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勵志名人故事
在人生中需要勵志的人生態度,成功需要不斷努力,成功的名人背后那些成功的勵志故事你了解了嗎?下面陽光網小編已經為你們整理了成功的勵志名人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做人應當有所堅守
有一年,馮小剛受邀擔任一次選秀活動的評委;顒悠陂g,主辦方暗示馮小剛,一名有來頭的選手,已被內定獲獎。馮小剛一聽此事,怒不可遏:“獲獎人已經定好,還要我來當評委干嘛?”隨后堅決要求退出該次活動。主辦方一下子慌了,如果馮小剛退出,這次活動的影響力將大打折扣,但如果不讓那位選手獲獎,又要得罪“大人物”。于是主辦方就許重金挽留馮小剛,馮小剛冷笑道:“既然是比賽,就應當遵守基本的比賽規則,公平、公正、公開。如果讓我暗箱操作,我覺得是對其他選手的戲弄和欺侮。你們無論給我多少錢,也消除不了我對其他選手的愧疚感……你們現在只有兩種選擇,要么我走人,要么你們取消內定獲獎者!”主辦方權衡再三,最后決定取消內定獲獎名單。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做任何事都要遵守游戲規則。違反游戲規則,就是讓一小部分人獲利大多數人受損。馮小剛的堅持,體現了他的規則意識,也彰顯了他正直坦蕩的人格魅力。也許正是這種對規則的堅守,促成了馮小剛在事業上屢出精品的成功,更讓他贏得了同行和觀眾的敬重。
一個大學領導寫了一本書,請著名歷史學家朱維錚寫序,其意思很明顯,無疑就是希望朱維錚能多美言幾句。朱維錚仔細看完這本書,發現該書純屬百度式的東抄西摘,完全沒有自己的見解,便拒絕寫序,并當面責其“學者不學”,那位領導很尷尬也很憤怒,從此與朱維錚老列不相往來。朱維錚的一位朋友聽說了此事,便責怪他道:“你何必那么認真,現在的學術風氣都這樣……人家是領導,請你寫序,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是看得起你,你就不能給別人一點面子?”朱維錚冷冷說道:“拿一本抄襲來的書,讓我給他吹捧,簡直是侮辱我的學識和人格!給他面子,叫我以后在學生和讀者面前如何有面子?”朱維錚的一段話讓朋友無言以對,只好悻悻而去。
作為一名學者,就應當老老實實的做學問,而不應靠學術作假來沽名釣譽,這是最基本的原則問題,特別是學術機構的領導更應該率先垂范。朱維錚堅持不給文抄公面子,就是對原則的堅守,是對學術的高度負責。
巴西巴伊亞州的一個投資商打算在多拉格鎮建一家化工廠,此舉遭到多拉格鎮人的強烈反對,因為化工廠無疑會污染當地水源和田地。當地政府為了平息民眾的情緒,就請來環境學家安培斯對環境污染風險狀態進行評估。在安培期工作期間,投資商悄悄塞給他一大筆錢,希望他的工作小組能寫一份有利于投資商的評估報告,安培斯斷然拒絕。投資商不甘心,又請安培斯的頂頭上司來說服,他同樣沒給上司面子。安培斯對上司說:“羅馬教廷曾對伽利略軟硬兼施,年邁的伽利略最終妥協,改寫了自己的論文,但這仍舊不能改變地球只是一顆行星的事實。所以,無論我們的報告把現實描述得多么美好,科學規律還是要讓我們原形畢露。尊重規律,不僅是我們最起碼的職業要求,也是最起碼的道德良心……”安培斯這種實事求是的態度,最終讓多拉格鎮免遭污染。
作為一位科學工作者,就應當無條件地尊重科學事實。如果為了私利,或迫于壓力,而放棄對真理的堅持,這不僅丟失了科學工作者的基本操守,也是對科學的極大玷污。安培斯為尊重事實堅持真相,對投資商和上司不留情面,其實是留住了良心、留住了對真理的敬畏。
在處世中,那些美好的、光明的、正義的東西,我們必須要堅守。這樣的堅守,不僅僅是對他人負責、對良知的交代,也是自己安身立命的根基。
成功的勵志名人故事二
一張字條成就一位大師
美國律師厄爾癡迷寫作,可是收效甚微,一直沒有什么作品發表。有一年,他又寫出一部偵探小說,投給著名的偵探文學雜志《黑面具》。雜志社發行部經理審讀書稿后,在便條上寫了一段評語,連同書稿交給責任編輯。責任編輯讀過字條,自作主張,把字條夾在書稿中,一并寄回給厄爾。
拆開郵件,厄爾讀過字條,不禁感到無地自容。原來,那字條把他的作品批得一無是處,稱它是文字垃圾。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也許會將這種侮辱人的東西撕得粉碎,扔在地上,然后再踏上幾腳?墒牵驙枦]有這樣做。在情緒平復之后,他重新讀了一遍字條,接著又讀了一遍……一連好幾遍,結果,字條上有幾句話令他眼前一亮。
