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通信與信息系統專業介紹
通信與信息系統專業介紹1
1、學科簡介
通信與信息系統是一級學科信息與通信工程下設的二級學科。該專業是現代高新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信息社會的主要支柱,是國民經濟高速發展的前提,國家的`神經系統和命脈。現代通信與信息技術正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我國《20xx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遠景目標》中,對現代通信體系和國家信息基礎設施提出了明確的目標,現代通信和信息技術及信息安全技術是實現這些目標的關鍵技術。
本學科主要的研究對象是以信息傳輸、信息交換以及信息網絡為主體的各類通信與信息系統。
2、培養目標
1.研究生應掌握通信科學、信息科學領域堅實的數理基礎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并具有電子科學、計算機科學以及控制科學方面的一般理論與技術;
2.能從事通信、信息科學及相關領域的科研開發與教學工作;
3.較為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以便進行學術研討;
4.能在本學科及相關學科領域獨立開展工作。
3、主要研究方向
新一代通信網絡、光纖寬帶通信網、網絡探測和網絡管理、移動通信、寬帶/高速無線通信、衛星通信、專用無線通信系統、網絡與信息安全、電子商務、通信抗干擾系統、電子對抗系統、指揮自動化系統、衛星遙感系統、信息編碼與信號傳輸、語音與圖像處理及多媒體通信技術、通信信號處理、自適應信號處理、語音信號處理、圖象處理等。
4、考試科目
①101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
③301數學(一)
④811信號與系統、通信原理
(注:各招生單位研究方向和考試科目不同,在此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為例)
5、相近專業
與通信與信息系統專業相關的學科有:信號與信息處理
通信與信息系統專業介紹2
一、 培養目標
通信與信息系統專業是目前最活躍、發展前景最廣闊的學科之一。它是以現代通信理論和現代信號處理理論為基礎,綜合運用計算機技術、電磁技術以及光學技術,結合現代控制理論,研究各種信息傳輸、存儲、交換、處理、監測與顯示等。本專業方向口徑寬、適應性強、服務面廣,在生產實踐以及各種工程領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通信與信息系統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為:培養掌握通信與信息系統基本理論和系統專門知識,具有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工作或獨立擔負本專業技術工作的能力,深入了解國內外通信技術和信號處理領域新技術和發展動向,系統、熟練地掌握現代通信領域的專業知識,具有創造性地進行理論與新技術的研究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組織才能。有嚴謹求實的學風與高尚的職業道德,熟練掌握一門外國語,能熟練地閱讀專業文獻和撰寫研究論文。
二、 學習年限
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學制實行彈性學制,學習年限一般3年,少數優秀者可提前至2年半。全部課程的學習應在入學起一年半內完成,攻讀學位期間在校學位論文工作時間一般應不少于一年。碩士研究生的論文開題報告、中期檢查、學位論文預答辯和論文答辯環節,原則上在學校完成。
三、 研究方向及主要內容簡介
無線通信 主要研究電磁波及傳播特性,短波通信,微波通信,GSM和CDMA及三代移動通信
計算機通信及網絡安全以計算機網絡與通信技術為基礎,建立分布式運行的系統結構,對網絡并行計算、分布式多媒體技術、網絡管理、網格計算、通信協議技術、信息安全以及網絡的傳輸、接入和交換等開展研究。
數字圖像處理主要研究圖像處理與模式識別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對其應用領域進行深入研究。包括:基于內容檢索技術、圖像與視頻壓縮、圖像加密與數字水印、運動目標識別與跟蹤、文字處理與識別、人的身份識別以及可視化技術等。
通信信號處理主要研究信道辨識與均衡、自適應均衡、陣列信號處理、多用戶檢測、空時二維處理和智能天線等。
現代交換技術主要研究現代交換原理,程控交換技術,ATM技術,軟交換技術,光交換技術,
