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考研的人越來越多,研究生學歷還值不值錢?
隨著2017考研初試分數的陸續公布,2017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已經行經大半,今年研究生招生考試報名人數大幅增長,共有201萬考生參加了考試。
近十年來,每年考研的報名人數均在120萬以上,但同時專家也指出,今年是因為把在職的研究生納入統考之后出現的大幅的反彈,而非考研報考實際人數增加。
事實上,2014年以前的20年,我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熱度一直升溫,報名人數平均每年增加10萬-15萬人。但從2014年起,研究生考試報名人數出現下滑,保持多年的考研熱持續兩年“降溫”。
雖然因經濟增長乏力,就業形勢嚴峻等導致2016年度研究生報名人數出現明顯反彈。有關人士依然分析稱,考研熱降溫將成為“新常態”,學歷貶值或是生源危機主因。現在的研究生真的不“值錢”了嗎?
研究生就業率不如本科?
研究生就業率竟不如本專科生,這樣的新聞自2009年起就從未間斷,盡管高校畢業生就業率“注水”早已不是新聞,但是每年類似的報道還是將研究生教育推到社會的風口浪尖。
2009年至2011年,曾經出現研究生連續三年就業率低于本科生的狀況,這讓很多研究生覺得很心塞,“找工作時,我還沒本科生搶手,這研究生讀的真鬧心。”
然而,就業率的統計數字是一組容易被誤讀的數據.。
一方面,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求職檔位不同。在各大招聘網站上,除了發布工作職位、薪資待遇、等信息外,還附帶了用人單位對求職者的學歷要求。大專、本科、研究生……不同的工作,對應的學歷要求各不相同,這充分說明本科生和研究生二者的求職檔位有所不同。
據業內人士透露,如果研究生放棄同檔競爭,選擇“降檔求職”時,研究生更有優勢。換言之,研究生降檔競爭優勢巨大,本科生升檔競爭幾乎沒有勝算。
此外,“就業率”包括繼續深造人數。在就業率統計中,繼續升學深造被視為已就業,考研升學可以說已成為當下本科生畢業后的重要“出路”,乃至造就了本科生較高的就業率。
與此相對的是研究生讀博的比例要遠遠小于本科讀研比例,人們對此并非不了解,而一旦談及具體的就業率時,更多地只看整體,卻很少細究其中工作簽約的比率。
以上海市某所高校2011年的就業數據為例,研究生總數為3487人,其中升學和出國人數分別為118人和187人,簽約人數為2428人,占總數的69.63%。
反觀本科生,總數為3044人,其中升學和出國人數分別是852人和760人,簽約人數則僅有1149人,僅占總數的37.74%。
這意味著,從傳統意義上的就業指標即與第三方法人簽約的數量來看,研究生的就業率可以達到69.63%,本科生僅有37.74%,而超過50%的本科生都要通過在國內或者國外讀研深造來完成“就業”。
本碩的求職期長度不同。
一般本科生學制4年,碩士研究生學制2至3年。通常來說,本科生的畢業壓力相對小于研究生,這導致許多本科生很早就開始找工作,有些甚至大四上學期就步入職場;而研究生論文壓力較大,特別是臨近畢業時,根本無心求職。總的來說,研究生的求職期只有半年,而本科生的求職期則將近一年。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隨著不斷擴招,研究生教育摻水,其學歷“含金量”確實有所下降。
研究生擴招始于2003年,當年全國高校共招收研究生26萬人。2016年,全國共招收51.7萬名研究生,13年間研究生招生規模翻了一番。
2004年-2016年全國考研報名人數與錄取人數
有專家表示,在研究生招生規模擴大的同時,高校的教育資源卻沒有同步增長和提高,一名導師帶數十名研究生的實例屢見不鮮,論文抄襲等問題層出,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實踐能力很多不盡如人意,用人單位常常發出質疑。
不時傳出的“研究生找不到工作”的尷尬,可能暴露出研究生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培養模式卻存在很多問題,但不必大而化之地全盤否定研究生教育的意義與價值。
【考研的人越來越多,研究生學歷還值不值錢?】相關文章:
研究生的考研經驗05-10
為什么考研的大學生越來越多大學勵志文章04-10
研究生考研復試難嗎05-11
考研究生復試面試技巧05-07
清華研究生考研經驗分享05-07
同等學歷考研之過來人經驗分享05-07
備考研究生自我鑒定05-11
考研常識之研究生國家獎學金05-11
關于備考研究生的經驗分享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