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勵志故事(15篇)
哲理勵志故事1
有人問禪師:“修行需要下什么工夫嗎?”
禪師說:“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
人又問:“一般人都是如此,師父的`功夫就是這樣嗎?”
禪師:“并不一樣。別人該吃飯時不肯好好地吃,偏偏要百般思索;該睡覺時不安心地睡,還要千般計較。所以我和他們不同。”
該吃就吃,該睡就睡,這就是生活,就是禪。
禪師的話告訴我們,生活中許多的計較都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是自尋煩惱。
哲理勵志故事2
這世上,真有這么純真的情,而又那么遺憾的事?我對自己說,還有什么美好的事,想做卻沒做?盡快吧,趁著一切都還來得及。
那是一個秋日夜晚,有雨,無眠。枕著黑夜,我苦苦地想一個人兒。把收音機調到東方電臺,聽夢曉的"相伴到黎明",聽慣了太多的凄凄怨怨,分分合合,我漸已睡意朦朧……一首歌曲之后,又接進一個電話,那是一個疲憊、略微沙啞的男人聲音:
"我是一個高三學生。今天,我的一個同學,突然去世了,從發病到死亡,一天也不到。我們全班同學還在準備去探望他,他卻永遠也等不到了。"
"所有的同學中,最難過的是我,因為,我保守著一個他的.秘密。這是他幾天前才告訴我的。他說,他喜歡住在他樓上的一個女孩。每天看著她進進出出,上上下下,每天與她擦肩而過,卻從來沒有跟她打過一聲招呼。那個女孩在另一所中學讀高三,學習很緊張,他不想打擾她。他歡喜地說,等他考上了大學,他會對她說,他一直在默默地愛著她。"
"我清晰地記得他滿懷憧憬的表情。可是……可是,光我知道有什么用,直到現在,那個女孩什么也不知道啊。幾天前還活蹦亂跳的人,怎么一下子就沒有了呢?我卻要來獨自保守這個秘密,太揪心、太難受了。我要對所有的人說,如果你真的喜歡一個人,就趕快對她說吧!"
悲傷的男孩掛斷了電話。伶牙俐齒、能言善辯的夢曉,自始至終沒有發表任何見解,我第一次聽她做了一回純粹的聽眾。而我,卻注定要徹夜不眠了!這世上,真有這么純真的情,而又那么遺憾的事?我對自己說,還有什么美好的事,想做卻沒做?盡快吧,趁著一切都還來得及。
哲理勵志故事3
王羲之小的時候,練字十分刻苦。據說他練字用壞的毛筆,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們叫它“筆山”。他家的旁邊有一個小水池,他常在這水池里洗毛筆和硯臺,后來小水池的水都變黑了,人們就把這個小水池叫做“墨池”。
長大以后,王羲之的字寫得相當好了,還是堅持每天練字。有一天,他聚精會神地在書房練字,連吃飯都忘了。丫環送來了他最愛吃的蒜泥和饃饃,催著他吃,他好像沒有聽見一樣還是埋頭寫字丫環沒有辦法,只好去告訴他的夫人。夫人和丫環來到書房的.時候,看見王羲之正拿著一個沾滿墨汁的饃饃往嘴里送,弄得滿嘴烏黑。她們忍不住笑出了聲。原來,王羲之邊吃邊練字,眼睛還看著字的時候,錯把墨汁當成蒜泥蘸了。
夫人心疼地對王羲之說:“你要保重身體呀!你的字寫得很好了,為什么還要這樣苦練呢?”
