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理解的隨筆
生活中,我們有太多的不理解,但又有太多的需要理解。我們渴望理解,就如同我們渴求呼吸一樣。 理解是一種心靈的契合,是一種心聲的交換,是一種彼此的寬容。下面陽光網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了需要理解的隨筆,歡迎參閱。
需要理解的隨筆篇一
亞歐會議巴厘島“不同宗教信仰間的對話”經過兩天的討論,于7月22日下午結束,大會發表了《巴厘宣言———建設一個不同信仰者和諧相處的國際社會》。《巴厘宣言》譴責發生在世界各地的恐怖爆炸的罪惡行徑,反對以宗教的名義進行的各種恐怖襲擊;重申了不同信仰者之間的相互理解、寬容和尊重,強調維護世界和平和和諧相處。
作為兩天對話的成果,《巴厘宣言》在教育、文化、新聞媒介和宗教與社會等方面,給出了一些比較明晰的發展思路,它敦促成員國政府在國家體制之內給宗教留出一席之地。比如說,在教育方面,要將宗教教育和研究納入國家教育體系和目標。在宗教與社會方面,立法維護宗教自由和權利,等等。這些做法的實施,將從制度上賦予宗教實際的社會意義。
印度尼西亞總統蘇西洛在本次論壇上說,過去,人們在討論國際和平和安全問題時,宗教界的領袖和學者總是坐在最后,不為人注意,但這次,你們成了主角,因為對世界億萬信眾來說,你們是他們的指路人,也是他們的精神支柱。當地有媒體評論說,宗教開始進入外交領域。
的確,在解決當今世界麻煩的時候,宗教的作用和影響越來越凸現,它不再只是關乎個人的事情。雖然很久以前,宗教在大多數國家、地區退出了對世俗社會運轉的實際控制,但宗教信仰并沒有退出人們的生活,直到今天,仍有極其龐大的人群堅持自己的信仰,這是客觀存在。
因此,給宗教一個發揮作用的舞臺,或許可以解讀為給普通民眾一個發展自我的空間。
有人用文明的沖突來解釋當今世界遭遇的麻煩,然而,跳開這宏大的理論,從微觀角度看問題,宗教肯定不是罪惡之源。國際社會在譴責恐怖罪惡的同時,都很理智地看到恐怖行動背后盜用宗教名義的欺騙性,他們的行為并不能歸之于宗教。恐怖主義的仇恨和殘忍,來自對現實的不滿,對未來的絕望。
我們看到,世界經濟不斷發展,但與此同時,貧窮頑疾仍嚴重困擾著一些人群。經濟全球化的趨勢,猶如一把雙刃劍,有人得到利益,有人受到沖擊。優勝劣汰的“叢林法則”在社會發展中被過分推崇,導致一些個體或群體被嚴重邊緣化。這一情形不僅存在于不同宗教信仰之間,也存在于同一宗教信仰者之間。
人們講理解,重要的是相互理解。要仇恨者放下仇恨,說難也難,說易亦易。難在這不是靠簡單的好和壞的道德說教能解決的問題;易在號準了脈,給各自留出足夠的利益空間,這死結也就打開了。我們看到,卷入多起恐怖襲擊事件中的多是一些年輕人。因為年輕,他們易受蠱惑,只有提供良好的教育機會,讓年輕人能夠有能力辨別是非、有機會把握自己的未來,對未來有所期待,才能從根本上切斷恐怖主義得以延續的“血脈”。
一次,甚至幾次對話也許很難很快解決國際社會所有的問題,但通過對話,達成理解和寬容無疑是最好的辦法。
需要理解的隨筆篇二
理解是一種心靈的契合,是一種心聲的交換,是一種彼此的寬容,理解是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是一種高尚的品質。而理解又是整個世界迫切需求的珍貴的東西,沒有理解,世界將無法溝通,將到處充滿陰霾、充滿爭執、充滿對立。
理解需要讀懂對方。我們絕不會理解一個勒索我們錢財的無賴,但當我們知道他的這種猥劣的行為是迫于救治自己母親的無奈,便覺得這種惡行的可愛。我們絕不會理解一個對你撒謊的騙子,但當我們知道因為他的謊言才使事情不會變得更糟,便覺得這種謊言的美麗。可是,朋友們,生活中更多的事情又偏偏不是這般的好讀懂。
職員們不理解老板為什么用那么多的“規規章章”限制他們、為什么始終不給他們加薪;老板不理解職員們為什么不能與他榮辱與共、為他埋頭苦干。妻子不理解丈夫為什么總是忙著事業不顧家,為什么不再會像戀愛時的浪漫,為什么總是大大咧咧的不拘小節,為什么……;丈夫不理解妻子為什么總是喋喋不休絮叨沒完,為什么不再像戀愛時溫柔可人含情脈脈,為什么總是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計較,為什么……。我不理解同事以前與我關系那么融洽,當我升了官后,為什么就象避瘟神一樣躲著我;同事不理解以前的你和他們一起“指點江山,激昂文字”,為什么升了官后立場便立刻發生了轉變……
