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贊的勵志故事
生活處處是不安,當面對生活的無奈時,這時候一些勵志故事這時候或許是再好不過的選擇。今天陽光網小編整理了一些勵志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勵志故事【熱門篇】
靜下來想想我們的未來:50歲,半百之年的我們開始倒數,期待退休時刻的快點到來;60歲,花甲之年的我們沒了工作的負擔,游山玩水成為我們晚年的樂趣;70歲,古稀之年的我們步履蹣跚,坐在搖椅上回憶著光輝或平凡的歲月。
再看看葡萄牙作家薩拉馬戈的人生經歷:50歲,25歲出版第一本小說未獲成功的他,時隔二十幾年重新開始筆耕不輟的生活;60歲,他才憑借以18世紀的宗教審判隱喻葡萄牙后獨裁時代的小說《修道院紀事》成名;而以作品《失明癥漫記》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他已經是76歲的高齡了。
25歲到50歲,這應該是一個作家思想活躍、文筆日臻成熟的階段,也是非常容易出成績的階段。可是,老天卻和薩拉馬戈開了個大大的玩笑,第一本小說的出版讓他由焊工成為作家,可是隨后的二十多年卻沒讓他在文學上獲得更大的成績。這二十多年,薩拉馬戈開始了新聞報道和戲劇創作,雖然和文字依舊有著緊密的聯系,和文學的夢想卻有了不小的偏離。
或許很多人都認為,薩拉馬戈不會再有新的作品問世,更不會獲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可是,薩拉馬戈心底懷揣著追逐諾貝爾文學獎的理想,這樣的理想從來不曾在他的心底冷卻過。當薩拉馬戈50歲那年,選擇重新以寫作為業時,身邊的親友們嚇了一大跳。只有一位非常要好的老友鼓勵薩拉馬戈,“50歲逐夢也不遲,加油吧,伙計。”
《修道院紀事》出版時,這位老友因病去世了,薩拉馬戈無比地悲傷。在感嘆歲月無情的.同時,薩拉馬戈更加勤奮地寫作,完成了包括《失明癥漫記》在內多部優秀作品。后來,《失明癥漫記》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由于他那極富想象力、同情心和頗具反諷意味的作品,我們得以反復重溫那一段難以捉摸的歷史。”
薩拉馬戈獲得了姍姍來遲的肯定和榮譽,當然要感謝忠實的讀者和諾貝爾文學獎的評委,但是更應該感謝自己50歲開始逐夢的決心。或許正是死亡近在咫尺的可能,才逼得薩拉馬戈拼盡全力去爆發,去開拓自己的無限潛力。就像薩拉馬戈曾說過:“我已經不年輕了,所以每一部新作品的開始,對我來說都是一個挑戰。我寫的每一本書都有可能是我的絕唱,如果我的最后一部作品不盡如人意,那會是很可怕的。”
薩拉馬戈給我們的啟迪是:如果想成為超級成功人士,哪怕是從50歲開始逐夢也不晚,成功的大門不會輕易關閉。其實,任何人成就一番豐功偉績,不在于從15歲還是50歲開始逐夢,而在于是否有將夢想進行到底的熱情和決心。
勵志故事【精選篇】
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恐懼。這是投資界的一句名言,它揭示了一個關于區分機遇和誘惑的真理。有膽識的人,往往能在重重風險里抓緊機遇,也能在茫茫誘惑中認清自己。
什么叫做機遇呢?就是契機、機會,就是突然間遇到的好的時機。
什么又是誘惑呢?就是招引、引誘和迷惑。
