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青春平衡點勵志故事
北大才女的書架
高中時的同桌是個開朗大方、充滿藝術氣息的女生。認識她的幾年中,她豐富的想象力和人格魅力打動了每一個人,獨自拍攝制作的電影短片更是常常讓我們嘆為觀止,她自己也懷著去讀導演系的夢想進入了高三。然而,高考之后,她并沒有像當初夢想的一樣去學電影,而是進了北大讀金融系。大家雖然驚訝,但也紛紛表示理解:畢竟,這個年頭,電影這個專業(yè)將來能不能讀出來,不確定性太強了,現(xiàn)在這個就業(yè)狀況,誰都冒不起這個險。
去年我回國去北大看她,聊起各自當初的夢想。說到高中時候對電影行業(yè)的熱愛,她笑了一下,說: “當時太幼稚了,幸虧沒選,不然現(xiàn)在一定死的很慘。”談到現(xiàn)在的專業(yè)時,她想了想,說: “以后好找工作,我現(xiàn)在也不后悔選金融。”
分別的時候,我看到她的書架上,除了密密麻麻的經(jīng)濟學書籍,還能隱約看到幾本跟導演和編劇有關的書。
一年不見,我無法不驚訝于她的轉變。當初的那個對夢想滿懷憧憬的女文青,到如今的這個現(xiàn)實得只能把夢想藏在書架上的高校精英,究竟是什么改變了她?
在如今的大學生群體中,像她一樣為了單純?yōu)榱私窈缶蜆I(yè)保障而念熱門專業(yè),或是為了“體制內(nèi)”待遇而報考公務員的學生不在少數(shù)。現(xiàn)在的大學生早在步入社會之前就已經(jīng)對不樂觀的就業(yè)形勢有了基本概念,早早就確定了今后要找一份有保障的工作的人生目標。
殘酷的競爭在校園里就開始了。大學生們爭先恐后擠進熱門專業(yè),還未畢業(yè)就托關系希望能進入有保障的單位,而對公務員熱門崗位的競爭更是趨近白熱化。難怪有人認為,當今的一些中國大學生,已經(jīng)失去了年輕人應有的冒險精神,不愿走任何有不確定性的道路,只想生活在毫無風險的體制之內(nèi)。在“待遇比工作本身更重要”的價值觀下,一些大學生丟失了奮斗的動力,忘記了當初的夢想,這直接威脅到的,是中國未來創(chuàng)新性人才的來源。
中國留學生的普遍選擇
在美國的中國學生是個矛盾體,雖然在美國開放創(chuàng)新的大環(huán)境下受到了一定熏陶,但骨子里仍有著中國人的內(nèi)斂和保守。即使已經(jīng)出國,他們大多選擇的也是類似數(shù)學、經(jīng)濟、商科等今后很好就業(yè)、工資高的專業(yè),幾乎完全忽略興趣因素。雖和在中國的大學生努力報考公務員尋求安逸的投機不盡相同,但我認為,這種專業(yè)選擇同樣是一種利益至上的投機。
學校里一個大一的中國學生,文字功底非常扎實,英文也不差,寫出的文章常常比美國人還要好,又十分有創(chuàng)造力,但卻在苦苦地讀著數(shù)學和經(jīng)濟專業(yè)。和英語比起來,數(shù)學和經(jīng)濟并不是她擅長的學科,而且中國人特有的扎實數(shù)學功底還是在這一年幫了她不少,但她已經(jīng)感覺學起來十分吃力。很多人勸她改改專業(yè)去學文科,畢竟在美國改專業(yè)還是很容易的,但她仍然繼續(xù)痛苦地鉆研微積分。
一天,我在圖書館和她聊天時,再次試圖勸她改專業(yè)去學英文寫作,她又一次拒絕了。我問她真的那么喜歡學數(shù)學嗎?她放下筆,輕輕地說: “學數(shù)學和經(jīng)濟可以早點出來賺錢啊,學了寫作,聽起來就只是個花錢的無底洞。爸媽為我出國花了好多錢,我要早點賺錢養(yǎng)他們。”我一時語塞,不知如何回答,只能告訴她,我不希望自己的工作那么容易被人替代,我不希望自己最后留下的名字只是一串工號,我希望能在世界上留下點永遠的痕跡。她聽完,留下一句: “世界上還是需要我這樣的普通人的。”
在美國,為了工作而去讀數(shù)學、會計、商科的中國留學生比比皆是。而其中,迫于家庭壓力的更是占了大多數(shù)。他們寧愿讀一個不喜歡的專業(yè),做一份不喜歡的工作,也承受不起冒一次險的壓力。在他們看來,讀這些專業(yè)是最理性、性價比最高的選擇。中國人本身就擅長和數(shù)字打交道,美國人又很少有人攻讀這種純理科純工科的學科,競爭壓力小了很多,到了最后還是和中國人在競爭。