王羲之抬起頭,回答說:“我的字雖然寫得不錯,可那都是學習前人的寫法。我要有自己的寫法,自成一體,那就非下苦工夫不可。”
經過一段時間的艱苦摸索,王羲之終于寫出了一種妍美流利的新字體。大家都稱贊他寫的字像彩云那樣輕松自如,像飛龍那樣雄健有力,他也被公認為我國歷史上杰出的書法家之一。
哲理勵志故事4
一個旅行者搭船旅行。
一天,一陣大風刮得船明顯傾斜起來,一個正爬在桅桿高處攝影的船友不小心被甩下了船。
落水者一邊尖叫著呼救,一邊瘋狂撲打水面,拼命想求生。
旅行者不會游泳,只能干著急。
但他看到船上的水手走到船舷邊上,平靜地觀察在水里拼命掙扎的落水者。
而落水者終于無力掙扎,開始往下沉。
這時,一直密切注視落水者的.水手立即跳下水去救人。
等兩人都平安地回到船上后,旅行者不禁問水手:“你為什么要等那么久才跳入水中救他?”
水手平靜地回答:“做了多年的水手,我早就發現,當落水的人在水中拼命掙扎的時候,我如果立刻跳下去救他,那他很有可能會在慌亂中把我也拖入水中溺死。
這種時候,最好讓他掙扎一會兒,等力氣都消耗完,那時候才是我跳下水去救他的最佳時機。”
把握住好時機,不僅能讓成功的可能性增大,而且也會事半功倍。
哲理勵志故事5
一條不懂事的美麗小蛇在水邊看見啦一只有著漂亮花紋、皮膚超好的青蛙,不禁生出啦愛慕之心。小蛇對青蛙說:我們可以交往嗎?青蛙說:好啊好啊。于是他們兩個生活在啦一起。
有一天,他們在睡覺的時候,小蛇在睡夢中不由自主地用身體將青蛙纏啦起來,青蛙感覺要窒息啦,就奮力掙扎,用兩條強壯而有力的后腿重重地蹬在小蛇的腹部,彈啦出去,然后迅速地逃走啦,再也沒有回來。
傷心的小蛇養好啦身上的傷,卻無法養好心中的`傷,她對帥氣漂亮的青蛙產生啦恐懼感,認為會被傷害,從此她過著單身生活。這一天,一只丑陋的癩蛤蟆發現啦小蛇,覺得她十分美麗,不禁生出啦愛慕之心。
癩蛤蟆對小蛇說:我們可以交往嗎?小蛇看啦看丑陋的癩蛤蟆,覺得他的眼神很真誠,她那顆寂寞的心動搖啦,她想這只癩蛤蟆這么丑陋,應該會好好珍惜她這么漂亮的小蛇的,于是她說:好吧好吧。
于是他們兩個生活在啦一起。有一天,他們在睡覺的時候,小蛇在睡夢中不由自主地用身體將癩蛤蟆纏啦起來,癩蛤蟆感覺要窒息啦,就奮力掙扎,他的背上噴出啦毒汁,射進啦小蛇的眼睛,小蛇受痛展開啦身體,癩蛤蟆趁機逃走啦,再也沒有回來。
【哲理】別以為只有帥哥才會傷害女孩,丑男一樣會傷害女孩!這個故事還告訴我們:適當的纏綿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你的性要求太頻繁,給男人壓力太大,那么男人會被你嚇跑的。
哲理勵志故事6
挖井人生
一個年輕人去拜訪一位大師,向他請教為人處世之道,大師給他講了三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從前有兩個強壯的青年,一拙,一巧。兩人奉命在同一塊地上各自挖井找水,很快兩人都挖了兩米深,但絲毫沒有水的跡象。拙者繼續在原地深挖,而巧者則換了個地方做新的嘗試。終于拙者通過不懈的努力找到了汩汩的源泉,而巧者雖然不斷地更換地點,終究還是一無所獲。
年輕人聽罷,若有所悟地點點頭:“我明白,做人就應該持之以恒,不應該朝三暮四,蜻蜓點水,否則終將一事無成。”
第二個故事:還是這兩個人,巧者在經過數次的嘗試后,終于在一個地方發現了有水的跡象,于是深挖,最終找到水源了。而拙者始終在原地,一如既往,埋頭苦干,越挖越深,結果雖然付出了很多卻始終沒有找到水源。
“這?”年輕人有些遲疑,“我想也許人還應該不斷地總結經驗,不斷地嘗試最合適的生存環境,而不應該刻板教條,更不應該執謎不悟。”
大師還只是笑笑。
第三個故事:兩個人雖然都竭盡全力,但無論拙者挖多深,也無論巧者換多少地方,兩個人都沒有找到水源。
“為什么?”年輕人疑惑起來,“那做人還有準則嗎?”
