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一级A片-国产另类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我要找美国一级片黄色|www.zheinei.com

一個人的簡歷林肯勵志人物故事

時間:2024-10-15 22:40:14 曉麗 勵志故事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一個人的簡歷林肯勵志人物故事8個

  故事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于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個人的簡歷林肯勵志人物故事,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個人的簡歷林肯勵志人物故事8個

  一個人的簡歷林肯勵志人物故事 1

  家境貧寒,母親早亡,孤苦奮斗,厄運不斷,屢戰屢敗,卻最終成了寫下輝煌歷史的人物。林肯的簡歷也許能給你帶來深思和啟發——

  1809年,出生在寂靜的荒野上的一座簡陋的小木屋。

  1816年,7歲,全家被趕出居住地。經過長途跋涉,穿過茫茫荒野,找到一個窩棚。

  1818年,9歲,年僅34歲的母親不幸去世。

  1826年,17歲,已經什么農活都能干了,經常幫人打零工。

  1827年,18歲,自己制作了一艘擺渡船。

  1831年,22歲,經商失敗。

  1832年,23歲,競選州議員,但落選了。想進法學院學法律,但進不去。

  1833年,24歲,向朋友借錢經商,年底破產。接下來花了16年,才把這筆債還清。

  1834年,25歲,再次競選州議員,竟然贏了。

  1835年,26歲,定婚后即將結婚時,未婚妻死了,因此心也碎了。

  1836年,27歲,精神完全崩潰,臥病在床6個月。

  1838年,29歲,努力爭取成為州議員的發言人,沒有成功。

  1840年,31歲,爭取成為被選舉人,落選了。

  1843年,34歲,參加國會大選,又落選了。

  1846年,37歲,再次參加國會大選,這次當選了。

  1848年,39歲,尋求國會議員連任,失敗了。

  1849年,40歲,想在自己的州內擔任土地局長,被拒絕了。

  1854年,45歲,競選參議員,落選了。

  1856年,47歲,在共和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上爭取副總統的提名,得票不到100張。

  1858年,49歲,再度參選參議員,再度落選。

  1860年,51歲,當選美國總統。

  林肯對自己的總結:家境貧寒,母親早亡,孤苦奮斗,厄運不斷。兩次經商兩次失敗,十一次競選八次失敗。為此也曾經心碎過、痛苦過、崩潰過。有好多次,都絕望至極,擔心自己會不會再爬起來。

  林肯對自己的評價:雖然心碎,但依然火熱;雖然痛苦,但依然鎮定;雖然崩潰,但依然自信。因為我堅信,對付屢戰屢敗的最好辦法,就是屢敗屢戰、永不放棄。

  這就是林肯,美國第十六任總統,一個令全世界都為之嘆服的偉人。

  一個人的'人生之路不可能總是平坦的,總有曲折甚至是障礙讓你不斷地跌倒。

  跌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跌倒之后爬不起來,尤其是在多次跌倒以后失去了繼續前進的信心和勇氣。

  惟有像林肯那樣,不管經歷多少不幸和挫折,內心依然火熱、鎮定和自信,以屢敗屢戰和永不放棄的精神去對付挫折和困境。

  一個人的簡歷林肯勵志人物故事 2

  我搬到曼哈頓后,住處鄰接林肯中心。聽歌劇、看芭蕾自是方便,卻也難得去購票。

  開窗,就可望見林肯中心露天劇場之一的貝殼形演奏臺。那里每天下午、晚上,各有一場演出。廢了屋中的自備音響,樂得享受那大貝殼中傳來的“精神海鮮”。節目是場場更換的:管樂、弦樂、搖滾樂、歌劇清唱,還有時髦得連名稱都來不及定妥就又變了花樣的什么音樂。我躺著聽,邊吃喝邊聽,比羅馬貴族還愜意。但夏季沒過完,我已經非常厭惡那從大貝殼中傳來的聲音了:不想“古典”的日子,偏偏是柔腸百轉得惹人膩煩;不想“摩登”的夜晚,硬是以火爆的節奏亂撞耳膜。不花錢買票,就這樣受罰。所以,每當電光閃,雷聲起,陣雨沛然而下時,我都十分開心:看你們還演奏不!

