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與教育》的讀后感范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玫瑰與教育》的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玫瑰與教育》的讀后感范文1
我在成長,我在寫——這是竇桂梅老師所著的《玫瑰與教育》一書中的自序題目,讀完本篇文章,我陷入了深思。
沒想到的是竇老師初寫作時會是“上氣不接下氣”,上段、上句的意思沒有交代清楚,下句、下段的意思就突然冒出來了。書中寫道“當我開始真正進行寫作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自己的文字是那么笨拙。有時心里的感受很強烈,可傾吐出來的文字卻很蹩腳;有時甚至會有一種羞恥感,產生永遠與筆告別的念頭。”實在沒想到一位教育專家剛寫作時也會是這樣,以前總以為她們提筆就來,有一定的天賦,故自己常常拿這做自己寫不出好文章的理由,也常常用這來安慰自己——沒有天賦,是寫不出好文章的。看來我是大錯特錯,不是寫不好,而是疏于動筆,沒有把寫放在心上。正如竇老師所說:練筆就好比開花,沒有一定的時間和力量,是不可能讓一瓣一瓣的'花朵展開自己的面容的,以為剛一動筆就能一鳴驚人,那或者是天才,或者只是妄想罷了。
魯迅先生稱自己的文字是“硬寫”出來的,看來即使是天才,也需要漫長的、艱苦的修煉的。此時我也告誡自己:拿起筆,別遺忘了它。用筆促進自己的思考——這是促使自己成長的科學途徑。要堅持用文字記錄自己的教育生活,讓忙碌的自己不斷與寧靜的自我進行對話,讓實踐的自己不斷接受理論的自我省察。
我非常贊同竇老師提到的:生命的能量釋放就好比開花,意志是根。當你的學習毅力足夠強的時候,你的寫作不僅是“一枝先報春消息”,還會創(chuàng)造出“萬紫千紅次第開”的欣欣景象。既然這樣,我們還猶豫什么,趕快拿起筆吧,別讓它閑著了。
《玫瑰與教育》的讀后感范文2
我一直不是很喜歡讀大部頭的書,特別是說理性的,更是不愿意讀。但自從調入四小接手一年級以來,我在教學中遇到了種種的問題,心中的疑惑迫使我去尋找這迷茫中的突破口,帶著求知的心態(tài)讀完了這本書,這本書猶如一盞導航燈,引領我走出教育的誤區(qū)。
《玫瑰與教育》是竇桂梅名師的經典著作之一。竇老師經常這樣激烈自己:生命的能量釋放就好比開花,意志是根。這本書一共有四輯:第一輯清淡與憂患,其中寫了作者的教學反思、由孩子身上引發(fā)的對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其中與朋友的交流、與《人民教育》的交流等。第二輯在聽說讀寫的背后,主要寫了作者在語文教學的所做、所想;第三輯日本的教育管窺,寫了作者到日本參觀的所見、所感,特別對于中國和日本教育的對比與不同有了很深的體會,第四輯在白紙黑字的沃野上,寫了作者博覽群書的讀后感。
在書的封面有這樣一段小字:“我們蕭蕭的樹葉都有聲響回答那風和雨,你是誰呢,那樣沉默著?我不過是一朵花。是的,我只不過是一朵小花,帶著一絲芬芳,和著風和雨,我卻執(zhí)著地孕育著,盛開著,以最大的努力回報春天。”我們的工作何嘗不是如此呢,作為一名教師,不過是一朵不被人關注的小花,教師的成就被關注的幾率何嘗的小呢?但是我們仍然要孕育,仍然要盛開,因為我們工作的意義不在于自己獲得了多少,而在于你給予了別人多少。
通過讀《玫瑰與教育》我懂得了教師存在的意義,教師要做“內生”型的教師,堅持不間斷的讀書,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水平。讀的書多了,在用到時就不會覺得手足無措,教學質量自然就提高了。不管這種提高是否得到關注,但自我的心境提高了,教學就不再是乏味的,百無聊賴的工作,而我們變成了那散發(fā)著迷人芳香的玫瑰。
竇老師還提到孩子的心靈需要教師悉心的呵護。“孩子的心是透明而脆弱的,‘小心輕放’孩子的心——這是為人師的底線。” 每個孩子的心都是純凈透明的',作為老師不應該給任何一個孩子扣小帽子,貼小標簽,因為每個孩子的潛力都是無窮的。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時要關注每一個孩子,愛護每一個孩子的心靈,不管他接受能力好還是壞,都要讓孩子相信他是最出色的,讓其所有的潛力在恰當的時機都能全部發(fā)揮,我們也就實現(xiàn)了教育的目的所在。
竇老師講到:“把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了,把簡單的事做好就不簡單了。”
教師是最平凡不過的崗位,但是我們極少將這一平凡的職業(yè)做到極致。在竇老師的身上,我看到了一個普通從教者走過的艱辛的成長道路;看到了一個教師心中永不言敗為著理想執(zhí)著追求的堅定信念;看到了一個普通的從教者的不普通之處。如果每位教師都能奕竇老師的這種心態(tài)來工作,相信每一位教師都會成為不平凡的教師。我們之所以平凡,是因為我們自認平凡,如果我們抱有一顆平常心,做好手頭的每一件事,那么我們所付出的就是最偉大的事業(yè)。
書中,竇老師還強調要正確看待學生的成績。孩子的成績固然重要,但是有一樣東西比成績還要重要,那就是品質。現(xiàn)在,全國上下都提倡孩子學習國學文化,利用古文的背誦來陶冶學生的身心,使其具備中國傳統(tǒng)的優(yōu)秀品質。不得不說,孩子由于環(huán)境及早期教育的不同,在學習能力上存在著差異,這就致使學生的成績也千差萬別。但是作為我們,應該正確的看待成績,對于后進生我們應該摘除眼鏡看待他們,多鼓勵、多關心他們,讓他們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希望,我覺得挽救一個后進生比培養(yǎng)是個優(yōu)等生還要重要。
讀完這本書后,心中所有的苦悶都已經煙消云散了。孩子的調皮,上課的隨意也需要得到尊重。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正是他們童真童趣的完美體現(xiàn)。作為教師應該悉心地引導他們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而傳統(tǒng)的訓斥對于這群“被夸獎”慣了的孩子是沒有作用的。老師真心的付出定會得到孩子的認可,老師的身教勝于言教。作為教師,一絲不茍的做事,無形之中也會引導孩子。相信我會與我的這群孩子們相處的越來越好。
【《玫瑰與教育》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玫瑰與教育》讀書筆記鑒賞12-09
《玫瑰與教育》讀后感范文04-28
玫瑰與教育讀書心得06-09
《玫瑰與教育》的讀書心得03-26
《紅玫瑰與白玫瑰》讀后感04-15
玫瑰與教育讀后感教師心得范文04-22
《紅玫瑰與白玫瑰》讀書心得11-19
玫瑰的作文01-17
風干的玫瑰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