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善行的境界美文摘抄
若要保持天平平衡,則左右兩側必須等重
1988年,崔永元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午間半小時》工作。有一天,在聽眾來信中,他發現有一封信書寫得極其T整。字跡十分清秀。寫信人是個高中三年級學生。那個學生在信中說,自己馬上要參加高考,但是因為家里很窮,即使能考上大學。也沒錢讀,所以決定不參加高考了……他很喜歡聽《午間半小時》節目,所以寫了信來,就是想在回鄉前。和他所喜歡的電臺節目告個別。
看完信后,崔永元心里久久不能平靜。他想,這孩子字寫得這樣好,成績也應該不錯吧?如果僅僅因為沒有學費就上不了大學。那真是太可惜了,所以崔永元決定給他一點力所能及的幫助。
他按照信中所留的地址,在和學生所在的學校取得了聯系并確認后。便決定資助這個學生。崔永元是個說到做到的人,所以在這個學生考上了黑龍江大學后,他便開始資助他學費和生活費,直到這名學生大學畢業,總額約3000元。
1998年,已經是央視名嘴的崔永元,有一次到黑龍江為自己的新書《不過如此》作宣傳。在簽售現場,一位老人突然跪在他面前……原來,老人正是他資助的那個學生的父親。他特意趕過來。就是要當面感謝這個改變他兒子命運的人。
就這樣,崔永元每次到黑龍江。那位受過他資助的年輕人都會買貴重的禮物去看他。一次,他又提著大馬哈魚子來了。崔永元看出來了。年輕人這樣做是在不斷地還債,他總覺得自己欠崔永元的,所以一直背負著感恩與還債的雙重心理負擔。
崔永元說:“掙錢了嗎?掙錢了就把錢還我吧。”年輕人立即從兜里掏出了3000元,交給了他!皟汕辶。你不再欠我什么,以后我們都放下包袱。各自過好自己的生話!贝撕螅抻涝僖矝]有與他聯系過。
“慈善不是作秀”,樂于做好事的崔永元一直很低調。這么多年,無論足資助貧困學生,還是關懷癌癥患者,崔永元最怕別人給自己下跪。在他看來,見到捐助自己的人就下跪,是悲劇。他說:“理想的社會慈善機制是每個人都愿意無私地去幫助別人。而在自己身陷困窘時也能理直氣壯地去尋求幫助,從而形成一種健康、積極的良性循環。讓施者與受者更為坦然,讓眼淚少些,讓下跪少些,讓‘一輩子感謝您的大恩大德’這樣的話少些。這樣,我們的慈善機制才會真正完善起來!
慈善究竟應該是什么樣子?所謂慈善,應是護短,而非揭窮;應是謙恭,而非霸道;應是平等相待,而非居高臨下。佛主提倡普度眾生,同時告誡我們連“我普度了眾生”這個念頭都不要生,一旦生了,你就不足真菩薩。
其實,人“以其無私,放能成其私”。正是明白了這一道理,所以崔永元在行善事的過程中,不求任何回報,實踐著善行的最高境界——只予不取,所以他才會讓那名學生還了自己3000元錢。以讓他心安。能夠以一個平常的心態從容地生活下去。原來,是有這樣一種溫暖的,它不是潤物無聲,卻勝之潤物無聲。它可以讓幫助成為一種平等的行為,它可以讓善良以更加溫潤的形式流入受者的心中。而崔永元的這種行為,就是這種溫暖的最好詮釋。
【善行的境界美文摘抄】相關文章:
決定境界的不是知識美文摘抄04-01
猶豫的境界經典美文12-05
寂莫的境界的經典美文11-29
相互支撐的境界經典美文12-04
摘抄經典美文12-09
家教美文美文摘抄11-30
美文摘抄經典美文欣賞12-07
美文經典語句摘抄12-04
美文片段的摘抄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