  可惜不是天天都有大雷雨,只能時候一到,關緊窗子。如果還是隱隱傳來,便打開自己的音響與之抗衡。奇怪的是,但凡抱著這種心態的當兒,自選的音樂也是聽不進去的。可見行事必得出自真心,強求是不會快樂的。

  某天晚上,燈下寫信,那大貝殼里的旋律又發作了。看看窗外的天,不可能下雨,窗是關緊的,別無良策,顧自繼續寫吧……樂器不多,鼓、圓號、低音提琴,不三不四的配器……顧自寫吧……寫不下去了——鼓聲,單是鼓聲,由徐而疾,由疾更疾,忽沉忽昂,漸漸消失,突然又起落翻騰,恣肆癲狂,石破天驚,戛然而止。再從極慢極慢的節奏開始,一程一程,穩穩地進展……終于加快……又回到凝重的持續,不徐不疾,永遠這樣敲下去。永遠這樣敲下去了,不求加快,不求減慢,不求升強降弱,唯一的節奏,唯一的音量……其中似乎有微茫、偶然的變化,變化太難辨識,卻使聽覺出奇地敏銳,最為敏感的絕望者才能感覺到它。之后鼓聲似乎有所加快,有所升強……后又加快升強,漸快,更快,越來越快,越來越快……快到不像是人力擊鼓,但機械的鼓聲絕不會這般有“人味”。是人在擊鼓,是個非凡的人,他否定了旋律、調性、音色、記譜符號。

  這鼓聲引醒的不是一向由管樂、弦樂、聲樂所引醒的因素。人,除了歷來習慣于被管樂、弦樂、聲樂所引醒的`因素,還確有非管樂、弦樂、聲樂所能引醒的因素,它們一直沉睡著、淤積著、荒蕪著,原始而古老。在尚無管樂、弦樂、聲樂伴隨時,這些因素出現于打擊樂,在漫長的遺棄廢置之后,被今晚的鼓聲所引醒,顯得陌生而新鮮。這非音樂的鼓聲使我回到古老的蠻荒狀態,更接近宇宙的本質。這鼓聲接近于無聲,最后仿佛只剩下鼓手一個人,而這人必定是遒勁與美貌、粗獷與秀麗渾然一體的無年齡的人。真奇怪,單單鼓聲就可以這樣順遂地把一切欲望擊退,把一切觀念敲碎,不容旁騖,不可方物,把它們粉碎得像基本粒子一樣,分裂飄浮在宇宙中……

  我撲向窗口,猛打開窗子,鼓聲已經在圓號和低音提琴的撫慰中做激戰后的喘息,低音提琴為英雄拭汗,圓號捧上了桂冠,鼓聲也將息去——我心里發急,鼓掌呀!為什么不鼓掌!擁上去,把鼓手抬起來,拋向空中,摔死也活該,誰叫他擊得這樣好啊!

  我激動過度,聽眾在熱烈鼓掌、尖叫……我望不見那鼓手,只聽到他在揚聲致謝……掌聲不停……但鼓聲不起,他一再致謝,終于道晚安了。明亮的大貝殼也轉為暗藍,人影幢幢,無疑是散場了。

  我懊喪地伏在窗口。開窗太遲,沒有全部聽清楚,還能到什么地方去聽他擊鼓?如果有機會,就算天降大雨我也會步行去的。

  我不能荏弱得像個被遺棄的人。

  又不是從來沒有聽過鼓聲,我向來注意各種鼓手,非洲的、印度的、中國的……然而這個鼓手怎么啦,單憑一只鼓就使人迷亂得如此可憐!我承認,他是個幸福的人,我分不到他的幸福。

  一個人的簡歷林肯勵志人物故事 3

  亞伯拉罕·林肯在成為美國第16任總統之前的1833年,曾是伊利諾伊州的一名土地測量員。

  在從事這項工作的幾年時間里,由于林肯待人誠懇公平,測量技術又出眾,測量的結果十分準確。林肯先后測量了大片的農田、社區和許多條道路,他測量過的一些路線一直到今天還在使用著。

  然后,后人曾發現,林肯在一項彼得茲堡規劃圖的測繪上,卻發現了他測量工作中的'惟一的“差錯”。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大約30年后,在該城的一條街道上,兩位業主在定地界時發生了糾紛,其原因是這條街的走向是不規則的斜線。他們查閱了官方的檔案資料,卻找不到任何線索,于是官司打到了法院。而法院也一時難以作出裁決。

