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一级A片-国产另类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我要找美国一级片黄色|www.zheinei.com

女人成功的勵志故事

時間:2022-11-26 04:22:30 成功故事 我要投稿

女人成功的勵志故事

  在社會中,女人也在不斷為了夢想而奮斗,她們勵志,在成功的道理上不斷付出努力,那么你了解她們的勵志故事嗎?下面陽光網小編已經為你們整理了女人成功的勵志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女人成功的勵志故事

  對大多數人來說,氣球象征著節日和歡樂。而對于“氣球女皇”的創始人胡新穎來說,這是一個嶄新的大生意。

  帶來幻想快樂的氣球情結

  今年27歲的胡新穎,出生在北京。從小她就有解不開的氣球情結。她喜歡電影中那些被組合在一起,做成各種動物和建筑形狀的氣球,還有時尚雜志中一些造型可愛又浪漫時尚的氣球,都給她的童年和少女時代帶來了許多幻想和快樂。

  大學從國際貿易專業畢業后,胡新穎進了一個投資公司做客戶經理,收入穩定,生活平淡。這樣的日子持續了三年。

  2009年的一天,好友的生日,胡新穎想送上一份特別的禮物,便去尋曾在小攤上見過的玩偶氣球。但偌大的北京城,這樣的氣球竟無跡可尋。她十分懊惱。“能給人帶去快樂的時尚氣球,怎么會沒有市場?”一瞬間她就沖動地決定:辭職,經營自己喜歡的氣球。

  雖然父母和朋友都竭力反對,但她依然故我,認定小氣球里有大市場,并決定專門經營進口氣球。

  胡新穎發現,氣球在歐美流行文化中有著長久的歷史、很重要的地位,是一個成熟產業,擁有許多知名品牌。比如她剛開始引進的Anagram,路易·威登就用它的氣球產品裝飾櫥窗,而美國前總統克林頓之女也在自己的婚禮策劃中,點名用這個品牌,做了聞名遐爾的氣球樹。

  胡新穎選定了Anagram等幾個中意的國外氣球品牌,購買了第一批氣球。但她不敢貿然投資開店,而是在男友的建議下,先做了一個工作室。

  2009年7月,胡新穎做成了第一筆生意:一個做攝影的朋友介紹她去為兒童攝影的派對活動布置現場。成交額僅2500元,雖然數目不大,但她大受鼓舞。隨后,為了支持女兒創業,父親干脆地拿出一大筆錢,再加上胡新穎的積蓄,有了50萬元的創業資金。

  引入歐美流行文化中的特色氣球

  經過籌備,2009年9月,胡新穎的Balloon Queen(氣球女皇)時尚氣球公司正式注冊成立。主營為節日派對、生日Party、開業典禮、滿月酒宴、公司年會、婚禮慶典等布置會場及零售。

  此后,胡新穎奔波于酒店、雜志、婚慶公司之間,一家一家地談項目談合作。漂亮可愛的氣球讓不少客戶眼前一亮,于是一個又一個訂單輕松拿下。慶典方面的業務漸漸上了軌道,2010年6月初,胡新穎在建國門外SO-HO的一間小鋪子內安定下來,開始了一直想做的零售業務。

  在30平米店鋪的兩面墻上,胡新穎掛滿了兒童氣球、情侶氣球、3D氣球、站立氣球、錄音氣球等。這些氣球各有奇趣,單價從20元到400元不等,比國內普通氣球貴5~10倍。

  一天,幾個年輕小伙子在店里一番觀看,其中一人以228元買走了一個海豚造型的錄音氣球,它產自法國。可以把想說的話錄進氣球,收到氣球的人一拍,就可以聽到聲音了。與他同來的兩個男孩打趣說,買這個是為了追心上人吧?小伙子臉一紅,嘿嘿笑著說:“我正愁怎樣向她表白呢,這件禮物太給力了!”另一個小伙子則買走了一件以《阿凡達》男主角為造型的3D氣球,這款氣球的亮點是突出造型的立體感,充氣后顯得惟妙惟肖。

