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次失敗并不代表次次失敗的人生哲理
人的心理活動沒有一刻平靜,忽而興奮、歡樂,忽而沮喪、低迷。情緒樂觀的人也會遇到不幸與煩惱,但是他們善于排遣解脫。然而,持有悲觀情緒的人則相反,他們或搖首嘆息、灰心喪氣,或牢騷滿腹、怨天尤人,但這樣不僅無法把負面的情緒排解出來,還會將自己的悲觀情緒傳染給他人。
因此,人要保持樂觀的情緒,以積極的態度看待和處理日常事務。
伊麗莎白是英國某大學文學系的女學生。在前三年里,伊麗莎白的指導教授非常關心她、幫助她。有了老師的支持,再加上自己的努力,伊麗莎白的成績很優秀,這使她得到了獎學金。
然而后來伊麗莎白的興趣發生了改變。她把自己的研究目光從原來的狄更斯身上轉移到英國早期的小說家簡奧斯丁的身上。這一變化原本并沒什么大不了,可是,狄更斯是她的指導教授的專長,而簡奧斯丁卻是另一位教授的專長。
伊麗莎白的指導教授很想說服她繼續研究狄更斯,但是,伊麗莎白怎么也不愿意改變興趣方向。指導教授沒辦法,只好接受她的堅持,讓她以奧斯丁為畢業論文的題目,同時,他還同意與另一位教授共同指導她。
對此,伊麗莎白十分感激,她以為自己遇到了天大的幸事——有兩位教授做自己的指導老師。
然而,就在伊麗莎白要進行論文口試的前三天,她原來的指導教授送了一張條子給口試委員,特別指出伊麗莎白的論文有抄襲的嫌疑。
在紙條中,那位指導教授指控伊麗莎白引用了兩段有關奧斯丁年少時期的文章卻未注明出處。他認為伊麗莎白將別人的東西占為己有是明顯的剽竊行為。事實上,抄襲是學術界很嚴重的罪名,一旦核査屬實,伊麗莎白的前途將會受到嚴重影響——她讀研究所的獎學金可能被取消,甚至大學都不能畢業。
當聽到是指導教授指責自己抄襲的時候,伊麗莎白大為震驚。在一瞬間,她不知道怎么辦才好。她仔細查閱了教授所指出的兩段文字,突然記起那兩個論點都是她在與這位教授閑談中得到的。不過,這位教授說出這兩條看法的時候從沒有提過他是在哪一本書上得到的,這讓伊麗莎白以為那是教授自己的看法。
很顯然,伊麗莎白被教授算計了。
人們對教授的行為感到憤怒,但是,伊麗莎白卻沒有義憤填膺地去與他理論,因為她悲觀的性格主宰著她。
在伊麗莎白看來,口試委員會一定會判她有錯。因為這件事,伊麗莎白和指導教授走到了對立面上,然而,他始終是教授,在權威感上占據了上風。伊麗莎白認為自己根本就無法對抗教授。因此,她根本不去找證據反駁教授。
伊麗莎白的內心崩潰了,因為在她看來,即使她能證明這位教授是從別人那里得來的看法也沒有用。最主要的是,現在她已經偷了這個看法,不僅沒有注明原作者,也沒有注明這是教授的看法。她覺得自己確有欺騙之嫌。
于是,這位才華出眾的大學生離開了學校,丟掉了她美好的前程,在接下來的10年里,都以做售貨員維生,她不再寫作,甚至不再讀書。
然而,假如她悲觀的習慣能夠改變的話,假如她對自己說:“我被陷害了,那個嫉妒的老家伙設下圈套來害我!比缓笳酒饋泶舐暈樽约恨q白,那么,那位教授曾經為了類似事件被另一個學校解聘的事情就會浮出水面,她就很有可能以極高的榮譽畢業,她的命運將會是另一種情景。
然而,她太悲觀了,正是這種悲觀態度害了她。面對權威,她心生膽怯,于是,在腦海中拼命去搜索符合自己現在罪名的記憶,從而強化了自己的消極心理。
事實上,一次失敗并不代表次次失敗,除非你從此悲觀自處。失敗后,要在保持樂觀情緒的情況下認真總結經驗,分析自己失敗的原因,在下一次博弈中,你就很有可能嘗到勝利的滋味。相反,如果你陷入悲觀低沉、一蹶不振的狀態,即便沒有對手打壓你,你也會被自己打敗。
【一次失敗并不代表次次失敗的人生哲理】相關文章:
失敗并不可怕02-19
失敗并不可怕作文03-02
失敗并不可怕的作文12-09
失敗,并不可怕作文12-09
失敗并不可怕作文12-07
失敗并不可怕作文12-08
失敗并不可怕優秀作文12-22
失敗,并不可怕小學作文01-14
失敗并不可怕作文(精)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