  此時,一位名叫麥克蘭的老人從外地返回彼得茲堡,他向人們詳細講述了這條街設計建造的歷史,才揭開了謎底。原來,這條斜街是林肯故意而為。

  “林肯先生當年測量這條街的時候,我為他充當助手。測量之后,林肯告訴在場的人:‘如果我把這條街畫成一條直線,那么寡婦埃爾莫爾家的那幢房子就要被切去一大塊,那可是她的全部家產,她已經不能再添置什么財產了。所以我要把這條街畫斜一點,錯過那里,這樣就不會給任何人造成損失了。’”

  從此以后,彼得茲堡出現了一條“斜街”。

  一個人的簡歷林肯勵志人物故事 4

  1860年,與林肯競選總統的是當時煊赫一時的大人物———民主黨派候選人道格拉斯。他依仗自己的財勢,專門準備了一輛競選列車,還在后邊安裝了一門禮炮,所到之處,他都要鳴禮炮32響。在他看來,只要用強大的氣勢壓倒林肯這個窮小子,就能順利地當上總統。

  與對手不同的是,林肯坐著一輛耕田用的馬車,所到之處,他都要親自走到選民中間,與選民進行親切的交流。他的演講詞中有這樣一段話,讓人至今不能忘記:“如果大家問我有多少財產,那么我告訴大家,我有一位妻子和三個女兒,都是無價之寶。此外,還有一個租來的辦公室,室內有桌子一張,椅子三把,墻角還有大書架一個,架子上的書值得每一個人讀,我本人既窮又瘦,臉很長,不會發福。我實在沒什么依靠的,我惟一的一個依靠就是你們。”

  那一年,美國人或許從林肯對家庭深切的愛中,從他袒露內心的演講中,看到了他人性深處閃耀的光輝。更重要的是,他把惟一的依靠,放在了人民身上,這種發自內心對人民的'依賴,讓人民感受到了他們需要一個這樣的總統。就在那一年,作為窮小子的他擊敗了他的對手,當上了美國第16任總統。

  從這件事我們再簡單地想開去,其實無論是總統贏得選民的支持,還是一個平常人要贏得別人的理解和尊重,實在不用張揚多大的氣勢,也無須費盡心思地去凸現其他的魅力。

  因為重要的不是這些,而是一顆心,只要我們肯拿出自己的一顆心來,就能從別人那里換來所需要的一切。

  一個人的簡歷林肯勵志人物故事 5

  被公認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林肯,在他當選總統那一刻,整個參議院的議員都感到尷尬,因為林肯的父親是個鞋匠。當時美國的參議員大部分出身望族,自認為是上流、優越的人,從未料到要面對的總統是一個卑微的鞋匠的兒子。于是,林肯首度在參議院演說之前,就有參議員計劃要羞辱他。

  在林肯站上演講臺的時候,有一位態度傲慢的參議員站起來說:“林肯先生,在你開始演講之前,我希望你記往,你是一個鞋匠的兒子。”所有的參議員都大笑起來,為自己雖然不能打敗林肯卻能羞辱他而開懷不已。

  林肯等到大家的笑聲歇止,他說:“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親,他已經過世了,我一定會永遠記住你的忠告,我永遠是鞋匠的兒子,我知道我作總統永遠無法像我父親作鞋匠做得那么好。”

  參議院陷入一片靜默里,林肯轉頭對那個傲慢的參議員說:“就我所知,我父親以前也為你的家人做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腳,我可以幫你改正它。雖然我不是偉大的鞋匠,但是我從小就跟隨父親學到了做鞋子的手藝。”

  然后他對所有的參議員說:“對參議院里的任何人都一樣,如果你們穿的那雙鞋是我父親做的,而它們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盡可能幫忙。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確定的,我無法像他那么偉大,他的手藝是無人能比的。”說到這里,林肯流下了眼淚,所有的嘲笑聲全部化成贊嘆的掌聲。

  林肯沒有成為偉大的鞋匠,但成為偉大的.總統。他被認為最偉大的特質,正是他永遠不忘記自己是鞋匠的兒子,并引以為榮。批評、訕笑、毀謗的石頭,有時正是通向自信、瀟灑、自由的臺階。那些沒有被嘲笑與批評的黑暗所包圍過的人,就永遠無法在心里點起一盞長明之燈。

  一個人的簡歷林肯勵志人物故事 6

  瑪麗拖德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總統亞伯拉罕林肯的妻子,她也許是美國歷史上最有爭議的總統夫人,盡管在世時她受到的多是嘲笑和責難,但今天的人們卻以更大的同情心來看待她那略帶悲憫的一生。

  瑪麗七歲時母親去世,父親再娶。盡管她從小一直受到良好的教育,但卻十分淘氣。一次,祖母批評她:“瑪麗,你這樣淘氣將來能做什么?”“做總統夫人!”