  氣球幫我完成從女孩到女人的成長

  剛開始做氣球生意時,美國的一些氣球大師來到上海、北京布置一些活動,胡新穎就去觀摩,然后回來琢磨。現在,她已經過了模仿階段,會主動跟歐洲、臺灣那邊的老師通過郵件、電話切磋。

  2010年3月的一天,童話大王鄭淵潔慕名而來,給自己的父親選購生日禮物。得知老人屬猴,78歲,并且很喜歡瓷器,胡新穎就為他設計制作了帶有數字“78”和圖案猴子的祝福氣球,還在上面印制了精美的青花瓷圖案。鄭淵潔十分滿意地消費了500元。第一次賺到名人的錢,讓胡新穎挺有成就感。

  不久,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李靜又在“氣球女皇”消費,并請胡新穎為她女兒布置了一場氣球主題的生日派對。

  除了定制派對,客人還可以預訂氣球并快遞給朋友。陽光燦爛的冬日,一輛滿載氣球的自行車停在辦公室的大落地窗外,恐怕任何一個女孩都無法抗拒。

  除了名人明星,現在,《瑞麗》《時尚cosmo》《現代汽車》等四十多家時尚雜志、企業、酒店和婚慶公司,都成了胡新穎的忠實客戶、合作伙伴。

  談起創業心得時,胡新穎認為氣球幫她完成了從女孩到女人的成長。“我是一個比較隨性的人,之前一直找不到生活的方向,現在發現原來我也可以為了工作一天只睡兩個小時。我感覺幸福充實。”

  女人成功的勵志故事二

  一個50歲創業的女人故事

  兩次創業,杜瑩親歷了中國新藥研發環境的改變,而50歲的她也正是推動這一變化的力量之一。

  “有必要再創業嗎?”杜瑩問自己。不是沒有成功過。2002年,50歲的她創建了和記黃埔醫藥(Hutchison MediPharma),2011年50歲的她離開時,這家新藥公司已有5個在研藥物,并創造了本土多個第一:第一個把化學藥拿到國外做二期;

  第一個把植物藥做到了全球三期臨床;

  第一個去澳大利亞做一期臨床;

  第一個把早期研發成果轉讓給全球大藥廠;

  第一個向全球大藥廠轉讓候選藥物,總金額1億多美元,創本土當時最高紀錄……

  在男性主導的醫藥創業圈里,這位女性創業家幾乎贏得了所有同行的尊重,“能干”、“有本事”是50歲的她經常被貼上的標簽。

  不是沒有誘惑,還有很多其他的選擇。50歲的她已50歲,這是大部分女性準備退休的年紀。50歲的她還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小的那個才10歲,50歲的她也希望多些時間給孩子。在50歲的她的成長中,父親曾為了50歲的她們放棄某段仕途。孩子們的照片擺放在50歲的她辦公桌后的書架上,并排的是和黃時期的一些照片及榮譽證書。

  “你還想要什么?你最想要什么?”杜瑩接著問自己。

  “中國非常需要好的企業家和創業家,而我的熱情以及最能發揮價值的地方在于做企業,所以我最終選擇了回來。”

  2014年1月,再鼎醫藥(Zai Lab)正式成立。顧名思義,再來一次,再次問鼎。

  兩次創業大不同

  “第二次創業和第一次創業還是有蠻大區別的。”杜瑩說。

  成立一年多時間,再鼎醫藥用于治療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創新藥物ZL-2102已在澳大利亞開始一期臨床,同時在國內也開始申請一期臨床。中國是呼吸道疾病大國,目前尚無好的藥物可以治療。

  這一藥物是再鼎醫藥從賽諾菲公司引進的,同時引進的還有另一個呼吸道藥物,再鼎擁有它們的全球專利。再鼎的目標是成為一家國際性的新藥研發企業,成立初期,采用了對外合作的模式。之前,再鼎還與百時施貴寶開展了合作,引進了一個用于治療肝癌的藥物,該藥物已在三期臨床中,再鼎擁有亞太地區專利。

  “第二次創業,基點不一樣了。”杜瑩說。相較第一次創業,全球醫藥研發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中國醫藥研發環境、人才情況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再鼎采用了不同于第一次創業時的模式。

