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擁有的人生哲理
擁有的人生哲理1
這世間,美好的東西實在數不過來了,我們總是希望得到的太多,讓盡可能多的東西為自己所擁有。
人生如白駒過隙一樣短暫,生命在擁有和失去之間,不經意地流干了。
如果你失去了太陽,你還有星光的照耀,失去了金錢,還會得到友情,當生命也離開你的'時候,你卻擁有了大地的親吻。
擁有時,倍加珍惜;失去了,就權當是接受生命真知的考驗,權當是坎坷人生奮斗諾言的承付。
擁有誠實,就舍棄了虛偽;擁有充實,就舍棄了無聊;擁有踏實,就舍棄了浮躁。不論是有意的丟棄,還是意外的失去,只要曾經真實的擁有,在一些時候,大度的舍棄不也是一種境界嗎?
在不經意所失去的,你還可以重新去爭取。丟掉了愛心,你可以在春天里尋覓,丟掉了意志,你要在冬天重新磨礪。但是丟掉了懶惰,你卻不能把它拾起。
欲望太多,反成了累贅,還有什么比擁有淡泊的心胸,更能讓自己充實、滿足呢?
選擇淡泊,然后準備走一段山路。
擁有的人生哲理2
友誼,地久天長。友誼如陽光一般溫暖,友誼如清水一般澄澈;友誼如微風一般愜意。
友誼,是值得珍惜的。因為這是世間最美好的感情。我和我的好朋友——影子,在小學時光中形影不離。每每體育課,手牽手的我們往樓下跑去。在體育課上跑步,因為我跑步總是很慢,總是跑“第一”,她呢?也總是跑第一。自由跑的時候,她總會慢慢跑,和我一起,有時她也會拉著我一起跑,追趕其他同學。
在體育測驗的時候,她總是為我大聲地喊加油!雖然她嗓子不好,但她仍然在為我助威。我真為有這么好的朋友,我的好影子而感到驕傲、開心。
在語文課上,她講故事獲得了無數的掌聲。給大家帶來歡聲笑語。雖然精彩的故事是她編的,但總是那么有趣。我想這就是她內心世界的故事吧!是她內心的歡樂的`色彩吧!
我將永遠保存這份永恒的情意。時間一分一秒流逝,而這份情誼卻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淡……
朋友,你是我生命的燈塔,給予傷心時的我溫暖,你的光雖然很弱,你的肩膀雖然還和我一樣稚嫩,但是你給予我的安慰,你給予我的歡聲笑語是不能用這一切衡量的。向著你的快樂,想著你的微笑,我的嘴角也會微微上揚。
現在,你、我都是一名初中生了。我們都長大了,我們的友誼也“長大”了。相信你和我一樣,越來越珍惜這份純潔而又美好的情誼了。你、我共同成長,你、我在同一所學校中成長,雖然不同班,但我們仍是朋友!
。∥矣H愛的朋友,還愿與我一起共度歡樂時光嗎?朋友,還愿來我的生日聚會嗎?朋友,還想擁有“奶油”的色彩嗎?朋友,我的影子,我們永遠是朋友。
擁有的人生哲理3
早些時候,麻雀家族非常興旺。在野外、村莊、城里,到處都可以看到它們成群結隊地飛,成群結隊地落,成群結隊地找東西吃。麻雀和別的鳥兒不一樣,別的鳥兒總是遠遠地躲著人,而它們卻敢在人的面前跳來跳去。它們總是不愁吃的東西,也不愁住的地方。
田野里、谷場上,有的是谷子、蟲子、草子,充饑的東西到處都是;房檐下、墻洞里,隨便找個地方,銜來枯草墊進去,就可以安家、下蛋,孵出黃嘴角的小麻雀來。麻雀是這么多,這么平凡,這么容易見到,因此,誰也沒把它們當成一回事。農民漫不經心地在田地里噴灑滅蟲劑,林工用現代化的設備往樹葉上噴灑殺蟲藥,小孩搭著人梯在墻漏里掏小麻雀玩,還有人把麻雀當成靶子練射擊本領……
有一天,人們突然發現,往日成群結隊的麻雀,不知什么時候銷聲匿跡了。大家都談論起麻雀的可愛來:“唉喲,那些小東西多靈巧呀,它們在地上蹦的時候,爪子上真跟安著彈簧一樣!”“它們叫的聲音也很好聽,唧唧喳喳,既熱鬧,又歡快!”“特別是它們歪著頭瞰人的樣子,嘿!真近!”人們惋惜不巳,決定把麻雀列為特級保護動物名單,并派出一個專門考察組,到世界各地去尋找幸存的麻雀。
經過兩年零三個月的不懈努力,終于找到了一只,但是,這只麻雀已經老了,而且好像正在生病。人們趕緊為它做了一個最柔軟最舒適的窩,并拿來最好吃最有營養的.食品,請來最有水平最有經驗的醫生,希望能夠使它康復,使它健壯。然而,這一切都晚了,這只老麻雀已經不行了,在臨死之前,老麻雀吃力地張著嘴,發出了最后一串哀鳴。據懂得鳥語的人解釋,它說的是:“人們啊,你們為什么不早一點兒保護我們呢?”
