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意外的成功勵志故事
意外的成功勵志故事1
1928年,一家化學公司試驗室的一位普通工作人員,不經意――也許是個過失――讓一個燒鍋始終開著過了一個周末。星期一早晨,主任化學師發現燒鍋中凝結的材料可以拉出纖維。這是個令人振奮的發現。后來,在此基礎上,他們終于找到了制造尼龍的辦法。這家公司就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化學公司――杜邦化學公司。
可能有人會不以為然地說:“這不過是瞎貓碰著死耗子而已。”但是德國人肯定不會這么說,因為在德國的一家大型化學公司的'試驗室里,同樣的情況發生了多次,而且時間比杜邦公司的發現早得多,可他們每次都把凝結纖維給倒掉了,于是一切又得重新開始。看來還是那句老話說得好:“機會屬于有心人。”
意外的成功勵志故事2
一個人的一生究竟會在哪個領域取得杰出的建樹,并不是在很年輕的時候就能夠看得出來的。很多杰出的人最終的成就并不是他一開始追求的道路,甚至是背道而馳的。
1985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意大利經濟學家莫迪利阿尼就是一個意外的成功者。他在17歲那一年考上了大學,但是到了大學以后學什么自己卻毫無主見。作為醫生的父親在他13歲那一年就去世了,周圍的親戚都希望他能夠繼承父業學習醫學。他想想自己也沒有什么其他特別的興趣,就下了決心攻讀醫學。但是當他走向注冊窗口,就要簽下醫科的申請表格的時候,他想到醫生將要經常面對血淋淋的場面,就感覺自己還是離醫學遠一點好。學習什么好呢?他就采用了當時最流行的做法,進入法學院就讀。入學以后,每天面對枯燥乏味的法律術語,他簡直厭惡透頂,因而常常逃課。
后來,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路過經濟學院的課堂門口,聽到一個年輕的經濟學家正在講課,就走進去聽了一會,頓時感覺趣味盎然。他就找來了一些流行的經濟學書籍閱讀,并經常去經濟學院旁聽,漸漸對經濟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后來,一個朋友的公司委托他把一些金融方面的資料從德文翻譯成意大利文,由此廣泛接觸到德文的經濟學資料,使他的經濟學視野大為開闊。正巧這時意大利有一項專為大學生舉行的論文競賽開始了,他毫不猶豫地撰寫文章參加征文。果然,他的文章獲得了頭獎,大家都認為他在經濟學方面具有特殊的才能。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年輕的莫迪利阿尼踏上了研究經濟學的道路。后來,莫迪利阿尼在企業金融、資本市場、宏觀經濟學以及計量學等方面做出了突破性的貢獻,特別因對儲蓄及金融方面的開創性分析而獲得了1985年度的諾貝爾經濟學獎。他的家人甚至他本人都沒有想到,他們刻意要他學習的專業沒有什么進展,他一次偶然留意,竟然成就了一番偉業。
開辟了科學史一個新時代的控制論先驅,美國人維納也是一個意外的成功者。進入大學以后,維納的興趣就沒有穩定過。第一年他對物理和化學產生了旺盛的熱情,常常自己偷偷溜進實驗室去做化學實驗或去進行電學的課外冒險,并且常常自己構思出一個實驗,再想辦法實施。但是不久,他的興趣又轉移到了工程學上。喜歡工程學的時間并沒有持續多久,第二年他又對哲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為斯賓諾莎對倫理學的精辟見解和萊布尼茲的多才多藝所傾倒。他貪婪地閱讀大部頭的哲學書籍,從中汲取智慧的營養。第三年,他的興趣又轉移到了生物學上。這一次他似乎真的鉆進去了,他認定自己應該成為一個生物學家。他常常偷偷跟著生物系的學生外出采集標本,但是因為一次失敗的.生物實驗他險些葬送了實驗室。他嚇壞了,不再去學習生物學了,在父親的勸說下開始學習自己并不感興趣的數學。
但是,令他自己也感到驚訝的是,他竟然有著非常奇異的數學天賦,他一下子進入了數學的領域而一發不可收,在39歲就被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
世界上有不計其數的杰出人物都有這樣的經歷,比如魯迅和郭沫若,他們本來是去日本學習醫學的,但是最后卻都成為了一代文化巨匠。
我們需要時刻領悟的,是提醒自己和我們的孩子,一個人的成功之路不是事前選定的,而是存在于不斷的探索和變化當中。
【意外的成功勵志故事】相關文章:
成功勵志故事精選12-09
成功勵志故事04-04
成功的經典勵志故事12-07
成功勵志故事12-07
成功勵志故事:成功的門栓12-09
成功的近道的勵志故事03-25
成功的角度的勵志故事03-29
成功的秘密經典勵志故事04-01
成功腳印的勵志故事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