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值得一生去體會的勵志故事
勵志故事可以讓一個人失敗中走出來,積極面對生活的各種困難,平時多看一些勵志故事,勵志故事帶給你希望的力量。以下是陽光網小編為你整理的值得一生去體會的勵志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北大一直是我的心靈家園。每到春秋兩季的雨天,我一定會開車到北大,在未名湖邊坐上一兩個小時。學生年代我在未名湖畔孤獨地轉過幾千圈,卻沒有邂逅過一個雨中佳人,所以當我看到北大學生成雙成對從我身旁經過,就有一種欣慰感。還有,新東方的辦公地點最后選擇了中關村最核心的那棟樓,就是為了有時候能看北大一眼,看博雅塔一眼。有關北大的種種美好在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我們這一輩人當時都是背著詩歌長大的,對生命充滿了詩意的渴望。我從小學到高中從來沒有進過班級前20名。我背課文背得慢,但背得慢的好處是忘得也慢。到期末考試的時候,我的同學都要重新背課文,我就不用背,因為每篇課文我都能立馬背出來。在記憶學上有一個原則:速度與遺忘成正比。一篇課文你如果一天背出來了,一個星期后一定會忘記;但是你如果一個星期背出來,可能一年以后才會忘記。
但實際上,我在北大一直挺自卑的,從進北大到出北大的11年間,我一直生活在自卑里。直到離開北大以后,我才發現,北大是我自卑的原因。但是自卑也有好處,在自卑中我學會了兩個本領。第一個是察言觀色的能力,自卑就要看人臉色,因為我不相信自己,總要揣摩別人是怎么想的,因此看到別人的眼神、動作,我就會琢磨他的心理狀態是什么。后來我發現,這個用在管理中非常有效,管理中就得揣摩員工想要什么,要揣摩與員工的關系怎么發展。這是在北大11年的自卑給我帶來的第一個本領。第二個本領是練就了不把自己當人看的心態。就是因為自卑,所以有了這種坦然的心態。到最后就算我做成事情了,也不會太出格。人最怕的就是“飛”起來的感覺,你太把自己當人看了,動輒就會得罪人,動不動就會瞧不起周圍的人,有的時候一不小心就會做出格的事情。
從北大畢業的時候,我的成績并不好。畢業以后,我們那一代人不需要擔心工作,都是國家分配,只要你能畢業,成績再差,國家也一定會給你分配工作。當時我期待離開北大,因為在北大從來沒好過,同學從來沒有重視過我,也找不到對象。我不離開北大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我一心一意想要離開北大。我填的工作志愿全都是北大以外的單位,但是最后我被北大留了下來。為什么呢?原來成績好的同學都去了外交部、新華社、日報社那樣的好單位。當時北大剛啟動四、六級考試的公共英語培訓,從本來只有英語系的人要學英語擴展到全北大的每一個學生都要學英語。北大英語老師的缺口很大,最后凡是外面找不到工作的通通留下來在北大當老師,結果我就被留下來了。不過這也是老天安排,如果不被留下來,就沒有了我后來做教師的職業生涯,也就沒有了新東方的今天。
我留北大的時候心里就比較郁悶,因為同學們找的工作都比我好,但是我也沒有氣餒。我這個人有一個特大的優點,就是不管是自卑狀態也好,成績差也好,被人瞧不起也好,我從來不氣餒,一直在默默地努力。而且我心中總有一股韌勁,這股韌勁也許來自我小時候的經歷。我經歷過各種各樣的困境,比如小時候家里沒飯吃啃點野菜也能吃飽。這樣的經歷,讓我覺得總能渡過難關的。我講這些陳年舊事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當你有一種堅韌不拔的精神,當你為了一個目標愿意慢慢去努力,用時間去爭取自己的未來,往往最后你取得的成就比那些跑得快的人還要大。
有時候,越讓你著急的事情可能越是大事;越是大事,你越著急越做不好。因此,你要慢慢地做,把事情做細致了,這樣才可能把事情做完美。既然人生不是百米沖刺,那就不能用百米沖刺的速度去跑,也不能用馬拉松的速度去跑。我跑過馬拉松,但是我沒有跑完,因為跑到最后跑不動了。我很喜歡徒步,身上背著十幾公斤的包,每天徒步走幾十公里。腳上磨出泡了也沒有問題,慢慢走嘛。實在累了,就歇一歇,看看周圍的風景,目標不變就可以了。這樣的話,說不定你走出來的距離會遠得多,看到的風景也自然就比別人多了。
值得一生去體會的勵志故事【精選篇】
美國專欄作家威廉·科貝特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道:我們的目光不可能一下子投向數十年之后,我們的手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觸摸到數十年后的那個目標,其間的距離,我們為什么不能用快樂的心態去完成呢?
