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自在逍遙的人生哲理
在終南山腳下的一個亭子里,一個衣著寒傖的人手把著茶壺正悠閑自得的品著茶,他的身邊放著一個采藥用的竹簍子,里面盛滿了采來的各類草藥。
三位穿得很富貴的文士邊走邊聊來到這個亭子,他們手中搖擺著漂亮的扇子,口里談論著文壇與官場的趣事閑情。這三位文士坐在亭中,眼望郁郁蒼蒼的終南山,不禁大發感慨,他們把這座大山的歷史傳說、神仙玄幻之事都抖摟了出來,大聲說笑著,爭論著,評點著。他們三人的高談闊論打擾了采藥人的清凈,然而他并沒有發出反對的聲音,而是緩緩地斟上一杯茶,繼續品茶,默默的看著山色,賞著飛瀑。采藥人杯中的茶香飄逸在亭子里,引起三位文士的注意,他們不約而同的停止了爭論與品評古人古事,轉向采藥人,開始與其攀談。
“這個季節準會采到很多的上好藥材。”其中一位白衫文士對采藥人說道。
采藥人點點頭。
“你今天采了好幾趟了吧,一定可以賣很多錢。”另一位黃衫文士說道。
采藥人搖搖頭。
第三位文士激動起來了。他的神情變得既好奇又憐憫,顯然,他很關心這個衣著寒傖的人的境況,對采藥人錯過采藥的大好時機很惋惜。
“難道你的腿腳受傷了嗎?不能長時間爬山采藥嗎?”第三位文士充滿疑惑的問道,因為他知道生長在大山里的采藥人是從不畏懼大山的,他們的體質都很好,山路對他們不異于平地。
采藥人放下手里的茶杯,終于開口說話了。“我腿腳很好,”他說,“我走在山上從來不覺得累。”他站起身來,伸展了一下四肢,好像要給文士們看看自己健康強健的身體。“我的腿腳好用極了!”
第三位文士的神情顯得更加困惑了,他不得不把自己心中的疑問吐露出來,因為這個疑問實在令他壓抑:
“那么,為什么你不第二次上山采藥?”
“早晨我已經采了這滿滿的一簍子,”采藥人指指身邊盛滿藥材的竹簍答道,“這一簍子藥材拿到藥房賣掉,可以買來我們全家三到五天的口糧。”
“當然,這些藥材很多了,可以換來三五天的糧食,”那位文士說,“但是,要是你今天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四五六次上山采藥,那你就可以采到兩簍、三簍,甚至四五六簍上好的藥材。你想不是這樣嗎?”
采藥人微笑著點點頭。
“假如你,”文士接著說,“假如你不只今天,而且明天、后天,在這個容易采到更多好藥材的季節天天都好幾次的上山采藥,那不是會更好嗎?”
采藥人不置可否。
“最多兩年,你就可以用采藥掙來的錢開一個磨坊或者豆腐坊,在無藥可采的季節靠磨坊或豆腐坊掙更多的錢。如此兩三年,你就可以去城里開一個藥鋪,你就再也不用上山采藥了,收購別人采來的藥再賣給病人,從中掙更多的錢,然后……”他激動的一下子噎住了,好一會兒才又說出話來,“然后,你就可以有傭人打理你的藥鋪。幾年后,等資本雄厚了,你就可以把藥店開大,開分號,在全國多個地方經營藥材。然后……”興奮又一次噎住了這位文士的喉嚨。他搖著頭,滿臉的惋惜和無奈。
“然后又如何呢?”采藥人微笑著問這位文士。“然后,”文士平靜了一下情緒,“然后,你就是富人了,就可以天天坐在這亭子里看山氣氤氳,飛瀑掛天,你可以天天喝茗茶,聽鳥叫,聞花香,永遠自在逍遙了。”
“可是我現在已經如此了呀,”采藥人說,“我本來在這里喝著熱茶,看著山水花草,聽著鳥鳴,只是你們的到來打擾了我的清凈。”
這三位文士相互看看,若有所思地離開了,顯然他們從采藥人的話語中悟出了什么。他們一直以來認為早年的寒窗苦讀是為了他年的富貴騰達、自在逍遙。然而此時,他們心里已經沒有對這個衣著寒傖的采藥人的憐憫與同情了,有的只是一絲嫉妒。
【自在逍遙的人生哲理】相關文章:
逍遙12-09
放下大境界,人能放下,自在輕松人生哲理04-17
醉逍遙12-09
關于逍遙的作文01-21
少一分計較多一分自在人生哲理12-07
獨自在家12-09
心自在了一切都自在人生感悟04-25
逍遙的莊子經典名言名句08-10
生命的自在人生感悟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