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幸福,就是效用最大化的人生哲理
每逢房價暴漲,總有人望房興嘆,相對的,總有人暗自慶幸,甚至歡喜雀躍。
A君就屬于后一種人。
作為新上海人,A君在2010年前后入c手了人生的第一套房,60平米的二居室,當時總價150萬。自此以后,上海的房價像脫了韁繩的野馬一路狂奔,A君,就像騎在這匹馬的背上,那么暢快淋漓,得意忘形。
他說,他買下的這套房,幫他賺取了一輩子的財富。有次,他在朋友圈中寫道:“小區房價突破4萬,年底破5萬無懸念,期待明年沖擊7萬”。
結果他一語成讖。2017年,小區的房價突破8萬。只是,A君卻再也高興不起來,反而,他感到與日俱增的無奈和焦慮。
因為馬上要有二孩,他必須買一套改善房。
后來,A君受盡了高房價的糾結和折磨,他才漸漸認識到,以前他翹首以盼的高房價,其實是一直懸在自己頭上的“納斯達摩之劍”。
01緊盯數字,不如感知效用
A君早就應該仔細思考一下,房價飆升對他是否真的有好處。
經濟學里面有個概念,叫效用,是指消費者通過消費達到滿足的程度,是個人幸福快樂的測度。
可以這么說,對效用的追求,才是每個個體的最終目的。高漲的房價,讓A君的資產倍增,但由于是自住房,所以幾乎沒有增加A君的效用。當面臨再次購房的壓力時,高房價帶來的是巨大的負效用。
房子,本質上是一種民生產品。在居住需求尚未完全得到滿足前,卻對高房價歡喜雀躍,往往是被房子賬面的數字蒙蔽了雙眼,失去了感知效用的能力。
這其實是一個思維的盲區。
在經濟學的研究中,時常會假定人們會最大化自己的效用。但在真實的場景中,人們往往不懂得如何最大化自己的效用。正如富蘭克林在《哨子》里寫道,
他們所遭受的人類極大的悲苦都是由于他們對事物的價值做出了錯誤的估價而造成的,都是為了他們的哨子付出了太高的代價。
有些上班族為了增加收入埋頭苦干,卻很少去關注怎么利用增加的收入來讓自己更快樂充實。
有些家長重視孩子每一次測驗考試的成績,卻很少去思考成績是否真的意味著孩子的成長。
有些領導只關注各種經濟指標,卻沒想明白這些經濟指標是否真的意味著人們的福祉。
很多人曾經抱怨:我這么努力,為什么卻總是過得不好?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感知效用的能力的不足。
從事什么工作才讓自己感到滿足?購買什么商品才讓生活更富足?應該要有什么愛好才讓自己更充實?他們從未花上一點時間,仔細思考過類似的問題。
感知效用的能力,是一生幸福的關鍵。
所有的資源,包括時間、金錢、機會,都是相對有限的。貫穿我們一生的問題,除了獲取更多的資源,更重要的,往往是如何合理利用有限資源,使自身效用最大化。
懂得把有限的資源投入到最能產生效用的地方的人,往往才是成為最幸福的那部分人。
02與別人比較,不如關注自身效用
如今,社交網絡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通過刷微博,朋友圈,我們太容易知道別人比我們更有錢,更成功。這很容易使人們產生妒忌的情緒,更是加劇了人們的焦慮心理。這個心理上的現象被稱為“比較陷阱”。
著名的經濟學家,1974年諾貝爾獎得主哈耶克在舉世著名的奠基性論文《知識在社會中的運用》中提出了一個非常根本的觀點:
人際之間的效用不可以比較。
每個人對不同的事物,都有不同的偏好,不同的個人估值。
同樣是錢,有人中了幾千萬彩票狂喜不已,但馬云說他自己一個月掙一二十億真的很痛苦。所以,令人羨慕的金錢、地位、經歷和榮譽等,放在當事人身上,就未必是自己想象中那么令人值得羨慕。
現今互聯網上時常會有關于社會階層固化的焦慮論調,動不動就說上層社會如何這般。其實根本沒必要跟別人去比,我們的焦點,應該從別人的身上,回歸到自己的身上。
03幸福也需要小技巧
1)關注自身的痛點
解決自身的痛點往往最能提升效用。現今以用戶的痛點作為設計產品的出發點是一個業界的共識。以開放的心態積極嘗試新事物,說不定就能緩解痛點,甚至解決痛點。比如,通勤不便利,可以多嘗試互聯網出行方案;教育資源不足,可以多嘗試網上教育;家務繁重,可以多嘗試各種新興家用電器。
2)分清汽水和紅酒
有些領域,只需要投入少量時間,精力或金錢,便能產生滿足感,但如果不斷加大投入,卻不能相應增加樂趣。這就好比如喝一瓶從未嘗過的汽水,會感到非常有新鮮感,但如果經常喝同樣的汽水,很快會厭倦。
有些領域,只要堅持投入,會產生源源不斷的回報,例如,專注于某領域的研究學習。這就好比如品紅酒,每一次品嘗,都能帶來享受。
對于汽水型的領域,我們應該盡可能涉獵更多不同的品種,對于單個品種,淺嘗輒止即可,千萬別太沉溺。對于紅酒型的領域,我們應該持之以恒,切忌淺嘗輒止。而很多不幸的經歷,正是由于把兩者弄反了。
04現代人都是幸運兒
我常常會慶幸自己能活在今天的時代。現代科技的進步,給我們帶來物質和精神全方位的享受。
在古代,即使位居王侯將相,想要看戲,也絕非易事,而在當今,花幾十塊錢就可以隨時看一部電影,更別說內容上要精彩得多。巴赫時代的歐洲,即使是貴族,也湊不齊演奏勃蘭登堡組曲的樂師,而在當今,只要帶上耳機,就能隨時隨地欣賞音樂。從各方各面來看,一個現代普通人的資源,都完爆古人。
所以,無論財富多寡,地位高低,身為現代人,基本都具備幸福的條件的。我們欠缺的,往往就是找到那些能讓我們快樂的事情。
過去我總不理解90后。他們崇尚自我,喜歡二次元,喜歡一切“腐萌賤壞怪”的存在,動不動就從工作崗位辭職,不買房,喜歡宅,不被“主流”價值觀束縛。現在想來,這些90后的標簽,不是正好說明90后才是真懂得關注自身效用的一代人?
我敢說,他們的人生普遍會比前輩們過得幸福。
【幸福,就是效用最大化的人生哲理】相關文章:
幸福就是放手快樂就是看淡人生哲理03-10
幸福就是不斷前進人生哲理11-23
這就是幸福11-27
這就是幸福03-08
幸福就是現在作文03-02
這就是幸福作文01-30
這就是幸福作文11-22
這就是人生哲理美文12-05
活著就是幸運活著就是幸福的生活感悟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