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讀書的文章和讀后感
讀書為的就是為了不遇到我不想遇到的人。讀書,是為了成為一個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為此陽光網(wǎng)小編為大家推薦了關于讀書的文章和讀后感的有關內(nèi)容,希望對大家有用。
關于讀書的文章和讀后感篇一
“腹有詩書氣自華,胸無春秋志難遠”,這是蘇東坡的一句話。
書作為知識的載體,是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讀書使人充實,讀書使人增長知識、提高素養(yǎng)、涵養(yǎng)思想。
好書是智者,與之交談,能讓一顆浮躁的心慢慢沉靜下來。
好書是哲人,絮絮低語,清泉流水一樣能鑒人身心。
好書是詩人,長哦短吟,讓人南山在望,清香滿懷。
好書是學者,博古通今,誨人不倦,讓人警醒,使人自省。
如果說心是一朵花,那么書就如潤物細無聲的小雨。拿一本書獨坐靜讀,宛若心中有一陣小雨在絲絲縷縷地下,如有一種希望在發(fā)芽、生長,在雨的滋潤下含苞吐蕾,清香四溢,恰如“清水出芙蓉,天然
去雕飾”的意境。讀書后的心靈,如春雨洗過的青山,干凈清爽,象剔除瑕疵的美玉,晶瑩透亮,纖塵不染。
“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凈土”。一個愛讀書的人,一定是一個耐得寂寞的人,一個清爽高潔的人。因為經(jīng)常處于一片凈土之間,耳濡目染,心靈純凈,心胸開闊,也自然是一個思想純粹、光明磊落的
人。
讀書的感覺,可以用海子的一句詩來形容: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也是個人成長的食糧。優(yōu)秀的書籍是一種由高貴語言和閃光思想所構成的財富,為人類所銘記,所珍惜,是我們永恒的伴侶和慰藉。“書籍把我們介紹給良師益友,使我們認識迄今為止
人類最偉大的靈魂。”“一本好書象一艘船,帶領著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生活的無限廣闊的海洋。”這些名言都說明了讀好書的意義。
讀書不能見書即覽,要有目的、有選擇、有思考。好書能使人高雅、純善,劣書使人低俗、奸邪,這就需要我們辨別和思考。
一個人不讀書,就像花朵不接受雨露,就像樹木不沐浴陽光。一個人不讀書,就像在旅途上失去了方向,就像在夜晚看不到星星。一個人不讀書,就像在沙漠里跋涉而失去了水分,就像在夜幕里沒有了
光線。
在物欲橫流、紅塵喧囂的世界里,讓我們擁有一顆寧靜的心,抽空來讀圣賢書吧!在心氣浮躁、郁悶狹小的城市里,讓我們心平氣和地選擇良冊好書,作為孤獨寂寞時的良師益友吧!
外表美麗固然重要,但根本的還是內(nèi)在秀美。讓我們泛舟書海,享受“腹有詩書氣自華”般豪邁的人生吧!
關于讀書的文章和讀后感篇二
我們現(xiàn)代人讀書真是幸福。
古者,“著于竹帛謂之書”,竹就是竹簡,帛就是縑素。書是稀罕而珍貴的東西。一個人若能垂于竹帛,便可以不朽。孔子晚年讀《易》,韋編三絕,用韌皮貫聯(lián)竹筒,翻來翻去以至于韌皮都斷了,那時候讀書多么吃力!