  “不像以前那樣大部分都要自建,過去十年,中國建立了CRO資源。以前如果哪部分沒有的話,在外面找都覺得不可靠。”杜瑩說。和黃成立時,以藥明康德為代表的CRO產業才剛起步,現在再鼎與包括藥明康德在內的多家CRO公司合作。

  利用CRO資源,使公司的運營更為高效、靈活。“一個看起來很小的公司,也可以是一個很龐大的系統。不想進行一個項目,只要裁減對外服務需求,而不用裁員,這對員工也比較好。”杜說。再鼎醫藥現有20多名員工,辦公地點在上海張江的一棟別墅里。隔壁那棟別墅里是一家生物醫藥風投基金。

  創辦再鼎前,杜瑩曾做過兩年風投,是紅杉資本的合伙人,投資醫療健康行業。創辦再鼎后,50歲的她接受了啟明創投、凱鵬華盈、紅杉資本和泰福資本等基金的投資。

  拿到投資,再鼎團隊很快組建完畢。而第一次創業時,“招人是很大的瓶頸,那時候大家還沒有看到中國的發展方向”。杜瑩為和黃招來的第一個人是曾為50歲的她工作過的人,第一批人也大多出于輝瑞。

  一年一年,人才吸引逐漸變得容易,和黃在成長,中國新藥生態也在變好,引來了更多的海歸。那些年間,杜瑩等人也常作為國內創新藥的代表活躍在海外相關的行業會議中,為50歲的她贏來了更多朋友及信任。

  再鼎醫藥首席運營官巫薈博士就是2005年時在美國認識杜瑩的,當時做風投的巫薈在臺下聽杜瑩做創業報告,被杜感染。后來,巫一直很關注杜,巫的一些朋友也加入到杜的公司中,杜巫兩人的生活、事業開始有了交集。

  “50歲的她的個性是希望開創些什么,大家走到一起,是因為50歲的她能給大家一個夢想。”巫薈說,“還有50歲的她很大度,愿意跟大家分享,認可每個人在專業領域的優點,給一定的'自主權。小事放手,大事掌舵,沿著藍圖帶大家向目標駛去。”

  “我在制藥領域至少做了二十五年了。”杜瑩說,“有很多經驗,國內國外大家也都知道,有這個信任。大家愿意一起奮斗,一起打造中國最好的企業。”

  杜瑩的領導力

  不同于李革、魯先平等人,杜瑩回國的最初目的不是創業,而是幫助李嘉誠旗下的和黃集團尋找一個并購標的。獵頭找到50歲的她時,50歲的她正在美國輝瑞公司全球戰略收購部工作,主管全球代謝類疾病項目轉讓及相關兼并收購。

  一番調研后,杜瑩認為和黃的原計劃并不可行,以當時的國內水平,通過并購走向國際化是很困難的。50歲的她寫了一個建議:自建研發中心,成立公司。由此,杜開始了有和黃支持的創業路,是和黃唯一的創始人。

  從職業生涯第一天起,杜瑩就展現出一種主動的特質。這種特質不僅幫助了和黃的創建,也使得和黃在成長中不斷影響新藥產業政策,讓后來者受益。

  第一次去輝瑞面試,50歲的她被責問:“誰叫你來的?”杜瑩博士畢業于辛辛那提大學,而當時輝瑞只招聘常春藤盟校的畢業生。加入輝瑞后,杜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訴人力資源這種招聘不合理:以來自中國的學生為例,很多優秀的留學生并沒有機會進入盟校……50歲的她的建議最終被采納,50歲的她也因此參與了一些招聘。

  在輝瑞做第一個項目時,50歲的她發現項目小組開會不合理,主動提議改變開會流程。在大公司里,通常都有明確的層級,輝瑞也是。但這個剛來的博士,別人眼中的小姑娘,逐漸憑借一個個行動及其影響力,成為了這個項目小組的領導。