如果我們都用抱怨、憤懣、抵牾去對待這些不理解時,就仿佛我們給野草施肥,讓它們在我們理智和情感的園地里瘋長。此時,我們唯有靜下神來,心平氣和地凝視對方,讀懂對方,才能讓這些“野草”漸漸枯萎。
一位投資辦學者抱怨自己先進的教育理念在這座縣城得不到相應的回報。我便常常思忖:倘若把哈佛大學搬到這座城市來,估計也不會得到多少的回報。其中的道理不言而喻。因此,讀懂有時還需要“身出廬山”的清醒和大智,需要耐心和期待。
理解還需要寬容對方。我們都很容易接受別人美好的東西,理解更需要接納那些不好的東西——要能體會到“不好”也有它存在的理由。理解一個人,就應當寬容他的一切,包括優點和缺點。就像大海容納百川,天空容納星月,理解就需要大海的胸懷和天空的涵容。我們健全的人應當理解弱智者一切無稽之為,癲瘋者一切可笑之事,如果不理解,那你比他們更可悲。
我們能理解母親無微不至、噓寒問暖地關懷,知道這是母愛。但我們也要理解父親總是默默無語,滿臉愀然,知道這也是一種愛,一種深沉的父愛,他的“愀然”會讓你心中所有的陰暗和齷齪不寒而栗。
父母永遠理解自己的孩子,可孩子卻不能永遠地理解自己的父母,可他們從無怨言,一如既往地布施著他們綿綿不盡的愛,這便是不求回報的、偉大的父愛和母愛!理解就需要父親和母親般的包容與無私的關愛。
理解好些時候是一種樂觀和豁達的處世哲學。生活中又很多的事情必須要理解。就如理解秋天是收獲的季節,也必須理解秋天是凋零的季節;理解太陽是光明的使者,也必須理解太陽有時是災難的禍首;理解年少與生存,也必須理解衰老與死亡……因為,面對這些客觀現實我們無能為力,我們無法改變,那么我們就只有理解他們,不理解,你的`生活將變得頹唐和消沉。
被老虎要掉一只手的人他并不怨恨,反而理解老虎是因為饑餓了,一只手正好給他充饑。因為,聰明的他知道怨恨不能起到任何作用,不能換回已經失去的手,只能換來更多更大的痛苦。
人是自私的動物,自私是理解最大的敵人。親愛的朋友,盡管如此,我們還是要用上蒼賜予人類特有的理智控制私欲,讓自己懂得和學會善解人意,不然整個人類社會不是心與心的交流,而是石頭與石頭的碰撞。
理解像天空的眼睛,總是微笑著看著大地,是人世間最美好的境界!
理解永遠都是饋贈給別人最好的禮物,對方會因為你的這份禮物而激動不已,銘記在心!
但愿世界每一個角落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誤解,世界必將充滿陽光,充滿和平,充滿希望!
需要理解的隨筆篇三
作為21世紀的小學生,有許多人都羨慕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我們在父母的關懷下茁壯成長,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每天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課。其實,我也需要理解。現在的父母雖然給我提供了足夠的物質保障,可是他們卻總是要把“成績”放在第一位。他們有時不理解我,當我成績考不好時,我心里很難受。我要告訴他們,當我有自己的想法時,是因為我長大了,當我玩的時候,是因為我學累了。其實我的所作所為常常被家長誤會,我需要理解。
我讀過一個小故事,跟我的經歷很相似。有一個花匠,他種了一棵葡萄樹,到了夏天,葡萄成熟了,花匠想讓大家嘗嘗自己的葡萄,于是花匠先給了一位過路的商人,商人說:“好吃,好吃,多少錢一斤?”花匠給了一個干部吃,干部說:“需要我幫什么忙?”花匠又給了一個婦女,婦女很納悶,她的丈夫在一邊敵意的看著。花匠回到家,說:“我怎么遇到了這么多的誤會呀!”,“其實我只是想讓他們嘗嘗我的葡萄這么簡單呀!”讀完這個小故事,我想很多同學也和我有同樣的感受吧!我們需要理解,我們多么想有一塊自己的天地,讓自己的天地草更綠,天更藍,水更美……
我愛你們——我的父母,同時希望你們多多理解我!
【需要理解的隨筆】相關文章:
1.人心的理解隨筆
2.愛情需要理解散文
3.理解愛情散文隨筆
5.創新需要努力隨筆