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第二學期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我們的工作又進入新的階段,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長,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計劃了。可是到底什么樣的計劃才是適合自己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第二學期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歡迎閱讀與收藏。
第二學期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1
進入20xx年春季學期,一年級的學生們也有了一個學期的學期基礎,所以教學過程也更加容易了,為此我制定了這個學期的數學教學計劃,與同學們一起學習,取得最大進步。
一、指導思想
以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為指導,引導新生入數學之門,依據教育學、心理學有關知識,針對低齡聾生特點,采用多種手法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建立數的概念,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我班有學生45人。經過半年的在校學習,學生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有了很大的進步。但仍有少數學生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跟不上,導致學習成績跟不上。學生們都是活潑可愛,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強,整體上是一個積極向上的班級。為更好的開展數學教學工作,特制訂本學期教學計劃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數與代數(共5個單元)第三單元——認識100以內的數;第四單元——認識人民幣;第五單元——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第七單元——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第八單元——探索樂園(找規律)。空間與圖形(共3個單元)第一單元——位置;第二單元——認識鐘表;第六單元——認識圖形。
1、根據《標準》調整了教學內容,為學生學習數學提供了更豐富的知識。
2、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3、認數和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的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4、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數感。
5、計算數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采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6、安排“用數學”的內容,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7、安排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四、教學目標
這一冊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
能認、讀、寫100以內的數,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
2、會用>、<、=等符合和詞語來描述100以內數的大小。
3、能說出個、十、百數位的名稱,識別100以內各數位上數字的含義。
4、結合具體物品感受100以內數表示的量。
5、能運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進行交流。
6、能與他人交流各自的算法。
8、圖形的認識:辨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簡單圖形;會用它們拼圖。
9、圖形與位置: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10、認識鐘表,會看整時、半時,結合具體事例,了解整時剛過一點或差一點到整時叫大約幾時,初步了解時間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養學生遵守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11、在現實情境中,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認識元、角、分,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1元=10角,一角=10分;結合熟悉的購物活動,學會人民幣的簡單計算,能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并解決簡單的實際問。
五、教學重點
能認、讀、寫100以內的數,運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進行交流。能辨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簡單圖形。認識鐘表和人民幣。
六、教學難點:
時間的認識和人民幣之間的換算、圖形進行比較和排列。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七、教學措施
1、努力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2、盡量注意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信息。幫助學生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3、時常注意強調學生認真做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的習慣。
4、課堂教學與家庭教學實踐相結合。
八、 教學安排
周
教學內容
備注
1
一、位置
2
二、認識鐘表
3-5
三、100以內數的認識
6
四、認識人民幣
7-10
五、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
11-16
六、認識圖形
17-14
七、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
15-16
八、探索樂園
17-18
復習
第二學期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2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一班和二班現在共有學生69人。從學生的年齡特點看,一年級學生剛進入小學學習,新的學習和生活對孩子們來說充滿了好奇和有趣,對學校環境、對老師同學、對課堂學習、對學校的要求都充滿了新鮮感。部分學生活潑好動、思維活躍,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強,也有少數同學基礎差,注意力易分散,還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教師要以愛心、恒心來引導學生慢慢地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養成良好的習慣。從整體情況來看,大部分學生們都活潑可愛,已經形成一個積極向上的班級體。根據上面的情況,教師在教學時,應注意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讓學生愛數學,并通過學習體會到學數學的樂趣,除此之外教師要有層次、有耐心的進行輔導,要使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
二、指導思想
根據小學數學新課標和教學要求,以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為依據,盡量使用直觀形象的教具,聯系生活實際,促使學生主動地去獲取更多的信息來解決自己發現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達到學會學習主動發展的目的。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教育思想,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力求使學生成為一名全方位發展的人材。
三、教材內容分析
本冊教材的教學內容有:
①生活中的數;
②比較;③加與減(一);
④分類;
⑤位置與順序;
⑥認識物體;
⑦加與減(二);
⑧認識鐘表;
⑨統計;
⑩總復習。
四、主要教學目標
數與代數
1、能正確地寫出10以內物體的個數,會讀,會寫0~10各數,能正確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
2、掌握10以內數的順序與大小,初步體會基數與序數的含義。