  “有人會覺得自己的位置低,就不愿去做這個事,或是覺得做了別人也不會搭理你。但我只要參與了這個事,只要看到有問題,就不會因為我的位置低而不去改變現狀。”杜瑩回憶那段日子稱,有一位領導的話對50歲的她后來有很大啟發。“領導力決定位置。你有多大的領導力就能做到多大的位置。”

  對50歲的她影響深遠的父親也常對50歲的她說“領導力是天生的”。“其他才能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課程訓練,但領導力是天生的。領導力就是你要有一種感染力,你要有決斷力。”杜的父親曾在政府工作,一度管理當地的大型企業。

  所以,當50歲的她的鄰居李革感嘆“創業家就是創業家,不是創業家永遠不要把他改成創業家”時,杜瑩深感認同:有些人適合創業,有些人不適合。領導力是一個創業者的重要特質,而這種特質是天生的。

  “領導力表現在很多方面,我常常跟大家講,你要永遠記得,你可以選擇被動地等待,也可以主動地去參與、去影響。”杜說。

  新藥是一個受政策嚴格監管的行業,而現行的監管政策還很滯后,不利于新藥產業發展。過去十幾年,杜瑩也在積極影響政府的創新政策:“怎么樣認定高新產業,怎么樣加速新藥審批,我們這一批人和政府花了很多時間溝通,交流成本也很高。”從張江園區、浦東新區到上海市政府,杜瑩逐層擴大這種影響力。“‘十二五’的時候,我也參與了相關政策的制定,不僅是審評委員,而且還是規劃組的成員之一。”

  和黃也是第一家走“綠色通道”的新藥公司。2008年,新修訂的《藥品注冊管理辦法》開始施行,鼓勵對創新藥實行“快速審批”和“特殊審批”政策。同期SFDA向社會公布的《藥品注冊特殊審批程序實施辦法(暫行)》征求意見稿,規定了四類創制的新藥、治療疑難危重疾病的新藥可以進入這樣的“綠色通道”。

  “在綠色通道這件事上,政府是非常開放的,跟我們協調。我們在摸索,政府也在摸索,我們把覺得好的方案提給它。”杜說。他們的摸索對于后來者有很多可借鑒。

  只是這個曾經為解決新藥審評難、審評慢的綠色通道,隨著中國新藥申報數量的快速增長,再次變慢。在新藥審評上,還存在諸多挑戰。

  “第一次是鋪路,這次在鋪過的路上再走一遍,希望該跑的地方可以跑起來,不要每走一步都在鋪路。”

  “在中國待了這么多年,政府對我們很支持,但是我們希望政策更加國際化、更加透明化,使我們的時間花在更需要我們做的事情上。”杜說,如果政策不變,依然會有很高的溝通成本,他們希望能夠將時間精力用于自己更擅長的新藥開發上。

  爬山不止

  十幾年間,杜瑩也有過想退縮的時候。比如生第二個孩子時,50歲的她已是高齡產婦,但孩子出生一個月后50歲的她已在FDA開會。一家大藥廠向50歲的她發出邀請,可以住在美國管亞太,很有誘惑力。對比之下,當時的國內新藥研發前景還不明朗,50歲的她的好幾個朋友正在關公司。杜瑩最終沒走,理由之一是不久前50歲的她剛從輝瑞又招了三個人……

  十幾年間,50歲的她也見過很多朋友經歷低谷,包括李革。藥明康德上市后,一年時間,股價從四十塊暴跌到四塊。但現在,李革已經帶領藥明康德建成一體化研發平臺。

  “大家能夠最后走出來,很重要的一點是堅持。”杜說。

  兩次創業間,杜瑩投資了貝達醫藥等多家明星公司,也將一家公司成功地帶到臺灣上市,有著不錯的投資業績。但50歲的她卻更深切地感受到:“中國非常需要好的企業家和創業家,才能真正把(醫藥)生態鏈建立起來。在當下,要真正有影響力,還是要做好企業。”

  在藥明康德宣布私有化不久后,杜瑩和李革在一次聊天時也說起“人生是否有必要再來一次”這個話題。在杜看來:“我們走得早一步,年紀不算很大,爬到了山頂,人生不可能停在那兒。”