在生活中的我們,很多時候不就是這樣嗎?總是在失去的時候,才知道擁有的幸福。
眼前這被你視而不見的快樂,也許有一天將會為我永遠難以彌補的遺憾。如果早一點懂得珍惜,懂得擁有,就不會有那么多的后悔和遺憾了!
擁有的人生哲理4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每個人都在逼自己變得優秀:
城市里的末班車;周末里咖啡店的一隅;路上步履匆匆拿著公文包的行人……都好像可以看到我們自己的身影。
"好焦慮啊"成為了我們的口頭禪,越來越多的人,都生活在焦慮之中,每個人都好像變成了陀螺不停地旋轉,好像只有這樣才能不被別人落下。
我們不顧一切地向前奔跑,只為了擁有一個"標配"的人生。當我們停下來的時候才發現,真實的自己早已經被丟掉。
上周最轟動的新聞之一,是摩拜單車的收購新聞,80后創始人胡瑋煒從一名記者到互聯網創業者,用了三年時間,累積了15億的財富。80后、三年、15億,幾個關鍵詞就將"同齡人正在碾壓你"的氣勢直接推至了輿論的視野。
恰好最近又出現一個熱議話題"30歲年薪20萬算不算很失敗",這句話和"80后身家15億碾壓同齡人"簡直可以湊成一副對聯了。
不得不說,這世上有種最好販賣的焦慮就是"你不夠好"。
例如,一開年,羅振宇的跨年演講就將"原地踏步等于退步"的焦慮拋給大眾,在這樣的氛圍之下,讓人完全不好意思再提什么"歲月靜好"。
"你不夠好"這種焦慮直指羞恥感。
羞恥感是最容易和人品聯系起來的感受,如果我們不小心做錯了事,可以為此內疚,但如果開始感到羞恥,就會覺得自己整個人都是不好的。
它激發的不是比較后改變的動力,而是讓人進入比較后被貶低的狹隘。
01
30歲左右,你開始擔心什么?
很想邀請大家一起來觀看,20-30歲正常的焦慮是怎樣的。
知乎上有一個熱門回答:有哪些事是在你接近30歲時,才開始在意和擔心的?總結了一下用戶馮骕的回答,當時擁有騰訊穩定工作的他,在擔心以下事情:
發自內心交往的朋友越來越少
社交活動減少,更愿意待家里
不再那么在意領導的看法,陷入迷茫:什么樣的我,才是更好的我
發現父母越來越依賴自己
不那么喜歡嘗試新鮮事物
睡眠時間越來越長,睡眠質量越來越差
消費帶來的快樂變得稀少而高價
忘記自己的生日
不斷焦慮:我會一直做一件事,還是會做不同的事
他的回答真實得很有質感,也很有代表性,道出了臨近30歲的真實反思:
你對自己有一些了解,但還未足夠了解,而感到時間對自己有種催促感。
這是正常的焦慮——并非所有的決定,都有十足把握,但放棄又還遠遠未夠,帶著不確定感繼續嘗試和探索。
02
比焦慮更重要的,是擁有這些能力
我們究竟應該具備什么能力,才不至于被人拋之身后?
在這個問題上,我對于尤瓦爾·赫拉利(《人類簡史》《未來簡史》作者)的一場訪談印象深刻。他談到了兩點:
第一,我們身處信息洪流之中,需要的是使海量信息產生意義的能力。
第二,不要學習技能,而要學習靈活性。
這讓我想起,焦慮最容易出現在我們的個人空間被擠壓的時候。
有一次,一位女士向我談起她最近參加的同學聚會,曾經一個并不起眼的男生,變成了擁有自己的公司、財富過人的同齡人,她很失落,同樣是10年,為什么自己和別人的差距如此之大?
這種比較以排山倒海的氣勢,擠壓她的個人空間,看不上自己目前所擁有的生活。
也有創業者分享,在一次行業年會上,看到曾經那個跟著她實習的小女生,進入大公司三年時間成為資深產品經理,在眾人包圍下自信從容地社交,自己的資歷、頭銜一時間顯得岌岌可危,不知道這個時代是不是真的會顛覆性否認掉自己的。
這個時候,如何理解自己的生活和應變能力,顯得尤為寶貴。
在如今的生活中,我們隨時被碾壓的聲音環繞,有人會告誡你,原地踏步等于后退;
張泉靈也擲地有聲地說,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
小區里賣煎餅的阿姨,月入兩萬;
公園里的大爺,也會理直氣壯地評價,月薪一萬等于要飯。
這些聲音必然是有沖擊的,但是面對它們的反應,卻是屬于我們自己的。
有些人會快速的調整,知道自己一時以偏概全,能快速回歸到自己的節奏中;有些人會覺得突然面臨了不可解決的問題,甚至來不及嫉妒,就陷入深深的失落。
03
20-30歲:建設自己的"身份資本"
你愿意為自己投資什么呢?
