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成功的故事
關于成功的故事1
美國國際投資顧問公司總裁廖榮典有個很有名的百分比定律。他認為假如會見10名顧客,只在第10名顧客處獲得200元定單,那么怎樣看待前9次的失敗與被拒絕呢?他說:“請記住,你之所以賺200元,是因為你會見了10名顧客才產生的結果,并不是第10名顧客才讓你賺到200元。而應看成每個顧客都讓你做了200÷10=20元的生意。因此,每次被拒絕的收入是20元。當你被拒絕時,想到這個顧客拒絕了我,等于讓我賺了20元,所以應面帶微笑,敬個禮,當作收入是20元。”
日本日產汽車推銷王奧程良治也有類似的說法。他從一本汽車雜志上看到,據統計,日本汽車推銷員拜訪顧客的成交比率為1/30;換言之,拜訪30個人之中,就會有一個人買車。此項信息令他振奮不已。他認為,只要鍥而不舍地連續拜訪了29位之后,第30位就是顧客了。最重要的,他覺得不但要感謝第30位買主,而且對先前沒買的29位更應當感謝,因為假如沒有前面的'29次挫折,怎會有第30次的成功呢!
成功是有一定的概率分布的,關鍵看你能不能堅持到成功開始顯現的那一點。
關于成功的故事2
(勇氣鋪平成功之路)
卡羅·道恩斯原來在一家銀行工作,但他認為待在銀行并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干,便來到了杜蘭特公司——也就是后來名揚天下的通用汽車公司。
在新的工作環境干了6個月后,道恩斯想了解一下杜蘭特對自己工作的評價,他便給杜蘭特寫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問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我能否在更重要的職位從事更重要的`工作?"杜蘭特作了批示:"現在任命你負責新廠機器的安裝,但不保證升遷或加薪。"道恩斯接受了。但他手里只有杜蘭特給的一張施工圖紙,而他從沒有受過這方面的任何訓練。面對那么多完全陌生的困難,又要在短時間內完成任務,道恩斯心里清楚,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就在眼前,如果就此退縮,可能就再也沒有機遇會垂青他了。他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認真地投入鉆研圖紙,找相關人員分析協商,終于提前一星期完成了公司交給他的任務。
當道恩斯去向杜蘭特匯報時,吃驚地發現緊鄰杜蘭特辦公室的門上竟赫然寫著:"卡羅·道恩斯總經理"。杜蘭特對他說,他現在就是公司的總經理了,而且年薪在原來的年薪后面加了個"0"。杜蘭特說:"給你那些圖紙時,我知道你是看不懂的,但是我要看你如何處理。結果我發現,你是個領導人才。你敢于直接向我要求更高的薪水和職位,這是很不容易的,我尤其欣賞你這一點,因為機會總是眷顧那些能拿出勇氣主動出擊的人。"
有些事情,很多人之所以不愿去做,只是因為他們想當然地認為很困難。其實,更多的困難只是盤踞在人們的想像之中,只要你能拿出勇氣主動去試一試,也許你很快就能排除想像中的障礙,鋪平走向成功的道路。
關于成功的故事3
(堅定的信念促進成功)
羅杰·羅爾斯是紐約歷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長,他出生在紐約聲名狼藉的大沙頭貧民窟。在這兒出生的孩子,長大后很少有人獲得較體面的職業。而羅杰·羅爾斯是個例外。在他就職的記者招待會上,他對自己的奮斗史只字不提,僅說了一個名字——皮爾·保羅。后來,人們才知道,皮爾·保羅是他小學的.一位校長。