  “我經歷過繁華,也享受達到頂點。但爬山不只是為了到達頂點,過程更重要。我希望人生每走一步,寬度都在增加,這既是一種自我實現,也給社會創造了價值。”杜瑩說。

  女人成功的勵志故事三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保鏢往往是高大威猛、出手不凡的壯漢,黑衣墨鏡則是他們永遠的裝扮。而她,眉清目秀、清純可愛,就像是校園里的一個普通女生;她身材高挑、美麗時尚,和所有重慶姑娘一樣火辣卻宜人。但是你無論如何都想不到,她能獨自撂倒一群“碰瓷”的小混混。她自小參加散打比賽,屢屢奪魁,被稱為“重慶散打一姐”。她就是重慶第一美女保鏢——何東蓉。

  愛美的散打女孩

  何東蓉,1985年7月13日出身于重慶豐都一個普通家庭。有著男孩子性格的她,自幼活潑好動,體育成績非常好。小學畢業后,她就被重慶柔道隊相中。

  但畢竟是女孩子,有著愛美的天性,她坦言自己并不喜歡柔道,因為她覺得練柔道會導致身體變形。一年后,何東蓉退出了柔道隊,開始練習散打。僅僅兩個月后,她就參加了四川省青少年散打比賽。當時何東蓉并沒有多大的信心,只是抱著鍛煉一下的心態。誰知道,僅僅訓練了兩個月,何東蓉憑借著良好的散打天賦,竟然進入了決賽。讓人吃驚的是,何東蓉竟然戰勝了連續三年冠的省冠軍。

  有了第一次參加散打比賽就獲得冠軍的經歷,讓何東蓉堅定了成為職業散打運動員的決心,也讓她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但是想要收獲,首先就必須付出,從此,15歲的何東蓉開始了長達五年的散打練習。

  十五六歲的青春期女生,都熱衷于打扮自己,但何東蓉的大部分時間卻都是在訓練場上度過的。她覺得,散打看起來很美,哪怕在散打比賽和訓練時被打得鼻青臉腫,她還是覺得很美。

  訓練期間,何東蓉早上6點鐘就得起床早操,然后拉練。上午9點開始正式訓練一直到吃午飯,而飯后休息時間只有短短兩個小時,下午兩點又要接著練。練到下午5點,有時候晚上也要繼續訓練。而快到比賽之前的時候,每天最少都要進行三次訓練,有時甚至四次。按教練的規定,隊員一堂課下來至少要瘦兩公斤,而且在練習之前隊員們都要在旁邊的體重磅量體重,練習之前稱重量,練習之后如果沒有下兩公斤,教練就會說你偷懶了。面對每天如此之大的運動量,自小性格倔強要強的何東蓉好幾次都累得直掉眼淚。雖然訓練艱苦,但是何東蓉卻樂在其中。

  做人戰績成就“散打一姐”

  在經歷了年復一年的“魔鬼訓練”后,站在比賽擂臺上的何東蓉,也一次次地證實了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從2003年,何東蓉17歲開始參加比賽起,她參加了大大小小上百場比賽,除一次獲得亞軍外,全部都是冠軍。

  2004年1月,何東蓉參加在成都舉辦的散打擂臺賽,決賽的對手是過去的同門師姐。兩三招后,兩人展開了肉搏。依靠一記快拳,何東蓉先取得一分。師姐馬上還以顏色,靠著扎實的摔打功夫將何東蓉壓翻在地。更為驚心動魄的是,在此后對打中,兩人出拳如風,兩分鐘打出近百拳,雙方被打翻在地的場面多達20多次,看得人眼花繚亂。正當臺下觀眾紛紛叫好之際,何東蓉突然改變戰術,閃身到師姐側后,猛然一個搶攻腰摔,“嘭”的一聲將師姐摔倒在擂臺上。那一次,何東蓉獲得了8枚“金章”里惟一的“女金章”。而借此一戰,也讓未滿20歲的何東蓉在散打界里名聲鵲起。