那幾句話是這樣說的:“故事中人物的語氣生硬,講話像在背字典,而作者安排的劇情似乎是長了長長的胡須,看起來就像是在路易斯安娜州河邊的原生橡樹上,垂掛著西班牙苔蘚。”
這幾句刻薄的評語,使得一度被退稿差評打蒙的厄爾清醒起來,明白了自己作品的病癥在哪里。于是,他靜下心來,將小說從頭到尾認認真真地進行了一次全面修改,使人物語言變得非常鮮活,故事情節也顯得極為新奇曲折。最終,厄爾的這部小說被《黑面具》買下,取名《尖叫的骷髏》刊登在當年12月的雜志上,結果,好評如潮。
從此,厄爾一發不可收,創作熱情高漲,每周除了兩天從事律師工作之外,其余全部用于寫作,平均每月能夠寫出20萬字。他一生中共寫下146部著作,其中85部小說每部都有百萬余冊的驚人銷量。
厄爾的`全名是厄爾·斯坦利·加德納,美國最具代表性的偵探小說家,可以這么說,他是被一張字條成就的大師?吹贸鰜恚敵,他的非凡之處,就在于能夠把難聽的罵聲重溫一遍又一遍,并從中咂摸出別樣的滋味。
成功的勵志名人故事三
驢娃兒崔琦
有這樣一個人,1939年出生于河南省寶豐縣,家里很窮,乳名叫“驢娃兒”,從小哪都沒去過,10歲前連自己的村子都沒出過,每天要做的就是幫助父親撒肥、鋤地、澆水、養豬、放羊、割草、撿柴禾。雖然父親一字不識,但他有一名賢明的母親,母親堅持讓他上完了高小,但村里沒有初中,母親絞盡腦汁打算讓驢娃兒的三姐領他來到北京的大姐處,然后在三舅和兩年前已到香港定居的二姐的幫助下去香港讀書。這樣的決定在當年是一件大事,而且妒娃兒父親肩上的擔子很重,且家里就這么一個兒子,已經能夠做他的左右手,所以不愿放兒子走。但驢娃兒的母親有更高的見識和期待,堅持要把兒子送出去念書。當年是1951年,空里太窮了,僅剩了一點糧食,母親給驢娃兒做了幾個饃裝在小包袱里,然后從未出過遠門的驢娃兒就跟著親戚遠走他鄉,坐了幾天幾夜的火車到了香港。
12歲的小驢娃兒到了香港,盡力克服語言交流不便及生活艱難等諸多困難,讀書也很刻苦,但他強烈思念在河南家鄉的`父母,母親瞞著生活的艱辛和驢娃兒父親患病的消息,來信勸慰驢娃兒不要想家,好好讀書求學才是對父母親最大的安慰。驢娃兒在刻苦攻讀之下,1957年在香港培正中學畢業;1958年年19歲的他赴美國深造;1967年在美國芝加哥大學獲物理學博士學位后又到著名的貝爾實驗室工作;1982年起任教授從事電子材料基本性質等領域的研究;1998年10月,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把1998年諾貝爾物理獎授予崔琦與德國、美國兩位科學家,表彰他們發現并解釋了“電子量子流體”這一特殊現象;2000年,當年的驢娃兒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04年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2005年被聘為中科院榮譽教授……
這個驢娃兒大名為崔琦,是繼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朱棣文等人之后,第7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裔。1959年大躍進期間崔琦的父親去世,母親沒對他透露一點兒消息,之后9年,母親依然獨自忍受艱難,61歲高齡時還在茅草庵,都沒有對兒說個“不”字,直至在艱難生活中寂寞離世。
著名節目主持人楊瀾曾去美國彩訪了崔琦。楊瀾問崔琦:“有沒有想過如果當年母親沒有堅持把你送出來讀書,今天的崔琦將會怎樣?”楊瀾當時期待的回答是,知識改變命運等等。但是當年的驢娃兒崔琦卻說,他寧愿是一個不識字的農民,寧愿為父母拋棄現今的一切,因為如果他還留在農村,留在父母身邊,也許父母就不會那么艱難……一席話,崔琦留下了熱淚,楊瀾和現場的外國記者、攝影師也淚流滿面。
孝心無價。崔琦甘為父母棄榮華,真的是發自肺腑之言,也更加感人至深,令人唏噓為已。
【成功的勵志名人故事】相關文章:
經典名人成功的勵志故事04-06
名人成功的勵志故事04-02
名人成功勵志故事04-03
名人勵志故事:拿破侖的成功04-18
名人勵志成功故事11-11
現代成功的名人勵志故事12-09
簡短名人成功勵志故事04-08
名人勵志成功的故事精選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