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不安全的安全感人生哲理
安全感作為人內心的基本屬性,時而被有意無意的忽略,時而又被特別地升華至內心最重要的地位上,也許沒有人能闡明對安全感的定義。但,安全感,經常被提及。從個人想要一個家,亦或是一個港灣,來帶給自己安全感,到情侶分手時女孩會對對方有這樣一種的遺憾:“對不起你給不了我安全感”,再到社會通過法律和道德的約束來保障人民的權利,給人民以安全感……由此看來,安全感似乎無時無刻不環繞著我們,但每個人對安全感的理解顯然都不太一樣。心理學家馬斯洛說:“安全感是對可能出現的對身體或心理的危險或風險的預感,以及個體在應對處事時的有力或無力感,主要表現為確定感和可控感。”通俗的說,安全感更多的應該是人的一種主觀感覺、一種心理現象;是自一方的表現所帶給另一方的感覺;是從一種讓人可以放心、可以減少顧慮、可以依靠、可以相信的言談舉止等方面的表現帶來的穩定感。
也許會有一種疑問:安全感應該是不能被我們意識到的發自本能的反應吧,正如先人學會自我阻擋野獸攻擊,這是一種本能反應,而這種反應被進化給完整的保存下來了。事實應該是這樣,不過隨著社會以及文化的發展,現在能被我們解釋清楚的安全感已經不是本能,而是一種被我們的文化詮釋過的安全感,兩者不能等同。現在能被我們意識到的安全感更多的應該是精神層面的緊張。
無論從生理的本能反應到精神層面的真實感受,安全感似乎一直扮演著一個外在的角色,每個人都想得到實際的保護才能真正得到安全感。還在媽媽肚子里時,媽媽的子宮給孩子安全感;嬰兒時,媽媽的懷抱給孩子安全感;上學時和我們一起哭、一起笑、一起跨過悠悠歲月的閨蜜或鐵哥們給我們安全感;戀愛后戀人給我們安全感;步入社會后,社會的各種法規法律保證了我們個人的權利,給我們安全感……如果把安全感具象化,安全感在初期就是母親的形象,而在上學時就是母親或父親形象的一種投射——知心朋友,在戀愛時就是母親或父親形象的另一種投射——愛的那個Ta,步入社會后,安全感就是母親或父親形象的再一步抽象化的投射,并延伸出對于他人及世界的信任,從而感覺到自尊、自信以及對現實和未來的確定感和可控制感。
但事實是每個人安全感的一步一步的投射沒有那么順利,于是長大后就感覺到這個世界沒有安全感。當給人所需要的安全感不能隨其需要所至時,這個世界似乎就缺少了愛。這種愛是一種廣義的對于世界的認識。這一點女性更感同身受,如何找回屬于自己的安全感似乎成了世界性的難題。
弗洛姆說:“如果我是我所擁有的,而如果我所擁有的失去了,那我又是誰呢?”弗洛姆的話給人帶來了另一種思考的方式。我們為什么要一直通過索取外界環境條件來獲取屬于自己的安全感,是不是覺得越索取越不安,那種不安全的感覺愈發強烈,原來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內心缺乏安全感的體現。既然安全感是一種屬于自己的主觀感受,為什么不從內心獲取呢?
馬斯洛還指出:心理的安全感指的是“一種從恐懼和焦慮中脫離出來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覺,特別是滿足一個人現在(和將來)各種需要的感覺。”是否可以這樣理解:安全感有了延伸性的意義,它開始緩慢而堅定地指向一個人本身,指向每一個人對自我的拷問。
外在環境帶給人的安全感終究只是不穩定的安全感,而在人生的問題中,沒有別人,只有自己。也唯有自己,才是安全感的唯一標尺。那么,我們就應該從心出發,解讀自己,找到真正讓自己安定下來的東西。冥冥中就會擁有協調的身心,真摯的感情,充沛的精力……而這正是安全感最真切的體現。
【不安全的安全感人生哲理】相關文章:
安全感的文章04-01
安全感的個性簽名05-10
馬云:最不給員工安全感的公司,其實給了真正的安全感04-05
給人安全感的經典個性說說12-05
交通安全感想作文11-16
關于安全感生活隨筆04-03
安全感調查報告10-13
給女朋友最有安全感的話01-17
最好的安全感都是自己給的勵志文章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