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一级A片-国产另类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我要找美国一级片黄色|www.zheinei.com

舊詞新意說變化經典美文

時間:2024-08-07 02:17:41 經典美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舊詞新意說變化經典美文

  一轉眼,改革開放已經40年了,我也由一個青年變成了老者。物換星移,世事滄桑,人間巨變,恍若隔世,今非昔比,感慨萬千。若說改革開放40年最大的變化,那可是真正意義上的欣欣向榮、翻天覆地、突飛猛進、前所未有。除了國力強盛,經濟繁榮,社會穩定,人民生活大幅提高外,就是一些物事言詞,詞還是叫那個詞,但語境詞意卻變得面目全非,折射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進步,觀念的巨大變化。

舊詞新意說變化經典美文

  菜團。1978年,我生活在農村,菜團是一種玉米面食,其做法是用野菜裹上薄薄一層玉米面成為團,放在鍋里蒸煮,故謂之“菜團”。1978年,我生活在農村,那時生產隊每年口糧是360斤玉米棒子,缺米少糧,就得糠菜半年糧,菜團就成了我家的一種主要飯食。千百年來,就是這種苦澀的菜團,養活了世世代代祖祖輩輩無數貧賤百姓的貧賤命。誰能料想到,改革開放后,實行家庭聯產責任制,地還是那塊地,人還是那時人,而糧食產量卻大幅提高,解決了吃糧不足的問題。在農家飯桌上,主食不是大米就是白面,而昔日的這種貧賤菜團,倒是身價陡漲,成了城鄉人們調節口味改善生活的稀罕物,成了吃食攤上或農家院里的美食。

  粗糧。在40年前,城市居民憑糧本到糧站購糧,每人月定量為28斤,農村則是秋后分得每人口糧360斤,能有粗糧填飽肚子,也就萬幸了。那種貧窮饑餓的日子現在四十多歲的人記憶猶新,能吃上大米白面,是夢寐以求的事。可如今,粗糧成了稀罕的香餑餑。“多吃粗糧”,如今已成為一種生活時尚、健康要素、營養科學,甚至成為醫生治療人們“富貴病”時的一種常見“醫囑”。

  野菜。昔日,山野菜是百姓鍋里碗里的家常菜,更是貧困年代的救命菜。每年春天,人們三三五五結伴到野地或山上釆摘山野菜,“山前阿婆呼阿翁,相攜兒女去匆匆,須臾釆得青滿籠,還家飽食忘年兇。”今時,野菜成為俏物,婆婆丁、刺嫩芽、大葉芹、山蕨菜等,尤其為城里人所喜歡,也成為賓館飯店里的佳肴。每每是雞鴨魚肉魷魚海參“門庭冷落”,倒是野菜盤里筷箸交錯,風卷殘云,被打掃得干干凈凈。大魚大肉吃膩了,山野菜正在成為人們生活理性的選擇。前日在菜市場,我發現山野菜比肉還貴,但還是吸引不少人的青睞。每到春日,鄉下人在山里采山野菜,成了一項致富的門路。

  肥瘦肉。昔日人們買肉專揀肥的,是因為人們缺油水,那時城鎮居民只供豆油三兩,農村也是見不著油星,白開水煮菜是經常的。記得那年好不容易弄了一張半斤肉票,買肥肉煉油買不到,只好買半斤豬肉皮,每到炒萊前用它擦擦鍋,權當放油了。如今人們買肉專挑瘦的,因為食瘦肉有益于健康,怕肥肉吃多了堆積脂肪成“將軍肚”添毛病。

  骨頭。過去人們爭買大肥肉,骨頭很賤也無人問津。如今人們專門買大骨頭、脊椎骨吃,“敲骨吸髓”補身子骨。上飯店開口就是柴骨肉。

  “黑五類”。這是那個史無前例時代的“政治術語”,階級斗爭產物。如今,昔日的“黑五類”竟搖身一變,成了“黑色幽默”。當然,此“黑五類”非彼“黑五類”,乃黑米、黑豆、黑木耳、黑芝麻、烏龍茶等黑色食物的泛指。這些黑色食物營養豐富,富含人體需要的多種物質。昔日,人們疏遠躲避“黑五類”, 怕劃不清界限,怕招災惹禍;如今,人們爭相親近“黑五類”,愿與它們“融為一體”,以有益于健康。

  補丁。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買布需要布票,人們窮得“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身上衣服補丁摞補丁。今時,年輕人竟在時尚衣服上“秀補丁”。但見服裝店里好端端的華美服裝上有意點綴上幾塊藝術性“補丁”,以迎合人們的“懷舊心理”,以引導服裝時尚!