“因為這個地方可能根本就沒有水。”大師從容答道,“其實為人也是如此,生活中沒有一成不變的處世原則,一切都要靠你自己去摸索和體味。”
輕輕的告訴你
并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會有回報,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會有收獲,并不是所有的汗水都能澆灌出碩果,并不是所有的春天都會有花朵,并不是所有的雁行著都能到達彼岸,并不是所有的'冬天都會有飛雪,并不是所有的風都會有溫暖,并不是所有的泥濘都注定是坎坷……
我們只記住,只要有過真誠付出,只要有過努力的拼搏,我們的人生就不會是蹉跎。
哲理勵志故事7
曾經有個小國的人到中國來,進貢了三個一模一樣的金人,把皇帝高興壞了。可是這小國的人同時出了一個題目:這三個金人哪個最有價值?皇帝請來了珠寶匠檢查,稱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樣的。泱泱大國,不會被這點小問題難倒吧?最后,有位退休的老大臣說他有辦法。皇帝將使者請到大殿,老臣拿著三根稻草,插入第一個金人的耳朵里,這稻草從另一個耳朵出來了。第二個金人的稻草從嘴里直接掉出來了,而第三個金人,稻草進去后掉進了肚子里,什么響動也沒有了。老臣說:第三個金人最有價值!使者默默無語,答案正確。
(說明:最有價值的人,不一定上最能說的'人,老天給我們兩只耳朵一個嘴巴,本來就是讓我們多聽少說的。善于傾聽,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質。)
哲理勵志故事8
理查。派克是運動史上贏得獎金最多的賽車選手之一。他第一次賽車回來時,興奮地對媽媽說:“有35輛車參賽,我跑了第一”“你輸了,”他媽媽毫不客氣地回答。
“可是,”理查。派克瞪大了眼睛,“這是我第一次參加比賽,而且賽車還這么多。”
“兒子,”媽媽深情的說,“記住,你用不著跑在任何人的后面!”
接下來的20年中,理查。派克稱霸賽車界。他的許多記錄到今無人打破。問他成功的原因,他說,他從未忘記媽媽的教誨,是媽媽在他為第二名沾沾自喜之時,幫他發現了他還可能是第一的希望。
第一是人們夢寐以求的,這個世界上也不可能讓所有的人都爭得第一。可是,試想一下理查。派克,如果他連第一都不敢想,他連自己都自信,如果他得不到媽媽深情的.鼓舞,他能在20年的時間里稱霸賽車世界嗎?記住,你用不著跑在任何人的后面!
哲理勵志故事9
20世紀,馬德里圣費爾納多皇家學院。一個靠叔叔薩爾瓦資助得以求學的孩子,忽然愛上了逃課。因為他迷戀上一個地方:普拉多美術館。在那里他享受著藝術的盛宴。后來,越發著了魔,干脆跑到大街上寫生,足跡遍布了整個馬德里。叔叔終于知道了他逃學的事情,失望地中斷了對他的接濟。
猩紅熱迫使他回到了巴塞羅那,父親唐霍塞又失望又生氣,對他漸漸冷淡。只有母親洛佩斯拍著他的肩膀說:“孩子,媽媽相信你,要是你當兵,就能做將軍;要是你當教士,就能做教皇。”
孩子被母親的話深深打動,他重新鼓起了勇氣。從那天開始,他把所有作品上的署名正式改為母親的姓氏--畢加索。
不得不承認,有時一句話有翻天覆地地力量,足以撼動尚未啟程的人,扭轉他初始時既定的方向。還記得提奧對著梵高說:“你得堅守你自己!”那個時候,梵高對印象派著了迷,瘋狂地臨摹高更和修拉的畫作,他如醉如癡,不得自己。只有提奧對他堅定地說:“你是梵高!”
