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名言15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常常會遇到需要使用名言的情形吧,名言可以用來鞭策自己,幫助我們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樹立信心。什么樣的名言才經典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孔子的名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孔子的名言1
1) 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
2)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3) 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4)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5) 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6)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7) 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巽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8)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9) 德不孤,必有鄰。——《論語》
10)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11) 既來之,則安之。——《論語·季氏》
12) 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13) 剛、毅、木、訥近仁。
14) 為君難,為臣不易。——《論語·子路》
孔子的名言2
1.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2.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圣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3.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4. 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5. 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7.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8.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不學詩,無以言。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9. 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10. 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嘗無誨焉。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干盟,兵不逼好。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11. 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12.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13. 茍正其身,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14. 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15. 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
16.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17. 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18. 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
19.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20. 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孔子的名言3
1、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3、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5、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6、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7、朽木不可雕也。
8、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9、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10、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11、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2、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1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14、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15、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孔子的名言4
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
3、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4、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5、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6、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7、子路問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8、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9、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10、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11、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12、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13、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
14、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
15、三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語言無味。
16、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17、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18、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19、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20、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2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22、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23、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24、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25、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26、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7、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28、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29、犁牛之子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
30、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孔子的名言5
1) 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2) (“撰”去提手)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3)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4)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5)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6)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7)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8) 道不同,不相為謀。——《論語·衛靈公》
9) 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10)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11) 放于利而行,多怨。
12)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13)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14) 惟上知與下愚不移。——《論語·陽貨》
15) 巧言亂德。
16)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孔子的名言6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于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饑而死也。
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
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人皆可以為堯舜。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圣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盡信書,不如無書。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五谷者,種之美者也,茍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
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
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孔子的名言7
1.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2.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3.君于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4.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5.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6.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
7.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8.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9.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10.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11.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12.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3.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14.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論語·憲問》
孔子的名言8
與孔子有關的經典名言一
1、 其使民也義。
2、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 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4、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6、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7、 放于利而行,多怨。
8、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9、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10、 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11、 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
12、 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3、 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14、 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15、 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
17、 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18、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19、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20、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名人名言大全《關于孔子的名言》。
21、 賢哉,回也。
22、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23、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24、 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25、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26、 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27、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28、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29、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30、 君于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31、 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32、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33、 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34、 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35、 子謂于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
與孔子有關的經典名言二
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5、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7、道不同,不相為謀。
8、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9、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10、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11、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3、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14、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孔子的名言9
1、君子不重不強,學問不扎實。要忠誠,如果你沒有朋友,不要害怕改變。
2、以力服人不是心,以力不平凡,以德服人,以心悅誠。
3、國家沒有仁者,有仁者;世上沒有人道而得到的世界,也有。
4、一個沒有字母的人幾乎不能做任何事情。
5、雖然聰明,騎著更好;最好呆在子基地。
6、我知道這句話,我保持我的崇高精神。
7、知道就是知道,知道就是知道。
8、勇士不忘在溝里,元不忘在其里。
9、去學習,去判斷,去仔細思考,去清晰地爭論,去認真地行動。
10、三支軍隊可以帶走指揮官,但普通人不能帶走意志。
11、正義的事業得到廣泛的支持,而不正義的.事業卻得到很少的支持。
12、水不流,會發臭;如果你不學習,你就會落后。
13、仁、義、禮、智,不外乎我也,我也內在于人,外在于耳。
14、不可用文章傷害人,也不可用言語傷害人。
15、許多人幫助那些獲得成功的人,卻很少幫助那些失去成功的人。
16、默默而知,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對我何用!
17、鳥要先飛翅,人要先求上進。
18、棋子的數量,小數點也有;如果你不能集中注意力,你就必須集中注意力。
19、我也不知道。要知道,說話者的世界也是如此嗎?
