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失敗到成功的勵志故事
失敗到成功的勵志故事 1
面對挫折而奮發努力的例子,在中國更是屢見不鮮。下面講的是中國歷史上很有名的"頭懸梁,錐刺股"的典故,主人公是戰國時蘇秦。
戰國時期,秦國通過變法國力越來越強,想要統一其他六國,于是經常攻打其他國家。由于秦國的強大,其他國家都很擔心,但又想不到合適的方法抵御秦國。
蘇秦游說各國,提出了"合縱"抗秦的主張,即六國聯合起來,一起抵抗秦國。
蘇秦生于洛陽,而洛陽正是東周的都城。蘇秦出生在這樣一個地方,而且又有些才學,便想有一番作為,于是就去見周天子,結果沒有見成。
蘇秦很生氣,便把家產賣了,然后跑到別國,想要在別處施展才華。然而他在其他幾國周游了一圈,一無所獲,錢也用光了,沒法活下去,沒辦法,只好再次回到洛陽家里。
他一回來,家里人看到他就來氣,因為他當初變賣了家產就走了,也不管家人,現在竟然一無所有,穿著破衣爛鞋,落魄地又跑回來了。
他親娘把他數落了一通,他老婆都不正眼看他一眼,只顧織布。蘇秦餓得不行,想讓他嫂子給他做飯,結果他嫂子扭頭就去做別的,同樣不理他。
蘇秦受了很大刺激,心想自己一無所成,連自己的家人都看不起自己啊。于是他決定發奮讀書,一定要有所成就。
他不分日夜地鉆研兵書,晚上看書到深夜,困了,就拿把錐子扎大腿,一疼,就會清醒許多,然后接著讀。有時候深夜犯困打瞌睡,他就找根繩子,一頭把頭發系上,一頭系在屋頂的頂梁上,一打瞌睡頭往下低時,因為上面有繩子揪著,頭皮就會被揪疼,這樣就又開始清醒地看書。后來人們所說的"頭懸梁,錐刺股",就是從這兒來的。
蘇秦刻苦學習了一年多的時間,覺得已經學有所成,有所收獲了,便收拾行囊,重新游說各國。首先他游說趙國聯合其他六國一起抗擊秦國,趙國國君覺得蘇秦說得有理,同意了,還賞賜了他很多金銀寶物,蘇秦一下子發達了。
在趙國的資助下,他又往返于其他幾國之間,曉以利害,最終說服其他幾國同意加入合縱抗秦的計劃中,它們訂立了盟約,任蘇秦為六國之相。一般人能做一個國家的國相就很了不起了,蘇秦一下子同時兼任六國之相,趙國國王還封他為武安君。
秦國知道六國聯合起來準備一起抵御自己的消息后,大吃一驚,之后的十幾年中,秦國都沒敢再向六國發動大規模的戰爭。
關于這個故事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插曲。
蘇秦在落魄時,回到家,受到家人的一致鄙視。而當蘇秦拜六國相,并被趙王封君的消息傳到蘇秦的家鄉時,他的家人的態度來了個 180 度大轉變。
他的.兄弟妻嫂,都為自己以前那樣對待蘇秦而有些后悔,所以他們一聽說蘇秦返回趙國要經過老家洛陽時,全家人準備了豐盛的宴席,跑到 30 里外的地方,把路打掃得干干凈凈,跪在地上迎接蘇秦的到來。
這種前后的對比,讓蘇秦百感交集。蘇秦的挫折感不僅來自于自己的一事無成,同時也來自于家人對他的鄙夷,這讓他受了很大刺激,也最終讓蘇秦化挫折為動力,發奮讀書,并最終成功。
一個人之所以成功,甚至成為傳奇人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歷了無數的挫折與失敗,并在挫折后努力奮斗而得來的。這樣的傳奇人物在今天也并不少見。
這些例子告訴我們,挫折給人以打擊,給人帶來痛苦和失望,但是它也同時促人奮起,讓人從中得到鍛煉,并且逐漸走向成熟。當我們能夠這樣來看待生命中的挫折的時候,我們就會改變一些對一般的人和事物的看法。
失敗到成功的勵志故事 2
古代科舉考試中所產生的狀元現在已經鮮為人知,但是落榜生里卻有不少人舉世聞名。
最富有傳奇色彩的落榜生當屬唐代詩人張繼。他僅僅因一首落榜詩而名聲大振。相傳,張繼落榜后,想著同窗好友個個金榜題名,自己卻名落孫山,心情非常苦悶,便前往蘇州散心。詩人投宿在寒山寺旁的客船里。從傍晚到夜里,張繼一直站在船頭望著蘇州城的夜色,心境亦如那晚風一般凄清寒冷,于是他隨口吟出《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此詩不但讓寒山寺出了名,而且還使后人知道了有位懷才不遇的大詩人張繼。
明代散文家歸有光落榜了8次。歸有光自幼十分聰明,9歲能作文,10歲時就寫出了千余字的《乞醯論》。歸有光從小奮發攻讀,矢志奮斗。可科舉考試,他考一次落榜一次。在他第8次落第之后,便徙居嘉定(今屬上海市),開始讀書談道,招徒講學。歸有光的散文平實簡樸、感人至深。他的名篇《項脊軒志》收入高中的語文課文。歸有光在散文創作方面造詣很深,著有《震川文集》40卷,被后人稱贊其散文為“明文第一”。
《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同樣難逃落榜厄運。蒲松齡19歲時考童子試,成績名列前茅。后來考舉人、進士時他卻屢試不中。但這樣的`打擊并沒有讓他一蹶不振、潦倒終生,反而促使他更加苦讀詩書,常常深入民間采集素材,寫出了鴻篇巨制《聊齋志異》。“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這便是蒲松齡的座右銘。吳敬梓也是落榜生。他因落榜而懷疑科舉制度,最終不再去參加科舉考試,而是花了近20年的時間創作出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
我國古代偉大的醫學家、藥物學家李時珍也曾3次落榜。李時珍14歲中了秀才,之后的9年中,他3次考舉人都沒能考上。于是,他立志棄官從醫,一生潛心鉆研醫藥。李時珍走遍大江南北,并參考了800多種醫書,歷經27年的辛勞研究,終于寫成藥物學巨著《本草綱目》。此書至今流傳海內外,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
古代有名的落榜生,遠遠不止這些。再比如詩仙李白、詩圣杜甫、風流才子唐寅,還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洵和著名的苦吟派詩人賈島等等都是落榜生。
在封建閉塞的古代,落榜生也能成就一番事業,那么身處文明開放的現代社會,一次中考或高考的落榜又算得了什么呢?其實,落榜的只是一次考試,而不是你的人生!