光纖通信技術主要研究光波傳播技術,光通信網絡,光纖傳感技術,光傳輸與光信號處理技術等。
四、 課程設置和學分要求
1、碩士生學習的課程應針對本工程領域的特點和需要設置,教學內容應具有寬廣性和綜合性,反映現代工程科學技術發展的最新水平。外語課程要求能熟練的閱讀本領域的外文資料;數學課程要求掌握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理論方法;專業課程要求應加強本領域的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同時要加強適用于工程實際應用的理論和知識的學習。
2、碩士研究生應獲得的總學分最低不少于32學分。
3、課程設置見附頁。
五、 培養方式
1、碩士研究生采取全脫產的培養方式,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理論課程的學習一般要求在前兩個學期完成,于第三學期第20周前完成社會(教學)實踐環節。
2、研究生的培養實行導師制,充分發揮導師的主導作用,結合集體培養。導師應根據培養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則,對每個研究生制定培養計劃,導師要全面關心研究生的成長,注意課程學習和科學研究并重,并注重培養研究生刻苦鉆研的學風、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誠實嚴謹的工作作風和謙虛誠摯的合作精神。要求研究生課程學習必須在學校進行,學位論文工作一般在學校進行,也可根據實際情況在研究機構、工廠和其它企事業單位進行。
六、 開題報告
研究生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完成資料收集、調研、選題,并寫出書面開題報告,開題報告字數應在5000字左右,閱讀的主要參考文獻應在4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獻不少于三分之一。在第三學期內提交導師,在院系的統一安排下,組織三人以上校內同行專家召開開題報告會,研究生進行公開報告,通過者方可進入課題研究階段。未通過者必須對選題報告不足之處進行修改,一個月后進行第二次報告。以上工作必須在第三學期結束前完成。
中期考核:一般應于研究生入學后的第四學期進行。主要內容為:研究生入學以來思想品德、課程學習、科研能力、學位論文進展、社會實踐和身心健康狀況等方面。
七、 教學(科研實踐)、學術活動
研究生在校期間必須參加一定的教學(科研)實踐、學術活動,在導師的安排下適當參加課題組的學術活動,并承擔一定的科研任務;適當參加一些國內或國際學術會議,熟悉科研環境。
八、碩士學位論文要求及撰寫規范
學術型碩士學位論文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論深度和難度,重點培養學生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為將來攻讀博士學位或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學術型碩士研究生需在核心及以上期刊發表相關學術論文一篇。
學位論文撰寫規范按學校的有關要求執行。
通過課程考試取得規定學分并通過學位論文答辯的研究生,由蘭州理工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審核批準授予工學碩士學位。
通信與信息系統專業介紹3
本學科主要從事通信技術的研究和信息系統的開發,于20xx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現有教授5人,副教授8人,講師7人,其他技術人員9人,設備總值600余萬元。近五年來,共承擔科研項目14項,發表論文82篇,其中SCI、EI和ISTP收錄12篇。
目前本學科的主要研究方向為無線通信理論與應用、通信網絡與實現、信號與信息處理、電子系統與電磁兼容、嵌入式系統及應用等。無線通信理論與應用面向下一代無線數字通信技術,主要研究智能天線、無線局域網技術等內容。信號與信息處理主要面向圖像與視頻處理、多媒體編解碼技術等內容。GIS系統與應用是信號與信息處理的一個重要方向,主要將 GIS系統應用到土木工程中,包括信息的采集和處理,近年來,參與了國家三峽工程的評價和安全防護。電子系統與電磁兼容研究方向主要從事電子信息產品的`電磁兼容設計及分析,其主要特點是面向電子信息產品。通信網絡與實現研究方向主要從事網絡的構建和實現,主要特點是微波網絡的實現,參與了多起微波擴頻通信網絡的實現。嵌入式系統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通信與信息系統的嵌入式實現,承擔和完成國家863計劃和建設部研究任務,參與了國家數字電視標準的制定,并與企業聯系密切。