  后來,在各種賽事里,何東蓉延續了以前的傲人戰績,一百多場比賽里,從未遇到過敵手。20歲時,何東蓉已有了“重慶女散打王”之稱,被圈內稱為“散打一姐”。

  2005年5月,帶著重慶“散打一姐”的名號,何東榮參加在湖南婁底舉行的中國華夏武狀元挑戰賽,并獲得“華夏武狀元”稱號。這次賽事不但讓她的散打之路到達巔峰狀態,而且也讓她走上了另外一條職業道路——保鏢。

  這時,一位身家過億的富豪找到她,說看了比賽后,覺得她身手不錯,想以優厚的待遇,聘請她做他的私人保鏢。

  這對何東蓉來說無疑是一次挑戰。因為做運動員的時候大大咧咧,但是做保鏢就不一樣了,跟老板在一起的時候,隨時都要坐得端端正正。這要讓何東蓉做很大的自我改變。

  而當時拿到華夏挑戰賽冠軍的何東蓉,也正覺得不可能一直當運動員,自己也需要一份穩定工作。但她當運動員時隨意慣了,她能當一個合格的保鏢嗎?

  當時,拿不下主意的何東蓉,并沒有立即答應富豪的邀請,而是帶著疑惑和冠軍頭銜回到了家。“知女莫若父母”,何東榮的父母明白何東榮的秉性,倔強的脾氣讓她敢于向任何事挑戰。她之所以猶豫,完全是因為有所顧忌。所以豁達的他們說:“從小就是由你自己選擇人生道路,這次也一樣。我們相信你,想做的話就努力去做,不用擔心我們。”有了父母的支持,何東蓉最終接受了那位富豪的邀請,正式加入到保鏢行列之中。

  重慶第一美女保鏢

  一開始,初入此行的何東蓉并不十分“懂行”,就連最基本的穿著打扮也搞不清楚。她以為和所有男保鏢一樣,女保鏢也要西裝革履戴黑墨鏡。但后來何東蓉才知道,女保鏢穿得越隨意越好,而且還要根據出席不同的場合,穿著不同的服裝。而各種場合該說什么,不該說什么,都有一系列的嚴格要求。

  而讓她影響深刻的是第一次當保鏢的經歷。那天雇主給她電話,讓她在10分鐘內趕到另外一個地方。當時何東榮才起床沒多久,看了看時間,心里飛快地計算了一下。連穿衣服再到抵達,最少也得20分鐘。習慣了運動員隨意的她心直口快,直接項了句“這么點時間,怎么趕得到?”電話那頭愣是被她這話堵得半天沒說出一點聲。何東榮這才想到自己的身份,吐了吐舌頭,立馬改口說:“馬上到。”

  雖然經歷了不少搏斗的場面,但是畢竟是賽場,都是點到即止。如今真的當上保鏢了。何東榮還真有點發慌。于是匆匆穿上一套黑色女式西裝,皮鞋,戴上墨鏡,出發了。雖然她一路趕時間,但是還是遲到了。不過當時那位雇主并沒有責備她,只是一直在竊笑。這可把初來乍到的何東蓉弄得心慌手亂,不知道自己什么地方出錯了。但是很快,她發現了。因為不但雇主看著自己,連雇主的手下都看著自己笑。原來是她穿得太“隆重”,比雇主還乍眼,任誰看了都知道她是保鏢。羞得她自己都恨不得找個地洞鉆進去。雖然要強的她表面上依然“紋絲不動”,但是從那次以后,何東蓉也知道了,在執行保護雇主的任務時,自己的衣著越隨意越好,但也必須得體。

  當上保鏢半年后,何東蓉發現,除了像自己這樣的散打運動員出身的女保鏢,還有武術教練,或者是退役的女特警。相對他們在各種場合的專業,何東蓉看到了自己的一些差距。而為了彌補自己的不足,她還專門上了商務交際和社交禮儀課。除了這些,她還積極向雇主學習,從不斷的學習中提高自己。

  除了要保障老板及其家人的安全外,何東蓉有時也是老板的司機或者助理,她甚至有時還要陪老板的家人或朋友上街買衣服購物、出國旅游等等。她像一個“隱形人”一樣,為了雇主的需要,而扮演各種角色。在大多數時候,雇主們也不愿意讓何東蓉透露身份,很多場合下,她就是老板的一個“伴”,或者是秘書,甚至是老板的“遠房親戚”。