  棉質品。在漫長的歲月里,粗布衣裳棉質物,曾是社會大眾最普遍的穿戴。當出現了化纖、毛織之類衣料后,便成為時尚、體面、富貴的象征,粗布衣裳被冷落。曾幾何時,純棉質品的衣裳和用物比化纖衣料還貴,又悄然走俏,不僅穿著用著舒服舒心放心,也有益于健康。

  鞋。40年前,人們大都穿膠鞋、布鞋。做布鞋是一件復雜的手工活兒,每雙鞋的制作都要經過很多工序,剪裁底樣、貼制千層底、納底切底邊、剪裁鞋幫、绱鞋、楦鞋、抹邊、檢驗等工序,所以耗工費時。膠鞋,又叫 “解放鞋”。 比布鞋耐磨,但無錢買,更多人是穿著自家做的布鞋。穿皮鞋,那簡直是奢望,后來我在學校當上老師,才托人買了雙皮鞋。如今人們穿著各式皮鞋、旅游鞋、休閑鞋和登山鞋,已是尋常事。我更喜歡北京老布鞋,穿著它,就像當年母親做的布鞋。我穿著它幾乎走遍了祖國的山山水水。我們這些人及父輩,那雙曾光著在雪地在燙人的石路上而后穿過草鞋、布鞋、木底鞋、解放鞋、皮鞋的腳,曾經走過多少艱難歲月,嘗過多少艱辛,有過多少光榮與夢想。每一步,都那么篤定。每一步,都踩在歷史前行的節拍里。

  票證卡。四十年前,人們一切生活用品,無物不票證,無票有錢也不賣,那是貧窮饑餓之“證”。如今的證卡,也是五花八門,什么購物卡、銀行卡、保險卡、健康卡、優惠卡、房卡、水卡、電卡等等,讓人眼花繚亂。但卻換了人間,詞是物非,乃是富裕見“證”,文明見“證”,時代進步見“證”。

  三大件。70年代末期,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人們有了消費的欲望。當時家境不錯的人家結婚時開始要“三大件”:手表、自行車、縫紉機。另外,算上收音機,合成“三轉一響”。手表要“上海”牌,縫紉機要“蜜蜂”牌、“飛人”牌,自行車要“飛鴿”牌、“永久”牌。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人們收入的明顯增加,開始向電氣化邁進,追求的“三大件”又變成了:冰箱、彩電、洗衣機。90年代,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人民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家庭建設又向新的現代化目標邁進,三大件又變成了空調、錄像機、電腦。跨入21世紀,進入高科技發展的新時代,家庭消費也隨之向科技化和高消費邁進。現在三大件各有不同,最多的當數 “房子、車子、票子”了。除此外還有保險、子女教育、國內外旅游等,歸根結底,都是票子,反映出人們兜里的錢越來越多了,消費也越來越超前。

  房子。這40年,房子變化最大。改革開放前的幾十年,城市居民窩居于小平房,七八口人都擠在一鋪炕上。農村則是茅草房,遇到雨天,外面下大雨,屋內下小雨,一間順山炕睡有老少三輩,孩子結婚只好用柜子隔開住。如今,城市平房變成了高樓處處,農村草房子由小樓、磚瓦房替代。去年,我隨電視臺拍攝專題片,因為內容需要拍攝一座草房,可是目力所及都是窗明幾凈的瓦房,走遍全縣也沒找到一處草房。千百年來,世世代代夢寐以求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的愿望,得以實現。

【舊詞新意說變化經典美文】相關文章:

糖香舊意經典美文11-26

舊塵梅影美文欣賞12-09

美文欣賞:說奮斗12-09

名人說愛情美文11-27

說點點滴經典美文03-09

愛戀說愛情美文03-10

牛說美文欣賞11-30

請聽我說的經典美文12-05

美麗說美文欣賞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