機遇和誘惑都能讓人心旌蕩漾,仿佛擁有了最美好的東西。然而誘惑是有著最鮮亮的外表的妖嬈女子,機遇一如閃著若隱若現光彩的神仙姐姐。被迷了雙眼的人只看到誘惑,縱然機遇從身邊走過也視而不見,甚或以為是海市蜃樓;而眼光犀利的人,再加上過人的膽識,就能牢牢把機遇抓在手中。
只有有緣人才能抓住機遇,因此機遇通常會化妝成風險來選擇那些有膽識的人。由于機遇所帶來的回報空前巨大,所以必須篩選掉那些完全憑運氣的人。我們常說,機遇只會降臨在那些有準備的人身上,就是這個意思。這個篩選的過程,要挑選出來的就是有膽識、有眼光、有方法的人。膽識,包括膽量和見識,你必須具有足夠的智慧才能辨別出何時是入市的點位,何時是創業的時機。但機遇不會讓你算準了一切因素,總還是要冒一點風險。見識篩選掉70%以上沒有能力的人,剩下的30%里,大部分的人可能猶豫退縮,只有不到10%的人敢于伸手去觸摸機遇,而他們,成功了。
誠然,那些有膽識的人也不是一頭撞上去的莽夫。因為面對未知時,恐懼是人的本能。尤其是這個越來越多誘惑伴隨著代價出現的時代里,稍有頭腦的人,都不愿意做沖在最前面,可能是先驅但更有可能成為先烈的傻子。他們會分析,會思考,這個契機里到底有多少成功的把握,就如博弈論對均衡的評判。但是所有的理論最終都要用行動來檢驗,膽識過人的人準備好了失敗,不過更相信的是成功的可能。唯有如此,他們才能在別人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一次又一次地抓住機會。
聰明的`人會從內心對一個時機的反應中抓到機遇,這就是膽識帶來的洞察力。當一個人開始恐懼的時候,就折射出內心對某個事物的渴望,然而同時又在這種渴望中產生了會失去些什么的擔心。無欲則剛,當內心有欲望的時候,一定就會患得患失。愚鈍的人在這種患得患失中浪費了太多的時間,而膽識過人的人,卻從這種復雜的心情中開始分析各種可能,然后在一個認為是最合適的時候出手,從而達到自己的目標。
“貪婪”如果是建立在綜合分析的基礎上,也不見得就是什么壞事。比爾·蓋茨退學創業的故事很多人都津津樂道,但是如果你知道以下內幕,就會明白,膽識是要建立在各種資源都基本有利的基礎上的。
在1975年7月和保羅創立微軟公司之前,比爾從大一開始就自覺地主修研究生級別的數學課,而且大都得到A。另外,別人不敢選修研究生的經濟學理論課程,他也拿到了A。做出退學決定是在1976年。“因為作為微軟老板,除了必須親歷親為設計程序和四處宣傳推廣微軟電腦之外,我還是一個學生,還要應付哈佛大學的法律課程,分身乏術,所以必須做出選擇。”后來,當有人對他提起“退學”一事時,他說道:“我珍惜我的大學時代,而且在許多方面,我后悔離開學校。我之所以輟學,只因為我當時有個理想——創立第一家微電腦軟件公司,而這理想不能擱置。”從此我們不難看出,比爾·蓋茨是為了創業而放棄學業。對他個人來說,那次放棄是一次冒險。
比爾·蓋茨其實并不算白手起家,至少算個富二代的致富故事,比爾·蓋茨的母親是IBM(當時全球最大的電腦公司)的董事,是他的母親向公司提議用比爾·蓋茨開發的產品的,他的父親是一個
律師,幫助蓋茨初期免費打了許多官司。
勵志故事【經典篇】
在崇尚“成名要趁早”的演藝圈,對于34歲的金池來說,能夠在《中國好聲音》節目中憑借一首《夜夜夜夜》讓全國觀眾記住,并從此走紅歌壇,簡直就是一個奇跡。
1996年,金池從福建福安師范學校畢業后,曾在家鄉的一所農村小學當老師,由于心里割舍不下對音樂的熱愛,1999年她毅然辭職來到廣州發展。在這里,金池展現了她音樂方面的良好天賦,先后錄制完成了《牽掛》《很久以前》《平安夜》等10首原創歌曲,并將推出自己的第一張個人專輯《占領》。
