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個人的生活可以有多酷人生哲理
01
年輕的時候,覺得一個人是一件很苦的事情。
過了幾年后,發現其實一個人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苦與酷的差別,其實在于——你有沒有學會討自己的歡心。
太多時候我們在學習討這個世界的歡心,討父母的歡心,討戀人的歡心,討朋友的歡心,我們把自己的心奉獻出去,把自己的熱情散發出去。然后矜持地,滿懷信心地等待著他們的回應。
等男友的電話,等朋友的邀約,等他們闖入你的生活中,在你的世界里走來走去,然后再毫無蹤跡地消失掉。
越長大越發現,等,是比一個人更孤獨的事情。
我們終其一生,或許就是為了把安全感從別人的身上,落到自己的身上。
“究竟是經歷了多少顛簸,才能夠像你現在一樣一個人過得自給自足?”
有相識多年的朋友問我。
在20歲的時候,我與每一個20多歲的女孩子無異,經歷過失望,失戀,有過無數個在夜晚失落和痛哭的瞬間。
想著這人生的艱險,該如何熬過去,變成強大而妥帖的另一個自己。
我那時候沒有工作,沒有存款,也沒有男朋友,對生活有著一往無前的熱愛,也有這無窮無盡的迷茫。
上學時候的壓力與局限,無論是在精力還是物質上,都擁有的極其有限;結婚之后的責任與道德,無論家人多么開明,都放縱得極其克制。
我們如此艱辛地在人生的夾縫里尋找著只屬于自己的時光。
我想,這大概就是一個人最自由最有創造力的時刻。
每一個正在20多歲的人,我想你都應該有這樣一段一個人的時光。
02
?我當然也有過這樣的時光,一開始覺得熬不下去,后來覺得不肯舍棄。
22歲大學畢業,和想著可以“和他歸家為他唱”的男友分手。
很多感情不是不愛,只是生活中突然塞滿了很多比愛情更重要也更復雜的事情。
23歲的時候,差點因為工作的失誤去向領導辭職,躲在樓梯里哭了好久,終于決定不是用辭職逃避而是勇敢面對并承認錯誤,然后走進主管的辦公室說:“這次的失誤,我會想辦法彌補。”
而24歲這一年,我經歷的最大的事情,是自己去醫院做手術,一個小小的手術,沒有告訴父母,只是跟最親密的好友說了一下,在她說要不要我來陪你的時候說了“不”。
也不是不想要她的陪伴,只是無論是時間還是路程都過于麻煩,我突然意識到曾經看起來大得不得了的事情,成為了生命中的可以承受之重。
自己一個人掛了號,進了手術室,然后下樓拿藥,面對這個剛走進來的時候充斥著恐懼和茫然的門診大樓,我變得淡定,也懂得心安。
關于一個人的孤獨等級,我已經get了最高級別的榮冠。既沒有人為我鼓掌,也沒有人為我歡呼。
或許匿名投稿到微博平臺上,還有可能會被吐槽“別把沒朋友說得那么酷,如果有朋友誰還會自己一個人去醫院。”
可我沒有太多不安的情緒,相反,我感覺我擁有了更多自己應付自己,討自己歡心的能力。
?現在我馬上要25歲了,簽名上還寫著“本命年這場戲,我不能演砸了”,我設置了一個鬧鐘,提醒著我距離“告別24歲還有**天”。
從來不長痘的臉會時不時開始爆痘,上班偶爾有一種“休息8小時只夠上班5分鐘”的疲憊感。
但是更多時候,我開始了更加自律的生活:
每周三篇稿子,至少讀兩本書,看一場電影;開始有了更多屬于自己的欲望清單,比如要備考明年5月份的商務英語考試,因為覺得打臺球很優雅,經常去練習打臺球。
沒有人是從一開始就知道如何面對自我,處理自我與世界的關系的。
唯有從世界中剝離出來,時不時的看著自己,問自己怎么樣最快樂,怎么樣不怕黑,傾聽心里那個微弱的聲音輕輕說出自己的真心話。
03
一個人的生活究竟是一種什么感覺呢
一個人,或許偶爾空曠,但并不寂寞。
“一個人=孤獨寂寞冷”這樣的標簽似乎成了固有印象,哪怕是自己歡欣鼓舞地在社交平臺曬了獨自一個人去旅行,去吃火鍋的樂趣,也偶爾會在評論里看到“你已經被劃分到孤獨的第*個等級”之類的玩笑話。
上周我剛剛一個人去看了live演出,周圍的空氣飄著啤酒味,大家開心地晃來晃去,跟著舞臺的律動,我們互不相識,但因為擁有同樣的共鳴而點頭微笑。
上上周我獨自去附近的大學上了自習,自學了一個單元的外語課程,獨自走過操場的時候,心緒有一種被拉回17歲的錯覺,那時候獨自奮戰高考,也覺得世界上沒人比自己更堅強了吧。后來的日子,似乎都沒有那時候艱難。
上個月獨自去咖啡館寫稿子,順便看了兩本書,拿著余秀華的詩歌集《我們愛過又忘記》回家路上,我拍了一張照片發在朋友圈,有人說“是一個人去咖啡館嗎?”我回復“是啊!是一個人啊!”