失敗到成功的勵志故事 3
本人在今年終于考上了北郵的研究生,一考就是兩年,這段時間經歷了準備、失敗、重新振作、再準備、調劑等等,對于我來說應該是比高考更讓人記憶猶新,我相信一定還有很多人和我一樣,在第一次失敗后陷入了迷茫,為了給大家一點啟發和信心,我簡單謝謝從失敗到成功,我的2年考研路經驗詳解。
第一次失敗要有好心態
我的第一次考研開始于大四,為了能考上夢想的北郵而不斷努力,在此前因為也已經有了考研的想法,零零散散地看過一些,但正式復習還是在大四。在學校能有整塊的時間復習,但是因為課程安排、畢業論文還有一些科研課題的干擾,也會分心,同時第一次復習沒有經驗,難免有疏漏,這些都是導致考研會失敗的原因。同時,你的對手們很多都是二戰、三站的老手了,他們的付出比你多得多。因此,個人認為,沒有考上的同學們完全可以把第一次當做試水,有了經驗就能更有針對性地復習,保持良好的心態是一切問題的解決方法。
堅持夢想,絕不輕言放棄
現在再說夢想也能有點矯情,不過信念的力量是強大的,要堅信:當你想做一件事的時候,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馬克思都說了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如果真的考研是能隨便看看書就能搞定的話,成功之后也就沒那么興奮了,所以,相信自己絕對不要說“我選擇死亡”,既然選擇遠方,就只顧風雨兼程。
第二次考研吸取經驗
每個人在失敗過后都有痛苦的經歷,這種痛苦真心要體會過才能有所感觸,簡單來說就是后悔,你覺得后悔的'地方,就是在第二次準備過程中要吸取教訓的地方。
比方說我自己,第一次考研在政治多選題上栽了跟頭,其實我在看到卷子的時候就后悔了,沒有好好準備多選題,那么在第二次考研就要著重復習你的薄弱環節,在復習中時時牢記考場上的悔恨,就能在復習時給自己多一點鞭策,大概就是傳說中的臥薪嘗膽吧。
以上就是我從失敗到成功,2年考研路經驗總結,當然,能一次成功絕對不要來第二次了,還是希望大家能一次搞定,要相信天道酬勤,自己一定能做到,我們一定都能成功,祝福大家都能考上理想的學校。
失敗到成功的勵志故事 4
最大悲劇之一并不是失敗,失敗了催化了一些最偉大的成功,我自己的生活和成功的事例就不會取得成果除非我已經失敗,往往是一次又一次,直到我得到它的權利。沒有人喜歡失敗,但是如果你必須經過痛苦的失敗,你必須保持自己的目標,直到你成功或什么意義的生活。你將永遠不會得到你所希望的,如果你要失敗的。失敗只是路標什么不這樣做,你可以繼續下去,直到你做正確的。
沒有您需要通過分析所有的因素,在什么地方出了問題你沒有任何活動英寸這是否是一個失敗的關系,創業,體育追求或任何其他的努力在生活中,你需要分解和審查程序或你的決定,導致了失敗。只有通過真實和誠實的反省,你可以消除一切機會,重復同樣的錯誤,在未來。
故障可能是一個艱難的教訓消化如此眾多的原因。它可以帶你到絕望的邊緣,并在您最黑暗的`時刻你可能會覺得你不能回來從可怕的低谷,但你必須記住,有什么不殺了你,讓你更強大,并通過毅力和恒心,你會不僅使回,你會回來為更好的版本的自己,欣然和一個新的水平的信心從來不知道你的存在。生命是斗爭你不能放棄,即使你認為你做你最好的,您隨時可以嘗試只是感到有點困難,并沒有放棄,成功是不可避免的。
最成功的人只取得成功通過反復試驗,并通過使用他們的失敗使他們積極地繼續下去,完全解除任何想法,他們就會失敗。失敗一路上只是墊腳石來打算成功。通過集中注意的成功,你將超越不安和擔憂的想法和吸引資源和人民需要成功你把你的心。
當你充分了解你的生活目的,這可能需要許多年才能實現,成功源于每天的努力。失敗也出現在您的生活您將能更好地處理這些問題,他們將相對忽視。
【失敗到成功的勵志故事】相關文章:
失敗到成功的故事04-09
成功與失敗勵志故事04-11
成功或失敗的勵志故事05-11
創業失敗仍然堅持到成功的創業故事05-03
關于失敗與成功的勵志故事05-05
最成功的失敗勵志故事04-22
失敗是成功的倒影勵志故事05-11
失敗的背面就是成功勵志故事04-18
走出失敗才是成功之上的成功勵志故事05-02
從失敗到成功作文6篇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