然而,近些年在美國攻讀人文學科、藝術學科的中國學生越來越多。這個趨勢說明了出國深造的中國學生的投機意識正在逐漸減弱,興趣正在慢慢地變成選擇專業(yè)時不可忽略的因素。即使選擇這些非熱門科目意味著將來的工作難找,待遇一般,這些學生還是遵循了內(nèi)心的夢想,愿意在年輕時闖蕩一次。我覺得,這是好事,也是壞事。一方面,作為年輕人,在摸索的過程中,失敗是不可避免的,但這也是最好的歷練經(jīng)驗的方式;冒一次險也許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另一方面,年輕人的社會經(jīng)驗太少,考慮事情不夠成熟,無法多方面全方位地權衡利弊,若只是遵循了夢想而不考慮是否擅長,可能會不可避免地走些彎路。
美國學生的驚人選擇
在美國兩年,目送學校里兩屆畢業(yè)生,幾百人各奔東西,其中印象最深的還是去年認識的一個美國女生。她是學校里的寫作助教,畢業(yè)時拿了英語文學和戲劇雙學位,成績優(yōu)秀,還是學校戲劇社的帶頭人物。就在大家以為她要去名校繼續(xù)讀英語或戲劇的研究生的時候,她宣布自己要去佛羅里達的迪斯尼樂園工作了。認識她的人議論紛紛,中國學生更是表示不能理解。一天在學校里遇見她,忍不住問起,她卻笑呵呵地答道: “我家人都很支持我。我從小就希望能在迪斯尼樂園扮成米老鼠或者白雪公主,穿上好看的衣服,和孩子們一起照相。這是我的夢想,一定會很有趣的!”我不禁啞然。
在中國,投機思想熏陶下,大家都是為了前途,為了保障,為了今后獲得最大的利益而學習、工作,我已經(jīng)太久沒見過純粹為了夢想而努力的人。作為從小擠過各種獨木橋活下來的人,是不是早已忘記了這一切都是為了什么?
美國學生的夢想稀奇古怪,天馬行空。但共同的一點是,他們都愿意為了夢想而冒險。兩年以來,學校的畢業(yè)生們的去向各有不同。除了繼續(xù)讀研究生的畢業(yè)生,有人去了非營利的慈善組織、有人去貧困國家教授英語、有人為了女性權益去官方組織工作、有人結婚生子、有人去服兵役……其中,有些人的生活十分順利,而有些也遇到了些許挫折,拉贊助時碰了釘子、在語言不通的地方迷路,都十分常見。
有一位朋友的男友是美國人,家境優(yōu)越,從小豐衣足食,一心想做紀錄片導演,十分有熱情。無奈他對此并不擅長,投了許多素材卻很少被采納。為了專心做導演,他沒有去學習任何其他技能,花大價錢購置設備只身去非洲拍攝,期間遇到一些對他有負面影響的人,險些誤入歧途。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工作的年紀,卻只能窩在家里,偶爾給小公司做些宣傳片補貼家用。
可以說,美國學生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點,就是他們和中國學生一樣努力,但努力的同時,和中國學生相比,有時也顯得欠缺考慮,只要有想法就去做。與中國學生不同的是,他們做事更注重過程,而非結果。中國學生更喜歡一步登天,只要得到理想的結果,其他什么都不重要;而美國學生更愿意在努力的過程中積累經(jīng)驗,在挫折中成長,結果什么的,盡力而為就好。他們失敗的次數(shù)很多,走了很多彎路,成功的幾率往往更小。不過,在“成功需要冒險”這一普遍價值觀下,美國的創(chuàng)新性人才也由此有了更大的發(fā)展空間。
無論是一味順應社會趨勢,卻能在體制內(nèi)尋得安逸的中國學生,還是追求夢想渴望冒險,卻免不了走些彎路的美國學生,都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什么——中國學生失去了年輕時冒險的闖勁,失去了把不成熟的想法和不切實際的夢想付諸實踐的機會;美國學生通過一次次的失敗來積累經(jīng)驗,但機會成本和時間成本又太高。如果中國學生能夠吸取兩國學生的經(jīng)驗教訓,在投機和追夢中尋找最佳的平衡點,無論是在國內(nèi)還是國外接受教育,在年輕時適時冒險闖蕩,同時將有可能發(fā)生的后果考慮周全,將摸索過程中的損害降到最低。既保存了奮斗的動力,又積累了經(jīng)驗。
適當投機,而不盲目投機,這種積極向上、斗志昂揚,又貼近現(xiàn)實的人才,可能才是中國急切需要的。
【青春平衡點勵志故事】相關文章:
青春勵志故事大全-青春勵志故事11-22
青春勵志故事11-26
青春的勵志的故事11-24
青春勵志的故事11-24
青春的勵志故事12-02
青春勵志文章:青春故事12-09
名人的青春勵志故事06-20
青春遠行勵志故事11-26
我的青春勵志故事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