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勵志的故事300字
我們每個人的青春都應該是充滿勵志的,青春的歲月,我們不能辜負,那么你了解哪些勵志的青春故事呢?下面陽光網小編已經為你們整理了青春勵志的300字故事,希望可以幫到你。
青春勵志的300字故事1:只有一碗刀削面的慶功宴
14歲時,王寶強從河北老家來到北京,成了一名北漂。他經?础镀咂窔J差劉羅鍋》劇組拍戲,并在其中當過幾次群眾演員,一來二去就跟陳三木熟悉了,他時常幫著陳三木拿著包,嘴里叫著“老師老師”。當時陳三木是劇組里的角色演員,一部戲下來能有幾萬塊錢的收入,但他并沒有瞧不起王寶強這種一天掙20塊錢、吃上頓沒下頓的群眾演員,不但常教他怎么演戲,還經常告訴他怎樣和圈里的人搞好關系。那部戲拍完之后,兩個人的聯系依然很緊密,陳三木經常叫王寶強過來玩,請他吃飯,而王寶強對陳三木的稱呼,也由客套的“老師”變成了更為親切的“大哥”。
16歲時,王寶強憑借自己在《盲井》中的出色表演,獲得第40屆臺灣金馬獎最佳新人獎。當時,王寶強連前去臺灣領獎的路費都掏不起,他想到了陳三木。找到陳三木,王寶強吞吞吐吐地說明來意,陳三木興奮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說:“真不錯,哥果真沒看走眼,寶強真是好樣的,哥替你高興。”二話沒說,不但借給他1000元錢,還讓他在家住了幾天,好吃好喝好招待。過了幾天,王寶強又找到陳三木,說錢不夠,陳三木馬上又拿出1500元給他。王寶強對這次領獎的意義顯然十分看重,他拿著錢激動地掉眼淚:“謝謝你,哥!沒錢我就拿不回來這個獎,你是我在北京最好的哥了,你比我家人都對我好,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你!”
在頒獎晚會上,王寶強看到了很多他曾仰視的大明星,現在雖然自己拿了大獎,是現場的明星,可是還是覺得他們那么高不可攀,他心里緊張得一直怦怦直跳,也不敢主動和他們搭訕。頒獎晚會開始前,王寶強上洗手間,人很多,大家在排隊。輪到王寶強時,他碰巧回頭,發現排在自己后面的竟然是劉德華!王寶強趕忙站住,示意讓劉德華先來,劉德華客氣地搖搖頭,拒絕了王寶強的好意。有了這一遭親切接觸,王寶強的.緊張心情有所緩解。頒獎儀式結束后,王寶強找到劉德華,希望得到他的簽名。看到王寶強,劉德華眼睛一亮:“你就是今天那個新人獎吧,你的本色出演很有味道,很有特色。用不了幾年,你肯定會大有作為!到那時,我可要跟你索要簽名啊。”不但為他留下了簽名,還把自己身邊的好友介紹給他認識,讓王寶強感動不已。
為了慶祝這次獲獎,也為了向幫助和支持自己的朋友表示感謝,王寶強打算舉行一次“慶功宴”。雖然領到了新人獎,但是獎金還要隔一段時間才能拿到手。所以,王寶強決定請大家吃一頓刀削面。到底請誰好呢?王寶強寫了一大堆的名字,可是一來考慮到自己的手頭拮據,二來又要和真正的朋友分享自己的快樂,他最終刪掉了很多人的名字,最后只剩下了陳三木和劉德華。旁邊的朋友看了,連忙笑他:“哈哈,好你個王寶強,人家劉天王什么沒吃過,誰稀罕吃你的面呢?”王寶強固執地說:“他不是那樣的人,他不會看不起我的。”果不其然,劉德華和陳三木都如期參加了王寶強的這場只有一碗刀削面的慶功宴。
在朋友的支持和鼓勵下,王寶強再接再厲,在演藝行業里苦苦前行。從那之后,他參演了多部影視劇,憑《士兵突擊》獲得雙料金鷹獎,以其接地氣的形象深受觀眾喜愛。2016年王寶強攜新作《hello!樹先生》榮獲俄羅斯、美國紐約、意大利電影節影帝獎及亞太電影大獎。2016年的《泰囧》再一次證明了他的實力,他也成為大陸80后男演員的領軍人物之一。每每談到自己的成功,他總忘不了成功路上眾多貴人的相助,忘不了那一碗刀削面的慶功宴,忘不了陳三木和劉德華的豪爽與欣賞。
青春勵志的300字故事2:做一個笑在最后的人
高考成功,是不是就可以盡情大笑了呢?如果你僅僅把“考上大學”作為你的終極目標的話,那自然可以,但事實顯然不是這樣。“考上大學”與成功之間還有著長長的距離,這一距離有時甚至就是一輩子。我們已經見慣了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的現象,也看多了大學生給僅有小學或中學文憑的老板打工的現象。我們提這個問題不帶一點偏見,只是為了說明一但是多少人對此視而不見,他們仍對文憑抱著狂熱的執著,這一點中外皆然。美國曾出版了一本叫《羊皮紙偏狂癥》的書。因為美國的大學畢業證書是用羊皮紙做的。書中批判了那種拘泥于一張“羊皮紙”的“病態的人”。日本教育家伊藤隆二也指出:要想從日本人當中找出不拘泥于學歷的人是極其困難的。人們為什么要追求學歷———而且又要追求畢業于“一流大學”的標簽呢?“學歷病患者”相信,畢業于“一流大學”才是實現“功成名就”可靠的通行證。看來在對文憑的`看法上,各國倒有著驚人的相似。
其實所有對文憑狂熱執著的人,并不是相信文憑就等于成功,而是迷信文憑能帶給他們意想中的成功。不管是歷史還是現實都證明了這不過是一廂情愿罷了。
