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有尊嚴地活著生活感悟
對于“尊嚴”二字,以前的我一直認為:經(jīng)濟上富有了,才能讓人瞧得起,才能活得有尊嚴。但是,與一個人的近距離接觸,讓我的想法改變了:窮,照樣能活出尊嚴。
這個人叫王玉寶,是望都縣一位六旬殘疾農(nóng)民藝術家。因為小時候的小兒麻痹癥,左腳內(nèi)翻,只能用外腳踝撐著走路。但他卻不是個閑人,不僅年輕時就練得一手好字,還寫得一手好文章,曾經(jīng)是河北日報、保定日報的通訊員。為了掌握一門吃飯養(yǎng)老的手藝,到衛(wèi)校學習后回村當了一名村醫(yī),因為種不了地,只能靠當村醫(yī)的那點收入維持生活,即使這樣,他卻憑著鉆研精神,自創(chuàng)了棉花粘貼立體工藝書法,因此成為了被市美術家協(xié)會、省民間工藝美術家協(xié)會吸收的會員,作品還在省博物館展出,并被多家企業(yè)或個人收藏,其自強不息的事跡和獨創(chuàng)的藝術也多次被省、市媒體報道。當我去采訪時,我看到的他,既沒有殘疾人的自卑和生活重壓下的憂郁,也沒有個別所謂藝術家的自大與不羈,而是一位爽朗而豪氣的老人、一位對患者親切而細致的老醫(yī)生。見面后,沒有客套,也沒有迎來送往的虛話,或許是對文化的共同興趣,我們很快便找到共同的話題,論書法,說中醫(yī),談堯母文化,從時令農(nóng)事到新聞寫作,此時,我面對的已經(jīng)不是一個身有殘疾、生活不便的農(nóng)村老大爺,而是一位思維敏捷、口若懸河的思想家。他的家里很寒酸,用了多年的家具也都很破舊,但室內(nèi)墻上那些經(jīng)過精心裝裱后閃耀著藝術光澤的棉書作品卻讓這間陋室蓬篳生輝。老人面色蒼蒼、過時的衣服也很舊了,但卻絲毫不影響我對他的肅然起敬。
當我看到他那輛用了多年、已經(jīng)銹跡斑駁的自制簡易三輪和那根磨得光禿的拐杖時,我明白,歲月的艱辛可以磨蝕掉鋼鐵,但不可以磨掉生命的銳氣和尊嚴。
人生坎坷,能順順當當已經(jīng)不易,能擁有尊嚴更是每個人所渴求的。但尊嚴從哪里來?其實尊嚴就在自己手中。當你丟掉卑瑣持有尊嚴時,即使一貧如洗,在人們心中你仍然是高貴的。
【有尊嚴地活著生活感悟】相關文章:
年輕地活著的生活感悟04-10
人要有尊嚴地活著勵志文章04-21
像那棵樹一樣地活著的生活感悟04-20
好好地活著,千萬別在乎太多生活感悟04-25
有希望地活著的人生哲理12-07
活著的生活感悟04-21
活著感悟生活12-09
生活感悟:我們生活著的生活04-29
活著的理由生活感悟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