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一级A片-国产另类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我要找美国一级片黄色|www.zheinei.com

盤點為什么要開展兩岸四地大學排名

時間:2022-12-09 10:44:41 大學排名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盤點為什么要開展兩岸四地大學排名

  兩岸四地高等教育的交流互通進入了嶄新階段。

  大陸高校自新中國成立后就開始面向臺港澳地區招生,并在改革開放以后不斷擴大招生規模、調整招生政策,吸引臺港澳學生來大陸接受高等教育;香港和澳門的大學在兩地回歸祖國以后也開始有計劃地招收大陸學生。而臺灣方面一直不承認大陸高校的學歷,也不允許臺灣高校招收大陸學生,直到20xx年8月,臺灣立法機構經過激烈辯論后通過 “陸生三法”,有條件地開放大陸學生赴臺求學,盡管限制依然非常多,但畢竟邁出了對大陸開放的關鍵一步,首批大陸學生于20xx年9月赴臺就讀。這實際上標志著大陸地區、臺灣地區、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高校大門終于向彼此敞開,兩岸四地高等教育的交流互通已經進入了嶄新階段。(延伸閱讀“兩岸四地互相招生及學歷認可的歷史變遷”)兩岸四地的高校在教育理念、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方法等方面各具特色,相互開放使得學生有了多元選擇的機會,更有利于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兩岸四地高水平大學開始在國際上嶄露頭角。

  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是一個地區的教育實力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標志,也是一個地區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和文化影響力的關鍵因素。基于對世界一流大學在地區發展中的戰略性地位的認識,自上世紀末期以來,兩岸四地不約而同地開始了世界一流大學的重點建設。例如,大陸地區分別在1995年和1999年啟動實施了“211工程”和“985工程”(延伸閱讀),臺灣地區自2005年開始實施“邁向頂尖大學計劃”(延伸閱讀),香港特別行政區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自1999年開始實施“卓越學科領域計劃”(延伸閱讀)等,這些重點建設有力地支持了兩岸四地高水平大學的發展,極大地提升了他們的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近年來兩岸四地大學在世界大學體系中的位置不斷提前。

  在兩岸四地高等教育相互認可、相互招生進入嶄新階段之際,在兩岸四地的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成效初顯之時,對兩岸四地的研究型大學按照統一的質量和表現指標進行比較,可以了解他們的相對位置和比較優勢。這有助于學生挑選更符合自己期望、更適合自己的大學,有助于大學對自身進行科學定位和設計發展路徑,有助于教育管理和資助部門制定有關政策和實施改革計劃,最終推動兩岸四地高等教育國際競爭力的共同提升。

  排名的對象是哪些大學?

  本排名的對象是中國大陸地區、臺灣地區、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高校中以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為目標,并且面向兩岸四地招生的大學。

  具體來說,在大陸地區,我們以“211工程”建設的112所大學為基礎,從中篩選出面向臺港澳招生的86所大學;在臺灣地區,我們以臺灣高等學校分類中的最高級別“博士型大學”為基礎,從中篩選出面向大陸招生的37所大學;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行政區,我們以能否授予博士學位為標準,篩選出其中面向大陸招生的8所香港大學和2所澳門大學。

  參加排名的兩岸四地大學共有133所,我們公布的是處于前100名的大學。此外,對于大陸地區“211工程”大學和臺灣地區“博士型大學”中的尚未開始跨地區招生的大學,我們也計算了他們的名次。 延伸閱讀“排名方法之大學選擇” 排名的指標體系是如何設計的?

  由于歷史的原因,兩岸四地的高等教育體制差異較大,因此,排名只能選擇那些共同適用于兩岸四地高校實際情況的指標。根據我們從事國際性大學比較與排名的經驗和對國內外主流大學排名所采用的指標的研究和分析,我們在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所采用的指標體系的基礎上,又增加了若干個同時適用于兩岸四地教育狀況的指標,形成了包括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師資質量、學校資源4大類共13項指標的排名指標體系。

  指標權重的安排我們遵循了《高等教育機構排名的柏林原則》中要求優先考慮產出指標的原則,對于7項產出指標各分配10%的權重,對于另外6項投入和過程指標各分配5%的權重。

  延伸閱讀“排名方法之排名指標體系”

  排名的數據從哪里來?

  兩岸四地大學排名的數據主要來自三個渠道。

  第一個渠道是國際性的數據庫,比如諾貝爾基金會的網站,科學引文索引(SCI)和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SCI)數據庫,德溫特(Derwent)專利創新索引數據庫等。

  第二個渠道是官方發布的統計數據。大陸地區、臺灣地區和澳門地區大學的教師、學生、經費等數據主要來自當地教育主管部門發布的高校統計資料。

  第三個渠道是由我們獨立開展的世界研究型大學調查(Global Research University Profiles),由于香港地區可用的高等教育統計數據較少,所以該地區大學的教師、學生和經費等數據主要來自我們的調查。

  延伸閱讀“排名方法之數據來源”

  和其它國內大學排名相比,兩岸四地大學排名有什么特點?

  兩岸四地大學排名是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大學排名。以往盡管在大陸地區、臺灣地區、香港特別行政區出現過十余個“中國”大學排名,但是這些排名的對象一般都僅限于本地區的大學。兩岸四地大學排名是第一個以整個大中國地區的大學為對象,在統一的標準下進行的排名。

  從排名方法上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選擇的全部是具有國際可比性的指標,這和此前的國內大學排名高度依賴具有本地特色但是沒有國際可比性的指標體系(如兩院院士、國家重點學科、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教學成果獎)等有很大不同。使用具有國際可比性的指標,不僅可以克服兩岸四地高等教育制度的差異,客觀地比較各地區大學的表現,而且可以為了解中國大學的國際競爭力提供參考。

  從排名的公布方式來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高度透明,除了提供各個學校的總得分以外,排名還提供了學校在每個原始指標上的得分,從而允許他人檢驗核實每所大學在各個具體指標上的表現和位置情況。而此前的國內大學排名都只是給出學校的總得分或者若干個原始指標加權后的類別得分(如人才培養得分、科學研究得分),很少公布各大學在單項指標上的得分和名次,使得外界無法對排名結果進行檢驗和重復。

  關于我們

  兩岸四地大學排名由上海交通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研制開發。

  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Center for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簡稱CWCU)長期致力于世界一流大學、大學評價與排名等方向的理論研究與實際應用。中心自成立以來,已出版了十余本有關世界一流大學研究的著作,包括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歐洲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共同編輯出版的全球范圍內第一本有關世界一流大學研究的英文著作《World-Class Universities and Ranking: Aiming Beyond Status》(世界一流大學與排名)。

  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于20xx年開始用英文發布“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簡稱ARWU),隨后每年更新一次。作為世界上第一家多指標的全球性大學排名,ARWU的發表獲得了全世界的關注,產生了廣泛的影響。美以其評價體系的客觀和透明引領了國際大學排名的浪潮,確立了大學評價的中國話語體系,在世界各地被廣泛報導和大量引用,許多政府和大學從該排名出發,分析比較本國、本校的情況,采取各種舉措來提升大學的國際競爭力。引文出處詳見“關于世界大學學術排名”)

【盤點為什么要開展兩岸四地大學排名】相關文章:

關于為什么要開展兩岸四地大學排名的文章04-20

兩岸四地大學排名05-07

除夕為什么要守歲04-19

我為什么要作文06-09

盤點語言類最強大學排名05-02

盤點年江西省大學排名05-02

你為什么要登山經典美文04-22

為什么要制訂學習計劃05-07

為什么要制訂學習計劃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