  1839年的一天,瑪麗是在一次舞會上認識了當時還是青年律師的林肯,在初次見面的舞會上,林肯對瑪麗一見鐘情,并閃電般地于1842年11月4日舉行了婚禮。

  婚后林肯夫婦寄宿在簡樸的環球旅館,次年他們的'第一個兒子羅伯特出生了,不久他們買下了他們一生中“唯一的家”,在一幢雙層木質樓房里,他們又迎來了另外三個兒子的相繼降生。但林肯夫婦的孩子是不幸的,除長子羅伯特外,其余三個兒子均未長到成年,次子愛德華4歲死于斯普林菲爾德,三子威利12歲時死于白宮,幼子塔德18歲暴卒。

  在林肯的一些傳記中,往往把瑪麗描述成一個惡妻,似乎林肯一生都在忍受著她的折磨,這很大程度上是緣于林肯的年輕合伙律師赫恩登。赫恩登終生崇敬林肯,但卻與瑪麗搞不好關系。赫恩登是林肯身邊較親的人之一,一些歷史學家都接受了他的說法。然而從許多資料看,瑪麗和林肯的婚姻是幸福的,他們的感情是真摯的。在白宮的一次宴會上,林肯深情地注視著妻子,對身邊的人說:“我的妻子還像她做姑娘時那么漂亮……那時我深深地愛上了她……。”當然瑪麗和林肯的生活中也發生過許多不愉快的爭執,但這并未妨礙他們的婚姻,林肯曾經戲謔地評述瑪麗的好強性格:“上帝(God)的名字只有一個‘d’,而拖德(Todd)家卻要兩個‘d’。”瑪麗有著出人頭地的強烈愿望,這也促成了她對林肯的最大幫助,她堅定地激勵著丈夫不斷動搖的雄心,可以說,她使林肯對待政治像牙疼病一樣日夜保持清醒。

  1861年3月4日,林肯就任美國的第十六任總統,在就職典禮上,瑪麗穿著豪華,光彩照人,她對密友說她要挫敗華盛頓那些南方美女對她的輕視。林肯夫婦入主白宮后不久,美國就陷入了一場空前的內戰,在這場戰爭中瑪麗無疑是痛苦的,她是南方人,她的一個兄弟、三個同父異母的兄弟、三個妹夫都在為南方而戰,為此她曾被指控為間諜,林肯不得不去親自作證辟謠。

  1862年,瑪麗的三子威利死于白宮,這對瑪麗是一次沉重的打擊,她的神智開始受到了影響。

  1865年4月12日,聯邦軍隊攻克叛軍政府的首府里士滿,長達四年的內戰結束了,消息傳來,舉國歡騰。4月14日,林肯偕瑪麗前往福特劇院觀看《我們的美國堂兄弟》,但就在那里,刺客的子彈擊中了林肯的頭部,致命的槍傷最終奪去了林肯的生命。林肯的死使瑪麗歇斯底里了好幾個月,她痛苦地責備自己,說是自己害死了丈夫。

  瑪麗回到了斯普林菲爾德,后來還去過歐洲旅行,幼子塔德此時對她是一大慰藉。1871年,塔德突然死去,這次瑪麗的神智幾乎徹底崩潰了。長子羅伯特一度不得不把她送進瘋人院,后來瑪麗在斯普林菲爾德由她的大姐伊麗莎白監護。晚年的瑪麗雙目失明,1882年,瑪麗在她63歲那年離開了人世,她的遺體被安葬在斯普林菲爾德橡樹嶺公墓她丈夫的身邊,在那里她將永遠陪伴她所摯愛的丈夫———亞伯拉罕林肯。

