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青春勵志小說
勵志小說告訴我們成功是要付出代價的,勵志小說告訴我們要學會不斷地去自己成長,勵志小說讓我們更接近夢想。以下是陽光網小編為你整理的1999年青春勵志小說,希望大家喜歡!
1999年青春勵志小說(一)
生命沒有貴賤之分,無論何種生命都值得我們珍惜和愛護,愛別人,更要珍惜自己的生命,生命之于我們只有一次,在絢麗多彩的生命,如果戛然而止,也會變得暗淡無光,無論我們處于低谷還是處于巔峰,生命的價值都不會變,而恰恰是生命的多彩讓我們體會到人生的豐富多彩。
生命之于我們是漫長的,從呱呱落地起,我們慢慢地茁壯成長,經過了天真爛漫的童年,豆蔻年華的少年,成長為一個個朝氣蓬勃的青年。從走出青春校園,繼而上班工作、成家立業、養兒育女,直至光榮退休、安度晚年。數十年的光景,無論風和日麗,還是陰雨綿綿;不管是快樂幸福,還是千難萬險,我們都要一分一秒地度過,一天一天地熬著。生命的延續,好像滾滾的江水,奔流東去,生生不息;又似巍峨的山巒,綿延不斷,一望無際。
生命又是短暫的,“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孟浩然《春曉》),我們往往還沉湎于昔日美夢時,新的一天已悄然從身邊逝去。“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朱自清《匆匆》)。當我們憧憬著美好的未來時,天真無邪的童年已懵懵懂懂地過去;當我們企盼著邁入高等學府時,十年寒窗的生涯已苦盡甘來似的結束。當我們還陶醉于“有一點瘋狂有一點帥”(鄭智化《年輕時代》)的年輕氣盛時,青春已從身邊悄悄流逝;當我們為事業家庭孩子奔波流汗時,無情的皺紋已偷偷爬上了前額,當我們……。生命匆匆,猶如一粒流星,從眼前瞬間逝去;仿佛一絲微風,從耳畔一閃而過。
生命是頑強的,縱然大山壓頂,依然堅貞不屈,高擎藍天;即使暴風驟雨,依舊穩如涅槃,巋然不動。革命者為信仰,不懼酷刑,視死如歸;探險者為事業,無畏險阻,攀巖入海。
生命又是脆弱的,縱然百般呵護,卻也“弱不禁風”。也許一場風暴,可能一次意外,今天還生龍活虎般手舞足蹈,或許明天就可能靜止安息;旭日東升時還迎著朝霞而引吭高歌,或許夕陽西下時就可能銷聲匿跡。
生命是偉大的,或重于泰山,或大如海洋。一絲的聲響也能震天撼地,一習的微風也會驚濤拍岸。插上科學的翅膀,可以讓生命上宇宙之天;乘上科學的艦艇,可以讓生命入海洋之淵。
生命又是渺小的,或輕如鴻毛,或淡如清水。有的生命,像“一棵無人知道的小草”,“沒有花香,沒有樹高”;有的生命,像平靜的湖水,畢其一生也不曾泛起絲毫的漣漪;有的生命,如平坦的曠野,日行萬里也無從突兀高低的音符。有的生命,如微風習習,不慍不火,似素描畫一樣輕描淡寫;有的生命,如“瞎眼撞”金龜子,漫天飛舞,像盲人似的茫然無際。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陶潛),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的列車沒有返程票,不管生命是如何的'偉大和頑強,無論生命怎樣的短暫和渺小,既然上天賜予了我們生命,就應該倍加珍惜。也許我們沒有李嘉誠那樣富有,并不代表我們一無所有,我們還有車有房;也許我們沒有愛因斯坦那樣聞名遐邇,并不代表我們一生默默無聞,或許明天我們就進入了福布斯的富豪行列;也許我們沒有驚天動地的事業,并不代表我們是平庸的鼠輩,我們一樣可以創造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我們已是跨越世紀的新一代,已不再像我們的祖輩那樣過著“春夏秋冬,忙忙活活,急急匆匆,趕路搭車,一路上的好景色沒仔細琢磨,回到家里還照樣推碾子拉磨”(劉歡《不能這樣活》)的生活;已不再像他們那樣歷經動亂,飽盡風霜,像不知疲倦的機器一樣,一輩一輩重復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沒有勃勃生機,沒有豪放情懷。繁華都市已刻印下我們奔波的足跡,舞廳酒店已留存過我們怡然的倩影;高樓大廈我們已不再陌生,豪車華宅我們已見怪不驚。我們忙碌地工作著,辛苦地生活著,卻也快樂地奮斗著,充實地拼搏著。