年輕時,威廉·科貝特辭掉了報社的工作,一頭扎進創作中去,可他心中的“鴻篇巨制”卻一直寫不出來,他感到十分痛苦和絕望。
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朋友,便不由地向他傾訴了自己的苦惱。朋友聽了后,對他說:“咱們走路去我家好嗎?”“走路去你家?至少也得走上幾個小時。”朋友見他退縮,便改口說:“咱們就到前面走走吧。”
一路上,朋友帶他到射擊游藝場觀看射擊,到動物園觀看猴子。他們走走停停,不知不覺,竟走到了朋友的.家里。幾個小時走下來,他們都沒有感到一點累。在朋友家里,威廉·科貝特聽到了讓他終身難忘的一席話:“今天走的路,你要記在心里,無論你與目標之間有多遠,也要學會輕松地走路。只有這樣,在走向目標的過程中,才不會感到煩悶,才不會被遙遠的未來嚇倒。”
就是這番話,改變了威廉·科貝特的創作態度。他不再把創作看作一件苦差,而是在輕松的創作過程中,盡情地享受創作的快樂。不知不覺間,他寫出了《莫德》、《交際》等一系列名篇佳作,成為美國一位著名的專欄作家。
值得一生去體會的勵志故事【經典篇】
我是父親托關系才走進初中校園里讀書的。由于我天資愚笨,各科基本功缺失,一學期沒有讀完,班主任將我逐出校園,那年我十九歲。
我的自尊心受到極大沖擊,別人叫我“傻子”,我能默默忍受,但不能面對被眾人遺棄的感覺。
父母也很憂心我這個呆頭呆腦的孩子。母親總是在人前說我開竅遲,是一朵沒有綻放的花朵。我知道,有不少人在暗處嘲笑母親的謊言。
父親一次次熱情宴請我的一位遠房表哥到我家中做客。他在建筑工地上做技術活。盛情難卻,才勉強答應父母把我帶出去闖蕩闖蕩。我和表哥登上開往大城市里的客車,駛進打工漂泊的歲月里。
我在工地上做小工。那高高四面圍攏的院墻,一棟樓房就是我每天攀爬的高度。工友們嘲弄著無辜的我,我像一只蕩來蕩去的秋千,夜里吮吸那種墨黑的羞辱。
我千里迢迢從故鄉而來,在城市里依然有一口讓人毛骨悚然的井,讓我跳下去。就在那種慘淡的時光里,我愛上了讀書、讀報。其實,那時候并不能去讀懂書本與報刊里的內容,而是為了欲蓋彌彰的虛榮心。由此再次成為工友訕笑的素材:“連傻子都能看書讀報,真是天大的笑話!”
工友的戲謔話語竟然成了我突破窘境的.契機:我一定要能讀懂文章,一定寫出屬于我生命文字的文章!于是,我偷偷買來字典和詞典,一有空,就鉆進書報天地里。
蛹能脫困于繭,自有一番天地供它翩躚。機會終于垂青了我。工地不遠處有一家大型公司的藏書館招收一名看門人,每月僅600元。對我而言,那家圖書館對我誘惑太大,那些圖書是我需要如饑似渴涉獵的營養佳品。
于是我做出大膽決定,義無反顧到那家圖書館去打工。我提著簡單的行李堅定地離開工地。我一直被別人定義為懦夫和丑角,拒絕扮演卻要付出沉重的代價。
我進入圖書館后,每天上班時間就是收發報紙、雜志,整理圖書,登記前來借書與還書的事宜,很輕松,時間也很寬裕。圖書館里有大量的文學藏書,我貪婪地吮吸著精神甘泉。
微弱的工資根本供應不上在城市里的生活開銷,我就對自己狠狠心,節衣縮食。我離開工地的時候,表哥揚言:你去得快,滾回來也快,那幾個錢根本供應不了你的生活開支。表哥的揚言被我咬緊的牙關粉碎了。
我在圖書館打工一年多的時間里,寫了70多本日記。
由于患了腦炎后遺癥,看書或寫字寫久了,頭疼像小雞啄米般難受,耳朵里像盤旋的轟炸機般鳴響,手腳控制不住地顫抖。這些日記上每個字都是我心血澆灌的常青樹,都是我一次次痛苦洗禮后盛開的花朵。
我持之以恒堅持寫作中,鍥而不舍的精神感動了上蒼,我的一篇文章終于變成了鉛字。
寒來暑往,花開花落。我像不知道疲倦的蝸牛爬行著,堅持著。我寫的文字雖然沒有像“超女”“快男”那樣一夜走紅,但連續不斷在報刊上露面。
正如美國盲人作家包希爾·戴爾所說:“在我的內心深處,一直存在一種害怕面對黑暗的恐懼,為了克服它,我就是用愉快的心情去過我的生活。”有心的人,會在平淡瑣碎的時光里根植夢想,抓緊時光充實自己,像攀爬金字塔頂端的蝸牛一樣,有一種鍥而不舍的精神,有一種越挫越戰不言敗的精神來創造機會。
【值得一生去體會的勵志故事】相關文章:
值得一生銘記的勵志語錄11-26
值得一生收藏的勵志格言04-06
值得一生收藏的勵志文章04-06
值得銘記一生勵志名言12-07
值得銘記一生的勵志名言03-22
值得推薦的勵志故事04-06
值得回味的勵志故事04-06
值得深思的勵志故事04-06
值得深夜去讀的勵志文章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