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古代哲理名人名言大全
古人的名人名言具有樹立人們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的作用。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中國古代名人名言的摘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中國古代名人名言摘抄
1) 以公滅私,民其允懷。——《尚書·周官》:以公心滅私情,民眾才會心悅誠服。
2) 大義滅親。——《左傳·隱公四年》
3) 公家之利,知無不為,忠也。——《左傳·僖公九年》
4)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
5)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
6) 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韓非子·有度》:懲罰有罪過的人,即使大臣也不能放過;賞賜做好事的人,即使平民百姓也不能漏掉。
7) 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茍》:公正就政治清明,偏私則政治黑暗。
8)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禮記·禮運》:在圣人治理的'時代,天下是公有的。
9) 國爾忘家,公爾忘私,利不茍就,害不茍去,惟義所在。——賈誼《新書·階級》
10) 衡之于左右,無私輕重,故可以為平;繩之于內外,無私曲直,故可以為正。——《淮南子·主術訓》
中國古代名人名言精選
1) 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論語·里仁》
2)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秦伯》
3) 志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4)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5) 志當存高遠。——諸葛亮《誡外生書》
6)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
7) 有志者事竟成。——《后漢書·耿弇列傳》
8) 志小則易足,易足則無由進。——張載《經學理窟·學大原下》
9)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晁錯論》
10) 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石成金《傳家寶·俗諺牧民》
11)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12)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子罕》
13)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論語·衛靈公》
14)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論語·微子》
15)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16)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
17)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司馬遷《報任安書》
18) 不為窮變節,不為賤易志。——桓寬《鹽鐵論·地廣》
19) 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齊書·元景安列傳》
20)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李世民《賜蕭瑀》
中國古代名人名言經典
1) 惟公則生明,惟廉則生威。——石成金《傳家寶·紳瑜》
2) 人人好公,則天下太平;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劉鶚《老殘游記》第九回
3)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4)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憲問》 君子以說的多.做得少為恥。
5) 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墨子·修身》:讀書人雖然有學問,但是親身實踐才是根本。
6)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荀子·修身》:路程雖近,不走就達不到目的地;事情雖小,不做就成功不了。
7) 善言古者必有節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證于人。——《荀子·性惡》
8) 謹于言而慎于行。——《禮記·緇衣》
9) 君子強學而力行。——楊雄《法言·修身》
10) 實事求是。——《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
11) 百聞不如一見。——《漢書·趙沖國傳》
12)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漢書·董仲舒傳》
13) 事莫明于有效,論莫定于有證。——王充《論衡·薄葬》
14) 名必有實,事必有功。——荀悅《申鑒·俗嫌》
15) 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劉勰《文心雕龍·知音》
16)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17)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大學》
18)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
19) 得民心者得天下。——《孟子》
20) 庶民者,國之本。——《黃石公·三略》
【中國古代哲理名人名言】相關文章:
中國古代的名人名言05-09
中國古代經典勵志名人名言05-12
中國古代名人名言勵志05-11
中國古代哲理名言名句05-11
哲理的名人名言04-08
名人名言哲理04-08
哲理名人名言10-31
哲理名人名言05-11
經典哲理名人名言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