3、學會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并能解決與此相關的應用問題;同時讓學和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獨立性。
4、結合生活經驗會看鐘表;會認讀整時、半時,體會整時過一點或差一點到整時。
空間與圖形
1、經歷分類的過程,學會按一定標準或自定標準進行分類。
2、在具體的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與順序,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3、能確定物體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與順序,并能有自己的語言表達。
4、使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知道這些幾何體名稱并能識別。
統計與概率
培養學生初步的統計意識,體驗數據、實物整理、統計過程。
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以形式"大家來鍛煉";"迎新年";"單項實踐活動"出現,還穿插有小欄目:數學游戲9個,數學故事4個,這兩個欄目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情感來學習數學;小調查3個,實踐活動3個,這兩個欄目有利于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五、教學重點
本冊教學重、難點
1、認識每個數所表示的含義,會正確地數出10以內物體的個數,會正確規范地書寫數字。
2、體驗比較的過程,獲得比較的不同方法。
3、體會加減法的含義,正確熟練地進行10以內的加減法計算。
4、經歷分類的過程,學會按一定標準進行分類。
5、讓學生學會確定物體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與順序。
6、讓學生充分感知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這幾種立體圖形的特征。
7、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以及解決與此相關的應用問題。
8、會讀整點、半時;體會整時過一點或差一點到整時的含義。
9、感受統計的必要性,掌握統計整理的正確方法,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六、提高教學質量措施
1、要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2、精心設計教案,注重多媒體的應用,使學生學得愉快,學得輕松,學得扎實。
3、要注意適當滲透一些數學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學生對某些數學內容的理解。
4、要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
5、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幫助學生積累參加數學活動的經驗。
6、加強直觀教學,增強操作、觀察、時間等教學手段的應用。
7、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要鼓勵學生動用所學的知識解答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簡單實際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以致用的意識。
8、要滲透德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
9、要注意教學的開放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課本中的一些例題和習題的編排,突出了思考過程,教師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暴露思維過程,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鼓勵算法多樣化。
10、作業除了基礎統一之外,要分層次留作業,多留研究實踐性作業。
11、加強培優輔差工作,特別是差生的輔導,努力使他們迎頭趕上。
七、全冊教時安排(62課時左右)
(1)生活中的數8課時
(2)比較4課時
(3)加減法(一)18課時
(4)分類2課時
(5)位置與順序5課時
(6)認識物體2課時
(7)加減法(二)15課時
(8)認識鐘表2課時
(9)統計2課時
(10)總復習4課時
第二學期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3
一、指導思想:
通過學生數學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以及樹立數學到處可見的觀念。
二、教學內容:
1、數一數
2、比一比
3、 1—10的認識和加減法
4、認識物體和圖形
5、分類
6、 11—20的認識
7、認識鐘表
8、 20以內的進位加法
9、數學樂園
10、我們的校園
三、教學內容分析:
1每一單元后面都跟有綜合練習,形式靈活多樣,能很好的起到鞏固知識的作用。
2、數學樂園很好的體現主體性原則,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3、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4、認數與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5、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
6、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采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7、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8、安排“用數學”的內容,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9、體現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創造性,為教師組織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
四、教學目標:
1、熟練的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組的組成,會讀、寫1~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的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認識鐘表,會人士證實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五、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6—10的加減法
2、20以內的進位加法。
難點1、10以內數的組成
2、湊10法。這是學生學習20以內僅為加法的計算方法之一,學好這分內容將對學生計栓產生積極影響。
六、主要教學策略:
1、加強直觀教學,增強操作、觀察、時間等教學手段的應用。
2、通過動手操作,小組討論等方法,讓學生了解數的組成,以及20以內的家法的計算方法。
3、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4、加強知識的遷移作用,降低難度,分散難點,減小教學步子
七、教學進度:
時間內容
1 8.26-8.30數一數比一比
2 9.2-9.6 1—5的認識和加減法
3 9.9-9.13 1—5的認識和加減法
4 9.16-9.20認識物體和圖形
5 9.23-9.27認識物體和圖形、分類
6 9.30-10.4分類
7 10.7-10.11 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8 10.14-10.18期中復習
9 10.21-10.25期中復習以及期中測試
10 10.28-11.1 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11 11.4-11.8 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12 11.11-11.15 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13 11.18-11.22 11—20各數的認識
14 11.25-11.29 11—20各數的認識
15 12.2-12.6認識鐘表
16 12.9-12.13 20以內的進位加法
17 12.16-12.20 20以內的進位加法
18 12.23-12.27 20以內的進位加法
19 12.30-1.3 20以內的進位加法
20 1.6-1.10期末復習
21 1.13-1.17期末復習
22 1.20-1.24期末測試
【第二學期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第二學期數學教學計劃01-09
小學數學第二學期教學計劃11-30
第二學期小學數學教學計劃12-09
人教版數學第二學期數學教學計劃12-07
第二學期高三數學教學計劃11-29
初三數學第二學期教學計劃12-05
初二數學第二學期教學計劃10-14
數學高二第二學期教學計劃10-17
第二學期三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