我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像飛翔在遼闊天空,就像穿行在無邊的曠野,擁有掙脫一切的力量”;我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像矗立在彩虹之巔,就像穿行在璀璨的星河,擁有超越平凡的力量”(汪峰《怒放的生命》)。我們誓言“不白活一回,活就活它個窮變富呀,活就活它個虎生威,活它個心想事成笑聲脆,笑聲脆”(毛阿敏《不白活一回》)。
我們不求生命別致另類,但要絢麗多彩;我們不求生命高人一等,但求生而無憾;我們不求生命榮華富貴,但求生命充滿生機;我們不求生命青史留名,但求生命無怨無悔。
1999年青春勵志小說(二)
兩年前,我在網上認識了一個朋友,一個省級電臺的主持人,因為共同的興趣愛好,我們經常在網上一起玩配音和朗誦,逐漸形成了一個比較穩定的小圈子。他有一把特別醇厚溫暖的男中音,聽起來很舒服。
雖然省級電臺的名聲和待遇都相對不錯,但是他一直覺得自己想要的生活并不是這些。經過一番準備以后,他很堅決地辭掉了自己的工作,決定去北京發展。
我們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他已經辭掉了工作,在家短暫休息、學車并整理自己。當時大家都非常驚訝,因為在我們很多人的眼中,有編制的省級電臺播音員真的是一份相當不錯的工作。所以我們經常問他的一個問題就是:覺得可惜嗎?他的回答總是很堅定:沒有什么可惜的,想要什么樣的生活就必須勇敢去追求。
不久之后,他就憑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人民日報的編輯。做了一段時間之后,他確信,寫八股文章這樣的工作更加不是他想要的,剛好期間他認識了一個央視的導演,經引薦,他最終考上了央視,現在已經是央視的一名制片。
他說,他現在每周要寫十幾萬字的文章,要配音,要出差,盡管如此,他還是堅持注冊了一個公司,每天睡得很少,但是很充實。他的設想是,等他的人生經歷和金錢都積攢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離開這個平臺,完全做自己的事業,在北京,打拼出自己的天地。
以他的能力和毅力,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成功的。
也同樣是兩年前,在認識這個朋友的時候,和他一樣,說要辭職,說要去追求夢想的還有一批人,兩年下來,真正行動的,只有他一個人。那些人,包括我自己,都還在繼續說著自己的夢想,都還在憧憬著所謂的美好未來。馬云都成為世界首富了,而這,對我們的財富排名沒有任何影響。
回想兩年前,那時候的自己,也確實是動了要辭職的念頭。在一個不好不壞的單位里,做著沒有創造力的工作,拿著穩定的工資,餓不了也不富裕,未來一片茫然。可是,這樣的工作,父母喜歡,親戚們都喜歡,他們不僅喜歡并且以此為傲,仿佛我是一個多么值得夸耀的招牌。而我自己,向往大城市的快節奏,希望自己能夠真正為了理想而奮斗。于是,我假裝不經意地和家里提出辭職的事,沒有想到,家里人的反應出乎我意料的激烈。父母、奶奶、大姑媽、二姑媽等親戚輪番打電話轟炸我,核心思想只有一個:不能辭職!你現在的工作這么穩定,什么都不用愁,家里也不稀罕你掙很多錢,你過得四平八穩就好了。
經過打擊之后,我也開始不由自主地退縮了,也開始為自己找借口。我想,我已經過了25歲,又在體制內待了好幾年,很多技能已經退化,如果此時出去,能否找到理想的工作?我可以進入我夢寐以求的行業嗎?一個一個的問題不斷地在腦海中出現。
我前怕狼后怕虎,我瞻前顧后,我輾轉反側,慢慢地,勇氣就像一只被扎洞的氣球,開始逐漸干癟,一晃,兩年光陰似箭飛。
