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考研基礎課的復習心得
這篇文章可能發得晚了點,但還是希望對各位研友有少許幫助。
本來想把三門基礎課分開各寫一篇,考慮閱讀方便還是寫在了一起。文筆不好,只求表意準確,各位包涵了!
學習方法因人而異,沒有什么絕對的好不好,但肯定有適不適合。資料的選擇也是如此。這里寫的僅是自己的一些心得和經驗,不感說是什么致勝的法則,覺得不對,就當看了消遣一下。文中對一些資料的評論,也僅是自己的有感而發,可能你會認為不對,其中也絕對不含為某資料作廣告或是貶低某資料的成分。
英語——閱讀是關鍵
本人英語一向都不好,4、6級都是考研前才混過的,但最后英語成績自己還算滿意。對基礎不是很好的研友,相信這些經驗還是可以借鑒。
如果你像我考研時一樣,英語以過線為第一目標的。那外語復習只有兩件事情要做,研究真題的閱讀和背大綱單詞,其中研究真題閱讀更重要,它占分重,和背單詞、英譯漢也相關。我相信很多人都有單詞背了就忘的經歷,開始的時候我也是,準備先把單詞背一遍再說,找了本單詞背了有半個月,結果發現一無所獲,背過的單詞在閱讀中根本還是不認識。
最后接受了所謂的在閱讀中背單詞的方法(忘了從哪兒看的了),找來真題的閱讀,每天僅作一篇,把閱讀分為3遍來讀:
1.先不用詞典,按考試時的方式在規定的時間內(都說考研的文章15分鐘一篇就行)讀完,不認識的單詞就猜(剛開始的時候估計會比較痛苦,越到后面就越輕松,推薦從94年的開始,我記得那年的題些文章短、生詞也相對少),把答案記下來,這時千萬別對答案。
2.重新再讀一遍,可以用詞典,不認識的詞就查出來記在別處(一定不要圖方便記在單詞旁邊,真題是要反復看的東西,記在旁邊,下次再檢驗的時候,就要受影響。對了,答案也最好不要寫在題旁邊),這次閱讀時不要看對難句的分析,做完后記下答案,這時也最好別對答案。
3.把記下的不認識單詞進行記憶(就算是詞匯學習了,真題的閱讀已經基本涵蓋了考研的重點詞匯),這樣至少在短期內,這篇文章對你沒有生詞。這樣再進行最后的精讀,參閱注解對難句進行分析,時間可以用得長些,確保對文章的每個部分都充分理解,這時再做一遍題,記下答案。
最后對答案,并把3次做的答案進行比較,很可能3次的答案有出入。不用說,第一次的結果才是自己的真正水平。一般做錯題,有3種原因:
1.單詞不認識(詞匯錯誤)
2.單詞認識但句子不懂(語法錯誤)
3.對出題者的意圖理解錯誤或一些潛在的意思沒讀出來(整體把握錯誤?)。
第一遍閱讀,3種錯誤都可能犯;而第二遍,只會有錯誤2、3;第三遍就只有錯誤3了。這樣有利于分析自己的薄弱環節。
呵呵,老實說一篇文章讀3遍夠累的,我開始的時候能堅持,不過到后來也只是讀兩遍,把第2、3遍合并了。個人經驗認為所謂的3種錯誤,還是單詞錯誤最根本,就算語法水平有限,對難句的成分劃分有困難,但是知道單詞意思,結合上下文猜句子的意思一般也能猜出個大概。不過說到出題者的意圖,就要提到網上流傳很廣的新東方的考研閱讀講座(flash文件,每年都有新版本,內容都差不多。個人推薦04版范猛講的,比較幽默),有條件還是可以聽聽,它對文章的整體分析、重點詞匯和難句的講解都很不錯,尤其對出題者的意圖分析得比較透徹,歸納了出題者常用的一些陷阱(這些是一般的參考書上沒有的),了解這些對徹底理解文章和題目很有好處。可以把這個和第三遍的精讀結合起來,我當時就每天聽對當天做的文章的講解,當作最后一遍精讀。
以這樣的方式來讀真題,既隨時檢驗了自己的水平,又學習了考研的重點詞匯。對難句的分析,為翻譯打下了基礎(如果沒有時間,完全可以不單獨復習翻譯,至少真題的翻譯我就沒怎么看,只是最后做模擬題的時候練了一下)。了解出題者的意圖,分析自己的薄弱環節,也算知己知彼了。
歷年的真題能找到的大概就50篇左右,每天一篇2個月也做完了(何況最好把去年和前年的題保留作為兩次模擬)。真題閱讀整個做完了一遍后,不用去做什么其它的閱讀練習(很多閱讀書,不是文章中生詞太多,就是出的題沒水平),不用去練習什么速度,考研閱讀考的不是速度而是準確,泛讀也留給高手去做吧。只要把真題好好的分析透了,過線那是綽綽有余。真題讀完了就從頭再來一遍,有了第一遍的基礎,后面的速度自然會加快(一天1篇還是2篇都行)。這個時候可以加大單詞的背誦,有了一定的基礎再背單詞感覺要輕松得多(可能是覺得英文字母變熟悉了)。