1961年,皮爾·保羅擔任諾必塔小學的董事兼校長。當時,正值美國嬉皮士流行的時代。他走進大沙頭諾必塔小學的時候,發現這兒的窮孩子比"迷惘的一代"還要無所事事,他們曠課、斗毆,甚至砸爛教室的黑板。當羅爾斯從窗臺上跳下,伸著小手走向講臺時,皮爾·保羅說,我一看你修長的小拇指就知道,將來你是紐約州的州長。當時,羅爾斯大吃一驚,因為長這么大,只有他奶奶讓他振奮過一次,說他可以成為5噸重的小船的船長。這一次皮爾·保羅先生竟說他可以成為紐約州州長,著實出乎他的意料,他記下了這句話,并且相信了它。從那天起,紐約州州長就像一面旗幟。他的衣服不再沾滿泥土,他說話時也不再夾雜污言穢語,他開始挺直腰桿走路,他成了班主席。在以后的40多年間,他沒有一天不按州長的身份要求自己。51歲那年,他真的成了州長。
在他的就職演說中,有這么一段話,他說:"在這個世界上,信念這種東西任何人都可以免費獲得,所有成功者最初都是從一個小小的信念開始的。"
關于成功的故事4
鄭成功的故事:焚儒服
正當鄭芝龍率領五百名到福州投降于清庭時,清兵卻同時出兵攻打安平,因鄭成功之母親不愿意隨鄭芝龍一同降清,便留在安平,清兵攻入鄭府時,見翁氏風姿猶存,隨以言語戲狎,輕浮至極,翁氏大罵:畜類蠻胡!竟敢犯我大明江山,燒殺搶掠,與禽獸何異?清兵被罵得老羞成怒,最后受辱而死.鄭成功火速趕到時,卻為時已晚,但此時心中淌著血,喃喃自語:國仇家恨──國仇家恨───治理母喪完畢后,鄭成功回想往事,降武帝遇害,父親叛降,母親受辱而亡,不禁悲痛,決定棄文從武,專事武行.率領約二十余人到孔廟(又稱焚服亭,現今在南安豐州路下村的魁星閣下,坊邊有蒼老古松一株,此松已有三百多年,相傳植于成功焚青衣時.另還有紀念碑一座,刻有文字,志以其事).祭拜先師云:“昔為孺子,今為孤臣,向背去留,各行其是,僅謝儒衣,祈先師昭鑒。”并將從前讀書時,所穿的青衣,用柴火燒掉.從此以孤臣孽子之身,獨立去完成反清復明的.志業.
關于成功的故事5
鄭成功的故事:劍井
相傳鄭成功帶兵北上,駐兵在臺中縣大甲鎮鐵砧山上時,當時兵隊內每個都喊沒水喝,口渴難受,鄭成功就向上蒼祈水,之后,拔出隨身的寶劍往地上一砍,水源源不斷的`冒出,成了一口井,這天這口井依然存在,上頭還有于右任先生所提的“劍井”兩個字。
關于成功的故事6
一個的年輕人總想成就一番事業,可是他什么也沒有,一無資金,二無技術,家里僅僅只有一大片山林地,他也知道,僅憑這片山林地,土里刨食,是不會有大的作為的,僅僅只能混個溫飽而已。
一天,他在一本雜志上看到了這么一個故事:一位生物學家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每年10月,印度洋島國馬爾代夫都會迎來數百萬只蜻蜓,如同一場盛大的蜻蜓聚會。幾天以后,這些蜻蜓便會神秘消失,不久,這些蜻蜓便出現在了離馬爾代夫約9000多公里的非洲大陸,蜻蜓的生存離不開淡水,在由馬爾代夫到非洲大陸的茫茫印度洋上,根本不可能有淡水,這些只有一雙薄翅的小小昆蟲,竟然創造了史詩般的飛翔奇跡,這是令人無法想象的事情。
須知,每年的這段時間里,蜻蜓所經過的海域和陸地都是風雨交加,弱不禁風的它們,如何找到淡水,穿越南亞大陸和非洲大陸中間幾千公里的`大洋呢?經過多年的觀察和研究,生物學家最終發現了這些蜻蜓成功飛越的秘密,而答案正是人們擔心的風雨。每年的10月份到12月份,位于印度洋低空的季風都會從南吹向北,這對于從北向南遷徙的蜻蜓大軍來說是可怕的麻煩。
