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時鐘為愛織一條圍巾勵志人物故事
塞壬·伊莉絲·威爾森來自挪威西南部城市卑爾根,20歲時,她前往德國柏林學習藝術和設計。兩年后,她認識了現在的男友。冬天來了,柏林特別的寒冷,她想送一件禮物給男友。
送什么好呢?手套有了,大衣也不缺,送條圍巾吧。如果自己會織就好了,親手為愛情織一條圍巾,一定會給對方一個驚喜。
想到這里,她有些氣餒,因為自己并不會織,只能上街購買。嘎然最后找到一條圍巾,送給男友的時候對方也格外開心,但威爾森卻一直高興不起來。
大學快畢業的時候,學校要求每個學生都要上交畢業設計作呂,主題是“小細節讓人生大不同”,要求作品必須兼具實用性和創新性,同時還需帶有個性和幽默感。
威爾森在校期音,十分注重合理安排時間,平時她對于浪費時間的行為也格外反感。因此拿到作業要求后,她的第一反應是設計一個與從不同的時鐘,以此提醒人們要珍惜時間,不要浪費生命。她又為設計一個什么樣的時鐘犯了難。可是,市面上各種風格和造型的時鐘比比皆是,如何才能與從不同呢?一時之間,她也沒有特別的好創意,正好這時男友發來信息,提醒她要注意身體。
倍感溫馨的同時,她又想起了那條令自己耿耿于懷的圍巾。突然,她靈光一閃,為什么不把時鐘跟圍巾結合起來呢?這絕對是個前所未有的獨特創意,大受鼓舞的威爾森,立馬開始進行構思,經過幾天時間的思考,一個可以織圍巾的時鐘出現了。
時鐘睥形狀有點像鳥屋切面,左下角垂下的紡織線通過中間環形裝置慢慢紡織出來的紡織物在逐漸變長。表盤一共被分為48個點,最頂端和最底部的兩個點分別為12點和6點,丙牽動著毛線轉動的拉環就是指針,使用者只需根據拉環所在位置就能方便地讀出當時的時間。時鐘的整個表盤上找不到任何傳統的時針、分針和秒針,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渦輪狀結構,使用都只需將毛線團穿在旁邊的線軸上,然后將線頭繞進渦輪就能開始工作。每半個小時,渦輪就會旋轉一圈、織下一針,一年之后,它就能夠織出一條2米長的圍巾。
設計十分切合“歲月如梭”這個成語,它披著時鐘的外衣,卻不為人們抒時,而是為人們織圍巾。在此期間,可以從強好的圍巾長度,對“今年還剩多少時間”知道個大概。
在作呂設計的過程中,威爾森費心很多功夫才完善了理念,她給時鐘取名叫“Clock365”。它的意思是“365天的時間”,提醒大家時間是無形的`,看不見摸不到,但雙是真實存在的,要關注生命、珍惜愛人。“Clock365”時鐘不僅能顯示當前的時間,就連已經逝去和即將到來的時間也能通過圍巾表現出來,請使用都直觀地感受到每一分每一秒的流逝,使時間變得不再虛無。
當作品設計完成后,威爾森男友特別激動,說這是世界上關于愛情最好的禮物。威爾森也憑借該作品獲得了設計大獎,更引起了北歐家居巨頭“宜家”的關注,并以巨額的費用夠買了她的設計,希望可以大規模生產“Clock365”時鐘。
為愛人織一條圍巾吧,哪怕是用“Clock365”。或許,一個優秀的創意,背后總是和愛有關。因為,愛的力量,可以超越一切的不可能。
【用時鐘為愛織一條圍巾勵志人物故事】相關文章:
3.人物勵志故事
4.一條圍巾的遐想
6.勵志人物故事
7.勵志人物小故事
8.勵志人物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