目前本學科支撐實驗室有省級研究中心“地質環境評價中心GIS 研究室”和“山東賽寶青島實驗室”、校級研究所“計算機與控制工程研究所”和教學實驗室“信息與通信工程中心”。
通信與信息系統專業介紹4
通信與信息系統是一級學科信息與通信工程下設的學科。該專業是現代高新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信息社會的主要支柱,是國民經濟高速發展的前提,國家的神經系統和命脈。現代通信與信息技術正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我國《20xx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遠景目標》中,對現代通信體系和國家信息基礎設施提出了明確的目標,現代通信和信息技術及信息安全技術是實現這些目標的關鍵技術。
一、通信與信息系統專業研究方向
該專業研究方向有:新一代通信網絡、光纖寬帶通信網、網絡探測和網絡管理、移動通信、寬帶/高速無線通信、衛星通信、專用無線通信系統、網絡與信息安全、電子商務、通信抗干擾系統、電子對抗系統、指揮自動化系統、衛星遙感系統、信息編碼與信號傳輸、語音與圖像處理及多媒體通信技術、通信信號處理、自適應信號處理、語音信號處理、圖象處理等。
二、通信與信息系統專業培養目標
1、應掌握通信科學、信息科學領域堅實的.數理基礎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并具有電子科學、科學以及控制科學方面的一般理論與技術;
2、能從事通信、信息科學及相關領域的科研開發與教學;
3、較為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以便進行學術研討;
4、能在本學科及相關學科領域獨立開展工作。
三、通信與信息系統前景分析
此專業幾乎滲透到所有科學和國民經濟的所有部門。主要到國家各級管理部門、工商企業、金融機構、科研單位等部門從事開發、應用通信技術與設備的工作。
通信與信息系統專業介紹5
通信與信息系統
通信與信息系統學科點具有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授予權,遼寧省重點學科。現有教師27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9人。
通信與信息系統學科專業是信息領域中的關鍵學科,是發展最為迅速、技術含量最高和社會最熱門的專業之一。技術應用涉及信息社會的各個領域,在改變人們的工作、生活及社會活動方式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通信與信息系統學科點長期從事通信系統與網絡的理論、技術及應用的研究,擁有門類較為齊全的“現代通信系統”實驗室,為研究生培養創造了必要的'條件。在國內較早地開展了光纖通信技術應用研究,研制開發的光纖圖像監控系統廣泛應用于大型工業現場管理、城市交通管理與調度等行業。目前正在積極從事移動通信、無線傳感器網絡、光通信系統與網絡、信息安全、超寬帶通信以及電磁兼容等方面的理論和應用研究。本學科點畢業的研究生主要從事現代通信和信息技術、系統和網絡的研發、運營維護和管理等工作,是當今社會人才需求旺盛的專業。
多年來,學科點承擔完成國家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國家部委和省部級攻關項目、遼寧省自然科學基金及國際合作項目40余項,完成了大量橫向應用課題的研究與開發,解決了生產實際中的許多關鍵問題,多項研究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或國內領先水平。出版學術專著和教材10余部,在國內外核心學術刊物發表論文250余篇。曾獲省市科技進步獎以及其它部門科技獎20余項,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和省教學成果特等獎若干項,獲國家技術發明專利16項。
研究方向
1.現代通信理論與高速通信網
2.無線與移動通信
3.電磁理論與微波技術
4.通信電路與系統
5.高速光通信系統與網絡
【通信與信息系統專業介紹】相關文章:
青島理工大學通信與信息系統的專業介紹12-09
大連理工大學通信與信息系統專業介紹11-21
淺談中國傳媒大學專業:通信與信息系統專業12-09
通信工程專業介紹12-09
英國地理的信息系統專業介紹12-08
通信專業面試自我介紹01-17
通信專業英文自我介紹11-22
通信專業面試自我介紹12-08
通信專業英文的自我介紹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