但是,在1000米以上的高空,會有一個叫做“熱帶輻合帶”季風系統從印度向南移動,越過馬爾代夫,直到非洲大陸。好風憑借力,蜻蜓們正是提升了飛翔高度,避開了逆風,然后借助這個季風帶的力量,完成了這看似不可能的長途旅行。而也正是因為有雨水,當它們在島嶼和陸地上前進時,才可以及時補充能量。翅膀單薄的蜻蜓,因為善于借助季風的力量,所以,它們能飛越數千公里的茫茫滄海,創造了令人類也望塵莫及的飛翔神話。
年輕人恍然大悟,既然蜻蜓能夠都懂得憑借外力,創造飛翔神話,飛越茫茫大海,更何況人呢?于是,他以山地作為抵押,向銀行申請貸款,取得畜牧部門的技術支持,辦起了綠色生態養殖廠,“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憑借山上清新無污染的環境,打出綠色招牌,規模不斷擴大,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夢想。
關于成功的故事7
有一次,法國一位推銷員奉命前往印度,去做公司多次談判卻以失敗告終的一筆生意。
到達目的地后,他首先通過關系,設法與軍界高層負責x火談判的一位將軍聯系上。他在電話里說:“尊敬的將軍閣下,我將到加爾各答去,這次是專程來拜見您的,有l0分鐘就滿足了。”
推銷員按時來到辦公室,只聽見將軍說他很忙,別占太多的時間。態度十分冷淡,拒人于千里之外。
“將軍閣下!您好,首先請讓我向您致意,衷心地感謝將軍對敝公司的態度如此強硬。”推銷員熱情地招呼道。
將軍頗感意外,甚為不解。
看到對方不知道說什么好,推銷員連忙解釋說:“因為您使我有機會在我生日的這一天,得以回到自己的出生地。”
“哦!先生,您出生在印度?”將軍的臉由“陰”轉“晴”,出現了一絲微笑。
“正是這樣。40年代,我父親是法國密歇爾公司派駐貴國的代表,母親也一同來到這個美麗的國度。1943年3月4日我出生在名城加爾各答,并且在那里度過了我最美好的童年。印度民風淳樸,人民熱情好客,對我們全家關懷備至,至今還令人難以忘懷。”推銷員對往事記憶猶新,他動情地說,“記得在我三歲生日的這一天,收到隔壁一個印度老媽媽贈送的精致小玩具。那一天,我和印度小朋友一起騎在象背上,玩得十分開心。”
將軍已經完全陶醉在推銷員娓娓動聽的敘舊之中,被深深地打動和感染了。他高興地邀請道:“尊敬的.先生,今天是您的生日,而且是在印度度過,這真是一件喜事。我想請您一道共進午餐。以表示熱烈的祝賀。”
對于推銷員來說,這當然是求之不得的。
在開往餐廳的汽車上,他從公文包里拿出一張老照片,展現在將軍的眼前。這是一張合影照片,由于年代久遠而顏色泛黃,但上面的人還依稀可辨。
“將軍閣下,請您看看他是誰?”推銷員指著照片中間的人問。
將軍一眼就認了出來,“呵!是國父圣雄甘地。”
“對!請您再瞧一瞧左邊的這個孩子,就是我。4歲時,父母領著我回國,途中非常榮幸地有機會和一代偉人圣雄甘地乘著同一條船。這張照片就是當時拍攝下來的。它已成為我父親最珍貴的禮物,一直保存至今。我這一次要去拜謁圣雄甘地的陵墓,以表達我最崇高的敬意。”
將軍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激動的感情,緊緊地握住推銷員的雙手,感激地說:“太謝謝您了!感謝您對圣雄甘地和印度人民的友好感情。”
第二天,推銷員與將軍戀戀不舍地分手。他滿載而歸地回國復命,公文包里增加了一份有將軍簽字的關于印度購買公司x火的意向書。
推銷之前,多多了解對方,與對方多一些“共同語言”,商戰中,便會大大減少失敗的概率。
關于成功的故事8
