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女孩的勵志故事
甘于大材小用,從小處做起,才有了我今天的成就。下面是陽光網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有關女孩勵志的故事,供大家參閱!
有關女孩的勵志故事(一)
人生最大的歡喜,莫過于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和所有學戲劇的中國同學不同,來自英國肯特郡的高個子姑娘凱特,快畢業時找到的一份工作,是在一間西點屋里熬果醬。那間西點屋的主人是個在北京生活了近20年的英國老頭,做了多年面包,十指關節像操勞過度的老婦一樣變了形。當他聽到凱特抱怨說,北京找不到上好的涂面包的現熬果醬時,老人攤開大手給她看:“我們所有的美夢和榮耀都來自這雙手,姑娘,你為什么不嘗試自己熬果醬呢?”
凱特大吃一驚,她來中國,是因為對古老的戲劇文學感興趣。在英國,熬果醬也是祖母和媽媽們的事,至于20多歲的女孩子,能記得在朋友們的聚會前,開車回家拿幾瓶藍莓醬或橙子醬,已經相當“賢惠”。自己做果醬?凱特茫然地說:“在北京,一小盒有機藍莓要賣15元,只夠做兩茶匙果醬,成本那么高,賣給誰呢?”
英國老頭笑了,拿出一整籃紅黃橙綠的新鮮水果給她看:“北京有北京的美味。山里紅、海棠果、花紅小蘋果、水晶梨,野柿子,這些果子,都是大自然的心跳。你怎么能說,離了英國,就接不上地氣?”
沒錯,從盛夏到深秋,做果醬是怎樣一種“美得冒泡”的小日子啊,切開380粒櫻桃,去核,才能熬得一瓶櫻桃醬,而替30粒花紅小蘋果削皮去核,就夠熬一瓶蘋果醬了。
一位賣梨的大嬸教她熬冰糖梨醬,說這是解秋燥的好東西。這是相當考驗耐心的熬法:需加入大量的冰糖,但又不能讓一絲糖沾粘鍋底,帶出糊味,因此熬果醬時所開之火只能有蠟燭頭那么大,要不停地旋轉鍋子,保證梨汁中央一直有一朵旋渦在開放;最后,要加入少許黃河蜜瓜切成的細絲,奇跡出現了,梨汁從淺琥珀色變成了碧瑩瑩的軟琉璃色,蜜瓜的綠色果肉不但為梨醬增加了軟韌的口感,還使梨醬變得格外晶瑩剔透。
當然熬果醬是很苦的,熬杏醬的時候,凱特的雙手都被杏汁所染,腌得發疼,好像戴了一副黃手套;熬山楂醬時為了去核,凱特的手指都被劃得傷痕累累……但還有什么日子,比熬成果醬的那個徹夜未眠的早晨更讓人欣喜呢,果醬帶著朝陽的顏色,稠稠釅釅,莊嚴地流淌進一個個寬口小瓶里,仿佛帶著無盡的愛意與思念,它們最終被軟木塞嚴嚴實實塞起來,凱特再給它披上“紅蓋頭”——一小塊喜洋洋的紅色花布蒙緊瓶蓋,被手工麻繩扎緊。果醬將就此出發,去慰藉當地人的心,特別是遠離故園的留學生們,他們也可因此嘗到“媽媽的味道”吧。
大半中國同學都不理解凱特的.選擇,凱特越洋留學,難道不是為了將來回國,好成為英國某個東方研究院的專家學者嗎?熬果醬?多么浪費人才啊。
對此,23歲的凱特是這樣解釋的:并不是每個龍套最終都渴望成為頭牌的,比方她,念了這么多年的書,猛回頭,才明白她并不想做舞臺聚光燈下,那個唱做念打之人,她想做的,是偏于一隅,悠然自得操著胡琴的人——很明顯,任何一個舞臺也少不了琴師,他也是一臺戲的靈魂之一,那些緊緊張張奔走在聚光燈下的人,怎能懂得一個人僅憑一把弓,就能操縱人生之節奏的得意呢?她要的,無非是這份“最靠近入世入戲的門檻,卻無需亮相”的自在。
熬果醬的工作,就給了她這份機遇。
有關女孩的勵志故事(二)
回落的潮水在海灘遺留下許多魚兒,一個小女孩忙碌著把一條條擱淺的魚送回大海。有人勸她別白費力氣了,那么多的魚她怎么救得完,而且沒有人在乎她的舉動。可是女孩頭也不抬地繼續:"可是這條小魚,小魚在乎啊。"
說這個故事的是一位貧困的山區支教的志愿者。有人說,支教都是一種沒有收效的浪費行為,因為它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當地的落后。于是,他講了個故事。最后還說:"我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做不了轟轟烈烈的大事,但是,我想我可以做那個拾魚的女孩。"
開學初,從市教委那兒轉來一摞失學兒童個人材料,失學的原因都是因為貧困。也許是受這志愿者感染,并不富裕的我從中選擇了其中一個,這是一個沒有了母親的女孩,今年十歲,至今沒上過一天的學。我決定資助她讀書。
朋友知道了不以為然,說:"你能支持她多少年?1年?2年?還是10年?"我想了想,老老實實回答:"我不知道自己能幫助她多少年,也許過了今年,明年我可能就支付不起她的學費!"朋友更加困惑地說道:"既然這樣,那你要做資助的傻事?就算你有能力支持她讀完小學,你有能力供她讀中學?就算你有能力供她讀完中學,通道你還有能力供她讀大學?最后,她還不是依舊失學,依然回家種地,回到原來的樣子?"顯然在朋友看來,我實在是多此一舉。他甚至建議我把這些"閑置"的錢,拿去買一套賞心悅目的'時裝,或是跳一次蹦極,玩一次心跳,都比做這無意義的事有價值。