天才的`動力來自欣賞,哪怕只是一個人的欣賞。
人生課:欣賞是寒夜對爐火的贊語。人在最困惑時需要欣賞的支持,在最失意的時候需要欣賞的鼓勵。如果沒有欣賞的存在,就會因失敗的暗夜而迷失方向;如果沒有欣賞的存在,就會因妄自菲薄而一蹶不振。享受欣賞的陽光,播下欣賞的種子,讓欣賞的歌聲響遍生命的每一個角落,就會有成功之花遍地開放。
哲理勵志故事10
我覺得他騎車的樣子特別,因為他那輛人力三輪車。車把左邊的扶手上起碼用了五條洗臉毛巾包裹著,很大的一團,這樣這車就和別的三輪車有著明顯的區別,像生了個白色的腫瘤。他就用他棍子一樣的左手支在上面,掌握著方向。
其實他沒有左手。我知道這只左手曾經是彈鋼琴的手,手指白而細長,靈活地按著和聲,也靈活地在女人身上滑動。然而現在該是手的地方被那團瘤子一樣的,骯臟的毛巾給代替。他原來那只靈活而白嫩的手連同小臂的三分之一被一把同樣白晃晃的菜刀給砍掉了。當時他望著自己掉在地上的手時不知是怎么想的,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從此他先是沒了工作,再是沒了房子,最后順理成章的,他沒了女人。聽朋友說那天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根稻草卷著細軟隨風飄去后,他在這個小區的`花臺邊哭得地動山搖,像一頭半天殺不死的豬。
他一生都在追尋著刺激。我先知道的只是他對音樂的狂熱。在樂隊中他是一個極其出色的電子琴手,當女歌手動情地歌唱時,他也在動情地彈奏。從他那陶醉的臉上,我們可以看出他把面前的電子琴當成了歌手的身體了,或者音樂女神。他對女人的興趣與音樂等同,所以當他和那位同樣追求著藝術并時刻準備著為藝術寬衣解帶的女歌手攪成一團時,我們都不太吃驚。我們只是吃驚于他們那種彗星撞地球一般的速度。
他們分開得也如這種速度,女歌手對我們解釋:
“這小子在吸毒。”
這回我們都很驚異。我們的這位不甘平庸的朋友永遠都會帶給我們驚異。包括他的那只手。后來我們不太驚異了,我們聽說是為了錢。是的,這世上什么事情只要和錢掛上了鉤,就沒有驚奇的必要了。我們漸漸平靜,我們甚至于能平靜地問候彼此,和世上所有的朋友們一樣說著平常的話語,他笑著問我:
“到哪兒去?”
“上街。”
我坐在他的身后,欣賞著他獨特的踏車姿勢。我覺得他這種姿勢像是在水中撲騰。他天天和一幫粗魯的漢子守在烈日下,守在這小區的出口處等著載客,當真與他們競爭起來,想來他是不會占到便宜的。他能占到的便宜便是這小區里還有他昔日的幾個好友,幾個熱愛音樂與藝術的朋友。我們與他的差別僅僅是我們少了那一項據說是可以喚醒靈魂與靈感的愛好,就幸運而平庸地躲過了他目前的窘境。覺得他是不幸的,我們都這樣認為。我們都有義務坐他的那輛獨特的人力三輪車。我對老婆說:
“外面那個斷手是我的朋友,你出門就坐他的車吧。”
“嗯,知道了。”
老婆很乖,她相信我不會碰那玩意兒的。
他的背影是在掙扎,每次避讓車輛與行人時都是對他左臂的折磨。他身上有種味兒,我想吸煙,遞支給他,他不要,他說他戒了。
“戒了?”