時間、金錢、還是更多的可能性……
臨床心理學家Meg Jay在TED演講中,提到她的第一個來訪者,一個20多歲的姑娘。當時這個姑娘在談一場愚蠢的戀愛——對方人不怎么樣,但她也無所謂,想著尚且有大把青春。
而Meg也沒當回事,直到她的督導提醒她:她不嫁給這個傻瓜,以后也會嫁個另一個傻瓜。Meg這時才醒悟:
20-30歲的確是人生發展的關鍵期,我們并不能等到30歲來臨,才開始為自己考慮一些重大的事情。
有大量的數據在告訴我們,20-30歲可以起到某些關鍵性的作用。
例如:
人生80%的決定性時刻,發生在35歲;
事業前十年的`發展對今后的收入有很大的影響;
在30歲左右,大多數人開始選擇和伴侶結婚或者同居;
20-30歲的性格改變要遠遠多于其它時期。
當Meg列舉出這些數據,她提出了一個詞,叫"身份資本",認為20-30歲最應該去做的就是增加身份資本。
"身份資本"是我們對自己的投資,用來增加自身價值的事情,方方面面的投資積累起來,會影響我們整體的發展。
它包括了:
我和怎樣的人交朋友;
我在從事怎樣的工作;
我的戀人/伴侶是怎樣的;
我是如何照顧自己的。
身份資本的投資非常強調選擇,舉個例子,如果你不滿意曾經長大的那個家庭,那現在是你可以選擇家人的時候。但是隨便抓一個來結婚是行不通的,婚姻是理智的選擇,是想和誰一起生活而不是湊合。
很有趣的是,身份資本的建設,幾乎都是從"我不需要"開始的。
第一,我不需要做自己的討厭的事情。
如果你知道你討厭一些事情,做這些事會浪費你的時間和天賦,應該想方設法停止。
比如,對不喜歡的工作,你甚至都不愿意出現,或者向別人展示你的工作。對于你向往的領域和職位,有可能目前能力還不具備,那么可以通過學習,讓自己具備一種資本——我在做自己喜歡的事。
這不僅是對目標的選擇,同時也會讓你重新去串聯自己的人際網絡,發現一些過去沒有留意到的機會。
第二,我不需要只做享受的事。
可能我們都會面臨一個有些殘酷的事實:有一些玩樂,只是打發時間,而不是有價值的投入。
這就要去評估一下,你正在享受的事情,和你的目標是否相差甚遠?
例如,當一個人花了很多時間和朋友聚會,但更想實現的目標是在工作上更有成就,這些享樂的時間就需要調整。又例如,當需要存錢完成一些目標,卻發現自己"手漏",總是把金錢花費在一些無法實現目標的事情上,這種享樂也需要調整。
第三,我不需要只有熟悉的朋友。
和上一點有些類似的是,熟悉的并不等于值得的。這并不是在朋友的選擇上有功利心,而是值得交往的朋友,通常是可以在長時間內彼此支持的朋友。
比如,你的緊急聯系人,能填上的朋友;如果家人去世了,你會打電話給ta的那位朋友;當你沮喪時你最能信任的、最想見到的朋友……這一些朋友關系,可能最讓人享受的是質量而不是數量。
身份資本,是一種把危機轉化為資本的方式,當我們開始去考慮這些問題,就不再僅僅是盯住焦慮不放。
對所有在20-30歲,包括30歲以后還在努力提升自我價值的人,這些資本會成為不被拋棄的能力。
最后,想起來一句近期流傳很廣的話"時代拋棄你的時候,不會說再見"。
這句話其實是一句正確的廢話,似乎也無需為之焦慮,因為時代拋棄任何人的時候,都不會說再見。
【擁有的人生哲理】相關文章:
在失去中擁有人生哲理11-23
擁有禪者的心人生哲理12-05
朋友,你擁有今天嗎人生哲理10-11
人生哲理:別求太多,珍惜擁有12-09
我們擁有了滿天星星的人生哲理11-25
擁有黃金人脈的幾個秘訣人生哲理11-22
珍惜所擁有的時間的人生哲理12-06
包容有多少就會擁有多少的人生哲理11-24
知足就是真正的擁有的人生哲理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