石頭村的王二虎擅長養肉狗;去年和村外的湖塘飯店掛鉤,聯手推出了“活殺狗全席”。由于這狗全席肉鮮味美獨具特色,成了飯店吸引食客的一道招牌菜,自然也成了王家肉狗的銷路。只是因為鄉下太窮太偏,享用這“活殺狗全席”的當地人很少,而外面的食客卻又難得光顧,所以有時十天半月也賣不出一條狗,王二虎常常唉聲嘆氣,急得直問他老爹咋辦。
老爹雙目失明,可腦子好使。每天早早晚晚他啥也不干,就是拄著棍子摸索出門,在前面不遠的河邊上胡亂轉悠。這天早上,見老爹轉悠了回來,二虎收拾東西正打算出門干點別的,爹卻叫住他:“別走,今天咱家有生意,等會兒要送一條狗去飯店。”
二虎有些疑惑:“爹,不會吧?昨天我還聽湖塘飯店老板說,他都快關門改行了。”老爹擺擺手說:“聽我的沒錯,你就準備著殺狗吧。”正說著,屋里的電話響了起來。拿起一聽,還真是湖塘飯店的老板:“快,中午有縣領導吃飯,快送一條狗來!”二虎擱下電話,就樂顛顛地送狗殺狗去了,他心里估摸,爹剛才無非是故意安慰自己的,沒想正說在巧上了。
可是過了幾天后,如此這般的巧事又讓爹說中了一回。二虎真感到奇怪了:“爹,你咋說得那么準呢?你有特異功能啊?”爹只是眨著空空的兩眼搪塞道:“這個你甭管!”更讓二虎感到驚奇的是,那天天還沒亮,爹就一把將他從床上拽了起來:“小子,今天有大生意的',殺兩條狗!”二虎雖然高興,但心里不信,又不是什么特別的日子,爹憑啥說今天能賣兩條狗呢?他犯著嘀咕想等一會看看再說。沒想過了個把鐘頭,湖塘飯店的電話來了:“今天有好多市里、縣里和鎮里的領導檢查工作,快送兩條狗來!”
爹神啦?這一下二虎可不依了,等忙完了飯店那頭的生意樂滋滋回到家,他就圍著爹死纏硬磨,非要讓他給說個明白。
“小子,我是怕你多嘴快舌,說漏了嘴壞了事哩。”老爹又眨著空空的兩眼,“其實,我哪有什么特異功能啊,我只是鼻子靈啊。咱門前這條河的上游,那化工廠不是總偷著排污么?哪天我聞聞這河水里沒怪味了,那肯定就是這天有領導來檢查了唄,領導來檢查了自然要吃這兒的招牌菜,那咱家的狗不就來生意了?”
聽到這,二虎又問:“爹,我還是有些不明白,比如今天,你咋知道能賣兩條狗的呢?”老爹說:“昨晚我就聞著河水里沒怪味了。化工廠頭天就提前開始停排污水,這說明領導的來頭更大,再說大領導來了,肯定還要有小領導陪同,那吃的人自然就多了呀。”
關于成功的故事9
“這個油桃苗子這里可以提供嗎”,“技術上遇到難題怎么辦”“上市后效益怎么樣”……
張成興站在他家的大棚里給大家講述他的創業經歷……
一連串的問題讓張成興應接不暇,他一一回答大家的問題,并告訴大家:只要有想法,有意向,都可以來參觀考察學習,并提供種苗、技術、信息以及全程跟蹤進行種植指導。
眼下正是播種希望的季節,共青團靖邊縣委組織110名青年團干參觀東坑鎮返鄉大學生張成興的創業基地,進行實地"取經”學習,激發全縣團干們服務基層和和干事創業的激情。
踏著泥土的芬芳,享受著大自然的清新氣息,參觀團興致勃勃的走進返鄉創業大學生代表張成興的創業基地。這里郁郁蔥蔥的生機景象和外面的世界截然不同:蒼翠欲滴的苗木,掛滿果實的桃樹,羞紅臉的桃子以及含苞欲放的蓓蕾都在靜靜地詮釋設施農業的“與眾不同”。確實,這個與傳統農業不同的設施拱棚給主人張成興和周圍的鄉親們帶來不少“甜頭”,僅去年他的收入達到20萬元,帶動鄉親們創收100萬元,他的`創業故事引來新華社記者、西北信息報和陜西日報的記者先后報道,也吸引了團干們的“眼球”。