后來有了紙,有了毛筆,書的制作比較方便,但在印刷之術未行以前,書的流傳完全是靠抄寫。我們看看唐人寫經(jīng),以及許多古書的抄本,可以知道一本書得來非易。自從有了印刷術,刻板、活字、石印、影印,乃至于顯微膠片,讀書的方便無以復加。
物以稀為貴。但是書究竟不是普通的貨物。書是人類的智慧的結晶,經(jīng)驗的寶藏,所以盡管如今滿坑滿谷的都是書,書的價值不是用金錢可以衡量的。
價廉未必貨色差,暢銷未必內(nèi)容好。書的價值在于其內(nèi)容的精到。宋太宗每天讀《太平御覽》等書二卷,漏了一天則以后追補,他說:“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這是“開卷有益”一語之由來。《太平御覽》采集群書1600余種,分為55門,歷代典籍盡萃于是,宋太宗日理萬機之暇日覽兩卷,當然可以說是“開卷有益”。如今我們的書太多了,縱不說粗制濫造,至少是種類繁多,接觸的方面甚廣。我們讀書要有抉擇,否則不但無益而且浪費時間。
那么讀什么書呢?這就要看各人的興趣和需要。
在學校里,如果能在教師里遇到一兩位有學問的,那是最幸運的事,他能適當?shù)闹更c我們讀書的門徑。離開學校就只有靠自己了。讀書,永遠不恨其晚。晚,比永遠不讀強。有一個原則也許是值得考慮的:作為一個道地的中國人,有些部書是非讀不可的。
這與行業(yè)無關。理工科的、財經(jīng)界的、文法門的,都需要讀一些蔚成中國文化傳統(tǒng)的書。經(jīng)書當然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史書也一樣的重要。盲目的讀經(jīng)不可以提倡,意義模糊的所謂“國學”亦不能饜現(xiàn)代人之望。一系列的古書是我們應該以現(xiàn)代眼光去了解的。
關于讀書的文章和讀后感篇三
鍛煉與不鍛煉的人,隔一天看,沒有任何區(qū)別;隔一個月看,差異甚微;但是隔五年十年看,身體和精神狀態(tài)上就有了巨大差別。讀書也是一樣的道理,讀書與不讀書的人,日積月累,終成天淵之別。
今天多學一點知識,明天就少一句求人的話。
問:“我讀過很多書,但后來大部分都忘記了,你說這樣的閱讀究竟有什么意義?”
答:“當我還是個孩子時,我吃過很多食物,現(xiàn)在已經(jīng)記不起來吃過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jīng)長成我的骨頭和肉。”
你讀過的書其實早已融進你的骨血,只要一個觸動點,就會噴薄而出。
有人問,女孩子上那么久的學、讀那么多的書,最終不還是要回到一座平凡的城市,打一份平常的工,嫁作人婦,洗衣煮飯,相夫教子,何苦折騰?
我想,我們的堅持是為了,就算最終跌入繁瑣,洗盡鉛華,同樣的工作,卻有不一樣的心境,同樣的家庭,卻有不一樣的情調(diào),同樣的后代,卻有不一樣的素養(yǎng)。
全世界每年閱讀書籍數(shù)量排名第一的是猶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讀書64本。而中國13億人口,除去教科書,平均每人一年讀書1本都不到。一個愛讀書的民族,自然是優(yōu)秀的。
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猶太人共拿走了20%的化學獎、25%的物理獎、27%的生理與醫(yī)學獎、41%的經(jīng)濟學獎、12%的諾貝爾文學獎,同時還拿到了1/3以上的普利策獎、1/3以上的奧斯卡獎。而猶太人在世界上的人口只占0.3℅。
“你現(xiàn)在的氣質里,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愛過的人。”
“讀書,讓我即使沒有富庶的生活,仍有富庶的生命,讓我清貧至今也樸素至今,平凡至今也善良至今,渺小至今也強大至今。
甚至日后嫁人,此生智慧和善念就是我的嫁妝。我未入過繁華之境,未聽過喧囂之聲,未見過太多生靈,未有過滾燙心靈,但書本給了我所有智慧和情感。”
“如果你半夜醒來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好長時間沒讀書,而且沒有任何負罪感的時候,你就必須知道,你已經(jīng)墮落了。
不是說書本本身有多么了不起,而是讀書這個行為意味著你沒有完全認同這個現(xiàn)世和現(xiàn)實,你還有追求,還在奮斗,你還有不滿,你還在尋找另一種可能,另一種生活方式。”
我讀書為的就是為了不遇到我不想遇到的人。讀書,是為了成為一個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
【讀書的文章和讀后感】相關文章:
勵志的文章和感悟04-02
短篇優(yōu)美文章和讀后感04-03
工作勵志的文章和感悟04-03
求一篇好文章和讀后感04-04
描寫景色的文章和作者04-04
關于雪的文章和詩句12-07
大學勵志英語文章和翻譯鑒賞04-06
初二文言文讀后感范文12-09
《增廣賢文》讀后感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