我平靜地把那位自愿者的話重復給他聽。而且坦白地告訴他:"我做到的可能只是讓這個女孩子在童年的時候,能擁有自己的書包,自己的筆盒,自己的課本。以我微薄的力量改變不了也不可能改變那女孩子的一生。但是,至少我能改變她24小時 ,這24小是進取心成為她一生最有價值的時光。"
朋友聽了沉默良久。當他起身告辭時,誠心地說了一句:"謝謝你的故事。"
有關女孩的勵志故事(三)
很多時候大家都說女人什么都不重要,只要嫁得好就成了,在我看來這是對女人的一種褻瀆,對女人的一種瞧不起,男女平等的社會,女人的勵志不能就被這一句做的好不如嫁得好給代替了。
我有一個做保險工作的朋友阮阮某天跟我說,她有次開著自己的寶馬車出超市的停車場,收費的阿姨問了一句:“姑娘,車是你老爸給你買的吧。”她有些沮喪,又有些覺得小小的驕傲,一股奇怪的情緒在心中作祟。我不懂車,但從認識阮阮,就覺得她是個很有沖勁兒的女孩。漸漸相熟之后,阮阮斷斷續續給我講了一些她小時候的故事,我拼拼湊湊大概是下面俗氣的雞湯故事:
從小家境不好,住在偏僻的大山,聽說讀書改變命運,于是拼命讀書,真考上了大山之外的大學,于是更加努力的學習。畢業后十年一直在保險公司,從最基礎的業務員開始,做到今天的水平。我不太懂她現在啥水平,也不懂保險,單從物質上來講,甩我幾十條街。(我就是一個俗到只能看錢判斷生活水平的人)
我把她介紹給我的其他女性朋友,大家紛紛說:““怎么可能啊,走出大山哪里那么容易?”“扯吧,這種背景怎么可能有大客戶人脈,沒人脈怎么做保險?”“她老公是干嘛的?“現在的農村可有錢了,爹媽是拆遷戶吧。“
這些問題的答案我都不知道,也沒問過阮阮,但我的第一反應是:“你們為啥不信啊?“我們經常會在網絡上看到各種鼓勵女孩變得更美好的文章,也見過很多很多女生在網上大肆宣揚女權主義,表達自己的立場和聲音,可真的面對同齡女孩的'努力,卻總是擺出一副“不可能”“背后一定有人”的架勢。不相信別人的你,真的相信過自己么?
時隔好些年不見的同學相聚,提到某個女生現在的生活很滋潤,大家伙兒不約而同的問道:“她老公是干嘛的?嫁入豪門了吧?”
提到業內某個名聲赫赫的女總裁,總有聲音從背后傳來:“那有什么啊,不是離婚了么?再有錢再有能力也沒什么幸福啊。”
而提到自己每天的努力,“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努力有什么用?還不是個窮屌絲?”
生活姿態千萬種,你怎么知道離了婚就不幸福?你怎么知道那些有本事的女生一定靠老公?跟別人瞥眼睛的時候,自己能不能比對方過得好?
有一本講男女平等故事的書中寫到:“我很好奇,未來的人們會怎樣看我們這些生活在世紀之交的傻瓜們。也許到了那一天,這個世界上的女人能和男人一樣平等。”100年過去了,表面上的平等在日新月異的變化發展,但我們的內心似乎并沒有做好準備。我們不相信自己的努力有一天會讓自己實現目標,也不相信別人的努力帶來了豐碩的果實。
如果說,書中描述的那100年前由于社會風潮引起的不平等壓制了女性的戰斗力,那今天來自我們內心的不相信才會徹徹底底的讓女性對自己的認識毀于一旦。至少前者還可以抗爭,但后者已讓我們再也無法站起來。
當然,以前我自己也是如此,當我突然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嘗試改變自己的想法。我看勵志故事,更看身邊人的故事。比如正在創業的朋友小令,一個小女孩開個餐館被各種部門刁難的一邊修車一邊在馬路邊哭;正在日本做貿易的老高,剛給客人買好的貨被偷了自己又搭上錢重新買;我不關心小令是不是富二代,也不關心老高的爹是不是很有錢,我只關心,她們正在做的努力,我做不到,我做不到被人欺負還要堅持談下去,我做不到丟了幾十萬的貨連哭的時間都沒有就要去賠。我做不到,就覺得她們真棒,我懈怠的時候,她們就是我的榜樣。
當我用這樣的心態和眼光看世界的時候,感覺人人都是勵志對象。身邊的每個人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每個人的行為也有能激勵我們的地方。承認別人的優點,看得起別人的成功,才是能夠讓自己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而女生彼此之間對于對方成功的贊許與信任,也才是女生從心底走向平等的開始。如果身為女人的我們自己,都只認為別的女孩靠男人才能成功,自己靠嫁人才能跨進一個新人生,那就真的不要再怪別人看低你了。
【女孩的勵志故事】相關文章:
笨女孩的勵志故事04-04
笨女孩成長勵志故事04-04
熬果醬的女孩勵志故事12-09
小女孩勵志故事04-02
一個勵志的女孩勵志故事04-09
開門的小女孩勵志故事03-17
斷臂女孩楊佩勵志故事04-04
小雪花和女孩的勵志故事12-03
90后女孩的人生勵志故事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