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道歉也是一種境界的人生哲理
不久前,不少北京市民“意外地”從電臺中收聽到了王岐山市長就北京供暖期出現的天然氣緊張問題公開向市民道歉的聲音,市長的道歉感動了市民。
按理說,工作沒有做到位,抑或做錯了,領導者自須向群眾道教,這是很正常的事。然而,先前似乎很少能夠聽到這樣的道歉,何故?因為有的領導怕因此而失威信,擔心以后難以開展工作。于是,對于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失誤,往往文過飾非,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除非不做工作,只要做工作,受客觀條件的制約,受主觀因素的影響,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出問題,有失誤,并不可怕,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領導干部工作好與差、成績與失誤,他們心里最清楚。如果領導干部對自己的工作失誤諱莫如深,既不改正也不作自我批評,那么,群眾是不會答應的。如果領導干部能夠放下架子,通過新聞媒體或其他適當途徑,向群眾道歉,那么,群眾是會予以
諒解,并期待后效的。
能否對失誤道歉,折射的是一種觀念、一種態度、一種精神。明哲保身不肯擔責任的領導干部,虛假浮夸、好大喜功的領導干部,缺乏主見、固步自封的領導干部,是不愿也不屑向群眾道歉的。在他們看來,向群眾道歉,等于將問題、失誤公開化,無異于自貶形象,自我降低威信。相反,敢擔責任、求真務實,有遠見、有魄力的領導干部,列一定會正確對待自己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失誤,并從中尋找主觀因素,通過向群眾道歉,以示自己接受監督的誠意,以示自己改進的決心和勇氣。
歸根到底,道歉也是一種境界。往深里說,領導干部的道歉是去除私心雜念,是強烈的事業心、責任心、使命感左右思想和行為的表現,其價值取向便是格盡職守有誠信。事實上,領導干部出自內心的道歉,不僅絲毫不折損其自我形象,而且只會讓群眾產生感情共鳴,產生互動效應;不僅不會產生離心力,而且只會增強凝聚力、吸引力。
真正意義上的道歉,不是多余的噱頭,不是擺設的道具。群眾看一個領導干部的道歉誠信度如何,關鍵是看其道教以后怎么去做、做了些什么、做了以后效果如何。假若光打雷不下雨;或者雖然去做了,但依然沒有做好,甚至做得更差,那么群眾也不會高興、滿意、答應。因此,對每個領導干部而言,一旦向群眾道歉了,就應拿出更大的誠意,更應殫精竭慮、全力以赴。
道歉不是目的。道歉的目的從近處說,是為了整改;往遠處講,則是為了減少乃至消除失誤。群眾希望領導干部減少錯誤,不再犯以前犯過的錯誤,注意總結經驗教訓,探索工作規律,不斷提高辦事水平和服務能力,不斷提高科學執政的能力。
【道歉也是一種境界的人生哲理】相關文章:
放棄是一種境界人生哲理05-05
收斂是人生的一種境界的人生哲理05-05
寂寞孤獨是一種崇高的境界人生哲理05-11
空白也是一種色彩人生哲理04-23
放棄也是一種智慧的人生哲理05-03
猶豫的境界人生哲理04-08
有時間音樂也是一種詮釋人生哲理04-15
五隨境界人生哲理04-21
人生的三境界人生哲理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