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因為生活比戰場更殘酷的生活感悟
我很少把自己寫的什么東西放到微博上去,因為我在那是個段子手。其實我本身并不寫段子,倒是活得像段子。按照我這種奇突的個性,不停注視這個匪夷所思的世界,總是瞪大了眼睛說,靠,怎么會這樣,這難道是生活嗎?
我最近看了《黑天鵝》和《摔跤王》,導演叫達倫·阿倫諾夫斯基,這是我查的我根本就記不住四個字以上的人名,他竟然是個美國人一個美國人為什么要叫這么奇怪的名字搞不好祖上是俄國人吧。
有人回復說我記性如此之差,這不應該叫暴躁影評而應該叫失憶影評或癡呆影評可是去你的我就想叫這個你管得著嗎?總是有人唧唧歪歪指出人的不足,可是終究還是一句話關你屁事,啊。
好了我說回電影,這兩部電影一部關于藝術一部關于競技,如果暴力摔跤可以叫做競技的話。說起來,這兩部特別類似,都是為某種追求而失去了所有。《黑天鵝》里女主角追求的芭蕾舞劇主演的角色,娜塔莉·波特曼 是個自幼習舞的演員,一直不能出頭,到了28歲才有個主演的機會,她決意一定要抓住,但是她跳舞過于認真而缺乏激情,她始終就不懂了我靠什么是激情,難道我每天練習12個小時這種努力不值得贊賞嗎他媽的到底是什么激情。于是她走火入魔,睡導演、睡同劇的女演員,不知道是幻想中睡了還是現實中睡了反正走火入魔。你可以把它看做是做火入魔,但是如果非得要得到點什么,必須得這樣。
這片子很美,芭蕾舞者,乳白色的吊帶衫,導演總是很注意每個細節的美感,讓人不適的是那些傷口,扯下的皮肉,流出的血。每個美到極致的人,總是會出現一些殘酷的傷口,血肉淋漓。
《黑天鵝》是精致的美感里透露的殘酷,不管看起來多美,生活就是這樣。而《摔跤王》呢,則是一種暴力美學,傷口、流血、把訂書針打進皮肉里,直接用感官刺激來讓人痛苦。說起來,《黑天鵝》更好看而《摔跤王》更殘酷。
《摔跤王》的主角是個過氣的摔跤手,他曾經因為某個招數很受觀眾歡迎,一直在地下摔跤場演出。這種演出就是刺激感官,看半裸的強壯男人互相毆打,扇、捶、打、推、踢,用椅子拍對方,再從高處一躍而下壓的半死。男主角在風光的時候沒有想過未來會如何,他拋妻棄女,一意孤行。當他老了,打不動了,心臟也不好了,突然想起自己有個女兒,可是女兒不想見他也不想原諒他。為了過上正常的人的生活,他決定去超市打工,也為自己賺點醫藥費畢竟過去那么多年身體實在打殘了。
有一個鏡頭,讓我覺得導演是個天才。
男主角穿上超市的白色制服,一路從廚房走過,掀開塑料門簾,進入柜臺后方時,放的是他昔日上臺比賽時播放的音樂,他仿佛還能聽見那些尖叫、掌聲,身上的白色制服如戰衣。門簾掀開,音樂停止,熱鬧平凡的市聲出現。
他吸了口氣,因為生活比戰場更殘酷。
人們總以為鎂光燈聚焦的舞臺殘酷,但并不是這樣,那些燈光從未投射過的幽暗之處才更有說不出的平靜的絕望。
兩位主角都在最絢爛的時刻接近死亡。娜塔莉·波特曼得到了主演的角色,捂著傷口演出,最后一刻,血染紅了白色的舞衣;摔跤王不顧殘破身體和稀爛的生活再次回到了賽場上,這次他好像快死了。導演也沒說他們到底死沒死,但是我覺得吧,還是死了好,畢竟目標已經實現活著還有什么意思。人嘛,就是了虛榮而活著,宛如烈火,至死燃燒。
回想今天我是不是忘記說愛德華諾是世界上最帥的男人,對,他確實是。有人問我為什么要寫作,噴了,難道你就看不出來我是個話嘮嗎?我的表達欲在這幾天再次爆發,最近可能不寫影評了,保證不寫。
暴躁依然。
【因為生活比戰場更殘酷的生活感悟】相關文章:
生活的殘酷與斑斕人生感悟12-09
學會放手生活更容易的生活感悟12-03
今天比昨天更努力生活感悟12-09
因為簡單所以快樂生活感悟12-09
因為距離所以完美生活感悟12-08
五招讓你更自信的生活感悟12-08
讀書讓生活更幸福作文01-30
生活因為有愛而美好人生感悟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