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游普救寺生活感悟散文
四十年前讀大學時,首次游覽普救寺,普救寺只有鶯鶯塔孑然獨立。
記得一幫同學從西廂村旁爬上一個土坡,在半山腰看見一個土坪,土坪上鶯鶯塔兀然獨立,一些雜草襯托著鶯鶯塔,鶯鶯塔古樸高大,滿目蒼涼。普救寺蕩然無存,孤零零的鶯鶯塔憮然矗立。崔鶯鶯和張生不知何處去了,就連忠于職守的紅娘也不知去向,更不必說那位出爾反爾的崔夫人了。大家對鶯鶯塔的高大感嘆一番后,一齊跑到鶯鶯塔的塔門前把頭伸進塔門里看塔內的結構。隨行的黃竹三老師說,鶯鶯塔是回音塔,用石擊石可以聽見鶯鶯塔的回音。有的同學在土坪上撿來一塊石頭,用石頭敲打著大青石,果然聽見鶯鶯塔“咯哇”的回音,大家頓時歡呼起來。
黃竹三老師是國內研究古典戲劇的知名學者,當時他給我們介紹了元代戲劇家王實甫的《西廂記》劇情,一幫同學深為劇情所吸引。當年發生美麗愛情故事的普濟寺,此時人、事和景都已成為過去,只有鶯鶯塔堅守在這里,不遠處的黃河水靜靜地流淌,日夜陪伴著鶯鶯塔。土坡下的西廂村銘記著那段美麗的愛情故事,用自己的村名提醒世人不要忘記那個愛情故事。
幾年后我從書店買了一本《中國十大古典喜劇》,到《西廂記》中游覽普救寺了解劇情。當年,張生赴京趕考,途中遇雨受阻,到普救寺游玩,在寺內巧遇扶送父親靈柩回鄉而滯留寺內的崔鶯鶯,兩人一見鐘情。張生住在普救寺西軒,初戀天姿國色的崔鶯鶯,“對著盞碧熒熒短檠燈,倚著扇冷清清舊圍屏。燈兒又不明,夢兒又不成,窗兒外淅零零的風兒透疏欞,忒楞楞的紙條兒鳴;枕頭兒上孤零,被窩兒里寂靜。你是鐵石人,鐵石人也動情”,但“粉墻兒高似青天”。住在梨花深院的崔鶯鶯期盼與張生“倒有個天長地久”,“在窗兒外幾曾輕咳嗽,立蒼苔將繡鞋兒冰透”。兩人“月明才上柳梢頭,卻早人約黃昏后”,離別時“未飲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內成灰”,“鶯鶯哭得似癡呆,臉上啼痕都是血,有千種恩情何處說?”那段凄婉動人的愛情故事,令我更加神往昔日的普救寺。
四十年后大學同學聚會重游普救寺,感慨世事頗多機緣。當年幾十個風華正茂的同學,而今須發皆白,但游興不減當年。仰望寺院,紅墻匝繞,古塔高聳,綠樹叢中,殿宇隱現。聽人說從塬下到塬上,殿宇樓閣,廊榭佛塔,依塬托勢,逐級升高,給人以雄渾莊嚴挺拔俊逸之感。同學們沿著山前的石道拾級而上,進入普救寺的山門。昔日的土坪而今已成一座頗具規模的寺院,不禁連聲贊嘆。
普救寺位于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東的峨嵋塬頭上,隋朝初年已有普救寺。不過,那時該寺的名字不叫普救寺,而叫西永清院。傳說五代時,河東節度使作亂,后漢劉知遠派郭威去討伐,圍蒲州年余不克,百姓苦甚。郭威召寺僧問策,僧曰:“將軍發善心,城即克矣!”郭威當即折箭為誓,表示決不加害百姓,翌日破城,百姓得救,從此,西永清院便更名為普救寺。后來普救寺所在地區發生了一次大地震,寺院的殿堂僧舍和樓閣塔坊,全部毀圮。此后普救寺的建筑得以修復。至清末,寺院已很破舊,遭受了一次大火。其后又受到日軍的破壞,到一九四九年解放時普救寺只剩下鶯鶯塔、石獅和菩薩洞,其余建筑不復存在。一九八六年,政府出資修復普救寺。如今,鶯鶯塔四周,回廊圍繞;峨眉塬上,殿堂錯落有致,僧舍鱗次櫛比,出現了按原樣修復的普救寺。蒼松翠柏點綴的山坡,山寺隱隱,鶯鶯塔高聳,與山下的寺牌和諧統一。
雖然普救寺為佛寺,寺內的鐘樓和大雄寶殿均為勸人向佛行善之處,但人們并不留意此處,多為崔鶯鶯和張生的愛情故事而來。寺內的照壁上寫著“待月西廂下,迎風塵戶開。拂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初進寺院,照壁題語便引人進入崔鶯鶯與張生的愛情故事中,當初二人的幽會情景立即浮現在游人眼前。千年前,男女私約幽會是越軌行為,二人敢于沖破清規戒律私會,體現了愛的魅力和愛的力量。
梨花深院高墻緊鎖,幽靜典雅,是當年催夫人和崔鶯鶯的居住地。《西廂記》中的“請宴”、“賴婚”、“逾垣”、“拷紅”等戲都發生在此院中。崔鶯鶯與張生幽會,實難相通,偏巧墻角處有一塊隱蔽之地。張生越墻會鶯鶯的跳墻處最誘人,墻角有一簇翠綠修竹和一塊假山石,墻外有一株搖曳杏樹,杏樹枝條搭著院墻,仿佛一個梯子,張生可以順著杏樹輕松進入梨花深院。如此奇妙的幽會之處,讓人浮想聯翩,當年二人幽會時的神秘情景宛在眼前。
西軒是張生的居住地,當年張生戀著崔鶯鶯,心猿意馬,心癡神迷,哪有心思專心讀書,后花園假山高聳、湖水蕩漾、小橋飛梁、廳榭玉立,是崔鶯鶯與張生幽會的地方。張生和鶯鶯“一個潛身曲欄邊,一個背立湖山下”,那神秘幽會的情景,如在眼前,讓人癡迷,耐人回味。
十三層高的鶯鶯塔,原為舍利塔,后因崔鶯鶯的愛情故事改成鶯鶯塔,同北京天壇的回音壁、河南寶輪寺塔和四川潼南縣大佛寺內的“石琴”,并稱為國內的四大回音建筑,與緬甸撣邦的搖頭塔、匈牙利索爾諾克的音樂塔、摩洛哥馬拉克斯的香塔、法國巴黎的鐘塔和意大利的比薩斜塔,并稱為世界六大奇塔。據說鶯鶯塔下,可以聽到從塔內傳來的二點五公里外蒲州鎮上的唱戲聲和鑼鼓聲。塔下的鳥叫聲,通過鶯鶯塔的“擴音”,聲音會變大,可以傳播到很遠的地方。多奇妙的塔啊!
崔鶯鶯與張生的愛情故事,使一座寺院毀而復現,令人贊嘆!
鶯鶯塔巍然聳立在普救寺,也聳立在我的心里。
【游普救寺生活感悟散文】相關文章:
生活感悟散文03-10
生活的感悟經典散文03-10
感悟生活散文精選12-02
感悟生活散文12-08
感悟生活的經典散文12-09
生活感悟的散文08-29
感悟生活的散文03-10
感悟生活優秀散文10-25
生活感悟優美散文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