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理想生活在哪里的人生感悟
理想生活在哪里?就生活的細節里。
鴻海的郭臺銘的名言“魔鬼都在細節里”,意思是說,成功的關鍵在細節。然而我發現,這句話同樣適用于定義理想的生活。
理想的生活,就在細節里。
理想的生活,絕非全身艾瑪仕、LV。出手闊綽,高調奢華。出入開雙B,非搭頭等艙。吃飯包餐廳,居住需豪宅。茶來伸手,飯來張口。傭人打掃,照料全家。理想的生活,不是錦衣玉食,也不是環游世界;不是愛買就買,也不是揮霍無度。
一切從家徒四壁開始
理想的生活,一切得從“家徒四壁”,“一窮二白”開始。它其實有點繁瑣,甚至略嫌啰唆。無論是居家裝潢,還是日常采買,事必親躬,絕不能假手他人。耗費時間,甚至未盡如人意。從選屋立門,架窗隔間,餐桌座椅,電視沙發,到書柜衣柜,鞋柜鞋襪,檯燈音響,再到地板屏風,浴缸廚房,鍋碗瓢盆,冰箱冷氣,甚至花草樹木,瓶瓶罐罐,鹽糖醬料,通通一手包辦。不但如此,討厭的打掃居家,洗衣洗碗,也得親自動手,絲毫不能怠慢。
理想的生活,是一切從零開始,經營細節,體驗過程,讓生活在這一點一滴的細節里,隨著時間發酵,沉淀醞釀出屬于你自有的香醇。那才叫生活,那才真夠理想。
例如,理想生活中的早餐,必定不起個大早,也不用趕上班。慵懶的舒躺在舒服的床上,睡到饑腸轆轆自然醒。清早醒來,雙眼微張,陽光透過窗戶,灑落室內一片,全堆在餐桌廚房客廳臥房。或光裸身子,或簡單居家服飾,腳下拖鞋,必是無印良品般清雅儉樸。
忍著饑腸轆轆,先如廁解放,梳妝盥洗,清爽門面。慵懶的打個哈欠,深深肥腰,摸摸肚子,緩慢的走向冰箱。往內探去,拿幾顆雞蛋,果汁飲料。旁取幾片土司培根,再拿瓶果醬起司,隨意搜羅,任意拼配。搬往廚房,取出平底鍋,或煎或烤,或涂或沾,但隨當天心情。
一邊準備食物,再放上點音樂。最好是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序章〉,有種風雨中的寧靜,干凈清爽,不帶ㄧ點塵埃。馬友友的版本不錯,早晨聽巴哈煮早餐,可以滌去體內毒素,放松緊繃肌肉,松弛神經,還能提振精神,實乃人生享受。
另外一邊打開廚柜,挑選配合今天心情的餐具。最好是暖色原木,帶點禪意,意在簡約。若只是一窮二白,倒也干凈俐落。當食材漸熟而香濃之氣溫厚,轆轆饑腸之胃,先以香氣稍止,偷一口果汁飲品,然后取出大托盤,羅列餐具,將土司面包,半熟雞蛋,果醬奶油,果汁咖啡,一併拼排于內,端至餐桌,準備停當,好整以暇,轉往餐桌,準備開動!
開動之前,或謝天或禱告,或放松或冥想。務求讓靜空一切的脾胃,在吸取第一口食物的滋補之前,能夠了然與心。此時巴哈陸續放送,心情也逐漸轉為沉殿空明。巴哈總讓人專注集中,均衡對稱。吃早餐難在全然放松而充足,沒有外力逼迫你快食,也沒有防腐加料破壞你味道,僅單單是自己與食物之間的親密,讓食材滋補身軀。
悠閑的早餐,可以無所為而為,只在品味細節進行間的節奏與微妙。但也是為了讓疲憊而饑餓的脾胃甦醒,吸取最飽滿的營養,獲得最美味的口感,接收最香純的氣味,并讓視覺有最美好的體驗,以至于飽眠之后而仍空乏的身體,能夠一次獲得滿足,讓身心靈都同歸于一,也充足精神,得以面對生活。
悠閑,是為了能充分浸泡在“細節”的樂趣里。
理想的早餐,只是理想生活里的一個片段。舒國治的理想的下午,讀起來也是在悠閑處沉淀細節。唯有透過生活細節浸泡后的所飽滿的悠閑,才叫生活。只花錢就可以買到的限量精品,絕非品味。日本的美食節目之所以精彩,就在ㄧ切細節的嚴謹講究和細膩里。食物或許未必何你口味,但細膩述說,滿溢著文化的美味。
無論你理想生活要什么,“細節”絕對是不可或缺的關鍵。不懂生活就在細節里的人,不能夠說他懂什么叫做理想的生活。真正懂過活的人,一定能夠了解,生活就在細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