“是的。”
他又給了我一個驚異。我覺得我們的這位現在已是三輪車夫的朋友總是這樣給我們大家帶來驚異,真的是死性不改啊。
“你小子不是在騙我?”
“我吃多了,騙你?”
我開始覺得他有能力長時間地干這活兒了。盡管姿勢有點特別。
我到了。伸手往屁股兜里摸錢包。他探了探身子從車龍頭前面的那個筐子里摸出一碩大的玻璃瓶來,用左手肘把瓶子夾在胸前,右手飛快地擰開瓶蓋,仰著頭猛灌。這動作讓我覺得很刺眼,一直沒習慣他的這種動作。他左臂半舉著,斷臂處像一個捏扁的小肉包子,上面全是繭子。看來人的皮膚與心腸一樣,也有很好的耐受性。那上面沒有血泡了,過去我常常看見那上面有血泡的。
我遞給他一張五元的鈔票,說道:
“今天沒零錢了,不用找了吧。”
他又用那只斷手肘夾著玻璃瓶在胸前,右手飛快地擰上蓋子,向前探了探身,小心翼翼地把他的寶貝瓶子又放回前面的那個筐子里,然后從我手中接過這五塊錢,扭著身子掏出褲兜里的所有零錢來撒在車的后座板上,十多張一塊兩塊的皺皺巴巴的零鈔就躺在我剛剛坐過的地方了。我不得不站在那兒看著這刺眼的動作,覺得多待一會兒都是在受罪。他始終沒有說一句話,還是與以往一樣,我也無話可說,我能做的便是盡量不看他的樣子,心里面有點兒茫然,我覺得他不需要我的同情,他和我都覺得這于事無補。
他選了兩張稍微新一點兒的,不是那么皺皺巴巴的兩塊錢的鈔票給我,然后咬著牙走了。我們也都從剛剛這種很不舒服的境況中走出。感到一陣陣的輕松,我看到他騎車的樣子不再那樣吃力,也不似剛剛那么獨特,因為我的重量吧,我想。但愿他的下一個客人身子不要太肥。如果都比我更苗條就好了。
我只想到了這些。
哲理勵志故事11
5歲時,女兒凱麗擁有了屬于自己的房間。起先,我可以任意進出為她打掃,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她漸漸有了隱私意識,不大愿意別人隨便進入她的房間,想要進去得先敲門。遇到上學的時候,她會把房門鎖上,還在房門上貼了張紙條:“此屋不許進!”
這也讓我無法幫她收拾房間。于是,她的房間漸漸變得亂七八糟,桌上床上衣柜里到處都是東西,甚至地上都擺滿了她的“作品”,連插腳的地方都沒有。
她不讓我碰她的那些“寶貝”,所以我也沒法再替她打掃,她自己又不肯收拾,結果就是屋子越來越亂,越來越難以入目。對此,我經常為了衛生問題和她發生口舌之爭。
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她邀請了幾個小朋友周末來家里“sleepover”,就是請朋友來家里過夜,睡到她房間的地上。我說你必須把房間收拾整齊了才行,否則小朋友來怎么睡覺呢?她說到時候把東西挪開就行了。可是屋子里實在是太亂太臟了,至少得吸吸塵吧。于是,我趁她上學不在家,花了一下午時間把她的房間徹底打掃了一遍,雖然累得腰酸背痛,不過看著整潔的屋子頓覺賞心悅目。
凱麗回來了,進房間后大叫一聲,然后喊我過去。我心想她這是要向我表達一下她的驚喜和感激之意了。可是,當我輕松自在地走過去,卻發現凱麗滿臉通紅,眼含熱淚地站在那兒。
“你怎么了?”我問。
“媽媽,你為什么要動我的房間?你把我的東西都放到哪兒去了?”
