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畢淑敏勵志文章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畢淑敏勵志文章
畢淑敏勵志文章1
大家不止一次地想法治她這個毛病。早春天,男生把飄落的楊花墜,偷偷地夾在她的書頁里。待她走進教室,翻開書,眼皮一翻,身子一軟,就悄無聲息地癱到桌子底下了。從此再不敢鍛煉她。
許多年過去,各自都成了家,有了孩子。一天,她到我家中做客,我下廚,她在一旁幫忙。我擇柿子椒的時候,突然鉆出一條青蟲,胖如蠶豆,背上還長著簇簇黑刺。我下意識地將半個柿子椒像著了火的手榴彈扔出老遠。然后用殺蟲劑將那蟲子撲死,才想起酷怕蟲的女友,未曾聽到她驚呼,該不是嚇得暈厥過去了吧?
回頭尋她,只見她神態自若地看著我,淡淡說,一條小蟲,何必如此慌張。我比剛才看到蟲子還愕然地說,啊,你居然不怕蟲子了?吃了什么抗過敏藥?
女友苦笑說,怕還是怕啊。只是我已經練得能面不改色,一般人絕看不出破綻。你知道我為什么怕蟲子嗎?我撇撇嘴說,我又不是你媽,我怎么會知道啊!
女友說,你可算說到點子上了,怕蟲就是和我媽有關。我小的時候,有一次叫蟲蟄了。從此以后我媽只要看到我的身旁有蟲子,就大喊大叫地嚇唬我……一來二去的,我就成了條件反射,看到蟲子,真魂出竅。
后來如何好的呢?我追問。
女友說別急,聽我慢慢說。有一天,我抱著女兒上公園,那時她剛剛會講話。我們在林蔭路上走著,突然她說,媽媽……頭上……她說著,把一縷東西從我的發上摘下,托在手里,邀功般地給我看。
我定睛一看,魂飛天外——一條五彩斑斕的蟲子,在女兒的小手內,顯得猙獰萬分。
我第一個反應是要像以往一樣昏倒,但是我倒不下去,因為我抱著我的孩子。如果我倒了,就會摔壞她。第二個反應是想撕肝裂膽地叫一聲。但我立即想到,萬萬叫不得。我一喊,就會嚇壞了我的孩子。于是我硬是把噴到舌尖的叫,咽了下去。如果我害怕,把蟲子丟在地上,女兒一定從此種下了蟲可怕的印象。在她的`眼中,媽媽是無所不能無所畏懼的,如果有什么東西把媽媽嚇成了這個樣子,那這東西一定是極其可怕的。
我顫顫巍巍地伸出手,長大以后第一次把一只活的蟲子,捏在手心,翻過來掉過去地觀賞著那蟲子,還假裝很開心地咧著嘴,因為女兒正在目不轉睛地看著我呢。那一刻,真比百年還難熬。女兒清澈無瑕的目光籠罩著我,我不能有絲毫的退縮,我不能把我病態的恐懼傳給她……
不知過了多久,我把蟲子輕輕地放在了地上,我對女兒說,這是蟲子。蟲子沒什么可怕的。有的蟲子有毒,你別用手去摸。不過,大多數蟲子是可以摸的……
那只蟲子,就在地上慢慢地爬遠了。女兒還對它揚揚小手,說“拜……”。我抱起女兒,半天一步都沒有走動。衣服早已被粘粘的汗浸濕。
女友說完,好久好久,廚房里寂靜無聲。我說,原來你的藥,就是你的女兒給你的啊。
女友糾正道,我的藥,是我給我自己的,那就是對女兒的愛。
畢淑敏勵志文章2
有人問我,對自己的才能有沒有過懷疑或是絕望?