  一個人的簡歷林肯勵志人物故事 7

  在美國眾多總統中,亞伯拉罕·林肯是唯一出身于貧民階層的,他為反對農奴制度奮斗了一生,深受美國人民敬仰。由于他在美國歷史上所起的進步作用,被人們譽為“新時代國家統治者的楷模”。作為一個出身卑微的人,林肯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雖然與他深遠的政治眼光、超強的組織能力有關,但他海納百川、兼收并蓄的博大胸懷,無疑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林肯出身于一個鞋匠家庭,沒有任何貴族血統,而當時的美國社會是非常看重門第的。競選總統前夕,一個參議員為了讓林肯退出競選,故意羞辱他:“林肯先生,在你開始演講之前,我希望你記住,你是一個鞋匠的兒子。”

  面對他人的羞辱,林肯沒有惱羞成怒、憤然失態,而是自豪而又謙卑地解釋說:“我非常感謝你使我想起我的父親,他已經去世了。但我一定會記住你的忠告,我知道我做總統無法做得像我父親做鞋匠那么好。據我所知,我父親以前也為你的家人做過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腳,我可以幫你修改。雖然我不是鞋匠,但我跟父親學到了做鞋子的技術。”

  接著,林肯又對所有的議員說:“對參議院的任何人都一樣,如果你們穿的那雙鞋是我父親做的,而它們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盡可能幫忙。但是,有一件事是肯定的,我無法比我父親修得好,他的手藝是無人能及的。”說到這里,林肯流下了熱淚。面對林肯的真誠,頓時,所有的嘲笑都化為熱烈的掌聲。

  林肯的相貌并不出眾,相反,有些丑陋,這也成為競選對手攻擊他的托詞。他跟史蒂芬生·道格拉斯一起競選總統,在進行辯論時,道格拉斯指責林肯是個兩面派,有兩張面孔。林肯聽了之后,不慌不忙地回答說:“如果我有兩張面孔,我還會情愿戴這一副嗎?”他的勇于自嘲,立刻贏得了臺下不約而同的叫好聲。

  道格拉斯競選失敗后一直心懷不滿,總想找機會當眾羞辱林肯。有一天,道格拉斯見到林肯,便挖苦他說:“林肯先生,我初次認識你的時候,你是一家雜貨店的老板,站在一大堆雜物中賣雪茄和威士忌。真是個難得的酒店招待呀。”然而,林肯并沒有覺得難堪,而是不以為然地說道:“先生們,道格拉斯說得一點兒也不錯,我確實開過一家雜貨店,賣些棉花、蠟燭、雪茄什么的,當然也賣威士忌。我記得那時候道格拉斯是我最好的顧客了。多少次他站在柜臺的那一頭,我站在柜臺的這一頭,賣給他威士忌。”然后,林肯話鋒一轉,微笑著說:“不過,現在不同的是,我早已從柜臺的`這一頭離開了,可是道格拉斯先生依然頑強地堅守在那一頭,不肯離去。”林肯這么一說,周圍的人都哈哈大笑起來,稱贊林肯回答得很風趣很巧妙。

  林肯在入主白宮之前,生活顛沛困頓,又加上其貌不揚,不修邊幅,因此,在他初到白宮任職時,內閣中的闊佬沒有一個瞧得起他。陸軍部長斯坦東曾公開宣稱:“我不愿意與那個笨蛋、老憨、長臂猴為伍。”林肯聽后,大度地說:“我決心犧牲一部分自尊,要派斯坦東任陸軍部長,因為他絕對忠于國家。”

  斯坦東任職后仍不停地對林肯進行謾罵,甚至拒不執行林肯的指示。有一次,有位議員帶著林肯的手令去找斯坦東,斯坦東竟公開抗命,并拍案大叫:“假如總統給你這樣的命令,那么他就是一個渾人。”那位議員滿以為林肯會因此而將斯坦東撤職,可是,林肯聽了匯報后卻說:“假如斯坦東認為我是一個渾人,那么我一定是了,因為他幾乎一切都是對的。”林肯為了顧全大局,能夠容才之短、用才之長的博雅氣度讓斯坦東極為感動。事后,斯坦東馬上到林肯跟前表達了誠摯的歉意。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荷蘭哲學家斯賓諾沙說:“人心不靠武力征服,而是靠愛和寬容大度去征服。”林肯以寬容大度之心化敵為友,既消除矛盾隔閡,贏得了對手的尊重,又形成了合力,成就了事業。

  一個人的簡歷林肯勵志人物故事 8

  1993年,電影《純真年代》公映后,美國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發現,英國和愛爾蘭雙國籍電影演員丹尼爾·戴·劉易斯在這部影片中的造型、神韻與林肯比較相似,于是盛情邀請他出演傳記影片《林肯》中的主角林肯。劉易斯非常喜歡這個角色,但他覺得自己當時才37歲,演56歲的林肯顯然不合適,于是婉拒了斯皮爾伯格的邀請。