“明天有孩子來睡覺,一定要把屋子收拾出來才行啊!你的東西我沒扔,都放在柜子里了。”
她打開柜子,仔細查看了我收拾在幾個袋子里的東西,一樣一樣地又都給拿了出來。
“不行,你不能再把這些都鋪在地面上了,屋子太亂了,小朋友沒辦法睡覺。”我阻止她。
她說:“你覺得亂,可是我放的都是有規律的,在我眼里一點也不覺得亂。你動了之后就覺得亂了,因為我都找不到了!”
我火氣冒了上來,指著屋子說:“你有沒有整潔的概念,你看看現在這叫亂嗎?”她看我臉色不悅,眼淚“嘩嘩”地流了下來,說:“媽媽,你不懂,我就喜歡把東西放在自己隨時可以看到、拿到的地方,請你不要再收拾我房間的東西了!”
看她傷心的樣子,我意識到自己的做法傷害了她。她正在情緒中,不是和她講道理的'時候,我轉身離開了屋子。
那一周正好開家長會。凱麗三年級的班主任是個很有經驗的老教師,凱麗很喜歡她,上了四年級以后,還每天早晨都去跟這位老師打招呼,互相給彼此一個大大的擁抱再去上課。
與這位老師見面的時候,我把凱麗房間臟亂差而又不讓我收拾的事情說了出來。老師笑著說:“我女兒小時候也是這樣,東西亂扔,房間不讓我進去。現在她結婚了,你猜怎么樣?她家比我家還要干凈整齊呢!”
“那你是怎么把她教育好的呢?”我問。
老師說:“我沒有教育她,只是跟她訂了規矩:家里公共的地方,比如起居室、客廳、廚房,這些地方絕對不準她亂丟東西。而她自己的房間,她愛怎樣就怎樣。”
我有點疑惑:“她愛怎樣就怎樣,那不是越來越亂嗎?怎么會變得整潔起來呢?”
老師回答說:“父母為人處事比說教對孩子的影響大得多,只要你們家平時都很整潔,到時候孩子自然就會變得和你一樣了。”她又說,“孩子的屋子是她自己的領地,大人就讓她自由支配好了,孩子需要一塊不被打擾的空間。”
我覺得老師說得很有道理,她的意思就是咱們中國人講的“身教重于言傳”,如果一個孩子來自于比較整潔的家庭,那么她的衛生習慣就不會太差。
于是我也跟凱麗訂了規矩:家里公共的地方要保持整潔,自己的房間自己負責,我以后不會擅自去動她的東西,但是至少一周需要吸塵一次,如果她不做,那么我要做,如果她不想東西弄亂,就自己把地上的東西收拾好。
后來,她的屋子呈豬窩狀好幾年,有時說起誰的房間亂,她還會問:“比我的房間還亂嗎?”讓我哭笑不得,原來她也知道自己房間亂呢。
凱麗今年就要初中畢業了,有一天我突然發現,她的房間比以前整潔多了,原來不知不覺間,那個嘰嘰喳喳的小女孩已經長成大姑娘了。
哲理勵志故事12
換一種思維更重要
一個木匠,造一手好門,他費了多日給自家造了一個門,他想這門用料實在、做工精良,一定會經久耐用。
后來,門上的釘子銹了,掉下一塊板,木匠找出一個釘子補上,門又完好如初。后來又掉下一顆釘子,木匠就又換上一顆釘子;后來,又一塊木板朽了,木匠就又找出一塊板換上;后來,門拴損了,木匠就又換了一個門拴;再后來門軸壞了,木匠就又換上一個門軸……于是若干年后,這個門雖然無數次破損,但經過木匠的精心修理,仍堅固耐用。木匠對此甚是自豪,多虧有了這門手藝,不然門壞了還不知如何是好。