關于背單詞,自己做得不是很好,我大部分時間都在看真題記真題詞匯,大綱詞匯到最后考完都沒背完(呵呵!從側面證明在閱讀中背單詞確實有用)。回想一下大是不該,建議大家每天早上都堅持30分鐘單獨背單詞。
到了考前的一個月,還是要做幾套模擬題練習一下,平常一次性只讀了1、2篇文章,考試的時候要讀5篇,并且平時也疏與完形和翻譯的練習,時間的把握是個問題。
關于真題閱讀資料,各人推薦滬江論壇的黑暗版閱讀打印版,如果你閑打印麻煩去買本真題講解也行,好像人大出的不錯(真題資料都差不多,只要有重點詞匯、難句分析、題目詳解就算過得去)。
最后說一下作文,作文書我買過、借過,預測的范文我也下載打印過不少,都看了一下,可就是沒好好背過。能說的就兩點:
1.作文書不用看很多,一本足以!不用想博眾家之長,考研作文少犯錯就是勝利!個人推薦新東方的十大功能段落(網上也有相應的flash講座,推薦胡敏講的)的寫法,這種寫法感覺有些八股,用詞也比較質樸,不過很是實用,尤其適合基礎較差的同學。
2.不要太相信壓題,這種好事難輪到自己,幾十篇壓的題目,看看內容結構就行,找兩篇自己練練手。
數學——基礎最重要
數學輔導眾所周知,以李派(李永樂、李正元)和程派(程文燈)最為出名。我考數一,第一遍復習用的李的《數學復習全書》,這本書整體感覺不錯,按照大綱編寫,重要的知識點歸納也很全面,例題好像很多是往年的真題(聽別人說的);程也有本相應的《數學復習指南》,沒用那本書,不是說內容不好,我相信關于知識點的總結應該都差不多。只是那本書的紙張和印刷質量實在一般(可能只是版次問題),看著不如李的好。第一遍復習的時候,關鍵還是把教材看好,充分理解各個知識點,注意其內在關系,一定要把它們聯系起來。用教材和《數學復習全書》足以,不過《全書》中的習題相比之下顯得較為簡單(這對基礎的鞏固很有好處,會做這些題也是必須的),對基礎較好的同學雖然可以提高解題的熟練度,但意義不大。陳有一本專門的習題集《數學題型集粹與練習題集》,里面有階梯化訓練,基礎題和提高題都有,可以作為對《全書》的補充,這樣也可以充分的集合兩家的長處。
當然題適當做做就行!充分理解知識點、聯系知識點是第一位的,解題只是對知識點的應用,只是它反過來又能幫助熟悉知識點,加深理解、聯系。
對于模擬題,李的《全真模擬經典400題》和程的《模擬考場15套》我都分別做了一些,兩者可以說是各有千秋!
李的400題,老實說并不像有些人說的那樣難,相反感覺倒是很基礎。400題中大題出得不如選擇、填空,大題基本上都是些比較基礎的題,訓練的都是基本的方法。選擇部分是400題中最好的部分,不是說難,只是要求對各個知識點理解得很透徹之后才能確保選對,如果你能把它的選擇題全部弄清楚,基礎基本就過關了。
陳的題整體上思維的跳躍性、綜合性上要比李的題略微強一些,但有時顯得華而不實,一些大題確實要利用到多方面的知識,但只是簡單的組合,感覺只是把幾題合為一題。不過這對查漏補缺、全面復習很有好處。
感覺比較好的復習是,先用李的書打好基礎,在利用陳的題來提高和綜合檢驗自己,最后做兩套模擬題找找感覺,因為平常做練習的時候往往都沒有寫出大題的具體步驟,不少人都覺得自己復習得不錯,沒什么題不會做,結果在考場上卻發現自己想得清楚確寫不清楚,別手蹩腳。因為要寫出步驟,感覺速度比平常慢,時間也較緊。剛才說過陳的大題綜合性較強,如果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完并寫出大題的步驟,那么考場上你應該會發現時間比較充裕。
最后談一下數學的真題,和英語不同,數學的真題顯得沒那么重要。所謂的不重要是因為,李的《數學復習全書》或是陳的《數學復習指南》都收錄了不少真題做例題,所有真題涉及的知識點和解題的方法都被包含在了例題或習題中,并且真題相比與李、陳的題簡單。沒有必要去專門買本真題,不過可以找來最近2年的題作為模擬題練習,你會發現真題相比一般的模擬題確實簡單。
政治——理解就過關