張成興是陜西交通大學20xx級經濟學專業畢業生,他的妻子劉海霞是陜西師范大學20xx級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自考學生。他們沒有像其它大學生一樣留在大城市求職,而是毅然選擇回鄉創業,他們相信只要有夢想,只要踏踏實實去干,哪里都能有所作為。20xx年張成興向鎮政府反映了他自主創業種植設施果蔬的想法,當時東坑鎮政府非常欣賞他的創業勇氣和創業理念,并為他提供16座日光式拱棚,免去三年的承包費來支持他的創業之路,這對張成興的創業起步無疑是雪中送炭。那年張成興種植了大量的蔬菜和盆栽桃樹,正值快上市期,靖邊連續下了幾場大雪,棚里的蔬菜幾乎被凍死,血本無歸的張成興流過淚,也泄過氣。但是想到政府的大力扶持,想到自己當年的創業理想,他又鼓足信心,四處籌集資金,重新調整種植品種,引進先進技術。當時,靖邊團縣委在得知他的實際困難后,為他貸了10萬元創業資金,他又到上海、山東等地學習先進的種植技術、聯系銷路,這一年他成功了,他繁育的蔬菜幼苗為他賺的了人生得第一桶“金子”,掙了整整8萬元。20xx年,倍受鼓舞的張成興將這16座日光式拱棚一次性承包了15年,他建立起全縣第一家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種植企業,企業實行公司+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發展農技師、技術人員和職工共15人,致力于各種優質、高效、高產、生態、安全、適應性強的蔬果的育苗和種植,,種植涉及番茄、辣椒、茄子、葡萄、草莓、西瓜、油桃等10多個品種的綠色反季節蔬菜及有機果木,向全鎮提供新品種果蔬苗木種植達500畝,并與農戶達成長期合作協議,為農戶免費進行技術指導,推廣新技術、新品種,帶動全鎮農戶和有創業意向的青年共同致富。
沒錢+犯傻,一個創業團隊的眾籌故事月光族逆襲:小白領低成本創業范本成功創業勵志小故事27歲女孩創業,抓住演藝服飾出租商機依文創始人夏華:好心態能使創業成功6個大學生創業致富經典案例累并快樂著,一個大二學生的創業路77歲老人創業也能成功成就財富劉永好。
關于成功的故事10
我是一個會逼學生的老師。學生找我學畫的時候,我會建議他們買最好的工具,因為我發現當他花了一大筆令他心疼的錢之后,他們就不會輕易放棄。然后,他們愈畫愈好了,得到我的夸獎,盼下次還能受贊美,于是加倍努力。
除了我逼,他們也自己逼自己,一步步走向成功。我班上許多在美展入選和得獎的學生,都是這樣在“內外交逼”的情況下成功的。
從另一個角度看,逼學生的老師,何嘗沒有逼自己?為了讓學生每個禮拜都能見到老師的新作品,為了以身作則,我也不得不畫,而有了更好的成績。“教學相長”不也是“教學相逼”嗎?
寫文章也是如此。不信,你去問問,哪個成功的.作家沒有被逼?他被兩種人逼,被報社、出版社的人逼,也被自己逼。讀者逼主編,主編逼作家,作家逼自己,逼得想睡也不能睡,不想寫也得寫。多少驚人的作品就這樣誕生了。如果你問金庸:“你這些武俠巨著是怎么寫成的啊?”他很可能答:“報社連載逼出來的。”你再問:“如果沒有報社逼,你寫得出來嗎?”他很可能答:“寫得出,但寫不了這么多。”
一個人不被逼,不被環境逼、理想逼,怎么可能沖得久,又怎么可能成功。所幸世界上有“逼”這件事,我們才能超越自己,完成超出自己能力的事。于是,你該了解《孟子》那段話的道理了——“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這段話說的不是只有四個字嗎?逼你成功。(劉墉)
【成功的故事】相關文章:
成功的故事03-25
成功勵志故事:成功的門栓05-10
名人成功故事04-07
成功創業故事04-07
堅持成功的故事04-07
銷售成功的故事04-07
減肥成功的故事04-08
自信與成功的故事04-08
努力成功的故事04-08
成功勵志故事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