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書中蘊藏的人生哲理美文
古人的思想都留在了書中,翻開書籍可以跨越千年,感悟那些深邃的思想,我們的心中總有一個你所想要的生活,下面是小編帶來的美文欣賞:書中蘊藏的人生哲理,快來看一看吧。
作家三毛說,心之何如,有似萬丈迷津,遙亙千里,其中并無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愛莫能助。我想說,人生中的很多事情,我們無力自渡,卻可借助外物。自然山水與人類智慧之結晶—書籍就是我們最好的依憑。
我讀莊子,是為了自渡,也希望他能渡人。
喜歡莊子,始于故事,終于智慧。莊子著書十萬言,大多是寓言。這些故事妙趣橫生,讀來令人捧腹大笑,笑而深思,又覺意味深長,精微的語言蘊含深奧的道理,不能不佩服先賢的哲思。莊子的哲學思想可以給予我們更多的人生啟迪,尤其在競爭激烈,人心浮躁的當今,讀莊子,能讓我們智慧通達,內心寧靜而悠遠,以超然的姿態面對世態人生。解讀莊子,也因為世人常常誤解莊子,認為他憤世嫉俗,逃避現實,而我認為,我們看到他的行為,更要了解他的生活世界和心靈世界,我們讀書讀人也要看其有益的一面,吸取其積極的因素。
聞一多先生曾有這樣的評論:中國人的文化上永遠留著一個人的文化烙印,他的書成了經典,他的魅力跨越千年,這個人,就是莊子。美學大師李澤厚說:中國文人的外表是儒家,但內心永遠是莊子。讀懂莊子,我們就讀懂了真實自在的生活,讀懂了美妙幸福的人生。
莊子,名周,戰國時宋人,是繼老子之后戰國時期道家的代表人物。莊子學識淵博,游歷過很多國家,對當時的各學派都有分析和研究,但他只做過不長時間的小小的漆園吏,以莊子的才學見識謀取高官厚祿輕而易舉,然而他無意于仕進,他曾拒絕楚威王的聘請,這就是《莊子釣于濮水》的故事。莊子釣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內累矣!”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涂中。”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于涂中。”在這里,我們看到了一個鄙棄功名的莊子。
古人讀書皆為官,學而優則仕,才學智慧不為濟世之用,這未免有些可惜,未必不是資源的浪費,用我們今天的眼光看來是不可取的,但我們知道評價歷史人物不能脫離他所生活的時代,時代決定了人的立場與思想,個人的經歷影響他的價值取向。莊子生活在戰國中期,諸侯混戰,社會動蕩,莊子看到民不聊生的慘狀,看到統治者貪婪的本性,他不與之為伍,他是在以無為的方式與世界的污濁對抗,他更理性地認清現實的黑暗,他沒有讓自己的智慧成為統治者滿足一己私欲的工具而加重人世的災難,這是他以退為進、以靜制動的人生策略。無為勝有為。有人評價莊子,眼極冷,內心極熱。眼冷,故是非不管,故心中容得下石子,容得下世間狼煙四起、兵戎相見的殺戮;心腸極熱,故悲慨萬端,故眼中容不下沙子,容不下人間生靈涂炭、民不聊生的凄慘。哀居漆園,心系天下,莊子最是深情人;辭官隱居,修身養性,莊子天下第一清高人。
“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莊子就是這樣的有德者。與一般人的憤世嫉俗不同,莊子善于改變自身,善于化解心靈危機。兼濟天下不成,那就獨善其身,F實生活并不能完美無缺,我們能做的就是順應社會!疤斓嘏c我并生,萬物與我合一”,我要追求我獨立的世界,我的自由,我的逍遙游。堪稱寓言經典的《濠梁之辯》就是莊子崇尚自由的代表。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鰷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不知魚之樂,全矣!鼻f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边@是莊子與惠子關于魚之樂的論辯。這場論辯很有趣。從理論上講,惠子論述有道理,人不懂魚兒的語言,無從知道魚兒快樂與否,莊子是在狡辯,他抓住了惠子語言的縫隙而做無理的反擊。從文學角度分析,莊子是在移情于物,是將自己的快樂寄托在魚兒身上。正如王國維所述,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跺羞b游》是莊子人生哲學的最高境界!叭舴虺颂斓刂鶜庵q,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卞羞b就是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活動,達到這一境界的人是至人、神人、圣人,而達到這一境界就要做到無己、無功、無名。無己,就是忘記自我的存在;無功,指看淡功名利祿,無名即淡忘榮辱毀譽等虛名。莊子追求的是不為外物役使的絕對的精神自由。我們無法企及這樣的高度,我們可以莊子的智慧賦予它時代的解讀,我們可以追求屬于我們的精神自由。復旦大學哲學系教授陳果對自由有她獨到的闡釋,她說,自由不是某種特定的言行模式,而是一種清明安和的狀態。無論你是高調,還是低調,你都要找到你的生命節奏。今后的人生是你用自己的生命節奏歌唱生活,是你永遠朝著陽光按照自己的花期在墻角靜靜地開放。超然物外,不再心為形役。
我們生活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精神總是處于高度緊張與疲憊中,莊子的精神超脫能讓我們變換思維方式,調適心情,自如地應對紛紜復雜的社會。前不久,浙大博士生跳錢塘江結束生命,他的遺書中有這樣的話:可能我只是不喜歡,也不太適合這個世界,所以不想做停留了,不想再假裝,也不愿再撒謊,只想做我自己而已,是真的難……所以單純就是有那么點累,所以就算了。一個高材生,一個如此年青美好的生命就這樣離開了這個世界,我們會覺惋惜,也會發出無奈的嘆息,嘆息之余,我們在思考原因,想探知真相。我們無從得知,只能在字里行間追蹤覓跡,我看到了一顆不堪重負的心靈,它無法負擔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他活在別人眼中的世界。如果他可以真實的面對自己與這個世界,或許會有另外的結局。一個人的世界,他人皆是旁聽。在社會規則面前,我們只要做自己,不迎合,不抱怨,不逃避,簡單通透地活著,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樣就是最好。
莊子哲學更關注人的內心世界,更注重人的精神境界。《齊物論》提出“吾喪我”的人生境界。“喪我”就是破除以自我為中心的偏見,把人類的認識從狹隘、封閉的局限中抽離出來、提升出來,以廣大的、超脫的、開放的心靈來觀照世界。人生于世,最易陷入的誤區就是以自我為中心。以自我為中心看待事物,思考問題,對待他人,于是便產生了矛盾與紛爭。如果我們加強自我道德修養,能以開闊的心胸面對世界,胸懷小我,也要胸懷大我,何愁世界不寧靜和平,何愁不能挽救直擊現實的道德危機。
讀莊子,我讀出他的淡泊,他的灑脫,他的人生大境界。這淡泊灑脫不是要我們不問世事,不思進取,它是讓我們對人生世界有更正確的認識,讓我們的人生追求有更明確的方向,讓我們的人生價值能更充分的體現。每個人按照自己的生命節奏以最大的生命熱情向上生長。
所以道家思想與儒家不是背道而馳,它們完全可以握手言歡。正如美學大師朱光潛所說,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
【書中蘊藏的人生哲理美文】相關文章:
人生哲理美文12-08
感悟人生哲理的美文12-09
人生哲理美文欣賞12-08
漫步人生哲理美文03-24
閑靜人生哲理美文04-27
關于人生哲理的美文欣賞12-09
人生哲理美文語句摘抄12-07
人生哲理的美文故事摘抄05-02
有關于人生哲理的美文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