我是一個“泛才能論”者——即認為每個人都必有自己獨特的才能,贊成李白所說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只是這才能到底是什么,沒人事先向我們交底,大家都蒙在鼓里,本人不一定清楚,家人朋友也未必明晰,全靠仔細尋找加上運氣。有的人可能一下子就找到了;有的人費時一世一生;還有的人,干脆終身在暗中摸索,不得所終。飛速發展的現代科技,為我們提供了越來越多施展才能的領域,例如愛好音樂,愛好寫作……都是比較傳統的項目,熱愛電腦,熱愛基因工程……則是近若干年才開發出來的新領域。有時想,擅長操縱計算機的才能,以前必定也悄悄存在著,但世上沒這物件時,具有此類本領潛質的人,只好委屈地干著別的行當。他若是去學畫畫,技巧不一定高,就痛苦萬分,覺得自己不成才。比爾蓋茨先生若是生長在唐朝,整個就算瞎了一代英雄。所以,尋找才能是一項相當艱巨而重大的工程,切莫等閑視之。
人們通常把愛好當作才能,一般說來,兩相符合的概率很高,但并不像克隆羊那樣惟妙惟肖。愛好這個東西,有的時候很能迷惑人。一門心思憑它引路,也會害人不淺。有時你愛的恰好是你不具備的東西,就像病人熱愛健康,矮個兒渴望長高一樣。因為不具備,所以就更愛得癡迷,九死不悔。我判斷人對自己的才能,產生深度的懷疑以至絕望,多半產生于這種“愛好不當”的漩渦之中。因此在大的懷疑和絕望之前,不妨先靜下心來,冷靜客觀地分析一下,考察一下自己的才能,真正投影于何方。評估關頭,最好先安穩地睡一覺,半夜時分醒來,萬籟俱寂時,摒棄世俗和金錢的陰影,純粹從人的天性出發,充滿快樂地想一想。
為什么一定要強調充滿快樂地去想呢?我以為,真正令才能充分發育的`土壤,應該同時是我們分泌快樂的源泉。
遇上人生的低潮期,最好選擇安靜地等待。好好睡覺,像一只冬眠的熊。鍛煉身體,堅信無論是承受更深的低潮或是迎接高潮,好的體魄都用得著。和知心的朋友談天,基本上不發牢騷,主要是回憶快樂的時光。多讀書,看一些傳記。一來增長知識,順帶還可瞧瞧別人倒霉的時候是怎么挺過去的。趁機做家務,把平時忙碌顧不上的活兒都趁此時干完。
有人問我,對生活,你有沒有產生過厭倦的情緒?
說心里話,我是一個從本質上對生命持悲觀態度的人,但對生活,基本上沒產生過厭倦情緒。這好像是矛盾的兩極,骨子里其實相通。也許因為青年時代,在對世界的感知還混混沌沌的時候,我就毫無準備地抵達了海拔5000米的藏北高原。猝不及防中,靈魂經歷了大的恐懼,大的悲哀。平定之后,也就有了對一般厭倦的定力。面對窮兇極惡的高寒缺氧、無窮無盡的冰川雪嶺,你無法抗拒人的渺弱和生命的孤單。你有1000種可能性會死,比如雪崩,比如墜崖,比如高原肺水腫,比如急性心力衰竭,比如戰死疆場,比如車禍槍傷……但你卻在苦難的夾縫當中,仍然完整地活著。而且,只要你不打算立即結束自己的生命,就得繼續活下去。
愁云慘淡畏畏縮縮是活,昂揚快樂興致勃勃也是活。我盤算了一下,權衡利弊,覺得還是取后種活法比較適宜。不單是自我感覺稍愉快,而且讓他人(起碼是父母)也較為安寧。就像得過了水痘,對類似的疾病就有了抗體,從那以后,一般的頹喪就無法擊倒我了。我明白日常生活的核心,其實是如何善待每人僅此一次的生命。如果你珍惜生命,就不必因為小的苦惱而厭倦生活。因為泥沙俱下并不完美的生活,正是組成寶貴生命的原材料。
【畢淑敏勵志文章】相關文章:
畢淑敏勵志文章11-23
畢淑敏的勵志語錄11-22
中考勵志文章勵志文章11-23
經典勵志文章短文-正能量文章勵志文章11-25
人生勵志文章-正能量文章勵志文章11-25
經典勵志文章-正能量勵志文章11-23
高考文章勵志文章11-23
夢想文章勵志文章11-26
銷售文章勵志文章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