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逃避權利是女人最大的自我陷阱人生哲理
很多年前還在讀書時,有個朋友問我,“你是女權主義者嗎?”我想了想說:“我想不出什么理由一個主張人權的人會不是女權主義者。”
這是很多年前的想法,至今沒有改變。
奇怪的是,我知道的女性,哪怕是通常被視為“女強人”的朋友,一談及“女權主義”時,往往會立刻聲明“我不是女權主義者”,仿佛一個人如果自稱是女權主義者,她就長著三只眼睛兩個鼻子和一條尾巴似的。最近愛麗絲·門羅的一個訪談,標題直接就是“我不是女權主義者”。
但我總覺得這是她們基于對自己的誤解。難道她們不主張女孩和男孩一樣有受教育的權利?難道她們不主張女大學生不應該在找工作時受到歧視?難道她們不同意女性在生育權方面的自主權?難道她們不同意女性在相夫教子以外如果還有更豐富的愛好乃至夢想會更有意思?那么,她們在什么意義上“不是女權主義者”呢?她們反對女人不戴胸罩不穿高跟鞋?她們覺得女人不應該開拖拉機和搬煤氣罐?好吧,如果不是她們誤解了自己,就是我誤解了女權主義的含義。
所以有些女人僅僅是不喜歡“女權主義”這個說法,雖然她們其實同意“女權主義”的主張———大約“女權主義”這個說法太。怎么說呢?定義是一種綁架。人們總是恐懼自己在被定義的過程中被遺漏掉一些至關重要的東西。
而另一些女人,或者說所有女人在某個心理層面上,真心不喜歡“女權主義”本身。是的,“我想不出什么理由一個主張人權的人會不是女權主義者”,但問題出在“人權”。人們———無論男人女人———都有逃避權利的心理,女人當然也有逃避女權的心理!疤颖軝嗬保慨斎!皺嗬庇袑訉娱W亮的包裝,受教育權、工作權、升職權、投票權、言論權。然而在這一切包裝之下,權利的本質是責任。
在一個公正的世界里,權利和義務總是對稱的。受教育權意味著你要努力做語文題做英語題最可怕的就是做數學題;工作權意味著你要應聘要做PPT要熬夜加班要對你心目中的混蛋領導保持微笑;別提升職權了,那簡直是被鞭子抽著去“奮斗”而“奮斗”這個詞讓人胃痙攣;投票權意味著你要去了解國家大事;言論自由權意味著你要對你所發言的每一個議題有知識上的了解———所有對權利的運用都意味著對能力的一種召喚、對意志的一種邀請。怎么辦?我來到這個世界上,原本只想坐在哈根達斯里吃吃冰淇淋的呀。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女性對女權主義的反感又再正常不過。女權主義最令人恐懼的地方,并不在于它企圖重新規范男性和女性的關系,而在于它企圖重新規范女性和自己的關系——那個被動等待的自己與那個主動行動的自己的關系!吧系鬯懒恕币馕吨總人都要撿起自己的碎片,在自由的荒原上組裝一個“自我”,女人們本以為自己可以藏在性別的山坳里躲避現代化的風暴———畢竟,上帝是死了,男人還沒死,然而,你們又整出一套“女權主義”!
有朋友曾問我: “怎樣讓年輕女孩放棄依靠男人得到一切的想法、意識到獨立發展的重要性?”我抓耳撓腮,只能說:好像沒有什么辦法,除了被命運反復羞辱。
我的意思是,如果存在那種“一個又帥又專一又有錢又有才的白馬王子從天而降將一個女孩———三十億人中偏偏是你哦———劫上馬背”的可能性,你是很難說服女孩們放棄這種可能性而苦兮兮地在實驗室加班、在辦公室做表格、在寒風中努力說服一個客戶去租下一個傭金只有400的一居室的。能說服她們的只是這種可能性的微乎其微本身。在做夢自由的世界里,概率是暴君。
“那么你是怎么說服自己的?”奇怪,我好像從未努力去說服自己。竟然有的女人真的能夠享受做數學題的樂趣,做PPT的樂趣,了解時政的樂趣以及讀書求知的樂趣。這是一種精神疾患嗎———有的時候我可真覺得所謂激情不過是一種不受歧視的精神疾患而已,但我寧可相信,懶惰是人的一種本性,但是戰勝本性是人的另一種本性。馬克思說什么來著,歷史是螺旋式上升的。
【逃避權利是女人最大的自我陷阱人生哲理】相關文章:
最大的自律的人生哲理04-01
你為什么總在逃避人生哲理12-08
抱怨是逃避現實的隱蔽工具的人生哲理12-08
逃避何嘗不是一種軟弱的人生哲理03-27
心態是你人生最大的本錢的人生哲理12-07
聰明女人的人生哲理04-01
逃避生活感悟12-06
關于逃避的經典句子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