剛步入歌壇就得到那么多人的肯定,金池可謂是心高氣傲,對未來、對音樂充滿了憧憬,她似乎看見鮮花和掌聲在向她招手。
然而,就在金池準備大顯身手的時候,不幸降臨到了她的頭上。在一次前往外地拍攝MTV的途中遭遇重大車禍,同事都受了傷,她自己也掉了兩顆門牙。這場車禍直接導致金池與公司簽下的合同和代言無法履行,新專輯的發行也自然中斷。
不僅如此,在車禍中金池的聲帶受了損傷,失去了原來的聲音,還因為專輯沒有出成,她欠下了30多萬元的外債。為了幫女兒還債,父母只得把老房子抵押了出去,一家人整天在債主的催債聲中度日。金池面臨著人生的第一道坎。
而正在這時,傳來了她因原創歌曲《很久以前》入圍上海亞洲音樂節“十佳優秀歌手”,并將代表中國赴日本參賽的好消息。看著年邁的父母,想到那幾十萬元債務,金池意識到了自己身上的重擔,她毅然選擇了放棄,決定先把所欠的債務還清。
此時的金池,什么都不會,唯一的還債方式就是唱歌,她選擇去酒吧當駐唱歌手。為生活所迫,她有時一個晚上要跑四五個場,直唱到嗓子徹底嘶啞。白天發不出聲音了,就去醫院針灸,晚上繼續跑場。
雖然身在酒吧,但金池仍然沒有忘記自己的音樂夢。有空時,她會調出自己以前演唱的視頻來看。但面對目前的處境,她內心深處又有一種無助感,她甚至覺得那個夢想漸行漸遠了,因而經常為此傷心落淚。
這一切,她的'父親看在眼里。有一天,父親對她說:“孩子,我不懂什么大道理,但我告訴你一個生活經驗。我們的家鄉有一種松樹,長在地勢較高的地方,因為溫度低,生長速度很慢。但是,這種松樹一旦成材了,韌性非常好,經久耐用,人們在建房的時候,都會用它做大梁。”
金池反復品味著父親的話,突然間她豁然開朗了。是呀,松樹之所以能成為大梁,是因為經受住了雨雪風霜的考驗。明白了這個道理后,從此,金池在心里暗下決心:磨礪自己的人生,為夢想積蓄力量。讀者文摘在線閱讀
有了目標,金池暗暗在做著改變,但她對自己的要求跟以前不一樣了。在酒吧唱歌,很多歌手為迎合聽眾,會把自己的優點磨掉,也會迷失自己,金池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要養成壞習慣。她把每次跑場都當成正式的比賽來對待,從聲音、姿勢、臺風都嚴格要求自己。
禍福相依。金池在酒吧唱歌的8年,雖然很苦很累,但卻讓她的人生得到了歷練,那些艱辛的歲月和經歷累積的成熟、沉穩是她的一筆財富,造就了她那粗獷中略帶沙啞,清晰而又深沉的獨特嗓音。正因為如此,當《中國好聲音》節目組在網上聽到一支她翻唱的MV后,立即被她獨特的嗓音所吸引,輾轉找到了她,使她迎來了人生的又一個轉折點,從而一舉成名。
金池紅了,在《中國好聲音》成名后,她又參加了《直通春晚》,還簽了經紀公司,發了個人專輯,最近又在電視劇《寶貝》中演唱片尾曲《太難》,金池儼然成了家喻戶曉的明星,她那沉穩的臺風和沙啞的聲音逐漸受到觀眾的喜愛,被人們稱為“歷經滄桑的情感歌者”。
【最贊的勵志故事】相關文章:
最贊的勵志短文三篇04-06
最勵志的勵志故事04-06
最勵志的職場勵志故事04-06
最感人的勵志故事04-06
2017最勵志的故事04-03
豆瓣最勵志的故事11-25
商代最勵志的故事12-09
最簡短的勵志故事04-03
最成功的失敗勵志故事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