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物故事及感悟
人生處處有勵志的故事,其實我們的身邊也有很多勵志的人物值得我們去感悟和學習勵志的精神,下面就有陽光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勵志人物故事及感悟,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勵志人物故事及感悟【1】
這是美國東部一所大學期終考試的最后一天。在教學樓的臺階上,一群工程學高年級的學生擠做一團,正在討論幾分鐘后就要開始的考試,他們的臉上充滿了自信。這是他們參加畢業典禮和工作之前的最后一次測驗了。
一些人在談論他們現在已經找到的工作;另一些人則談論他們將會得到的工作。帶著經過4年的大學學習所獲得的自信,他們感覺自己已經準備好了,并且能夠征服整個世界。
他們知道,這場即將到來的測驗將會很快結束,因為教授說過,他們可以帶他們想帶的任何書或筆記。要求只有一個,就是他們不能在測驗的時候交頭接耳。
他們興高采烈地沖進教室。教授把試卷分發下去。當學生們注意到只有5道評論類型的問題時,臉上的笑容更加生動了。
3個小時過去了,教授開始收試卷。學生們看起來不再自信了,他們的臉上是一種恐懼的表情。沒有一個人說話。教授手里拿著試卷,面對著整個班級。
他俯視著眼前那一張張焦急的面孔,然后問道:“完成5道題目的有多少人?”沒有一只手舉起來。“完成4道題的有多少?”仍然沒有人舉手。“3道題?”學生們開始有些不安,在座位上扭來扭去。“那一道題呢?”
但是整個教室仍然很沉默。
“這正是我期望得到的結果。”教授說,“我只想給你們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即使你們已經完成了4年的工程學習,關于這項科目仍然有很多的東西你們還不知道。這些你們不能回答的問題是與每天的普通生活實踐相聯系的。”然后他微笑著補充道:“你們都會通過這個課程,但是記住——即使你們現在已是大學畢業生了,你們的學習仍然還只是剛剛開始。”隨著時間的流逝,教授的名字已經被遺忘了,但是他教的這堂課卻沒有被遺忘。
對學習不感興趣,或是“忙得沒功夫看書”的人,終會被時代的激流所淘汰。也就是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汽車大王福特年少時,曾在一家機械商店當店員,周薪只有2.05美元,但他卻每周都要花2.03美元來買機械方面的書。當他結婚時,除了一大堆五花八門的機械雜志和書籍,其他值錢的東西一無所有。就是這些書籍,使福特向他向往已久的機械世界邁進,開創出一番大事業。功成名就之后,福特曾說道:“對年輕人而言,學得將來賺錢所必需的知識與技能,遠比蓄財來得重要。”
書,是四季常青的'智慧之樹!讀好它,也是一種充滿期冀的栽種。植下一片生命的寄托;植下一塊炎夏的綠蔭;植下一抹夜行的曙色;植下一個人生的憧憬……如果失去它,生命往
往變得荒涼。人生,也會出現另一種水土流失——蒼茫的漠地,會搖著愚昧的狗尾巴草,思維掩息了波瀾,歲月也會失去斑斕的色彩!書,是鑰匙,它能開啟許多奧秘之門;書,是向導,它能引導人步出許多誤區,步入輝煌。
事實已經證明,受過最成功教育的人,往往是自學成功者或自我教育的人。而自我教育不足,對個人的成長是不利的。發表過《進化論》的達爾文就說過:“我的學問最有價值的全是自己苦讀學來的。”
對我們有價值的,并不是在學校念過書的事實,而是求學的態度。學,可以立志;學,可以成才;學,永遠不能停止。
勵志人物故事及感悟【2】
大學畢業后,我應聘到一家公司的策劃部門上班,連經理在內,策劃部一共4個人。因為我文筆好,很快受到經理的重視,公司的一些活動方案都交給我起草。一般情況下,我起草的活動方案,經理稍加改動,就直接報給公司最高層,大多數都能通過審核付諸實施,但有時也會因某些公司領導的想法突然改變,重新進行調整。
有一次,公司要開展一次送溫暖下基層的的活動,起草方案的活兒自然落在我頭上。我先與要去的那個地方進行了聯系溝通,詳細地了解當地的情況和對方的需求,然后再根據公司的具體情況,很快起草完成整個活動的方案。方案送上去后,得到了公司高層領導的好評,說不愧是一份既詳細周到,又節約實用的好方案。我為此暗自得意了很多天。
可是,就在這次活動啟程的頭天夜里,我已經睡下了,朦朧中手機鈴聲響了起來,是公司秘書小王打來的。她告訴我,公司領導的臨時改變了決定,那份活動方案需要修改,要我馬上回公司。我一看,已經是凌晨一點。“都什么時候了”。我心中十萬個不愿意地拿起件外衣往外走,心里直抱怨公司的領導怎么會如此朝令夕改,并且完全不顧員工的感受,還說什么以人為本。到了公司一看,經理也在。雖然我很快完成了方案的修改,但大家都覺察出了我不快的情緒。
也不知道為什么,自從這件事后,我的心理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抱怨開始多了起來,一點小事都會斤斤計較,慢慢地,抱怨的情緒逐漸占據了我的內心,連我自己都不敢相信了。久而久之,同事們開始對我另眼相看,甚至慢慢地疏遠了我。經理也不再讓我承擔主要工作,而是叫我配合其他同事。
