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談命運的人生哲理
1
人生的過程既是不斷實現自身命運,同時也是不斷反抗自身命運的過程。
我們從不滿足于上帝給我們的安排,從不愿拘束于他給我們的限定,總是在祈望掙脫與生俱來的宿命,最大限度的實現自己。這是一種悲壯的反抗,沒有人能全身而退。但我們的抗爭從來都不是徒勞,借由它,我們相對的掙脫了命運,實現了自己。
人類身上承擔著兩種命運:一種來自于上帝的限定,它決定著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有著什么樣的氣質,心性和才能。另一種來自于偶然,或者說,來自于外在偶然遭遇對你人生際遇的改變。你無法把握偶然性,就像你無法把握一塊天上掉下的石頭,所以偶然遭遇對你際遇的改變比上帝的限定更像命運,更無法抗拒。
你生來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有著什么樣的心性和才具,是上帝的安排。但你由此為根基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卻有很大一部分來自外在的遭遇。一個在愛和溫情環境中長大的人和一個在冷漠怨恨環境中長大的人,他們心性發展的方向一定會有很大的不同。命運有時就等在你出生的地方,甚至在你未出生時就已經決定了
一個人在出生時所獲得的一切,可能就是另一個人終生努力也無法達到的目標。這就是命運。但最后無論幸運的還是不幸的,富有的還是貧窮的,誰都得死,這也是命運。
你就是你自己的命運,你不斷的選擇,你也就不斷的創造自己的命運。
有些事情發生了就發生了,對于我們只是經歷和過程。但有些事情的發生就會讓我們產生強烈的命運之感,這種命運之感也許會隨著時間逐漸淡漠,也許會伴隨我們終生。
2
你可以要你想要的東西,但不是祈求;你可以愛你所愛的東西,但不要強求占有;你可以珍惜你拿在手中的一切,但不要期冀它們永遠為你保留。凡你所擁有的都只是暫時歸你保管,到最后都將被上帝收走。
沒有什么是你自己的,包括你的生命,你只是暫時的擁有它們。甚至都沒有你這樣一個人,你只是一個被動的受造物,一個上帝手中的牽線木偶,你的每一閃念,每一細小的動作都受著必然性的支配,都是造物借由你展現其自身。
你餓了并不是你在饑餓,而是造物給了你這樣的機能。你愛上一個人,也不是你在愛,而是造物給了你愛的天性和本能。你無法不尋求食物,就像你無法不愛一個你喜歡的人。也許,你在愛的滿足中感到了快樂和自由,但這并不是你實現了自己的意愿,而是造物在你身上實現了它的必然性。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不僅是從無到有的實現,而且也是進入了一個早已規定好的命運之中。你只能有這樣的感官和軀體,這樣的本能和心性,而不能有別樣的全然不同的感受世界的方式。你的一切都已被規定好,你所能做的只是在這個規定之內,實現自然賦予你的使命。
你臨時決定去一個地方,中途因為一件事改道他處。在那里你撿到一張報紙,隨意瀏覽看到一則消息,你按照上面留的電話打了過去,對方接了并答復了你。然后,一個改變你命運的事件發生了。如果其中缺少一個鏈接最后的結果都不會出現。但這個結果一定會出現,因為在看似偶然隨意的事件后面都有必然性在隱藏
人生就是帶著“人”的規定,走過這個無可選擇的世間。他不能選擇別樣的心性和感官,亦不能選擇一個別樣的世間。他生下來就落進一個被限定的軀殼,然后,又帶著這個軀殼,在這個不能選擇的世間走過。
命運是神秘的,我們只能看到它運作的結果,卻無法洞悉它深層的原因。我們只能看到那一個個的偶然,卻無法把握那條把它們串連起來的必然的線。
命運之所以被確定為命運,是它在某種程度上的不可更易性。也就是說,有些事情一經發生,就已經成為確定的事實,你除了接受,別無他法。你所能做的只是順應命運的指向,改變自己的態度,并以此超越命運,化解它帶給自己的生命性損傷。
有人說性格決定命運,但有時是命運決定性格。一個從小受盡冷漠和傷害的人,他很少會有爽朗的心境和博大的愛心。即便他以后的境遇有了顛覆性的改變,那他的整體天性也很難會從過往的陰影中走出來。就像從小失去母愛的芥川龍之介,雖已功成名就,但仍郁郁寡歡,最后自戕而終。
【談談命運的人生哲理】相關文章:
王子的命運人生哲理05-02
命運與繩索的人生哲理04-06
丑鼻與命運的人生哲理04-08
環境改變命運人生哲理04-23
改變命運的胡須人生哲理04-04
命運是一種慣性經典人生哲理04-08
個性決定命運的悲喜人生哲理03-29
讓命運多一份客觀人生哲理05-05
看命運隨風飄散的人生哲理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