雖然看起來形單影只,自己卻為每天的小目標而感覺充實和幸福。
正是因為悄悄割離了與他人的關系,才讓自己的成長節奏穩步推進。
一個人,也許習慣獨處,但不代表無趣。
大家常常把有趣掛在嘴邊,不管是找戀人還是找朋友,“有趣”儼然成了一個標配,好似這個特征,只有在人群中才會閃閃發光。
有趣的人,不僅僅意味著舌燦蓮花,妙趣橫生,在人群中發著光的人,我想它更加代表著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
比如一個從廚房得到樂趣和滿足感的人,一個獨自去看電影都不亦樂乎的人。
看多了社交型人格,反而覺得能在獨處保持樂趣的人,才是真正的有趣。
而且更多的“有趣”是逢迎:你需要讓人認可,你需要讓人覺得你是好玩的、熱情的、豐富的,你需要表演有意思,否則就會陷入不被歡迎的恐慌中。
一個可以在自我的世界保持熱情的人,對我來說有著星辰之外的力量。
而我,也非常開心能夠在浮沉的生活中,學會偶爾變成這樣的人。
一個人,不代表不再需要愛情。
所有的人都單身過,但很少有人能正常沉下心來體會單身的快樂。
仿佛很多人的單身時光,只是為了下一次愛情的出擊做準備,或者是上一段感情與下一段感情的青黃不接地帶。
我問我那位天天去相親,一年后終于覓得姻緣的同事,“為什么你那么想擁有一段戀情。”
她給我的回答是,“因為我不想帶著一個單身的帽子走在別人的視野里,好像一個怪物。”
在電影《單身指南》中,女主角提出一個疑問:“為什么總要通過關系來定義自己是誰?”
即便是提出“我很享受單身”,也會被別人當做自我安慰。
我單身,僅僅是意味著,我還沒有遇到那個理想的他。
我依舊期待愛情光臨,那種心噗噗跳,在看著聊天記錄的某個瞬間不小心笑出聲來的場景,走在超市里想著他最喜歡吃什么水果的時刻。
可是我知道,我只是想把選擇權緊緊握在自己手里。
我不是為了逃避單身而去戀愛,不是為了甩掉大齡女青年的帽子而去愛你。
人應該活出某種力量感,有不從俗的心,不被輿論綁架著賤賣自己的勇氣,你可以不認同我的理念,但你不得不承認,這樣活,真的很酷。
04
在北京生活第三年的時候,我終于搬到了屬于自己的房間里。
整理好屋子后,我在朋友圈發了這樣一段話:
“我想做一個像樣的人,有一個像樣的房間,度過一個像樣的人生,想盡量鍛煉自己的肌膚,成為一個能夠經受任何磨難的人。”
我是這樣想的,我也這樣做到了。
一個人,在這個大城市里,活得風生水起。
我回想起離今天最近的周末,我早上起來洗好衣服,收拾好屋子,給自己做好早午飯(早上和中午一起吃的飯),然后給貓加了貓糧和水,換了貓砂。
抱著筆記本走到了對面的咖啡館,在那里坐了一個下午,要了一杯抹茶拿鐵,心里暗暗歡喜,“抹茶真是幸福之光”,咖啡館有不間斷的檸檬水供應,寫稿累了的時候眺望周邊,有興高采烈的人侃侃而談,也有聚精會神的人對著電腦打字。
生活就是時時刻刻,真正有價值的生活,不是一味地去追問意義,而是勇敢地扎進生活里,去尋找自己想要的。
大概坐了四個小時,寫了一篇稿子,看了1/3的書,同時做了筆記,用來做下一篇寫作的素材。
晚上回到房間,換好衣服去健身房,跑步一個小時,有時候去聽聽歌,有時候去聽一些英語聽力。
05
一個人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定制自己的生活。
自律地學習也罷,任性地享受也好,你會逐漸找到自己的生活節奏,而不僅僅依附于別人對你的選擇。
不是每個周末有朋友約才出去,而是自己決定每個周末要去什么地方,如果有同行的人,就可以一起,如果沒有,我依然不會錯過自己想去看的風景。
“生命中的美好永存不移”。
這是我看過的一句廣告語,美好而又堅定,即便再難過的時候,我也對這句話深信不疑。
因為我知道——
如果你可以過好一個人的生活,那你一定可以過好這一生。
越長大,就越能接受獨處。仔細想想,一個人生活的這段日子,其實是最自由最珍貴的啊。一個人怎么了,我一個人也可以活得很酷啊!
【一個人的生活可以有多酷人生哲理】相關文章:
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生活感悟05-11
如果聲音可以有顏色人生哲理05-10
別再炫耀自己有多忙生活感悟04-06
微笑著仰望星空,無論生活有多糟糕生活感悟04-01
如果可以有“如果”05-12
心有多靜行動就有多猛人生哲理05-09
男生霸氣酷拽個性簽名有哪些04-16
生活有多美好,取決于你對它有多熱愛感悟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