忽然有一天鄰居對他說:“你是木匠,你看看你們家這門?”木匠仔細一看,才發覺鄰居家的門一個個樣式新穎、質地優良,而自己家的門卻又老又破,長滿了補丁。于是木匠很是納悶,但又禁不住笑了:“是自己的這門手藝阻礙了自己家門的`發展。”于是木匠一陣嘆息:“學一門手藝很重要,但換一種思維更重要,行業上的造詣是一筆財富,但也是一扇門,能關住自己。”
當一個人形成了某一根深蒂固的習慣方式之后換一種思維是非常重要的。作為教師,我們從中能獲得何種啟示呢?成功的基本原理大多是有共性的,是沒有國界的。為了不被國家的界限封閉自己,為了不被“行業上的造詣”關住自己,為了使自己的視野更加開闊,我們需要敞開心扉,需要交換彼此的觀點。這樣,我們才能知道我們的優點所在以及與他人的差異與差距,并在尋找與彌補差距的過程中完善自己。
哲理勵志故事13
打造一顆堅強的心
一個失意的年輕人向一位哲人請教成功的秘密。哲人遞給他一顆花生說;“用力捏捏它”。年輕人用力一捏,花生的殼碎拉,剩下拉花生仁。然后,哲人叫他在搓搓它,結果,紅色的'皮也被搓掉拉,只留下了白白的果實。哲人在教他用力捏捏,年輕人迷惑不解,但還是照著做了,可是,不論他如何用力,卻怎磨也捏不碎這里花生仁。哲人同樣叫他在搓搓它,結果仍是徒勞無功。最后,哲人語重心長的告誡年輕人;“雖然屢受打擊和磨難,失去了很多東西,單始終都有一顆堅強不屈的心,這樣才有美夢成真的希望啊!
很多人一時間失意了,受到挫折了,或者失去一些珍貴的拉東西就灰心拉,志窮了。如果,一個人連一顆敢于面對重重磨難和困難的心都沒有,那么,還有誰會你賦予成功的希望?
哲理勵志故事14
一個女兒對爸爸抱怨她的生活,抱怨事事都那么艱難。她不知該如何應付生活,想要自暴自棄了。她已厭倦抗爭和奮斗,好像一個問題剛解決,新的問題就又出現了。
她的爸爸是位廚師,他把她帶進廚房。他先往三只鍋里倒入一些水,然后把它們放在旺火上燒。不久鍋里的水燒開了。他往一只鍋里放些胡蘿卜,第二只鍋里放入雞蛋,最后一只鍋里放入咖啡豆。他將它們浸入開水中煮,一句話也沒說。
女兒咂咂嘴,不耐煩地等待著,納悶爸爸在做什么。大約20分鐘后,他把火閉了,把胡蘿卜撈出來放入另一個碗內,然后又把咖啡舀到一個杯子里。做完這些后,他才轉過身問女兒,“親愛的,你看見什么了?”“胡蘿卜、雞蛋、咖啡。”她回答。
他讓她近些并讓她用手摸摸胡蘿卜。她摸了摸,注意到它們變軟了。爸爸又讓女兒拿一只雞蛋并打破它。將殼剝掉后,她看到的是一只煮熟的雞蛋。最后,他讓她啜飲咖啡。品嘗到香濃的咖啡,女兒笑了。她怯聲問道:“爸爸,這意味著什么?”
他解釋說,這三樣東西面臨同樣的逆境——煮沸的'開水,但其反應各不相同。胡蘿卜入鍋之前是強壯的,結實的,毫不示弱;但進入開水后,它變軟了,變弱了。雞蛋原來是易碎的。它薄薄的外殼保護著它呈液體的內臟。但是經開水一煮,它的內臟變硬了。而粉狀咖啡豆則很獨特,進入沸水后,它們倒改變了水。“哪個是你呢?”他問女兒:“當逆境找上門來時,你該如何反應?你是胡蘿卜,是雞蛋,還是咖啡豆?”