苦惱之下,我想起了好朋友蘇力,就把自己的境況一股惱地向他傾訴。蘇力進入職場比我早,他現在是一個公司的副總,他聽后,淡淡一笑對我說:“有一句話說得好,如果不能改變環境,可以改變心情,抱怨不如改變。”聽了他的話,我仔細想了想,對呀,如果一味地讓抱怨纏繞著自己,會對自己的工作不利的。
轉眼間,春節臨近了。為慶祝即將到來的新春,公司決定與另外3家企業聯合舉行一次大型聯歡會。本來,晚會按照策劃的活動方案,獎項設置、獎品都全部準備妥當了。可是,在聯歡會進行當中,公司的老總看到員工的表演很出色,心里一高興,就要求一、二、三等獎分別增加一名表彰名額。
雖然僅僅只是老總的一句話,卻給我們的工作增加了不少負擔。要增加表彰名額,意味著不僅要重新去買獎品、榮譽證書,而且還要在上面打上內容等一系列事情。可是,此時離晚會結束只有五個節目就到頒獎的時候了。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變化,經理心急如焚,另外的兩個同事也不由得抱怨起來,甚至建議第二天再補發。
這時,我主動對經理說:“如果我們分頭準備,應該還來得及。”經理點了點頭。他叫一位同事去買獎品,一名同事負責現場拍照,然后把最費事的準備榮譽證書的事交給我完成。我不敢怠慢,以最快的速度先到公司旁邊的小賣部買好榮譽證書,然后立即到辦公室打印證書的內容,順便連獎品的標貼也打印好了。經過一番的忙碌,在最后一個節目即將結束的時候,把新增加的證書、獎品全部準備就緒。
事后,對于這次臨時增加表彰名額給我們帶來的麻煩,公司老總也有些歉意,但當他看到我們如此高效率地應對突然的變故,又感到很高興。為此,公司還專門給予我們部門提出書面表揚。
這件事之后,我逐漸學會了管理自己的情緒,遇到臨時變故的情況發生,都克服困難想辦法完成。經理也恢復了對我的信任,又把一些重要的方案交給我起草。我與同事們的關系又融洽了起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
這段經歷讓我明白,辦法總比困難多,面對突然的變故,與其滿腹牢騷地抱怨,不如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想盡辦法加以解決。況且,處理突然的變故,也可以鍛煉自己的危機的處理能力,為個人的人生歷練積累經驗,何樂而不為呢?
勵志人物故事及感悟【3】
一位智商一流、持有大學文憑的才子決心“下海”做生意。
有朋友建議他炒股票,他豪情沖天,但去辦股東卡時,他猶豫道:“炒股有風險啊,等等看。”又有朋友建議他到夜校兼職講課,他很有興趣,但快到上課了,他又猶豫了:“講一堂課才20塊錢,沒有什么意思。”
他很有天分,卻一直在猶豫中度過。兩三年了,一直沒有“下”過海,碌碌無為。
一天,這位“猶豫先生”到鄉間探親,路過一片蘋果園,望見的都是長勢喜人的蘋果樹。
他禁不住感嘆道:“上帝賜予了這個主人一塊多么肥沃的土地啊!”種樹人一聽,對他說:“那你就來看看上帝怎樣在這里耕耘吧。”
世界上有很多人光說不做,總在猶豫;有不少人只做不說,總在耕耘。成功與收獲總是光顧有了成功的方法并且付諸于行動的人。
過分謹慎和粗心大意一樣糟糕。如果你希望別人對你有信心,你就必須用令人信賴的方式表現自己。過度慎重而不敢嘗試任何新的事物,對你的成就所造成的傷害,就像不經任何考慮就執行突發的想法一樣嚴重。
沒游過泳的人站在水邊,沒跳過傘的人站在機艙門口,都是越想越害怕,人處于不利境地時也是這樣。治療恐懼的辦法就是行動,毫不猶豫地去做。再聰明的人,也要有積極的行動。有一個6歲的小男孩,一天在外面玩耍時,發現了一個鳥巢被風從樹上吹掉在地,從里面滾出了一只嗷嗷待哺的小麻雀。小男孩決定把它帶回家喂養。
當他托著鳥巢走到家門口的時候,他突然想起媽媽不允許他在家里養小動物。于是,他輕輕地把小麻雀放在門口,急忙走進屋去請求媽媽。在他的哀求下媽媽終于破例答應了。
小男孩興奮地跑到門口,不料小麻雀已經不見了,他看見一只黑貓正在意猶未盡地舔著嘴巴。小男孩為此傷心了很久。但從此他也記住了一個教訓:只要是自己認定的事情,決不可優柔寡斷。這個小男孩長大后成就了一番事業,他就是華裔電腦名人——王安博士。
在人生中,思前想后,猶豫不決固然可以免去一些做錯事的可能,但更大的可能是會失去更多成功的機遇。
在四川的偏遠地區有兩個和尚,其中一個貧窮,一個富裕。有一天,窮和尚對富和尚說:“我想到南海去,您看怎么樣?”富和尚說:“你憑借什么去呢?”窮和尚說:“一個飯缽就足夠了。”富和尚說:“我多年來就想租條船沿著長江而下,現在還沒做到呢,你憑什么去?”
第二年,窮和尚從南海歸來,把去南海的事告訴富和尚,富和尚深感慚愧。
窮和尚與富和尚的故事說明了一個簡單的道理:說一尺不如行一寸。沒有果敢的行動,一切夢想都只能化作泡影。
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行動則是架在河上的橋梁。
執行出錯帶來的危害遠不如行事猶豫不決帶來的危害大。靜止不動的事情比運動中的事物更容易損壞。
【勵志人物故事及感悟】相關文章:
3.勵志故事及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