20、有錢就可以要求,雖然鞭,我也做,如果沒有,從我的好。
孔子的名言10
1)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2)過,則匆憚改。
3)不遷怒,不二過。
4)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5)孔子曰:“有教無類。”
6)孔子曰:“因材施教。”
7)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8)剛毅木訥近仁。
9)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10)聽其言而觀其行。
11)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12)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13)孔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14)孔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15)孔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16)孔子曰:“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17)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18)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19)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20)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孔子的名言11
1、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2、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3、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4、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國必危亂喪亡矣。王以國為問,大夫以家為問,士庶人以身為問者,王稱國,故以國問;大夫稱家,故以家問;士庶人無稱,故以身問而已。
5、仁之勝不仁也,猶水勝火。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之水不勝火,此又與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終必亡而已矣。
6、則天下歸之,以政傷民,民樂其亡,以梃服強,仁與不仁也。
7、遠望之襄王而不似人君,言無人君之威儀也;就而近之而不見所畏焉,言無人君操柄之威也。
8、惠王今問我曰何以利益我國,則為王之大夫必問我曰何以利益我家,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則為王之士庶人亦必問我曰何以利益我身。
9、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
10、則為王之大夫必問我曰何以利益我家,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則為王之士庶人亦必問我曰何以利益我身。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國必危亂喪亡矣。
11、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12、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13、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14、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15、孟子言未有心存乎仁而遺棄其親者,亦未有存義而後去其君者。
16、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饑而死也。
17、五谷者,種之美者也,茍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1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9、窮困便獨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20、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21、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22、如千乘奪取萬乘,百乘奪取千乘,然後為飽足也。
23、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4、賢者而後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
25、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26、臣聞郊關之內,有囿方四十里,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
27、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28、斯言殆欲使後人深求其意以解其文,不但施於說《詩》也。今諸解者往往摭取而說之,其說又多乖異不同。
29、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30、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間旱,則苗稿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則苗氵孛然興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
31、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園。
32、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事昆夷。
33、孟子曰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旨意合同,若此者眾。
34、惟有賢者然後乃得樂此耳。謂修堯舜之道,國家安寧,故得有此以為樂也。不賢之人,亡國破家,雖有此,亦為人所奪,故不得以為樂也。
35、吾善養浩然之氣。
36、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37、言定天下者一道,仁政而已,不貪殺人,人則歸之,是故文王視民如傷,此之謂也。
38、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39、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40、不仁而得國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41、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2、孟子退自齊梁,述堯舜之道而著作焉,此大賢擬圣而作者也。
43、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44、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45、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義者也。
46、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47、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48、有風人之托物,二雅之正言,可謂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命世亞圣之大才者也。
49、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50、富歲,子弟多賴;兇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孔子的名言12
1、不要問困難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好的。
2、初三是集體奮斗和個人成就的時期。
3、學習和坐禪一樣,必須有恒心。
4、不要三思而后行,不要閱讀。
5、學習這件事,不是缺乏時間,而是缺乏努力。
6、永遠不要原諒自己的粗心大意。
7、學習也是快樂的,嬉皮士也是快樂的,這一次奮斗終身的音樂。
8、夢想是超越的力量,行動是飛翔的翅膀。
9、有動力而無壓力,緊張而無焦慮,敏捷而無恐慌。
10、神的心,是神殿的居所。上帝是知識的源泉;思考是運用神圣知識的最佳方式。
11、從輸了開始,就不要放棄,然后在中間沖刺,最后贏!
12、爭取時間就是爭取成功,提高效率就是提高分數。
13、高考過后,前面是一片新天地。
14、一個人,如果你不逼自己,你就不知道自己有多好。
15、高三是集體奮斗和個人成就的時期。
16、剝皮的肉不舍得留下,血汗不掉淚。
17、學習時的.苦痛是暫時的,未學到的痛苦是終生的。
18、不要尋找失敗的理由,要尋找成功的方法。
19、說白了,其實提高成績并不難,關鍵在于你是否愿意努力積累更多的問題,更多的總結。
20、吳京:地毯式轟炸的綜合回顧;抽查:精確制導。
孔子的名言13
1、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2、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3、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4、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5、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6、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7、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8、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9、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10、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11、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12、君于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13、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14、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15、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16、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17、子謂于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1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9、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2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1、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22、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23、放于利而行,多怨。
24、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25、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26、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27、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
28、(“撰”去提手)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29、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30、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31、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
3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33、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
34、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35、圣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36、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37、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38、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39、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40、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41、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4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43、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4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5、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46、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47、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48、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孔子的名言14
1)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遠乎?
2) 過,則匆憚改。
3) 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
4) 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5)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6)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7)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8) 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9)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論語·鄉黨》
10) 既來之,則安之。——《論語·季氏》
11) 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
12)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衛靈公》
13) 不能正其身,如何正人。——《論語·子路》
孔子的名言15
1.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2. 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3. 君子之行也,度于禮。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作者:孔子
4. 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
5.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出處:論語
6. 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7. 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8. 不學禮,無以立。
9. 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作者:孔子
10. 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出處:論語
11.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出處:論語
12.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出處:論語
13.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出處:論語
14.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15.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作者:孔子
【孔子的名言】相關文章:
孔子的名言04-03
孔子名言05-05
孔子的名言經典05-11
孔子經典名言08-16
孔子的名言10-04
孔子的哲理名言04-08
孔子名言名句03-21
孔子名言大全03-21
孔子的勵志名言05-07
孔子經典勵志名言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