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必看的勵志小說
失敗乃成功之母,就是不斷地總結經驗,多看些勵志小說,爭取下次的成功。今天陽光網小編整理了一些勵志小說,希望大家喜歡。
勵志小說【經典篇】
上帝關上了一道門,同時也會開啟一扇窗。
以前,很喜歡這句話,因為它能給身處困境的人送去希望。作為教師,我曾把這話送給學生,那時覺得正確無比,學生們也感覺像心靈的雞湯。可幾天前的一件事讓我對這句話有了新的認識。
我的一個學生,幼時左臂截肢,高考落榜后,在父親幫助下,他開了一個小店。但他覺得自己獨臂給人送貨太辛苦,不久,把店關了。后來,去了一家歌廳管音響,時間不長,他仍覺不爽,就又辭職而去。4年后,我再次碰見他,問他近況,他說:“還沒有找到適合的工作。”一陣局促后,他對我說:“老師,您曾對我說過‘上帝關上了一道門,同時也會開啟一扇窗’,可是,這么多年,上帝怎么就沒有給我打開任何一扇窗呢?”
直到此時,我才意識到,當初我的灌輸有多么膚淺。于是,艱澀地說了幾句后,我便落荒而走。
細想起來,這格言更像一句謎語,使人誤以為仁慈的上帝一定很講求平衡:在此處少給你半斤,就會在彼處補給你八兩。然而事實并不是這樣:上帝關上了一道門,并不輕易就為你開啟一扇窗,上帝做的,只是告訴你有窗,其他的已經不是上帝的事情。這就是這句話的謎底。其實,但凡知道這個謎底的人,都不會祈禱上帝的恩賜,他會自己努力去“開窗”。
斯蒂芬·威廉·霍金,21歲時,上帝關上了他的健康之門,盧伽雷氏病癥使他全身肌肉萎縮,腿不能走,手不能寫,嘴不能說,整天被禁錮在冰冷的輪椅上,僅有的資本就是一顆大腦和可以活動的兩根手指。霍金沒有祈求上帝:“給我打開窗吧!”而是憑著頑強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自己推開了那扇窗。46歲那年,他出版了偉大的《時間簡史》,他也被譽為“在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另一個愛因斯坦”和“宇宙之王”。
法國人菲利普·克羅松,他26歲時,上帝也關上了他的健康之門:因觸碰高壓線,雙臂和雙腿都被截肢。但他相信,也有一扇窗是為他準備的:做游泳健將。為了打開這扇窗,他聘請教練學習游泳技巧,讓人在自己殘存的上臂上安裝假肢,在殘存的大腿上套上腳蹼,然后,頭戴潛水鏡和呼吸管下水,每周堅持長達35小時的魔鬼訓練。2010年9月18日,他勝利橫渡34公里寬的英吉利海峽。上帝為他準備的那扇窗,最終被他打開了。
有個女孩兒叫王千金,江蘇鎮江人,18歲,腦癱患者,除了頭部,四肢都動彈不得。王千金沒有絕望,坐在輪椅上,苦練用嘴唇敲鍵盤,瞄準了一個鍵“按”下去,一下,接一下,艱難地敲出一個又一個漢字。就這樣,她硬是寫完了20萬字的小說,并成為網絡簽約作家。她也打開了上帝為她準備的那扇窗。
海倫·凱勒、奧斯特洛夫斯基、高士奇、張海迪……他們都清楚,上帝不會為他們做什么,更不會包辦他們的成功。但,他們都成功了。
我的那個學生損失的只是一條胳膊,他本來有足夠多的機會去打開那扇窗。但是,他沒有。為什么呢?因為他在“等待上帝恩賜”。
如果再次回到課堂,我會告訴學生:無論是誰,上帝都不會給予多一點的恩賜,只會給身處逆境的人以成功的希望。不同的是,堅強者在希望中奮斗,而懦弱者則在希望中等待。
勵志小說【精選篇】
俞洪敏說:“一個人要實現自己的夢想,最重要的是要具備以下兩個條件:勇氣和行動。”可見光有聰明和勇氣是不夠的,我們需要付諸行動。去拼搏,只要拼搏了,就有機會實現我們的夢想。
我們每個人都有夢想,但現實和夢想之間會有各種差距,想要縮短這些差距,就要靠拼搏。有些人會說,我一直在拼搏啊,可還是沒能實現我的夢想。前南斯拉夫的男子菲利帕奇告訴你,你之所以沒有實現自己的夢想,是因為你沒有拼搏到感動自己。而這也說明,你還不夠努力。
當你知道菲利帕奇的人生經歷后,你就會對他這句話心悅誠服了。因為他就是靠拼搏從一名貧窮的農場主兒子蛻變成哥倫比亞大學的學士,他的經歷感動并激勵了全美乃至全世界的億萬民眾。
菲利帕奇是1960年生人,他家位于前南斯拉夫的黑山,那里非常窮困。菲利帕奇從小就非常喜歡學習,但父母雖然經營著一個小農場,卻沒有錢供他上學。無奈之下,菲利帕奇只好在小農場里幫父母干活兒。
菲利帕奇想,生活如此艱辛,我難道要一輩子都過這樣的生活嗎?當然不,我需要努力拼搏,改變這一切。菲利帕奇打定主意,便開始自學。他白天幫父母干農活兒,晚上就看書學習。