而我,離30歲的年紀越來越近,卻離夢想越來越遠。
這個世界,從來不缺乏有理想有抱負的人,但是什么樣的人才能最后實現夢想呢?一定是那些有出色行動力的人,有勇氣,敢打拼,有魄力,未來必定是屬于他們的。
而那些對現狀不滿,但是只是空埋怨卻沒有任何行動的,就好像深陷泥潭的青蛙,只能越陷越深,最終被淹沒。希望你我都不是被泥潭埋沒的青蛙
1999年青春勵志小說(三)
性格決定命運。我就是個內向、安靜、骨子里要強的人,有人稱我為“寂寞高手”。小時候我的理想是當個畫家。我3歲開始學畫,那時候,父母去上班,我就安安靜靜地待在家里畫畫,一畫就是一整天。從那時起,我就養成了獨處和靜思的習慣。
現在想想,安靜的人真的很適合做職業臺球手,因為打臺球需要很專注,凝神思考,耐得住性子,不急不躁,心理素質要特別穩定……而這些,我都具備。如今,能耐得住寂寞的人不多,我便是其中之一。所以說,先忍受寂寞,再當高手吧。好的心態是成功的必備條件。
前不久,我在美國打公開賽期間,和愛里森·費舍爾打的那場球,令我終生難忘。
我曾經和這個世界排名第一的選手交過兩次手,過往一勝一負的戰績,讓我在比賽中得以輕裝上陣。比賽進行到決勝盤8比8平時,局勢對我來說是有利的,可我沒把握好機會。再者,比賽主場在美國,美國人當然希望自己的選手能贏,所以在我擊關鍵一桿時,主辦方突然廣播通知,說觀眾可以換票離場了,結果有些觀眾就開始在場上走動,這種混亂的局面影響了我的情緒,我最終輸掉了本來可以勝利的比賽。
賽后,我沮喪極了!我跟愛里森這個世界排名第一的頂尖選手已較量到最后,但由于我的失誤,沒能戰勝自己的偶像,這是我無法原諒自己的。當晚,我徹底失眠。和父親通話時我說:“這場球,我會記一輩子!”睡不著的時候,我就重溫一個故事:一個女孩在一望無際的沼澤里行走,但她卻迷路了。聰明的女孩沒有慌亂,而是沿著自己一路留下的腳印回到出發的地方,開始試走新的路線,最終,她離開了茫茫無際的大沼澤。這個故事再一次鞭策我,即使輸了一場比賽,只要能從中找到失誤和欠缺之處,總能回到起點重新開始。
人不可能事事順利,一路走來,留下腳印,能找到來時的路就好。這件事之后,我思考過,也許,人能贏自己比贏別人要重要許多。
我的同行說過這樣的話:“潘曉婷能有今天的成績,在意料之中。”可能,他們知道我的付出是常人無法比擬的。我15歲開始在父親的球館里練球,一呆就是4年。球館里有個小屋子,里面的一張單人床、一個衣柜就是我全部的財產。那4年里,父親給我做了硬性規定,每天練球8至12小時,沒有周末,一個禮拜只能休息半天。即使我病了,上午在醫院打點滴,下午回到球館還是要補足當天的練球時間。
以前,家里經濟拮據,父親陪我到北京參加比賽,我們就從山東濟寧乘火車一路站到北京。在北京,因為沒錢,我和父親只能住18元錢一晚的地下室。地下室陰暗潮濕,推門就能聞到刺鼻的霉味兒。第一次拿了全國冠軍,獎金只有4000元,為了能細水長流,我和父親在全聚德只點了半份烤鴨。看著那半份香氣撲鼻的烤鴨,我卻痛哭不止。所有這一切,我都忍受了。因為,我15歲開始摸球桿時,父親就說過,要想做到最好,就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犧牲更多。
父親當過國家級的足球運動員、籃球裁判,后來改行當廚師,又被評為魯菜特一級廚師。父親希望我像他一樣,做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金字塔尖上的人。為實現這樣的目標,人家練3個小時的球,我要多練好幾個小時,這樣才可能趕超別人。
所以,吃不了這份苦,受不了這份罪,趁早放棄,另謀出路;但是,一旦選擇了這條道,想要成功,吃苦就成了最基本的準備。就看人有沒有對苦難的耐受力,耐受力強的人早晚都能品嘗到成功的喜悅。
【1999年青春勵志小說】相關文章:
1.勵志青春小說
2.青春勵志小說
3.言情勵志青春小說
4.熱門青春勵志小說
5.青春勵志小說推薦
6.青春勵志小說排行
7.傷感勵志青春小說
8.長篇青春勵志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