵殺大熊貓。
研究者明白,對待這種脆弱而可愛的物種,不打擾,是人類最后的溫柔。
幾年前,一組臥龍自然保護區飼養員穿熊貓服照顧熊貓寶寶的圖片在網上熱傳。暖心圖片的背后是心酸的考慮:讓進行野化訓練的熊貓寶寶在沒有人的環境下長大,讓它不習慣看見人、不適應被人觸碰,這樣放歸自然以后,也許有一天,這種戒備會救它的命。
大學校園勵志小故事:我上大學的真實經歷
不怕大家笑話,我也是985學校的畢業生,可是到了畢業的關口,我真不明白這985學校到底好在哪里,不妨把學校里我經歷的事情跟大家說說,大家看個笑話。
大一剛入校,說實話,大家的學習熱情都很高,寢室里還商量要每天晚上九點半聚到一起,看看一天的課程有哪些疑問,互相討論一下。學著學著,我們就問老師,你說這些數分高代都是干嘛用的?老師語重心長的給我們講了一通思維的重要性,然后鼓勵我們向算法設計者,計算機編程高高手挺進,本身當初考大學報的應用數學系,以為有啥應用,問明白以后才知道,咋地也得到了博士才能有應用,本科研究生階段就是數學系。以前沒出去走走,接觸社會少,到了學校,看到了300多平方米的墻上全是“日租,小時租”的廣告(現在好像被強行清除了,不過所有的角落里還是有),還以為是考研考博的人為了最后復習沖刺而產生的需求,哪里知道是人類本性支持的剛性需求。其實最讓我們這批人改變觀念的,是期末考試。
期末考試,大家都是第一次考,當時的氛圍和高考差不多了,自習室找個地方都費好大勁,寢室早7點到晚9點之間基本沒人,可考卷一發下來,傻眼了,太簡單了,幾乎所有人都明白了:平時你可以干任何你想干的事情,只要考前一個月看看書就行。
到了大二,也就是中國通貨膨脹流動性開始泛濫的時候,學校周圍是網吧遍地開花,很多人都被吸引到網游世界了,按照我看見的'比例,當時嚴重成癮的大約占男生的%20左右,我是指經常去通宵玩,或者白天能玩6小時的(我上網3小時,就得躺1小時,天生對屏幕過敏),最長者,可以連續一個星期通宵5次,白天也在,只靠方便面等垃圾食品維持生命最低需求。當時我還是副班長,擔心鬧出人命,還去強拉過人回來。當時的課程很忙,一個學習的考試可能有10幾門,但是最后只有兩個人留級了,還有一個是因為腰間盤問題,為什么呢?
本校的考試有幾個特點,第一,平日成績占30%,如何評定,就是平時交不交作業,來不來上課,作業可以是抄寫的,沒問題,只要交,起碼說明你態度好,我剛開始還不抄,結果因實力不佳且平日成績不夠,掛了科。至于點名,現在實行的都是人民代表制度,九常委代表13億,我們一個代表2,3個不成問題吧。30%啊,這在任何一個公司都是排名一二的大股東啊,這些股權就這樣到手了。
第二,考試前一節課,老師都會劃范圍,有些老師的精確度能達到美國GPS的精確度,但最次的,也能達到中國GPS的精確度。也就是說,背題,就是你的不二法門,考試有10道題,老師一般會留下15-25道題,招來高手做完,每人復印一張,都形成了制式裝備了,一點問題都沒有。
第三,批改試卷的尺度問題,這是我的親身經歷,有一次因為一些原因,概率論我一點都沒看,只在考前看了看老師的題,但實在是積重難返,考完了感覺自己要掛,就趕緊去了系樓。去了大吃一驚,前面都排了好幾個了,有的為了保研要分,有的為了出國,但為了及格好像就我一個,我尋思不急不急,出去看看,偶然間發現大廳中有一男一女,在批改試卷,正是我們的考卷,我湊上去假裝看書,看他們如何改卷。大吃一驚:只要寫字就有分數,甚至把題目中出現的數學詞匯解釋一番,哪怕離題萬里,都能得幾分,暈倒暈倒,最后還是過了。
到了大三大四,我們的考試就笑話百出了,有時候考4道留6道題,有時候判斷對錯能占40分,有時候考試沒去都能過(真實,我同學選的日語課,考試忘記去了,回頭發現了個62分),真的就和版主趙行德說得一樣,大學就像開玩笑一樣,擴招以后就成了托兒所了,害得我只好考GT,去南方東北散心,看經濟學心理學政治歷史方面的書(光買書花了1000多,很多書還是在圖書館借的)來打發時光。
當然,我是那種不求上進的,數學系有15%的人,還是非常好學的(和擴招前的比例一樣),很多人天天在圖書館學習,我就在他們旁邊看閑書,后來趕上這次金融危機,大家的職業都不太好,絕大多數知難而退,干脆都去考研考公務員了,我同寢室的簽約才1500一個月,還是干軟件這種很費力的活。不知道失業率是不是應該把這些被動考研的都算上,加上這些,今年的大學生失業率不會少于一半。
這只是我真實碰到的一些事情,現在其實挺后悔的,啥都知道點但任何一方面都不是精通,這樣是最倒霉的,英語讀寫都可,但絕對達不到口譯的水平,文章能看懂,但翻譯還欠佳,就是這樣,好好投簡歷試試看吧。
【大學校園勵志小故事 走過格林路的轉角】相關文章:
(經典)走過轉角作文11-04
走過轉角作文10-04
走過轉角作文11-21
大學校園勵志小故事11-25
走過轉角高中作文11-05
走過轉角主題作文11-20
走過轉角作文1000字11-18
成功總在轉角處勵志故事12-09
(精華)走過轉角作文7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