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品德與生活》教學感悟
《品德與生活》是一門綜合課程,不僅表現在它融合了過去的品德、社會、自然等多種課程,而且它的教學方式更是由過去的講授、討論等較為單一的形式,向多種形式轉變,可以說,在教學方式上也做到了融合。作為新課程的品德課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采取的教學方式有以下十種:一是可以采用討論的方式,可以采用小組、大組、全班等討論形式集眾人之長,解決疑難;二是可以讓學生利用網絡、電視等資源進行資料的收集,拓寬知識面;三是可以采用情景模擬與角色扮演的方式;四是可以開展操作性、實踐性活動;五是在低年級課堂教學中,為了緩解學生的疲勞,可以在課間組織游戲;六是讓學生走出校園,進行社區、機關、工廠等地的參觀訪問;七是組織學生進行藝術欣賞;八是讓學生進行練習,鞏固所學;九是教師可以以故事的形式來組織自己的教學;十是教師可以用傳統的講授的方式進行教學。當然,這十種形式并不是單獨采用,應該進行有機地整合,以便教學更加有效。
培養學生的道德判斷力是品德課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一項長期工程。我們的每一節品德課都應該致力于學生道德是非能力的培養,并且應該與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緊緊相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易于接受。例如: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有《我的一家》這樣一課,我在教學中是這樣培養學生的道德判斷力的。在上第一個板塊“我的家人”時,我讓學生對“嫌父母嘮叨”、“為父母添飯”、“放學回家請叫父母”、“父母少給零花錢不高興”等現象進行判斷,讓學生懂得感恩父母、長輩給予自己生命,孝敬父母長輩是自己的責任。在上第二個板塊“我家的故事”時,我讓學生充分述說自己從家庭得到的各種各樣的關愛和自己在生活中給予父母長輩和兄弟姐妹的愛,從中體會到享受別人的關愛是幸福的,同樣給予別人關愛也是幸福的。給人以愛的關懷是高尚的,那些只知道索取,不曉得奉獻的人是可恥的。當然培養學生的正確道德是非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我將在自己的《品德與生活》的教學工作中,去努力做好這個工作。
【《品德與生活》教學感悟】相關文章:
小學品德與生活的教學計劃12-03
品德與生活下冊教學計劃12-07
品德與生活下學期教學總結12-07
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總結01-11
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總結(15篇)01-11
品德與生活學科教學工作總結12-07
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總結15篇01-11
小學第四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范文12-01
一年級品德與生活的教學計劃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