但沒有老師的指導,菲利帕奇的學習成績并不理想。父母都勸他放棄不切實際的想法,踏實干農活兒。菲利帕奇也很沮喪,但他想,我的成績不夠好,只能說明我還不夠努力。我需要在加把勁拼搏才行呢。此時,菲利帕奇已經30歲了。但他并沒有放棄學習,而是在校園附近租了一所房子,以方便進入學校去蹭課來聽。
就在菲利帕奇卯足勁學習時,戰爭爆發了。菲利帕奇的家園被戰爭蹂躪的不像樣子,沒有人能夠靜下心來讀書學習。很多在校園里的學生都放棄了學業。大家以為菲利帕奇這次也會放棄,誰知他為了學習,只身逃到了美國,開始了狼狽的乞討生活。
對英語一竅不通的菲利帕奇流浪在紐約的街頭,他睡街頭長椅、地鐵、隧道,也被別的流浪漢欺負,他的生活陷入了非常糟糕的境地。
菲利帕奇沒有自暴自棄,他堅信依靠自己的努力拼搏,一定會改變悲慘的命運。憑著這股信念,菲利帕奇在流浪的時候,依然不忘學習。他首先學習英語,完全不顧別人的恥笑,只要有人說話,他就會專注地聽和模仿著說。
工夫不負有心人,一段時間后,菲利帕奇可以用英語和人交流了,他也因此找到了工作,從此告別了流浪的生涯。
菲利帕奇對自己的努力并不滿意,他堅信自己還可以有更好的人生。于是他一邊工作,一邊去當地的高中系統地學習英語。七年后,他說得了一口流利的英語。
菲利帕奇很滿意于自己的拼搏,而他的拼搏也感動了一位語言老師。老師見他有毅力和恒心,也有拼搏的干勁,堅信他能有一番作為,于是指引他去了哥倫比亞大學。菲利帕奇在哥倫比亞大學一邊做清潔工,一邊選修古典文學專業。
他把時間安排得非常緊湊,上午學習,下午工作,晚上溫習功課。每天都這樣,他非常疲倦。比起身體的倦乏,來自校園各方人士的嘲笑的目光,更讓人難以承受。但無論多么艱難,菲利帕奇卻從來沒有想過要放棄。他說:“這樣的學習機會是那樣寶貴,我不能毀掉它。我除了努力和拼搏,才能不辜負這一切。”
菲利帕奇憑著這股信念一直拼搏了19年,在52歲那年,他終于拿到了哥倫比亞大學古典文學專業的學士學位證,并一夜之間成為了哥倫比亞大學的名人。有作者去采訪他時,菲利帕奇說:“我只是實現了一半夢想,我的夢想是要攻讀博士學位,所以我還會繼續讀下去。”
菲利帕奇之所以有這樣的成就,真是因為他努力拼搏的結果。他用十九年時間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感動了自己,也感動了全世界。
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有夢想,但真正實現夢想的人,卻不到人類總數的萬分之一。那些沒有實現夢想的人,并不是他們不夠聰明,而是因為他們覺得夢想是遙不可及的,非常遙遠,只適合于閑暇時候想一想,卻從未真正去為實現它們而努力拼搏。因此他們只能過著固守陳規的生活。
而那一部分實現夢想的人,則是悟透了拼搏的含義。他們設定了夢想后,便努力去攻克路途中的一個個難題。他們堅信,重重困難是實現夢想途中必有的障礙,倘若沒有障礙,這樣的夢想也不能稱之為夢想。
夢想越是崇高,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我們越遇到更多困難。如果你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中努力了卻沒有達到預期的結果,那說明你的努力還不夠,你的拼搏尚未感動你自己,又怎么能感動世界呢?
就像菲利帕奇那樣用盡全力去戰勝困難吧。等到你拼搏到連自己都被感動,你的夢想也就會實現了。從此,幸福也就屬于你。
勵志小說【熱門篇】
保羅蓋蒂是上世紀60年代的世界首富,有著“石油怪杰”的稱號。有一次,蓋蒂要選拔一名助理,經過層層篩選,最終有三人入選。由于他們的能力旗鼓相當,蓋蒂難以抉擇。猶豫之間,他把玩著一把鑰匙,對人事主管說:“助理人選下次再定吧!我馬上要去參加一個投標會。”
說著,蓋蒂隨手將手里的鑰匙塞進了一個窄口花瓶里,然后煞有介事地拿起花瓶往外倒鑰匙,可是怎么也倒不出來,于是焦急地對三個候選人說:“糟糕,這可是我辦公室唯一的一把鑰匙,待會兒的投標會還需要到辦公室里去取一份文件,你們試試看誰能把鑰匙取出來。”
前兩人非常小心謹慎,弄了好多次都沒成功。這時一個叫杰尼的上前抓起花瓶,用力地摔在地上。花瓶當即粉碎,杰尼撿起鑰匙交給了蓋蒂。大家看見后都驚呆了,而蓋蒂卻笑著對杰尼說:“恭喜你成為新助理。花瓶摔碎了可以再買,可是商機丟了卻再也找不回來了。”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在關鍵時刻,他們能夠很好地權衡事物的利弊得失,作出正確選擇。
【每晚必看的勵志小說】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