  在此后的很多年里,斯皮爾伯格一直沒有物色到出演林肯的合適演員,《林肯》的拍攝因此擱淺。2010年,斯皮爾伯格再次邀請劉易斯出演林肯,經過兩天的耐心溝通,他總算打動了劉易斯。不過劉易斯認真地說:“要想把林肯這一角色塑造成經典,首先要深刻體會林肯的人格特質,而單靠拍攝前或拍攝時短時間對林肯這一角色的揣摩根本無法辦到。所以,我要您給我一年時間,讓我在生活中成為‘林肯’。”

  斯皮爾伯格勸道:“你的演技那么好,年齡和氣質與所要扮演的林肯都比較接近,直接投入拍攝應該沒有問題。并且我們的拍攝計劃已經做好了,而你白白浪費一年時間也會損失不少演出費。”但劉易斯仍堅持己見,斯皮爾伯格拿他沒有辦法,只好再等他一年。

  接下來,劉易斯先是閱讀了100多本關于林肯的書籍,對林肯進行了全方位的研究。之后,劉易斯不僅讓頂級造型師把他變成“林肯”,還以“林肯”的身份開始了全新的生活。他讓人們徹底忘掉他的名字,改口稱他“總統先生”;他說話的聲音模仿林肯——在顫抖中帶出威嚴的語氣,他的姿勢、動作和神態也模仿林肯;他吃林肯喜歡吃的菜,穿林肯喜歡穿的衣服,讀林肯喜歡讀的書,去林肯喜歡去的場所;他把自己的夫人當成“總統夫人”,以林肯的口吻與之交流。每天入睡前,劉易斯會總結一天來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夠好,接下來進行改進。

  不少親朋好友難以理解劉易斯在生活中把自己當成“林肯”的做法,認為他因為揣摩角色而走火入魔。有一次,劉易斯走在人群中,有位朋友向他打招呼時忘了稱他“總統先生”,他煞有介事地說:“對不起,您認錯人了,我是‘林肯’,不是劉易斯。”朋友哭笑不得。還有一次,劉易斯在姨媽家的圣誕晚餐上,仍然用林肯的思維和語調說話,跟桌邊的小伙子進行那個時代的對話。劉易斯的表兄忍無可忍,就“禮貌”地把他請出了家門。外界的干擾絲毫沒影響到劉易斯把自己變成“林肯”的決心,他沉浸在林肯的世界里,距離真實的林肯越來越近。

  2011年5月,斯皮爾伯格收到了劉易斯的一封快遞,里面有一盒錄音帶。播放時,里面的男高音尖細,略帶沙啞,又混合著伊利諾伊、印第安納和肯塔基口音——與同時代的觀察家對林肯聲音的描述幾乎一模一樣!單憑這個極具設計感的嗓音,斯皮爾伯格知道劉易斯已做足了功課,于是信心滿滿地啟動了《林肯》的拍攝。

  2012年11月19日,《林肯》在北美地區公映,劉易斯出神入化的`演技讓影片在上映后獲得了幾乎一邊倒的贊譽。美國“影評之王”羅杰·艾伯特對于劉易斯在《林肯》中的演出作出高度評價:“影片中的劉易斯就是‘林肯’,他讓林肯復活!史詩般晦澀的人物,對劉易斯來說簡直易如反掌,輕松得像披上了一件陪伴自己多年的外套!”

  2013年2月25日,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在好萊塢隆重舉行,劉易斯憑借在《林肯》中對林肯的逼真塑造第三次獲封影帝,成為目前影史上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次數最多的男演員(前兩次獲封影帝同樣與他在生活中揣摩角色的方式密不可分)。劉易斯因此又一次登上《時代周刊》的封面,封面上有這樣的問答:問題是“最優秀男演員如何變成‘林肯’”,答案是“不瘋魔,不成活”。

【一個人的簡歷林肯勵志人物故事】相關文章:

林肯的胡子的勵志人物故事03-11

關于林肯的勵志故事11-25

美國總統林肯的勵志故事03-09

林肯的成功的故事11-25

人物勵志故事精選11-25

人物勵志故事11-23

勵志人物故事12-27

勵志人物故事11-24

陳年勵志人物的故事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