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身多閱歷晚知非的人生哲理
人每天都在經歷一些事情,每天都會對發生的事件進行思考,通過長時間的積累,對一些事物的看法由淺入深、由表及里,這時的人們就會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亦即閱歷。經歷得越多,閱歷便越豐富。閱歷和成熟是一對相關的詞;一般而言,成熟的人閱歷會更豐富,對世界的理解會更深入。
比較而言,閱歷的豐富程度,又和每個人所從事的工作有關。不同行業、不同專業的人,對世界的理解也是有差異的,這種理解是一種主觀的思維。元代詩人方回在《次韻劉元煇喜予還家攜酒見訪》說:“苦辛厭奔馳,憂患飽閱歷”,意思是說:辛苦的人肯定不想再去跋涉,歷受磨難的人必定積累了豐富的心得。人生的閱歷,很多可以從長輩的口中、從書本里學來,但也有很多是學不到的,必須要經過社會這所看不見的大學,親身實踐得來。
古往今來,官本位思想一直在國人心目中占據重要地位。人們公認的是當官容易爬官難,爬官之所以難,就難在它的實踐閱歷,看不見、摸不著、想不到。有的人,比如《鹿鼎記》中的韋小寶,雖然目不識丁,但憑了天生的官場悟性,平步青云;有的人,雖才高八斗、洞察青史,卻成了階下囚,比如《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實踐閱歷,里面往往牽涉到大量個人隱私,不可對外言傳的,當事人一作古,這些閱歷也會隨之入土。李宗吾先生在《厚黑學》中精辟地總結了這些實踐閱歷,同時他又指出:他本人只是這些閱歷的見證和分析者,
并不是實踐者,所以他當不了官,這是他本人的性情使然。
由此可見,即使一個人具備了從書本到實踐的多重閱歷,如果對某行業失去了追求的興致,同樣也不能化為成果。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只有將閱歷與個人興趣融為一體,才能干出一番人所不能的業績。那些一味跟風、在營營逐生中失掉個性和自我的人,最終在閱歷的大海中,迷失整個人生。
從小到大,人生的各種閱歷也在不斷成長,這種成長的作用則是恒久的。“性好遨游貪懶出,身多閱歷晚知非。”直到老年,身體方面可能跟不上了,但豐富的閱歷,可以幫助老人們處變不驚,作出正確的選擇。春秋時期衛國大夫石蠟,對兒子石厚自小嬌生慣養,長大后無惡不作,禍害百姓,后來,竟串通三皇子州吁弒君篡位。為了彌補自己的過失,年過六旬的石蠟親自設計,在陳國誘殺了這個不肖之子,終于變廢為寶,留下了“大義滅親”的千古佳話。
【身多閱歷晚知非的人生哲理】相關文章:
獨善其身人生哲理04-04
非誠勿擾的人生哲理03-27
買土豆的閱歷作文04-21
磨身求存的等待人生哲理04-08
一路走來,閱歷了人生中的起起落落人生哲理04-17
知止者智人生哲理12-07
心有多靜行動就有多猛人生哲理12-09
關于人生閱歷的名言警句12-09
人生閱歷正能量語錄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