英國利物浦市一個叫科萊特的青年,考入了美國哈佛大學。常和他坐在一起聽課的,是一個18歲的美國小伙子。大學二年級那年,這個小伙子和科萊特商議:一起退學,去開發32Bit財務軟件。因為新編教科書中,已解決了進位制路徑轉換問題。但科萊特委婉地拒絕了。
10年后,科萊特成為哈佛大學計算機系Bit方面的博士研究生,那個退學的小伙子也是在這一年,進入美國《福布斯》雜志億萬富翁排行榜。1992年,科萊特繼續攻讀,拿到博士后學位;那個美國小伙子的個人資產,在這一年則僅次于華爾街大亨巴菲特,達到65億美元。1995年科萊特認為自己已具備了足夠的學識,可以研究和開發32Bit財務軟件了;而那個小伙子則已繞過Bit系統,開發出Eip財務軟件,它比Bit快1500倍,并且在兩周內占領了全球市場,這一年他成了世界首富,一個代表著成功和財富的名字--比爾?蓋茨。
就學歷來說,比爾?蓋茨與科萊特是無法相比的——前者是大學僅讀一年而后者是博士后;但就成功來說,科萊特與比爾?蓋茨同樣是無法相比的--當然這種成功絕不僅僅是就財富而言。
因此,看淡高考,視金榜題名為“外加的一條藕”,這樣我們才會擁有成功的良好心態。一旦高考這個目標被異常地放大了,就擋住了其他很多可能更加遠大的、更加有意義的理想,使得它們不能被發現(至少暫時不能);如果我們的理想超越了“高考”,我們就會自然地認為“考上大學”以及“上大學”無非就是實現理想過程中的一步而已,要實現自己的理想,首先就要通過“高考”這一關,從而以一種非常積極主動的姿態去學習迎考。
青春勵志的300字故事3:做難事必有所得
作者:徐長才
金一南說:“做難事必有所得。”誠哉斯言!這也是金一南的親身體驗與成功之道。金一南年輕時,在一家制造玻璃瓶的工廠當工人,他開始吹拉的玻璃瓶都是奇形怪狀的,沒有一個成形的。他下定決心,刻苦鉆研,三個手指頭的肉都燙壞了,終于制作玻璃瓶子又好又快又多。后來,金一南考取了軍事院校,以頑強的毅力學習英語,畢業后在大學任教并從事學術研究工作,他常常廢寢忘食地研讀與搜集了大量紅軍資料,不畏勞累地寫出了多部有關紅軍研究的著作,深受廣大讀者的敬重。
多年前,畫家、航海家翟墨明知一人駕著無動力帆船進行環球航行,是無比艱難的,更有生命危險,但他覺得這樣的航海可以為祖國爭光,可以在征服海洋的同時征服自己、超越自我。于是,在缺乏航海經驗的情況下,他還是買了條舊帆船,毅然決然地從山東日照出發,進行遠航。途中,他經歷了千難萬險,在穿越印度洋時,遇上狂風暴雨,浪高七米,隨時都有被大海吞沒的危險。此時,他把自己綁在船的甲板上,小腿上綁著水手刀,任憑風吹浪打,隨時做著死亡的準備。經歷了七天七夜,他才脫離了險境。在經過海上美軍某基地時,被美軍關押。美軍在搞清他的真實身份后,又幫他修好了船,友好地送他繼續航行。在大西洋的一個海域,雖然風平浪靜,長久的寂寞又給他帶來了無限的恐懼,但他挺了過來。有一條巨鯊,尾隨在他的船后很多天,他也沒有被嚇倒。在南太平洋的一個島上,土著人待他很友好,酋長的女兒還想嫁給他,為了完成環球航行的大業,他毅然地“逃”了。經過好望角時,那里的人們被他的勇敢行為所感動,舉辦宴會邀請他。當他繼續航行時,停在那里的`所有船舶都鳴笛為他壯行。經過兩年多的拼搏,翟墨終于又回到了日照。翟墨實踐了“做難事必有所得”。
達爾文年輕時就在學習和鉆研動植物學上下功夫,能細心地對一些動植物進行反復觀察,有時連吃飯也忘掉了。他大量采集植物和昆蟲,把它們制成標本。后來,他大膽地好不容易在英國乘上了一艘到南美洲去的郵輪,孤身一人到南美洲進行動植物考察和收集樣品。在那里,他風餐露宿,忍饑挨餓,經歷了很多風險和磨難。通過多年考察、搜集和研究,達爾文撰寫了巨著《物種起源》,表達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觀點,推動了世界生物學的進步?梢哉f,達爾文的卓越成就是他不畏艱苦和敢于做難事而取得的。
常言道:“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一個人要想做出令人驚羨的成就,不想做難事是不行的。有些人貪圖安逸,做事拈輕怕重,生怕吃苦受累,生怕多費了心血多動了腦筋。這樣想這樣做,怎么能做出更大的成就呢?“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難事不難,只要肯做,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不妨敢于、樂于多做點難事大事,迎難而上,知難而進,必有所得。
【青春勵志的故事】相關文章:
青春勵志故事大全-青春勵志故事04-01
青春的勵志故事12-02
青春勵志故事11-26
青春的勵志的故事04-05
青春勵志的故事04-04
青春勵志文章:青春故事12-09
青春的誓言的勵志故事12-02
青春成長勵志故事12-02
我的青春勵志故事12-08
青春陽光勵志故事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