  在何東蓉的雇主里,有演藝人士、企業家、富人或高官太太。這也決定了,雇主們不希望外界知道自己平時的去向,而大多是臨時通知保鏢。所以,何東蓉從進入保鏢行業以來,都是24小時開機待命。而與此同時,還要學會“健忘”,就是知道多少就要忘掉多少——守口如瓶是保鏢行業最重要的職業操守。

  在何東蓉眼里,對于熱衷花錢請保鏢的富豪們來說,生命安全永遠是第一位。很多時候普通人看來會毫無危機存在的場合和活動,他們也必須由保鏢陪同才出場。因為除他們隨時可能面臨競爭對手、生意糾紛等危及生命的突發事故外,由于富有的'身家,其會更注重個人的生命安危,一旦失去生命,一切都成了零。

  從2005年到2009年,何東蓉進入保鏢這個行業已經四年了,這四年里她遇到過不少的麻煩事,她總結說,一旦遇到了麻煩事,就得出手,但必須要將傷害控制在最小范圍內。有一次,何東蓉陪雇主實施項目考察,可能是車隊的奔馳、寶馬標志過于顯眼,在一條鄉村公路上,遇上一伙‘碰瓷’的混混,挨上車后便出來一群人兇狠地要求賠錢。何東蓉第一個反應就是跳下車,因為出現這樣的情況,首先必須嚇住對方。但對方人數實在太多,必須找準領頭人才能下手。挽起袖子的她,亮明了自己保鏢身份后,對方的氣焰弱了不少,但依舊不依不饒。無奈之下,她很快專業地選擇領頭的人“下手”,對方還未來得及反應,便已被打暈在地。在10秒鐘內,她還將人群中看上去最結實的4個壯漢撂倒在地,最終這伙人膽怯地退下。后來何東蓉說“我之所以打他的頭部位置,是因為這樣只會讓他暈厥,但并不會對其造成身體的傷害。”因為對于私人保鏢們而言,有一個共同的理念到了打傷人的地步,你就已經輸了。

  雖然何東蓉認為在必要時候一定得出手,但是僅僅限干雇主安全受到威脅的時候。用何東蓉的話來說,工作是保護雇主,而不是幫雇主打架。在遇到危險時,首先做的是將雇主和進攻者隔離,不幫忙打架添亂,要把危險控制在能夠控制的局面。有一次,一位富豪在一家酒吧與鄰桌的客人因口角發生糾紛,何東蓉最先趕到現場,當時場面已經很混亂了。她到的第一件事,是用專業的技巧將雙方隔離,并用身體護住雇主,保障其不受到任何傷害。何東蓉以詢問發生糾紛原委、代表雇主出面談判等方式成功拖延了20分鐘后,接應的同事趕到,大家以入墻方式,成功護送了雇主在最短的時間內離開。

  雖然有著嚴謹的工作作風、特殊的身份,但是和所有妙齡女郎一樣,何東蓉在休息時間里,也會逛街購物、吃零食、看偶像劇。在生活中,何東蓉最喜歡穿的服裝是運動裝,最喜歡的品牌就是耐克和阿迪達斯。而當初因為愛美而放棄柔道投身散打的她,還在不停學習化妝的技術,希望自己能做一位名符其實的淑女。

  保鏢行業是吃青春飯的,女保鏢過了30歲就必須另謀出路了。而年僅23歲的何東蓉卻早已有了未來生活的藍本,她計劃著退休后辦一所武術學校。她說因為喜歡散打,也想讓更多人喜歡。

【女人成功的勵志故事】相關文章:

成功女人的勵志故事04-07

有關女人成功的勵志故事12-02

女人成功創業故事04-09

成功女人勵志格言12-09

成功女人勵志語錄04-02

女人成功的勵志的句子04-04

信念開啟最丑女人成功路勵志故事12-09

女人創業致富成功故事04-08

講女人勵志的故事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