你呢,我的朋友,你是看似強硬,但遭遇痛苦和逆境后畏縮了,變軟弱了,失去了力量的胡蘿卜嗎?你是內心原本可塑的雞蛋嗎?你先是個性情不定的人,但經過死亡、分手,離異或失業,是不是變得堅強了,變得倔強了?你的外殼看似從前,但你是不是因有了堅強的性格和內心而變得嚴厲強硬了?或者你像是咖啡豆嗎?豆子改變了給它帶來痛苦的開水,并在它達到華氏212度的高溫時讓它散發出最佳香味。水最燙時,它的味道更好了。如果你像咖啡豆,你會在情況最糟糕時,變得有出息了,并使周圍的情況變得更好。
逆境是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必然會遇到的,每當此時,就問問自己是如何對付逆境?你是胡蘿卜,是雞蛋,還是咖啡豆?
哲理勵志故事15
山的最高處很多年以前,在一個遙遠的地方,一位老酋長病危了。為了選出新的酋長,他派人叫來時里三位最優秀的年輕人,然后對他們說:
“我就要離開你們了,大家為我做最后一件事吧。你們知道我畢生一直奉為神圣的那座高山吧,現在,我要你們盡可能地去攀登它。記住,一定要盡力爬到最高的地方,然后,回來告訴我你們的見聞。”老酋長的意思,三位年輕人心知肚明,所以一聽清吩咐就立刻上路了。半路上,第一位年輕人心想:“論體力,我不如他們倆,如果爬到山頂再折回去的話,酋長之位恐怕早就是別人的了。我這么聰明能干,怎么能眼睜睜地把好位子拱手讓人呢?”想到這里,他決定馬上回去。為了能跟老酋長交待,他還特意跑到山腳下張望了一番。
“酋長,我到達山頂了,我看到了清泉潺潺、繁花夾道、綠樹蔥蘢、鳥鳴嚶嚶,風景迷人極汲了。”一回到酋長身邊,他就迫不及待地描述道。
“孩子,這種鳥語花香的地方不會是山頂,只會是山麓。”老酋長搖了搖頭說。
第二位年輕人爬到半山時,心里也開始嘀咕了:“這座山有兩千米高,爬到山頂至少需要半天時間。如果我稍有落后,肯定就得不到酋長之位了,所以我不如現在就回去。酋長如果問起來,我就把這兒的風景告訴他,反正半山跟山頂差不多。”于是他也轉身往回走去。
“酋長,我到達山頂了,我看到了高大肅穆的松樹林,山崖邊還有禿鷹盤旋。”他說。
“唉,孩子,那不是山頂,只是半山腰啊。”酋長像是自言自語似的`說。
現在,就剩下第三位年輕人了,但是一直等到天黑,他也沒有回來。一小時、兩小時……正當大家都在為他的安危擔心時,他忽然衣不蔽體、發枯唇燥地撞進了酋長的家。
談起山頂的風景,滿臉疲倦的他立刻眼睛發亮了:“山頂其實什么也沒有,只有高風悲旋、藍天四垂。我所能看到的,只有我自己,只有‘個人’被置于天地之間的渺小感。在那一刻,我忘記了所有的驕傲與滿足,并為原來的自以為是感到羞恥與不安。”
“好孩子!”酋長微笑著說道,“你到達的是真正的山頂,按照我們的傳統,我要立你為新酋長,祝福你!”哦,原來,山的最高處是一無所有。
大道理:“生有涯而知無涯”,我們對世界的認識是一個圓。圓內所容有限,而圓外空間卻無限。登高望極之后反觀自我,方知天地無邊而人獨小,自命不凡只是淺薄之行罷了。
【哲理勵志故事】相關文章:
經典勵志哲理故事01-05
經典勵志哲理故事01-01
勵志哲理故事11-24
勵志哲理的故事11-24
經典勵志的哲理故事11-29
經典勵志哲理故事11-24
成功勵志哲理故事12-08
哲理勵志小故事03-17
短小的勵志哲理故事12-09
經典勵志的哲理小故事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