政治輔導可以說是百家爭鳴,最有名也是唯一接觸的兩派就是任汝芬和陳先奎。沒用過什么紅寶書,至今也沒弄明白這是本什么書。
任汝芬出4本書:《序列之一要點精編》、《序列之二模擬試題》、《序列之三最后沖刺》、《序列之四最后四套題》都用過,確實是一個序列一本接著一本,序列一是教材按照大綱把各個知識點都列舉出來了,有些地方寫得比較簡略,但還算是對得起精編兩個字,考試的內容基本涵蓋,作為教材足夠了。因為這本書出得比每年的新大綱早,難免有些內容與當年的大綱有沖突(這是基本所有的政治精編類參考書都有的問題,新大綱要7月份左右才出),不過每年大綱改動的內容,都不算太多。而且這些改動都會體現在后面的序列中,大家不必過于擔心。
對于這本書,大家只要理解就行,不必進行任何記憶。序列二以模擬題的形式,把序列一的重要內容都涵蓋了進去,可以說是對序列一的提煉。雖然序列二名是模擬題,但并不能用作模擬題,只能用作對知識點的復習。后期的復習中可以以序列二為主,遇到不明白的再查閱序列一。序列三做了對各部分內容最后的總結,并對前兩本書進行了補充,一方面補充了形式政治的內容(每年都有10分選擇題),另外,針對一些難點和每年的熱點問題,結合新大綱補充了一些習題。序列四就是最后四套題,以前是考研班內部資料(好像還是到處叫賣),也就是壓題了,按他的話說把最重要最熱門的問題都包含了。如果這幾本書都好好看,政治問題就不大了,最后再把幾家預測的題都看看就行了。
說這么多,自己都感覺是在給任做宣傳。沒辦法,當時復習的時候,以任的書為主,只能針對著他的書說兩句。我相信,不管你最后選誰的書都一樣,只要堅持理解過關就行,精編類的書重在理解,不用記憶。習題類的書,老實說沒什么必要多買,陳的題借來看了一些,題可以說出得不錯,比任序列二中的題靈活,也更像真題。但是政治的題,再靈活,也就那樣。有時間做政治題,不如去做看專業課。所以,個人還是比較推薦序列二,感覺它可以說不算是習題類書,上面的題主要不是讓你做的,而是便于你復習的。里面的大題,基本上是采用的都是三段論的答法,多看兩遍對答題很有幫助,一些套話也可以記記(實際多看兩遍自然都記住了,關鍵還是學會以什么方式答題)。
陳先奎出書不少(有些書好像只是掛的名,不太清楚),用過的也就是名氣最大的《20天20題》,說是20題實際涉及的方面何止40。其實這本書就是把當年最重要最熱門的內容以20道題的形式串在了一起,值得一看,感覺是對重點的精煉。每年的大題都多多少少都和上面的內容相關,也難怪陳吹說壓中多少多少。里面的套話可以稍微記一下,有個印象就行,到時答題的時候會覺得心理有底,有得寫。
政治不用花太多的功夫,現在開始,以任的書為主,結合20天20題,最后再把各門各派預測的大題看看就足夠了。
關于政治的考研班,老實說沒必要上。我上過任的考研班,基本就是念書,唯一有點用的就是勾畫些重點,預測些題目,能弄到重點題就沒必要去聽課。最后就是,要正確對待所謂的壓題。不要期待壓題命中,政治考試還是要以平常的理解積累為主,平常不好好準備到最好光靠壓題是不行的。預測的題(感覺看看20天20題和最后四套題就行,基本市面上壓的題都含在里面了,兩本書也有交叉)可以作為重點看看,是對重要知識的一個提煉和梳理。幾位大師所謂的壓題命中也都是指內容相關,完全壓中幾乎不可能!
政治的模擬題做做選擇題就行,有利于查漏補缺,大題看看就行,不用寫出來,不過要想清楚該怎么答(還是推薦看看任的書,里面的大題都是以三段論形式答的)。
還是那句話,政治理解就行,答題套路要掌握,重點內容多看兩眼,套話可以記記。這樣實際到了考場上,你很可能會發現記的內容大多用不上,但又和題有點相關,反正不知怎么就把題答完了,下來分數還不錯。
最后,祝各位考研成功!
【考研基礎課的復習心得】相關文章:
考研政治復習心得精選05-11
英語考研復習心得05-01
最新考研復習心得05-11
關于考研復習心得12-28
考研數學復習心得12-27
考研復習05-06
關于英語考研單詞復習心得05-11
考研復習心得體會01-08
考研英語復習計劃-考研英語如何復習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