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教育是慢的藝術》有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慢教育》讀后感范文
瀏覽網頁無意間看到了張文質先生的《慢教育》,當時感覺很奇怪,在當今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教育又應該做到怎樣的慢呢?帶著疑問,饒有興趣地翻開看,準備好好讀讀教育應該怎樣“慢”下來。薄薄的兩輯書還真需要細細品讀,正如書名所寫,我看這本書的速度確實有些慢,并不是書不夠精彩,缺少吸引我持續閱讀的興趣,恰恰相反,慢教育的每一個實例,每一篇文章,都在向我傳遞著一個看似平常卻蘊含深遂的教育哲理,需要我用心慢慢地感悟,細細地咀嚼。
作為一個教育一線的教師,我非常喜歡“慢教育”這個詞。教育并不是立桿見影的工作。急功近利,往往與教育背道而馳。以“慢”的心態來對待教育,陪著孩子慢慢地走,慢慢地欣賞成長的快樂,慢慢地等待著孩子長大,何嘗不是一種睿智,一種氣度?
“教育是慢的藝術”是《慢教育》這本書中的每一篇文章所透露出的理念。“教育是一個‘慢活’、‘細活’,是生命的潛移默化的過程,所謂‘潤物細無聲’,教育的變化是極其緩慢、細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潛,需要‘深耕細作式的關注與規范’! “教育是慢的藝術”是生命化教育課題的一個重要理念,這本書的主編張文質先生在談到生命教育的“關鍵詞”時,提及了“等待、耐心、從容、寬容、期待、悠閑、優雅、細節”,這些都是我們在從事教育的過程中所要培養的姿態和心態。我經常接手學校撓頭的差班,差班的教育工作可想可知,在不斷地摸索與前行中,我漸漸總結出一些經驗,對差班的工作還真不能超之過急,真需要所謂的慢教育,每個孩子真是在一點一滴中逐漸改變和轉變的。慢教育不僅僅局限在課堂短短的40分鐘之內,還包含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從這樣一個意義來講,老師真的需要處處留心教育資源,關注教育對象,以一個等待的姿態傾情投入教育,時刻關注生命的成長。
吳佩童同學是我們班上一個少言寡語的女孩子,性格比較內向,雖然在各種活動中她表現的并不落后,但內向的性格總使她不敢張揚個性,不敢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于是,在課堂上我總是投以她鼓勵的目光,讓她在課堂上大膽發言,一開始她總是很膽怯,聲音很小,臉總是由于緊張而漲的通紅,我并沒有著急讓她坐下,而是鼓勵她慢慢說,把語言組織好再說,慢慢的,她變的越來越自信,越來越勇敢,以后在每一堂課上她都大膽舉手發言。我真為她感到驕傲。
“耐心”是個多好的詞啊!作為一線教師,我們也經常會遇到心煩的事,總會感覺千頭萬緒,無所適從,但當我們想到孩子就是在耐心等待的過程中成長的,心態就會平和很多,看問題的角度也會不一樣。我很欣賞書中的這段話:“要把教育當作一件事來做;一個人一輩子只能做一件事;一件事也不一定能做好;重要的是盡力去做,而且從具體的小事做起,做一件就是一件!
【《慢教育》讀后感】相關文章:
感悟心的旅行-慢生活,慢旅行12-07
快與慢作文12-07
因為慢作文03-17
關于慢的作文01-14
因為慢作文10-31
慢生活作文03-06
從前慢作文精選03-28
慢生活的感悟03-31
慢初中作文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