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成功人背后的故事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成功人背后的故事
在成功的路上,我們要不斷努力拼搏,成功的人士背后的勵志故事你了解了嗎?下面陽光網小編已經為你們整理了成功人背后的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國民寶貝顏如晶
顏如晶自帶不愛說話的bug,卻成為最佳奇葩辯手
高曉松、蔡康永和馬東三個不務正業的中年漢子,湊在一塊做了個很特別的說話類節目,叫“奇葩說”。這款獨一無二的說話類達人秀,一橫空出世,便在網絡爆紅。在奇葩說想要脫穎而出真是太難了,這里有國際大專辯論賽冠軍隊的三辯手、語言犀利的馬薇薇,有氣壓全場、感染力無人能敵的范湉湉……但是誰都更難忘的,是一個以黑馬姿態沖出的馬來西亞萌少女:顏如晶。
早在奇葩說的海選現場,貌不驚人的顏如晶一入場,看起來像機器貓一樣呆萌,打完招呼就沉默了,站在那里不知所措。饒是高曉松這三個人見慣了各種怪胎,也不僅面面相覷,這畢竟是一個以辯論為主打的節目海選,最看重的就是“能說”,可是進來一個打完招呼就斷電的選手,簡直讓人摸不到頭腦。這時畫外的一個指導老師說,顏如晶有一點自閉。不愛說話……納尼?不愛說話的人怎么辯論,這好比怕水的人參加游泳比賽,社交恐懼癥的人要當交際花,簡直開玩笑。但沒想到的是,當高曉松拋出一個辯論題目:是要丑而聰明,還是要美但是蠢的時候,顏如晶眼睛一亮,問,我可以開始了嗎?
好像忽然被接通了電源,顏如晶不疾不徐、娓娓道來、邏輯嚴密而且妙趣橫生的完成了一場陳述,當場把高曉松說得內牛滿面,對顏如晶說,我知道我自己長得丑,但我建立了30多年的自信,被你這一番話給徹底地摧毀了。其實他的話深深地表示出對顏如晶的認可,然后當場給了通過牌。
事實證明他們的眼光不錯,顏如晶在高手如云的辯論場上大放異彩,由于她整個人呆萌可愛,一旦切入辯論便思路清晰、邏輯嚴密,堪稱“神一樣的隊友”,在網絡上迅速成名,被人親切地稱呼為“國民寶貝”。
在國際辯論賽中表現搶眼的大神級人物,臺灣的黃執中說,他很理解如晶。因為他小時候也是一個有自閉癥的孩子。自閉癥這個bug,就在于他無法理解在一段談話中,何時要開始,何時能打斷,何時能停止。但是辯論賽把這些規定得很明確,于是當他知道辯論賽的存在時,他就站到了場上。由于自閉的小孩愛把自己封鎖在自己的世界中,反而極少受外界干擾,思路極為清晰,邏輯嚴密,一旦上了賽場,簡直所向披靡。
顏如晶的bug是不愛說話,但她恰恰在一個說話類的節目中大放異彩。人生的bug有時候真的不是障礙,不信你可以看看奇葩說中,顏如晶精彩難忘的表現。
成功人背后的故事二
愛因斯坦的成功,首先應歸功于他正確的思考和創造力。
有一次,大發明家愛迪生滿腹怨氣地對愛因斯坦說:“每天上我這兒來的年輕人真不少,可沒有一個是我看得上的。”
“您斷定應征者合格或不合格的標準是什么?”愛因斯坦問道。
愛迪生一面把一張寫滿各種問題的紙條遞給愛因斯坦,一面說:“誰能回答出這些問題,他才有資格當我的助手。”
“從紐約到芝加哥有多少英里?”愛因斯坦讀了一個問題,并且回答說:“這需要查一下鐵路指南。”“不銹鋼是用什么做成的?”愛因斯坦讀完第二個問題又回答說:“這得翻一翻金屬學手冊。”
“您說什么,博士?”愛迪生打斷了愛因斯坦的話問道。
“看來我不用等您拒絕,”愛因斯坦幽默地說,“就自我宣布落選吧!”
愛因斯坦從自己的切身體驗出發,強調不能死記住一大堆東西,而是要能靈活地進行思考。
愛因斯坦認為,正確地進行思考,是追求機會至關重要的條件。
小時候的愛因斯坦一點也看不出來有什么天才,到3歲的時候,還不會講話。6歲上學,在學校里成績非常差,一上課就是被批評的對象,老師還說他永遠也不會有什么大的出息。大家一致認為他是一個天生的笨蛋。
但,愛因斯坦在12歲的'時候,就已經決定獻身于解決“那廣漠無垠的宇宙”之謎。15歲那一年,由于歷史、地理和語言等都沒有考及格,也因為他的無禮態度破壞了秩序和紀律,他被學校開除。
愛因斯坦非常重視思考和想像。他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包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16歲時,他喜歡做白日夢,幻想著自己正騎在一束光上做太空旅行,然后思考:如果這時在出發地有一座鐘,從我坐的位置看,它的時間會怎樣流逝呢?
從此,他開始了他的科學遠征。他設計了大量理想實驗,提出了“光量子”等模型,為相對論和量子論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靈活地進行思考對一個人的成功是非常必要的。抱持“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的思想,才能不斷地提出問題,并在解決這些問題的同時逐漸邁向一個個人生的高峰。
成功人背后的故事三
漢朝時,少年時的匡衡,非常勤奮好學。
由于家里很窮,所以他白天必須干許多活,掙錢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來安心讀書。不過,他又買不起蠟燭,天一黑,就無法看書了。匡衡心痛這浪費的時間,內心非常痛苦。
他的鄰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幾間屋子都點起蠟燭,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氣,對鄰居說:“我晚上想讀書,可買不起蠟燭,能否借用你們家的一寸之地呢?”鄰居一向瞧不起比他們家窮的人,就惡毒地挖苦說:“既然窮得買不起蠟燭,還讀什么書呢!”匡衡聽后非常氣憤,不過他更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書讀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墻上鑿了個小洞,鄰居家的燭光就從這洞中透過來了。他借著這微弱的光線,如饑似渴地讀起書來,漸漸地把家中的書全都讀完了。
匡衡讀完這些書,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他想繼續看多一些書的愿望更加迫切了。
附近有個大戶人家,有很多藏書。一天,匡衡卷著鋪蓋出現在大戶人家門前。他對主人說:“請您收留我,我給您家里白干活不報酬。只是讓我閱讀您家的全部書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動,答應了他借書的'要求。
匡衡就是這樣勤奮學習的,后來他做了漢元帝的丞相,成為西漢時期有名的學者。
【成功人背后的故事】相關文章:
一個成功人背后的故事04-07
成功的人背后的故事01-08
名人成功背后的故事12-09
成功背后的故事作文12-09
成功背后的勵志故事04-06
關于成功的背后勵志故事11-16
揭示成功人物的背后故事03-26
白巖松成功背后的勵志故事12-09
成功背后的故事800字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